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此段经文阐述了气交。“天枢”,枢机也。居天地阴阳升降之中,是谓天枢,即物之中点,天地相交之中点,又称为“气交之分”。故人体的变化,须推求于气交,于是《素问·六微旨大论》强调“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于位,言人者求之气交”。如何推求天、地、人“三才”之道呢?《素问》引《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是什么意思?《素问·气交变大论》解释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此文言简意赅地说明了通晓五运六气的意义。“治化,人应之”,指五运六气的变化,人必应之。运气的太过或不及,均与人息息相关。而“五运之化”,有太过、不及及平气之异。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地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运”,指岁运。“有余”,指太过之年,“至”,指其气候到来。“先”,指先于天时。故“运有余,其先至”,意谓岁运太过之年,其气候变化常先天时而至。“运不及,其至后”,意谓不及之年,其气候变化后天时而至。“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意谓岁运既非太过之年,亦非不及之年,气候与天时完全相应,应至而至,故又称平气之年。如该篇谓“甲子、甲午岁,上少阴君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其中“中太宫土运”,即属中运为土运太过之年。

在“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一节已讲道:干支配五行有配属方位之法,还有运气配属之法。而“天干化五运”,则为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因天干分阴阳,于是,五运有了太过、不及、平气的变化,被称为“五运三气”。对于五运三气中太过、不及的规律,王冰《玄珠密语·五运元通纪》解云:“故运者,丁壬木运,即壬主刚,丁主柔,刚为太过,柔为不及,太过即木气伤土,不及即自衰,自衰即反受金刑。戊癸火运,即戊主刚,癸主柔,刚为太过,柔为不及,太过即火气伤金,不及即反受水刑。甲己土运,即甲主刚,己主柔,刚为太过,柔为不及,太过即土气伤水,不及即反受木刑。乙庚金运,即庚主刚,乙主柔。刚为太过,柔为不及,太过即金气伤木,不及即反受火刑。丙辛水运,即丙主刚,辛主柔,刚为太过,柔为不及,太过即水气伤火,不及即反受土刑。此者是运气之刚柔盛衰之意者也。”意谓阳干刚为太过,阴干柔为不及。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共成六十甲子。故该篇记云:“运从干生,干有十,即五阳五阴配地之六阴六阳,共成六十甲子也。即甲、戊、丙、庚、壬为阳干,阳干主阳年,阳年即子、寅、辰、午、申、戌,此六岁即阳干相临也,皆主太过也;于是乙、丁、己、辛、癸为阴干,阴干主阴年,阴年即丑、卯、巳、未、酉、亥,此六岁即阴干相临也,皆主不及也。”

对于平气的规律,王冰在该篇中解云:“又不及者,谓其中有平气也,其平气者,假令丁卯岁木运,故曰平气也。何以故?丁虽为木之柔,卯虽阴年,谓卯为木相佐于丁之柔也,故得平气也。假令乙酉金运,故曰平气也。何以故?乙虽为金之柔,酉虽阴年,谓酉为金相佐于乙之柔也,故得平气也。假令辛亥年水运,故曰平气也。何以故?辛虽为水之柔,亥虽阴年,谓亥为水相佐于辛之柔,故曰平气也。假令癸巳年火运,亦曰平气也。何以故?癸虽为火之柔,巳虽阴年,谓巳为相火佐于癸之柔,故曰平气也。假令己年,遇丑未岁,己虽为土之柔,丑未虽阴年,谓丑未土相佐于己之柔,故曰平气也。其辰戌亦是土位,此二年为阳年,各主太过也。又一法,每年交司于年前大寒日,假令丁年交司之日,遇日朔为壬日,丁得壬名曰干德符也。符者,合也,便为平气也。若过此一日,纵遇皆不相济也。若交司之时遇时直符,见壬亦然,过此亦不相济也。其余皆类也,即己逢甲,辛遇丙,癸逢戌,乙逢庚,皆为干德符也。非交司日时,除此日时不相济也。又于不及岁中逢月干,皆得符合也,不相济也。若为逢胜而见之干合者,即平气也。若行胜以后,行复以毕,逢月干者,即得正位也。”

综合上述,太过即运有余,甲、丙、戊、庚、壬五阳干即是;不及,即运气衰而不足,乙、丁、己、辛、癸五阴干即是。对此,《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岁火太过,炎暑流行”,“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岁土太过,雨湿流行”,“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岁水不及,湿乃大行”。太过为本运气盛,则本运气流行;不及为本运气衰,则克气大行。凡属太过之运,约从大寒节前十三日交接,此即《素问·天元正纪大论》所说的“运有余,其先至,运不及,其后至”之义。平气,五运之气,既非太过,亦无不及。凡太过被抑,不及得助,就成平气。例如:戊辰年为火运太过,以戊属阳火,但逢辰年,辰是太阳寒水司天,火虽太过,但被司天的太阳寒水之气抑制,则由太过变成了平气。同时交运的时日,也有产生平气的可能,如丁亥年为木运不及,假如遇着交运的第一天日干为壬,或交运的时刻为壬,因壬属木,是运与日干、时干相合,亦为平气。逢到平气的年份,则在这一年之内,气候则表现平和,疾病则较少发生。

