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耳痒(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肝胆湿热

  1,临床表现:耳郭瘙痒,周围皮肤发红,抓搔渗血而仍然瘙痒不止,耳多耵聍。心烦易怒,大便干,小便黄,口苦。舌红苜黄,脉弦数或精数。

  2,病因病机:少阳之经循于耳,肝胆湿热部火循经上扰于耳,发为耳痒。

  3,治法:清利肝胆湿热,祛风止痒。

  4,方剂:龙胆泻肝场(《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10g,生地15g,黄芩15g,木通10g,泽泻10g,车前子10g(包),当归10g,柴胡5g,白鲜皮10g,苍耳草10g,菖蒲10g。

  方义:龙胆草、黄芩清利肝胆,生地、当归和血凉血,木通、泽泻、车前子利湿泄热,白鲜皮、苍耳草祛风止痒,柴胡引经,菖蒲通窍。

  加减:瘙痒难忍,渗血流水,血热甚者加丹皮、赤芍凉血;瘙痒不已加防风、荆芥穗祛风止痒。

  5,变通法;若以风热燥火上扰为主,见耳痒、烦躁、咽痛、牙痛、脉浮数者,可见翘荷扬(《温病条辨》)合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药用连翘、薄荷、山栀、桔梗、苦丁茶、夏枯草、白蒺藜、牛蒡子、菊花、桑叶、白鲜皮、荆芥等,疏风清热泻火。

  (二)血虚风燥

  1,临床表现:耳部瘙痒,经久不已,入夜尤甚,局部皮肤增厚、干燥皲裂,粗糙脱屑。舌淡红,脉虚数。

  2,病因病机:耳痒日久,血虚生风,爆热内生而局部皮肤增厚脱屑。

  3,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清热。

  4,方剂:四物汤(《局方》)合消风散(《外科正宗》)加减。

  药物:生地15g。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防风10g,蝉衣10g,荆芥10g,木通10g,白鲜皮10g,石菖蒲10g,

  方义;生地、当归、川芎、赤芍养血凉血,防风、蝉衣、荆芥、白鲜皮接风止痒,术通、石菖蒲通耳开窍。

  加减:湿热者加知母、黄柏、苦参、龙胆草清热燥湿。血热者加丹皮、紫草凉血。

  5,变通法:若瘀血风燥者。用活血润燥生津汤(《医方集解》),药如生熟地、当归、白芍、天麦冬、瓜萎、红花、桃仁等。

  (三)肾虚火旺

  1,临床表现,外耳道奇痒难忍,但外耳郭不痒,局部结痂、粗糙、干燥增厚。腰酸乏力,耳鸣、耳痛。舌红,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上扰于耳而致。

  3,治法:滋肾阴,降虚火。

  4,方剂: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碱。

  药物:知母10g,黄柏6~10g,生地15g,山萸肉10g,丹皮6~10g,茯苓10~15g。泽泻10g,木通6g,菖蒲10g。

  方义:知母、黄柏、丹皮降虚火,生地、山萸滋肾阴,茯苓、泽泻利湿,木通、菖蒲通窍。

  加减:痒甚者加白蒺藜、白鲜皮祛风利湿,耳鸣者加磁石、蝉衣重镇通窍。

  5,变通法:可用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合滋肾通关丸(《丹溪心法》)加减,药用知母、黄柏,生熟地、龟甲、肉桂等,方内有肉桂引火归原,龟甲滋阴潜阳,对虚火上越者更佳。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翳风、耳九、风池为主,肝胆湿热加行间、侠溪,血虚风燥加曲池、血海,肾阴虚火加太溪、复溜。

  方法:主穴毫针平补平泻,太溪、复溜用补法,行间、侠溪用泻法,曲池、血海平补平泻或泻法,留针30分钟。

  疗程:日1次,5~7执为1疗程。

  (二)耳穴埋丸法

  取穴:神门、外耳,血虚风燥加耳尖、风溪,肝胆湿热加肝、胆。肾阴虚火加肾、内分泌。

  方法:王不留行子敷贴固定,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穴每次半分钟。

  疗程;3天1次,5次为l疗程。

  【外治法】

  用三黄洗剂或蒲公英适量煎水,外搽局部。或炉甘石、煅石膏、赤石脂各l5g研末,甘油5ml,蒸馏水200ml,瓶中摇匀外用。

  【评述】

  本症与耳内流脓、耳部疼痛不同,仅有耳痒而无中耳、内耳病变。局部红肿瘙痒出血者,以湿热、风火而致者为实,治以清利湿热、疏风清热为主。若慢性反复不已,局部干糙粗厚或无外症可见者,大多以血虚、肾虚为主,当予养血、凉血或滋肾降火。但其中通耳窍之引经药和止痒药不可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肛门瘙痒治疗
皮肤瘙痒(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株洲中医杨翱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
『旋耳疮』旋耳疮的辨证论治
皮肤科最常用的经典验方
四物消风散临床应用举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