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必要,不结婚

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文/ 大圣

今天是“秦淮八艳”系列的最后一期。

哎,总算写完了。

你们知道,再好看的女人,再好吃的东西,天天重复也会乏味。比如我们村张寡妇豆腐坊的豆腐,男人没有不爱吃的,连续吃八天你试试。所以,我们试着理解一下刘强东、王全安、陈思诚和文章们吧。

长期面对同一类题材,不论作者还是读者,很容易心生厌倦。

而且,过分专注青楼题材,长期聚焦失足女青年,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作者是一个低俗的人,一个复杂的人,一个缺乏道德的人,一个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害于人民的人。

不是这样的朋友们,我并非对此类题材情有独钟,我只是觉得,大家都是在江湖上混的,凡事讲究一个“义”字,不写则已,既然写了,就得写完整,一共就八位小姐姐,你说写谁不写谁?落下谁也不好,人家不要面子的吗?

善始善终,一视同仁,乃我做人之根本,行为之准则。

特此说明,以下是正文。1

  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畔。

28岁的冒辟疆气宇轩昂,大步流星,小书僮背着行李跟在后面气喘吁吁:“公子,您慢点儿,着什么急呀,等等我。”

去过南京的都知道,秦淮河夫子庙地区的城市规划特别神奇,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脂粉香两岸,北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南岸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青楼聚集地休闲娱乐红灯区。

冒辟疆名襄,字辟疆,出身书香世家,也是个官二代,自幼才学过人,13岁就出版了个人诗集《香俪园偶存》,当时的文坛巨匠董其昌对冒辟疆十分赏识,把他比作“初唐之王勃”,后世将冒辟疆与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并称“明末四公子”。

虽然说起来挺牛逼,但冒辟疆也有自己的短处,他从16岁开始参加科举,每次都信心满满,每次都名落孙山。此次重返南京,依然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

因为心有所念,加上轻车熟路,走得快了些,书僮忍不住抱怨:“您不是已经来过好多次了嘛,还用看考场?”

冒辟疆停下脚步,转身对书僮道:“别哔哔,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去去就来。”说完,独自往秦淮河南岸而去。

书僮在背后大叫:“哎,不对,走错了公子,考场在北边。”

冒辟疆头也不回,冲身后挥了挥手,义无反顾奔向灯红酒绿的秦淮南岸。

他当然不是来看考场的,考试前,冒辟疆要去青楼拜访一位神往已久的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2

  董小宛是苏州人,出身苏绣世家,家族企业“董家绣庄”是百年老店,在江南一带久负盛名,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董小宛作为苏绣技艺传承人,不但心灵手巧,善于刺绣,长得还特别漂亮,还天生一副好嗓子,唱起歌来婉转悠扬,悦耳动听。

豆蔻之年的董小宛在绣楼上一面哼着小曲儿,一面舞动纤纤玉手飞针刺绣,这幅美妙的画面不知迷倒了多少无知的少年,当时大家都称董小宛是苏州的“针神曲圣”。

那么,作为一个色艺双绝的大家闺秀,一个拥粉无数的富二代,董小宛又是如何沦为秦淮歌妓的呢?

董小姐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13岁那年,小宛的父亲病故,绣庄生意无人料理,母亲白氏在悲痛中将董家绣庄全权委托给了一个叫王建国的伙计经营,自己带着女儿小宛,离开伤心之地,搬到苏州郊区的别墅居住。

在这里,董小宛与母亲相依为命,共同度过了两年平静的时光。

曾经以为前半生就这样了,没想到,国内外形势突变,崇祯九年,关外皇太极即帝位,改国号为大清,不断进犯我北方边境;国内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李自成、张献忠等枭雄揭竿而起,天下大乱,人心惶惶。

这种情况下,母亲白氏审时度势,认为三五年内形势不可能好转,决定卖掉董家绣庄,回收资金以防万一。

把总经理王建国找来一说,王总立刻拿出账本和算盘,噼里啪啦一通操作,然后告诉白董事长,近两年受全球经济衰退和国内政治形势影响,绣庄亏损严重,不但没有分毫盈余,还欠下巨额债务,现在就算把绣庄卖了,也是资不抵债。

白氏当时就懵了:“这怎么可能?我们不是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吗?不是苏州明星企业吗?前几天还接受采访呢,怎么说垮就垮了?”