由此可见,掌握五运的变化及对自然界万物的影响规律,可以指导我们临床辨证用药。对此,《素问》有“五常政大论”专篇。“五运三气”在该篇中称为“五运三纪”。“五”,指木、火、土、金、水五运。“常”,指一般变化规律。“政”,同正,指正常的作用和职能。此即《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的“政令者,气之章”。章者,彰明于外也。“五常政”乃五运之常令,即木、火、土、金、水五运在其运行变化中的一般规律及其外在表现,平气、太过、不及的一般变化情况及其在气候、物候和疾病上的各种表现,故以“五常政”名篇。“三气”,指平气、不及、太过。“纪”,会也,道也,《洪范》谓岁、月、日、星辰、历数,此处是指年。“三气之纪”指平气、不及、太过之年。以下分别介绍平气、不及、太过之年的各种气化、物化现象和人体疾病的相应关系。

关于“五运三纪”的具体内容,《素问·五常政大论》记云:“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衰盛不同,损益相同,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太虚”,指宇宙;“寥廓”,同辽阔。“太虚寥廓”,意谓宇宙至大,无边无际。“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运,此处是泛指自然界风、火、湿、燥、寒等气候变化,及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等物化现象。“回”,指循回;“薄”,同搏,有相互作用之义。“五运回薄”,意谓自然界风、火、湿、燥、寒等气候变化与生、长、化、收、藏等物化现象,总是来回运转,互相作用。“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意谓自然气候变化有盛有衰,因而物化方面也就有损有益。此节意谓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宇宙间由于有风、火、湿、燥、寒等气候来回相临运转变化,所以才产生了自然界的物化现象。由于气候运转变化中有衰有盛,所以物化方面也就有损有益。故本篇“太虚寥廓,五运回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之语,是继《天元纪大论》中所谓的“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和《五运行大论》中所谓的“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之后,对气候变化与物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五运变化不外三种情况,即平气、不及、太过。以下就“五运三纪”的内容分而述之。

1.平气何如微信LAL676

所谓“平气”,即和平之气,亦即气候不盛不衰,完全正常。《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愿闻平气何如而名?……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木曰敷和”。“木”在方位上代表东方,在季节上代表春季,在气候上代表风,代表温暖,在物化现象上代表生。“敷”,即敷布;“和”,即温和。“敷和”,意谓春天东风送温,自然界万物开始萌芽生发,这是春季里的正常气候变化和物候景象,所以木的平气名曰“敷和”,又称敷和之纪。

“火曰升明。”“火”,在方位上代表南方,在季节上代表夏季,在气候上代表火、热,在物化现象代表长。“升”,即向上;“明”,即明亮。“升明”意谓夏天南风地热,自然界万物生长竞天而茂盛。这是夏季里的正常气候变化和物候景象,所以火运的平气名曰“升明”,又称升明之纪。

“土曰备化”。“土”,在方位上代表中央,在季节上代表长夏,在气候上代表潮湿,在物化现象上代表化。“备”,即完备或完全;“化”,指生化。“备化”意谓长夏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植物生长变化完全成熟。这是长夏季节里的正常气候变化和物候景象,所以土运的平气名曰“备化”,又称备化之纪。

“金曰审平。”“金”,在方位上代表西方,在季节上代表秋季,在气候上代表清凉、干燥,在物化上代表收。“审”,指审慎;“平”,指和平。“审平”,意谓在秋天里,西风送爽,干燥清凉的气候,使农作物进入收成阶段。同时,西风瑟瑟,也带来了树凋叶落的收敛景象。这是秋天里正常气候变化和物候景象,所以金运的平气名曰“审平”,又称审平之纪。

“水曰静顺。”“水”,在方位上代表北方,在季节上代表冬季,在气候上代表寒冷,在物化上代表闭藏。“静”,指静止;“顺”,指自然。“静顺”,意谓在冬天里北风凛冽,冰天雪地,气候寒冷,一般植物停止生长,动物也藏伏起来处于相对的静止状态。这是冬季里的正常气候变化和物候景象,所以水运的平气名曰“静顺”,又称静顺之纪。

