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种特殊的排便异常,中医治疗有10要点
userphoto

2023.07.14 山西

关注

中风之后,很多患者并不能够完全恢复,会出现一些其他病证,排便异常便是其中的一种。而这种排便异常看似是个小问题,却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王新志教授认为应该这样做—— 

01
结合中风病不同时期辨排便异常

中风病急性期多实证,病因为痰、为瘀、为风、为实热;大便秘结者,多以祛痰化湿、泄热为主;大便失禁者,多通因通用、以补为塞。

中风病恢复期,体位的改变、活动量的减少、饮食影响等,多导致脾胃不适、肺气不宣。

中风病后遗症期,患者多有偏身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社会存在感降低等,多久卧而致气虚,情绪不畅而肝郁,甚则化热。

02
病性变化之气

循活动变化:患者中风后多肢体活动不遂,久卧于榻。《素问·宣明五气》云:“久卧伤气。”气虚则肺气不降,不达大肠致便秘;气虚则脾运化无力,纳运减少,亦可致便秘。

循病机:中风后肢体失用、活动减少可使局部血液运行减缓,甚则血瘀;血为气之母,为气之载体,血瘀则气郁,气郁日久化火耗气,久可气虚,气虚而大便乏力。

循表现:气滞之便秘者兼见胸腹胁肋胀满走窜,临床又多见口干口苦、颈部拘紧、矢气频作而周身不适等表现;气虚之便秘者多见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等全身症状,亦有排便则大汗淋漓,汗出不能自止,舌脉之象多见虚,此亦为气虚也。

03
病位变化之肝

中风病之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肝阳易亢于上而致中风;肝肾亏虚,阴津失润下焦,可见大便干。

患者活动能力的丧失、食纳转差、久病耗伤,使后天之本——脾亏虚,肝木盛、脾土虚,肝木伐脾土,致腹痛急作、泻下窘迫、泻后痛减。

04
情志变化

中风后言语及吞咽障碍、生活能力缺陷、家庭负担加重、社会存在感缺失等,可导致患者情志的变化,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走窜胸腹,下迫肠管,而致大便形细如条,故见大便细者非全为西医学之瘤体压迫。

肝气久郁,郁而化热,又可耗伤下焦之阴液,致大便干结。

05
用药变化

患者病后久服西药,某些药物直接有便秘等不良反应;或治疗大便干结、排便困难之泻下药使用太过,如中风后痰热腑实证,应用苦寒泻下之药太过,而成“气利”,使用仲景经方“梨勒散”治疗。

06
微观辨证之大便黏腻

湿浊阻脾,水湿泛溢,可见大便黏腻;湿浊蕴久化热,湿与热结,更加黏腻不爽,可见大便黏于粪池;“人失眠、大便黏”“胃肠为第二大脑”,情志不畅、脑窍失养,亦可致大便黏腻。

07
治疗之常用基础方剂

小柴胡汤,疏肝、和解全身气机;大柴胡汤,疏肝兼以泻燥实;滋水清肝饮,滋肾清肝、养阴液兼清火热;痛泻要方,柔肝理脾,治大便急迫、肠鸣有声;星蒌承气汤,泄热化痰通腑,疗痰热之大便秘结;当归六黄汤,实热、阴虚、气虚致便秘者可用;小建中汤,和里缓急、培养脾土以治大便溏泄、失禁;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疗泻下;升陷汤,升举清阳之气,可治清气不升之大便失禁,亦可疗脾肺之气下泄、肠道乏力之大便秘结;补中益气汤多疗气虚之秘;芍药甘草汤、增液汤、增液承气汤、济川煎等主治阴津亏虚所致大便秘结,并根据阴津亏虚程度选择相应方剂;阴虚多为便秘,以六味地黄汤及二至丸加减;肾阳虚多为泄泻,多以金匮肾气丸、四神丸等方,王教授主张交替服用。

08
治疗从肝入手

大便细者,从于疏肝理气之方剂,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之类疏肝达郁,肝气不下迫大肠,则大便之形复旧;大便快者,便前腹痛者,以肝气克脾,以痛泻要方、四逆散合用疏肝理脾;大便不畅或兼有口苦口干、颈项拘紧者,以疏肝为主,兼以泄热、柔肝,方以柴胡疏肝散为主,合用栀子、菊花等清肝之热,以桑叶、生地黄清热兼以养阴柔肝。

09
治疗之常用药物初探

便秘者,结合辨证,若气虚者,重用黄芪;气滞者,用槟榔、枳实、厚朴;阳虚者,用肉苁蓉;脾虚者,重用生白术;肝急者,重用生白芍;腹部坚满而以实证为主者,用生大黄;痰浊内盛者,用瓜蒌、猪牙皂;热结于里者,用大黄、芒硝。

大便稀者,用白芍炭;大便黏腻者,用薏苡仁、炒白术;偏热者,用黄连等。

10
治疗之重视全身气机调畅

中医以人与自然为整体、与社会为整体、人体本身为整体,强调整体观。大便异常从整体多为全身气机失调所致,多以桔梗、牛膝为伍,且桔梗量倍于牛膝。桔梗性升、牛膝性降,升降相宜,全身气机调畅;桔梗倍于牛膝,以桔梗上提入肺,肺为气机升提之枢纽,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为“提壶揭盖”;桔梗上引气机于口鼻,口鼻得通则一身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引自然之气入于体内,人与自然相合,大便得通。



❖名医经验集❖

  

《王新志学术思想与经验辑要》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扫码免费试读

王新志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优秀专家、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首批名中医等。本书从王新志学术渊源、学术思想、主要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传承与科学研究成果、医案精选等方面详细梳理、介绍王新志教授的学术成就,内容详尽、实用。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曙光·科普】便秘----中医之辨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小儿嗽喘门
实践论大气下陷与中气不足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嗽喘门--
​咳嗽总论
幼科释迷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