明知道是王建国在背后捣鬼欺骗自己,可又拿不出什么证据,毫无办法,当时又急又气,急火攻心,一病不起。

母亲病倒后,董家绣庄随即宣布破产,债主三天两头上门逼债,再加上母亲高额的医疗费用,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15岁少女的肩上,董小宛的人生瞬间从云端跌落谷底。

那段日子里,小宛一面应付债主,一面照顾母亲,身心俱疲。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睡不着,怀疑是不是只有自己的明天没有变得更好,未来究竟怎样有谁会知道,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

活下去才是王道。董小宛把心一横,毅然决定,前往娱乐之都南京,入职秦淮歌妓,挣钱还债。3

  有些行业是需要天赋的,有的人兢兢业业干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出头,有的人则只需简单培训,便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跟工作年限、工作经验没有太大关系。

一说江南名妓,秦淮八艳,总给人一种德高望重的沧桑感,其实,所谓秦淮八艳,大多数不到20岁就已功成名就,比如董小宛,一入职便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才色为一时之冠”,很快成为红极一时的一线明星,最火的时候,只有16岁。

年纪轻轻便成为青楼翘楚,行业领军人物,凭啥?

光凭长得漂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早就说过,但凡能在秦淮河站稳脚跟出人头地的姑娘,无一不是才貌双全,色艺双绝,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诗词歌赋这都是基本功,除此之外,床上功夫要好,还要有点儿超越同行的才艺,或者技艺独到之处。

比如,陈圆圆能演戏剧;寇白门精通作曲;李香君擅弹琵琶;柳如是诗词雅集;马湘兰擅画兰竹,卞玉京陪酒嘻戏;顾横波南曲第一,百花争艳,各有千秋。

董小宛有啥绝活儿?除了“天姿巧慧,容貌娟妍,工书善画”之外,董小宛还“精晓食谱茶经”,简单说就是特别会做饭。

这个就厉害了,客人找别的小姐姐,厨师做啥你吃啥,不合口顶多叫个外卖。到董小宛这儿,姑娘一高兴,兴许就亲自下厨给你做饭。

饭做得咋样?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董小宛是“中国古代六大美厨神”之一,与伊尹、易牙、膳祖等超级大咖并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史料记载,董小宛厨艺精湛,且善于学习钻研,菜品上承袭苏州菜与南京菜的风格特点,并有自己的发明创造。《影梅庵忆语》中说董小宛钻研厨艺:“四方郇厨中一种偶异,即加访求,而又以慧巧变化为之,莫不异妙。”

比如现在南方常吃的虎皮肉(也叫走油肉、梭子肉),就是董小宛的发明,因此也称“董肉”,与苏轼发明的“东坡肉”齐名,抗清名将史可法评价虎皮肉:“肥而不腻,咸中渗甜,酒味馨香,虎皮纵横。”

虎皮肉与鱼肚白鸡,加上“雨韭盘烹蛤、霜葵釜割鳝、生憎黄鲞贱、溺后白虾鲜”四道菜肴,是董小姐小厨房的必点菜,闺蜜柳如是的老公、大学问家钱谦益曾在诗词中高度评价董小宛的厨艺:

珍肴品味千碗诀,巧夺天工万钟情。

此外,董小宛还擅长制作糕点糖果,江南名点“董糖”也是董小宛的发明,灌香董糖、卷酥董糖、西瓜糕、菊花糕等,时至今日,仍是广受群众欢迎的传统美食。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文能歌舞弹唱,武能吹箫上床,不用你买车,不用你买房,陪你风花雪月,陪你日久天长。你说,这样的姑娘,谁不喜欢。4

  大才子冒辟疆对董小宛的风采早有耳闻,此次借着来南京考试的机会,慕名拜访。

结果,兴冲冲而来,竟扑了个空,前台服务员告诉冒辟疆,董小姐前不久刚刚辞职,回苏州老家了。

老冒十分沮丧:现在的年轻人啊,太不懂得珍惜了,大好年华,正值事业的上升期,怎么说辞职就辞职了?算了,听说还有个叫陈圆圆的,麻烦问一下,在哪家会所?

