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解之无效与结果之追求

理解并非总是“有用”。

目前来看,要想有充分的理解,需要符合几个前提条件。

相互理解的愿望、相互理解的智识能力、相互理解的沟通基础、相互理解的恰当环境。(更权威,更翔实和更基本的论述请阅读哈贝马斯的作品)

这几个条件的实现面临着一些困难。

首先,我们似乎并不能充分理解“相互理解”这一行为的含义,或者说理解中充满了不同的立场和观念。中国古代的经典中主张“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本是为了提倡通过理解来消除矛盾的方法。结果现在有人反其道而行之,用某某不能“推己及人”来作为指责的理由,将理解的倡导变成个人行为的评判标准,岂非大谬!事实上,如果人人之间存有差异,这一差异还反映在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第三者或者行为的相对方,个人怎么可能确定对方没有“推己及人”?其所能判断的,不过是自己的感受而已。以自己的好恶判断他人的行为,这不恰恰是“将心比心”的反面嘛。正确的理解,难道不应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看待对方的行为吗?正如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行为。我们有时理解推己及人,似乎将这种情形认定为常态,即甲觉得气温下降了,很冷,就去加衣服,同时跟他一起的还有乙,甲以自己的感受判断乙的感受,决定也为其带一件衣服。这似乎是为他人着想,是为他人好,是善良的行为。但我这里讲的是这样一种情形,甲觉得气温下降了,很冷,就去加衣服,同时跟他在一起的还有乙,甲不知道乙冷不冷,就去问乙,乙表示确实冷,麻烦甲为其带一件衣服,甲随即同意。这两种情形的差异何在呢?第一种情况下,如果乙确实冷,那么乙会表达感激。如果乙并不冷,那么乙可能会出于礼貌表达感谢,但实际上不知道是穿上衣服还是不穿。前者乙会判定为善良,后者如果过分违背乙的意志就可能被判定为“父爱主义”、“干涉主义”、“图谋不轨”、“骚扰”等,这时候的乙就可能反过来指责甲的行为不够“将心比心”,为什么?因为二者所关注的内容根本不同,甲关心冷不冷,乙关心是否尴尬,是否被干涉。这时候乙其实也是不够“将心比心”的。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甲已经事先问过,所以不会出现不同情况的分歧。)我们​还时常忘记“相互理解”,理解并不会单纯在出现矛盾时起作用,在交往过程中,能否理解本身就会造成差异性的事态发展趋势,但我们会经常忘记这个事情(不信就自己回想一下)。因为似乎在有其它选项的情况下,我们并非优先选择理解的方式,例如面对插队的人,你是先问他为什么插队还是先让他不要插队?比如有陌生人骂自己,你是先问为什么骂自己,还是骂回去再说,并且不愿理会对方?我们习惯于时时、事事、处处把自己摆在最中央的位置,而理解这意味着改变这种常态。

其次,理解不像发脾气或者指责那样简简单单,它是有门槛的。相信各位不会否认这一点——理解是一种很高级的技术,善于理解的人不太会抱怨、责骂或者报负,善于理解的人经常会包容、宽厚、值得信赖。这是因为,理解不仅需要一个人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有反思的能力,还要了解社会观念,洞察社会精神,接着还必须善于观察,细心搜集资料,分析辨别各种情况,在众多可能中通过表情、语气、手势、对方的资料等复杂因素做出决断,判定对方的想法、习惯、性格、态度甚至优点和缺点,过去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不得不说,善于理解是“聪明人”才办得到的事情。(此处的聪明显然不是指智商,而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或者说社会适应能力综合程度的高水平。高学历人才可能在这里并不聪明,街上的混混可能在这里得分很高。)

再次,理解的进行需要素材,资料的欠缺或者偏差都会导致理解的失误。而收集资料的过程本身一部分是不可控的,因为不能二十四小时跟踪某个人。且其收集得到的内容全部都是主观性的,如果不具备客观立场的分析与判别,那么理解必然走向歪路。(此处的理由分析同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辩证法贴合紧密,故不再多言。)

最后,世俗社会本身,并不完全是“科学理性的逻辑”在起作用,世俗哲学亦占有相当的比重,其内容不可以道理度之,自然也不会给“相互理解”留下空间。例如男女生谈恋爱时女生心动的感觉,贪官收礼时的欲拒还休,长官下令时的不容置疑,学生备考时的不分昼夜,闲人谈天时的东拉西扯,女生生气时的绝不理你。

故而,追求一般的效果,并非绝对要用理解的法子。这个命题的逻辑在于,社会上结果的达成,并非全由理解所实现。那么,即可反推得出,必然有一些结果的达成是通过其他方法实现的。

然而,我们应当承认,结果是有“优劣”之分的(这个划分的标准,我还没想清楚,不过我显然是感觉相互理解所达成的效果最好,最有利于各方)。至于怎么分,以后再说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由”“甲”与对话
理解与沟通
但愿理解“不万岁”
让合作者预见你的行为,让对手误判你的计划
《散文.长久的婚姻,都离不开这一点》
太原科大:影响‘人际理解’的因素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