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中国版图出现了哪些变化

如今的中国有高达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以及大约173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中国如此广袤的国土显然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可能是充话费送的。如今的中国版图其实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塑造成形的,但中国历史上的领土扩张和西方国家有一点很大的不同:中国的扩张是通过民族间的交流融合自然实现的,而不是向西方国家对待印第安人那样直接用武力征服。

历史上中原王朝的扩张也曾采取过军事手段:汉唐鼎盛时期就曾创造过封狼居胥、燕然勒功这样的赫赫武功,然而这种军事征服的方式会随着中原王朝势力衰弱时出现强烈的反弹。因此历史上中原王朝的扩张更多是通过政治攻心、经济革命、文化交流的方式实现的。诸葛亮对孟获等南中少数民族首领的攻心策略就是这样一种典型例子:通过攻心手段使这些少数民族首领自愿归顺中原王朝。

这种扩张模式是通过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比起西方国家那种用赤裸裸的武力进行扩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模式。这种潜移默化的模式其实比武力扩张更有力量。如今美国的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亚裔各族群之间依然泾渭分明,然而中国各民族之间却能实现大团结。这是因为我国各民族在历史上一直是在自然融合,而美国的各族群是在不到两百年时间里强行捆绑在一起的。

潜移默化的确比武力扩张更有力量,但潜移默化的作用要生效却需要漫长的过程。中国用了数千年时间才把版图塑造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子。像汉唐时期中原王朝强盛之时就曾在漠北、西域等地设有安北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等行政管辖机构。到了两宋时期不要说效法汉唐开拓漠北、西域,即使连中原王朝传统固有的燕云十六州都丢了。汉唐全盛时期中原王朝的版图一度向北推进到贝加尔湖、向西推进到咸海。

可随着后来中原王朝的日益衰弱又不得不放弃这些地区。直到明代中原王朝的北境又退回到了长城阴山一线。由此可见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之间实际上处于一直持续拉锯的状态。这种拉锯状态最终在清代发生了变化:清朝本身就是崛起于东北森林中的渔猎民族。像满人这样的渔猎民族本身就和蒙古这样的游牧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清代最终得以彻底解决之前明朝200多年都无法解决的蒙古边患问题。

清朝不仅完完全全实现了对东北、台湾、新疆、西藏等地的控制,更为重要的是清朝实现了对上述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全方位统一,所以清朝对这些边疆领土的控制力度远远强于之前历朝历代那种松散的羁縻统治。清朝在东北、台湾、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都直接派驻了官僚、驻扎了军队,与此同时这些地区与中原内陆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乃至人口的流动也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清王朝兴起之后征服漠南蒙古、入关消灭农民军、扫除南明势力、平定三藩、平定台湾、平定准噶尔、平定回疆、统一西藏、改土归流......由此奠定了清代前期大一统帝国的版图基础。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前期最强大的对手准噶尔汗国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持续打击终于被平定。此后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阿睦尔撒纳一度举兵叛乱却在公元1757年被清军平定。

清军在平定准噶尔汗国后又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了南疆地区的大小和卓叛乱。随着准噶尔汗国以及大小和卓叛乱的被平定使得自唐代以来与中原隔绝上千年的天山南北地区再度纳入中原正统王朝纳入版图。至此清王朝的版图已扩张到最大化:最东部远到库页岛、最西部远到帕米尔高原、最北部远到外兴安岭、最南部远到曾母暗沙。这时清王朝的疆域总面积高达1316万平方公里。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王朝的疆域面积总体上一直在扩大,但在某些局部地区也曾出现过减少。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和雍正六年(1728年)的《恰克图条约》中都在领土问题上对沙俄进行了一定的让步。包括尼布楚城在内的贝加尔湖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中国领土,但清政府为拆散沙皇俄国对准噶尔汗国的支持主动在条约中做出了妥协让步。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尼布楚地区被划入俄国版图。从此以后侵吞中国黑龙江地区以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就成为了历代俄国政府的一贯图谋。如今中国东北三省中只有辽宁省是靠海的。然而辽东半岛西部所滨临的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完全被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三省一市环抱;辽东半岛东部的黄海也被我国领土和朝鲜半岛环抱。辽宁省从地理格局上看是没有可以直接出入太平洋的外海港口的。