你看,过两天就要高考了,不抓紧时间复习,还在这儿寻花问柳,这种学习态度,要是能考上才怪。

不久,科举乡试成绩公布,不出所料,冒辟疆再次落榜。

没关系,早就习惯了,冒辟疆收拾行李,马不停蹄,前往苏州,二次探访董小宛。

都说考场失意,情场得意,可到老冒这儿不灵,苏州之行,再次扑空。

原来,董小宛在南京因为工资待遇问题跟单位领导发生了点儿矛盾,一气之下,递交了辞职信,返回苏州老家。

没想到,刚一进家,债主便找上门来。为了偿还沉重的债务,为了母亲的身体恢复,董小宛再次走出家门,在苏州半塘的青楼重操旧业。

每天的工作一如既往,唯一不同的是,这里除了在日常工作之外,还承接伴游业务,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骚客游览华东五市,喜欢找歌妓伴游,冒辟疆二次寻访的时候,正赶上董小宛陪客人游览太湖去了。

老冒问:“啥时候能回来?”

前台答:“不一定,看客人意愿,短则三五日,长则半个月。”

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来都来了,索性在苏州玩几天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冒辟疆滞留苏杭一带,白天游山玩水,夜晚灯红酒绿,直到身体和钱包差不多都快空了,才决定返回家乡如皋。

离开苏州的前夜,冒辟疆拖着疲惫的身体,抱着撞大运的心态,再次来到半塘董小宛工作的青楼,进去一问,大喜过望:董小姐回来了。5

  古有刘玄德三顾茅庐请诸葛,今有冒辟疆三访佳人见小宛,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也能磨成针,老冒急不可待上楼,服务员一把拦住:“不好意思啊先生,我们小姐刚陪酒回来,喝得有点儿多了,您要是不介意的话......”

冒辟疆一摆手:“没关系,人在江湖走,谁能不喝酒;人在江湖飘,谁能不喝高,我不介意。”

踩着吱吱呀呀的木梯,经过幽幽暗暗的走廊,冒辟疆来到董小宛的房前,推开房门,一股浓烈的酒气夹杂着脂粉的香气扑面而来,粉红色的灯光下,董小宛半躺半靠在床头,面如桃花,酥胸半露,双目迷离,冲着冒辟疆伸出一根手指,含含糊糊道:“最后一瓶,最后一瓶,不喝完今天谁也不许走。”

此情此景,让冒辟疆不由心凉了半截。可转念一想,来都来了,坐一会儿吧,实在不行,就聊聊天谈谈人生啥的,纯纯的那种。

醉意朦胧的董小宛听说客人是大名鼎鼎的才子冒辟疆,立刻强打精神,坐直身子,与冒辟疆纵论天下。

酒喝多的人话特别多,东拉西扯,先国际后国内最后联系本单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冒辟疆一看这情况,不但上不了床,连嘴都插不上,算了,改日再来吧,告辞。

冒辟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千辛万苦与董小宛的初次相见,会是这个样子。好友吴伟业听说后,还写诗嘲笑他们的这次尴尬会面:

京江话旧木兰舟,忆得郎来系紫骝。

残酒未醒惊睡起,曲栏无语笑凝眸。

冒辟疆回来越想越窝火,钱也没少花,啥也没干成,实在不甘心,不久,再赴苏州。

真是不巧,董小宛又陪客人去杭州游西湖了,冒辟疆悻悻而归。

一年后,冒辟疆第五次去苏州找董小宛,再次与佳人失之交臂。

苍天啊大地啊,这是哪位神仙姐姐在捣乱淘气啊,为什么我们见一面这么难?当真是没有缘分吗?冒辟疆死活想不通,就像想不通自己满腹经纶却连续六次科举落榜一样。

专家说过: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可以换一棵树试试。不久,冒辟疆移情别恋,迷上了董小宛的同事陈圆圆,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结果崇祯皇帝的老丈人田畹来江南为皇帝选妃,把圆圆给挑走了,冒辟疆因此失恋,痛不欲生。

