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得通透的人,已经不想成功了


迷茫,是年轻人的通病。
 
我正在走向何方?人生到底要怎么过?任凭如何努力,还是难以走出这重重阴霾。
 
10月23日,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做客悦读咖,与青岛石油大学学子分享“只有一个人生”的哲思,面对面畅谈人生,开启一场心灵开悟之旅。




人生的最佳打开方式
做自己的主人

 
“如果一生虚度了,任何人来安慰你,都是没有用的。”周国平说道。只有一个人生,最大的悲剧不在经历的坎坷痛苦,而是在即将老去时,回首这一生,发现一无所获,白走一趟。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对自己负责,做自己的主人。这是哲学的本质,也是每个人的义务所在。


这个看似宽泛的“哲学命题”,实则是一场心灵的守护。当社会上各种流行价值观涌现,你是否能守住自己的思考?当他人要阻挠你的事业选择时,你是否还能守护自己的热爱?
 
生而为人,最简单的哲学,不过活出自己的样子。
 
 

学习路上
请一定 不要只学知识


在学校里,你学习到了什么?
 
提到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知识。但周国平认为,“只学知识”的学习,是失败的。他引用了法国哲学家卢梭的教育观点:教育就是让人性中本有的东西得到很好的生长。
 
这里“本有的东西”,即德育、智育、美育。德育是善良而高贵的灵魂,智育即智力素质,美育是心灵丰富而美好。
 
 “智育”指好奇心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构成了人进行智力活动的原动力。带着好奇心的学习,才不会痛苦而低效,反而乐在其中。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则是终身财富,在学习路上不断进阶。


周国平笑谈道:“理工科学生不读文学书籍,简直是委屈了自己。”他认为“美育”包括阅读和写作,还分享自己在北大求学时的经历,哲学专业的他,喜爱到图书馆埋头阅读文学方面的书籍。而写作是一个“让灵魂的自我清醒过来”的过程,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个“灵魂的自我”,聆听心事,开导愁绪。
 
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在校园里,比获取知识重要得多的是学习的能力,这样才是人生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生存
成功是优秀的附属品


混淆成功与优秀,是年轻人焦虑的根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周国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县城做机关干事。下班后依然坚持写作,哪怕写出来的东西根本没人看。那时的他不成功,但很优秀。


八十年代,单位给他分配了一个6平米的地下室,他每天关在地下室里,埋头写他的作品《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那时的他不成功,但很优秀。
 
“如果把成功当作唯一目标,那我就苦死了。”以笔耕耘数十年,周国平很少想要成功,只是不断成为更优秀的人。成功是社会物质层面的馈赠,优秀是自我精神层面的进阶,是自己想要活成的模样。
 
成功是优秀的附属品,如果暂时还没成功,那就努力变得更优秀。
 
只有一个人生,周国平以亲身经历以及古今论据,从人生思考、学习之道、社会生存的角度,呈现了最通透的活法。语言质朴但引人深思,赋予我们富有智慧的生命哲思。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尼采:如何认识你自己
【周国平的哲学私房课26集】
图文详情:科学的美学与哲学的美学
周国平指点青春----《人生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先生“哲学与人生”讲座
在这方面,宗教比哲学更有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