除了辽宁之外东三省中的吉林和黑龙江更是完全不靠海,因此目前我国东三省是没外海出海口的。如今吉林省最东端的珲春防川距图们江入海口仅10公里左右,在这里甚至都能看到海,然而却只能望海兴叹。吉林因此成为我国唯一能望见海却没出海口的省份,然而曾几何时吉林却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如今西北太平洋北起库页岛、北海道,西抵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东到日本列岛,南达朝鲜半岛南端的海域称为日本海。

日本海可不是日本的海,正如印度洋并非属于印度的大洋。事实上在中国古籍中这片海域被称为鲸海,朝鲜与韩国则至今仍称这片海域为“朝鲜东海”。历史上我国也曾是日本海沿岸国家:至少在唐代中国就已在日本海沿岸设置有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自唐以后辽、金、元均拥有一部分日本海沿岸领土。明代的奴儿干都司、清代的吉林将军辖区也承袭了唐、辽、金、元对这部分日本海沿岸领土的管辖。

清代的吉林将军辖区不仅拥有陆地滨海领土,还拥有面积约7.64万平方公里的库页岛。这已不单纯只是拥有日本海出海口了,而是事实上扼守着出入日本海的北方门户。如果这一状态维持至今,那么无疑对我们今天的东北振兴战略是极为有利的。在全球化的今天拥有良好的外海出海口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于库页岛曾为清朝领土这点在国际上是绝大多数国家公认的。

在美国的世界史教科书插图中的清朝地图就绘有库页岛,然而清政府对这一地区的管控力度就实在不敢恭维了。清军入关后把东北作为自己的龙兴之地禁止关内汉人移民,因此当时东北很多地方还是荒无人烟之地。更何况库页岛还是位于东北地区外围的一个岛屿,事实上清王朝对这里的管理一直是较为松散的。长期以来清政府始终对库页岛上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

事实上对库页岛的漠视还并非始于清朝,因为早在明代日本就已对库页岛展开渗透:早在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日本就已迫使库页岛上的阿依努族居民贡献方物。1593年被誉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丰臣秀吉派遣大将松前庆广以北海道岛为基地出征库页岛南端。1635年日本方面派村上扫部左卫门巡视库页岛。1644年在松前藩的提议下日本方面绘制了《正保御国绘图》。

在这张地图中首次把北海道及库页岛等原本由当地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划入日本版图。1765年沙俄也派出远征队入侵库页岛北部并对当地的赫哲人进行屠杀和驱逐。1789年俄国又入侵了库页岛南部,再次对当地居民展开屠杀和驱逐。在这两次军事行动后俄国人在岛上建立起政厅、教堂、监狱、学校、军营、煤矿等建筑。清政府作为库页岛主权的拥有者对日、俄两国的渗透扩张是何态度呢?

事实上清政府对库页岛上所发生的这一切甚至压根都不知情,那么反击也就更是根本无从谈起了。在此之后库页岛尽管在法理上仍是中国领土,但事实上中国在岛上已不存在实际的管辖,库页岛从此进入到日、俄两国争夺的时期。由此可见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事实上就已开始失地,等到鸦片战争以后列强更是彻底看穿了清王朝外强中干的本质。

1840年6月由48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从印度侵入了中国广东海面。长期以来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在武器装备、军事技能上早已落后于时代。几千人的英国远征军在中国海岸线上如入无人之境一般从广州一路北上打到了天津。清政府在京师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只好派琦善去和英国人谈判。这时的英国已于1841年1月26日强占了香港岛。因此英方的谈判条件之一就是中方要承认英国占领香港的既成事实。