专家说过:忘掉一段感情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始一段新的感情。空窗期的冒辟疆又想起了董小宛。6

  那一年是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董小宛的母亲病逝,她自己也因劳累过度病倒了。

人生病的时候,心理最脆弱,也最容易动情,冒辟疆的到来,让孤独无助的董小宛感到不曾有过的温暖,病情当即好了大半。

听说老冒曾三番五次拜访自己,可每次都阴差阳错不能如愿,小宛深感内疚的同时,也深受感动,当时就有了以身相许,追随一生的念头。

这也难怪,看看周围的姐妹,不是嫁高官,就是嫁富豪,虽然老冒目前既没学历也没工作,但家庭条件好,一表人才,一肚子学问,升官发财那是早晚的事儿,这是标准的潜力股,必须牢牢抓住。

主意已定,董小宛反守为攻,倒追老冒,对冒辟疆展开猛烈的攻势。

别看小宛年纪小,从业时间也不长,但久经欢场,阅人无数,对冒辟疆这种老男人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专家说过:要想抓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这个男人的胃和肾。董小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白天变着花样儿给冒辟疆做好吃的,晚上变着花样儿跟冒辟疆运动消食。

毕竟是专业选手,小宛只用了三成功力,便将老冒一举拿下,冒辟疆于床榻之上,亲口答应带她回家见父母,日后再为她赎身,纳为小妾。

闻听此言,小宛大喜,一个鹞子翻身将老冒压在身下......(此处删节250字)

快乐总是短暂的,进入贤者时间,冒辟疆看着兴高采烈收拾行李的董小宛,表现出了一个成熟男人的冷静和理智:“你看啊小宛,纳妾不是件小事,总得跟家里商量一下吧,贸然带你回去,是不是太突然了?再说,马上又要考试了,眼下正是复习的关键阶段,不如等考完再说吧。还有啊,为你赎身需要一大笔钱,也需要时间筹措,你看......”

董小宛双手捂耳,跺着脚说:“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反正人家就要跟你走。”

冒辟疆好说歹说,答应去南京考试的时候顺路再来苏州看她,考试一结束就为她赎身,然后带她回家,买车买房,拜堂成亲。连哄带骗,总算脱身。

分别时,董小宛十里相送,依依不舍,临江起誓:“妾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从此闭门谢客,只等冒哥你来接我。7

  专家说过:男人靠得住,母猪能上树。冒辟疆一去不返,音讯皆无;董小宛心急如焚,坐立不安。

科举考试前几日,董小宛再也忍不住了,孤身乘船去南京找冒辟疆,不料路遇劫匪,躲进芦苇丛中,断粮三日,几乎丧命。

历尽波折到了南京,考期将近,董小宛怕影响冒辟疆备考,硬是等到考试结束才去找他。

二人相见,董小宛扑进冒辟疆怀中,细述“江行风波盗贼惊魂状”,不免“声色俱凄,求归逾固”,事后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表明自己嫁给冒辟疆的决心坚如磐石,生死不渝:

事急投君险遭凶,此生难期与君逢。

肠虽已断情未了,生不相从死相从。

红颜自古嗟薄命,青史谁人鉴曲衷。

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做鬼雄。

原本想走个短线,没想到被套牢了,冒辟疆颇有些懊悔,但人非草木,董小宛的一片痴情感天动地,最终也感动了冒辟疆,至此,老冒才真正开始考虑迎娶董小宛的具体事宜。

不是你情我愿,直接去民政局领证那么简单,董小宛是青楼歌妓,首先要为她赎身,小宛身价不菲,但以老冒的家庭条件,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董小宛还欠有巨额外债,债务不处理完,便无法办理脱籍手续。

冒辟疆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而且从内心也不太愿意花这笔钱。

左右为难之际,科举成绩公布,冒辟疆终于上榜,欣喜若狂,准备回家报喜,董小宛欲跟随,再次被拒:“乐籍和债务的事儿还没解决呢,我带你回去算怎么回事?回头再说吧。”

多情女偏遇无情郎,董小宛黯然心伤,独自返回苏州。

冒辟疆如此薄情寡义,连朋友都看不下去了,责备他说:“辟疆夙称风义,固如负一女子耶?”看你平时挺仗义的,怎么如此辜负一个女人?