2.不及奈何

“不及”,即不够正常水准,应至而不至,亦即气候应温不温,应热不热,应湿不湿,应凉不凉,应寒不寒。《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木曰委和”。“委”,同“萎”,有衰退之义;“和”,指温和。“委和”,意谓在春天里,东风无力,气候应温不温,万物应生不生。这是春天里反常的气候变化和物候景象,所以木运不及名曰“委和”,又称委和之纪。

“火曰伏明”。“伏”,指低下;“明”,指明亮。“伏明”,意谓在夏季里,南风来迟,气温不高,应热不热,植物应长不长。这是夏天里反常的气候变化及物候景象,所以火运不及名曰“伏明”,又称伏明之纪。

“土曰卑监”。“卑”,作低下、衰微解;“监”,有监制、监管之义。“卑监”,指土的作用低下,不能正常发挥其化物和监制其他的作用。意谓在长夏季节里,如果下雨太少就会出现应湿不湿的干旱现象。这是在长夏季节反常的气候变化及物候景象,所以土运不及名曰“卑监”,又称卑监之纪。

“金曰从革”。“从”,指顺从或相随;“革”,指改变或变革。“从革”,意谓在秋天里,气候本来应该转为凉爽,但是应凉不凉,反而出现了夏天的炎热现象,这就好像金属在火的烧炼下改变了它本来的形态一样。这种现象就叫作“金从火化”。用五行概念来说就是金运不及则火来乘之。秋季应凉不凉,植物应收不收,这是秋季反常的气候变化及物候景象,所以金运不及名曰“从革”,又称从革之纪。
“水曰涸流”。“涸”,就是干涸,水干曰涸;“流”,就是流水。水,在季节上代表冬天,在气候上代表寒冷,因此“涸流”就意味着冬季不是千里冰封,而是冬行秋令,气候干燥,河流干涸。冬季里应该寒冷而不寒冷,物化现象上应该闭藏而不闭藏,这是冬季反常的气候变化及物候现象,所以水运不及名曰“涸流”,又称涸流之纪。
3.太过何谓微信LAL676
“太过”,即超过正常标准,未至而至,至而太过。亦即气候不应温而温,或虽应温而太过;不应热而热,或虽应热而太过;不应凉而凉,或虽应凉而太过;不应寒而寒,或虽应寒而太过。《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木曰发生。”“发”,指升发,发动;“生”,指生长。“发生”,意谓在春季里阳气发动过早,植物萌芽生长提前。在春季里,阳气发动,气候转温,植物开始萌芽生长本来完全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春来太早,那就意味着冬令缩短,应藏不藏,即属于反常的气候和物候现象,所以木运太过名曰“发生”,又称发生之纪。
“火曰赫曦。”“赫”,指显赫或色红似火;“曦”,即早晨的阳光。“赫曦”,意谓在夏季里,气候比一般更加炎热,或者夏月来早,不应该炎热的时候就开始炎热。夏月来早或夏令酷热,这是一种反常的气候和物候变化,所以火运太过名曰“赫曦”,又称赫曦之纪。
“土曰敦阜。”“敦”,有厚之义;“阜”,指土山。“敦阜”,土高而厚,意谓在长夏季节里雨水太多,潮湿特盛。这是在长夏里反常的气候变化和物候现象,所以土运太过名曰“敦阜”,又称敦阜之纪。
“金曰坚成。”“坚”,即坚硬;“成”,即收成之义。“金曰坚成”,意谓在秋季里清凉特甚,或秋令来早。这是在秋季里反常的气候变化和物候现象,所以金运太过名曰“坚成”,又称坚成之纪。
“水曰流衍。”“流”,即流水;“衍”,指泛滥。“流衍”,水太多,意味着冬季寒冷或冬令来早。这是冬季反常的气候和物候变化,所以水运太过名曰“流衍”,又称流衍之纪。
综上所述,由于宇宙深远,广阔无际,五运循环不息。且有盛衰的不同,因此,气候和物候亦有了损益的差别。上述经文主要介绍了五运平气、不及、太过的具体命名,即木的平气叫敷和,不及叫委和,太过叫发生;火的平气叫升明,不及叫伏明,太过叫赫曦;土的平气叫备化,不及叫卑监,太过叫敦阜;金的平气叫审平,不及叫从革,太过叫坚成;水的平气叫静顺,不及叫涸流,太过叫流衍。从以上命名可以看出,古人是以五行作为工具来归类自然界中气候和物候变化的,并以五行加以命名。这种形象描述,基本上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界变化现象的观察总结,阴阳五行只不过用以作为归纳自己的认识和经验的说理工具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药中《五常政大论》讲解1
五运六气之五运不及10涸流之年
五运六气之五运太过9岁水太过
二O二三(癸卯)年五运六气特点及疾病防治
方药中《五常政大论》讲解4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2.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