最后,还是靠朋友帮忙,董小宛的好闺蜜柳如是和老公钱谦益来苏州旅游,听说这件事后,仗义相助,从中调停,三天内筹措三千两白银,帮董小宛还清债务并赎身,还派人把小宛送到了冒辟疆的老家如皋。8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腊月,19岁的董小宛如愿以偿,以小妾的身份嫁给了冒辟疆。

冒家是书香门第,决不允许青楼女子进门辱没门庭,所以,冒辟疆只得安排董小宛住在外面。

小宛对此并不在意,她“却管弦,洗铅华,精学女红”,从思想上,行动上改造自己,洗刷以往的风尘气息,尽最大努力向着温淑贤惠的良家妇女靠拢。

四个月后,董小宛终于被冒家接纳。

搬进冒府后,小宛愈加谦恭有礼,谨小慎微,每天不是忙于家务,就是侍奉老公;对公婆正室“服劳承旨,从无一言枘凿”;与幼姑长姊“珍重相亲,慈让不遑”;耐心辅导冒辟疆儿子写作业,不敢稍有懈怠,努力与府中上上下下所有人搞好关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每当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董小宛偶尔也会想: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也不知道柳如是陈圆圆她们几个现在怎么样了。

两年后,陈圆圆的男朋友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不久,清军挥师南下,冒辟疆带着家人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战乱过后,冒家老小辗转回到如皋,因家中财物大多在逃难时被掠,生活变得一贫如洗,穷困潦倒。

更糟糕的是,冒辟疆后来身患重病,卧床不起,董小宛衣不解带,日夜陪护照料,积劳成疾,不久也卧病在床。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一代名妓董小宛病逝,死时年仅28岁。

满打满算,董小宛在冒家生活了不过九年。

据说,董小宛死后,冒辟疆十分伤心,作《影梅庵忆语》,洋洋二千四百言,追忆与小宛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寄托绵绵哀思。

然后,冒辟疆化悲痛为力量,又陆续纳了五房小妾。

康熙三十二年,冒辟疆去世,享年82岁。9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当年享誉天下的秦淮八艳,繁华落尽,归于沉寂,大家各奔西东,命运也各不相同:董小宛英年早逝;李香君郁郁而终;柳如是悬梁自尽;陈圆圆出家为尼;卞玉京遁入空门;马湘兰独守寂寞;寇白门为情所困;顾横波一品夫人。

光阴似水,岁月如歌,十里秦淮的桨声灯影里,秦淮八艳的故事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数年后,一个离奇的说法在坊间悄悄流传,说董小宛当时并没有死,而是被明朝降将洪承畴掠去,当礼物送给了顺治皇帝。

因为事关重大,冒辟疆既不敢反抗,也不敢声张,只得对外谎称董小宛病死,并以衣冠冢掩人耳目。

据说,董小宛入宫后,深得顺治宠爱,封为贵妃,史称董鄂妃。谁料红颜薄命,董鄂妃英年早逝,顺治皇帝伤心欲绝,竟为此放弃帝位,跑到五台山削发为僧。

顺治出家与太后下嫁、雍正被刺、偷龙换凤,并称“清宫四大疑案”,其中故事,扑朔迷离,众说纷纭,传得有鼻子有眼儿。

当然,关于这件事,史学界早有定论,董小宛并非董鄂妃,顺治出家与董小宛没有任何关系,纯属后人牵强附会。

说到底,人们还是不希望看到,当年红极一时的秦淮名妓,就这样平淡离去。

这正是: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

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 End -

│编      辑:小   丽

│图      片:gua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淮八艳:青楼名妓的绝世傲骨
敢爱敢恨的董小宛为何也逃不过红颜薄命
秦淮八艳中最有名的两位女子,柳如是和董小宛,敢爱敢恨令人敬佩
清」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真是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妃吗?谁才是赝品?
同为秦淮八艳的两个人爱上了同一个男人,结局让人大跌眼镜
秦淮名妓董小宛的爱情真相:倒贴冒辟疆多次被弃,28岁活活累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