被英国人吓怕了的琦善在与英方在广东一个叫穿鼻的地方达成了《穿鼻草约》。《穿鼻草约》的内容之一就是清政府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穿鼻草约》毕竟只是琦善与英国人达成的草约,至于这份条约能否生效还得报请朝廷批准才行。可道光皇帝觉得这个条约太丢人了,而英国政府也觉得在广东这边和中方谈判的英国代表索要的利益还不够。既然两边都觉得不满,那就只有接着继续打了。

英军再次从广州出发打到了南京城下终于令清政府服了软。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份条约把面积78.10平方公里的香港岛正式割让给了英国。在此之前日、俄等国尽管早已开始对中国领土渗透侵略,但那毕竟是在清政府不知情的前提下巧取豪夺。

如今看似强大的所谓“天朝上国”被万里远征的英军打翻在地使列强对清王朝最后一点敬畏之心也已不复存在。鸦片战争之后沙俄加紧了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活动。1849年至1853年沙俄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随后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也指挥大批俄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

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得知这一消息的沙俄随即对清政府的黑龙江将军奕山进行威逼利诱。1858年5月28日奕山与沙俄的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条约》。《瑷珲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了沙俄,同时还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在与英国签订的《中英北京条约》中割让面积11.1平方公里的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今天的南九龙半岛)。沙俄方面以调停中国与英法联军的冲突为由再次对清政府进行威逼利诱,从而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11月14日与之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沙俄之前对黑龙江流域和库页岛事实上的占领由此通过条约得到正名。

至此中国失去了第一大岛库页岛以及在日本海沿岸的全部领土,从而丧失了北太平洋的出海口战略优势地位,同时还失去了大面积的农业生产黑土地和森林地。1864年10月7日沙俄又迫使清政府在《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侵略军在英、俄两大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入侵中国新疆。

直到1878年1月2日左宗棠指挥的西征大军才攻克了阿古柏政权在新疆的最后据点和阗。尽管阿古柏政权已然覆灭,然而这时新疆全境并未完全收复——此时伊犁地区仍被沙皇俄国所占据。1881年2月24日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因此得以成功收回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清政府被英、俄等列强侵略的现实令弹丸小国葡萄牙也起了觊觎之心:尽管葡萄牙人从1553年起就已窃居澳门,但那时葡萄牙人在澳门只有居住权,而澳门主权一直属于中国,直到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的《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1928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期满后澳葡政府通过与国民政府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继续维持对澳门的占领和管理。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后又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后来在俄、德、法三国的干涉下辽东半岛未被割让,但清政府又为此多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马关条约》后日本对中国台湾实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才得以回归祖国。台湾地区的丢失使得中国丧失了通往太平洋的出路。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正月初三李鸿章与英使窦纳乐订立了《中英滇缅境界及通商修正条约》(又称《中英续议缅甸条约》、《西江通商条约》、《滇缅重定界约专条》)。该条约不仅承认原属中国藩属国的缅甸成为英属殖民地,而且在与英属缅甸划界的过程中将部分原属中国的汉族、佤族、克钦族聚居地区划入英属缅甸。由此形成了如今缅北地区与缅甸其它地区在文化风俗上的不同特征。

英国自鸦片战争占领香港岛以来不断拓展自己的占领区。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在《中英北京条约》中把面积为11.1平方公里的南九龙半岛割让给了英国。1898年6月9日清政府和英国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又使英国得以租借九龙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附近262个岛屿。《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各自涉及的土地就构成了如今香港地区的三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

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以数千里大漠(今中国和蒙古国边界一带)为界划分了内蒙古和外蒙古。尽管内蒙古和外蒙古都是清王朝的臣属,但外蒙古诸部比起内蒙古诸部距离北京城更远且毗邻俄罗斯边界。这种独特的地缘区位使外蒙古同时受到漠南蒙古、准噶尔部、西藏格鲁派以及俄罗斯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清王朝对外蒙古的控制力度始终不及漠南诸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一时间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沙俄势力趁机进入外蒙扶植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宣布独立。独立后的外蒙在沙俄的策动鼓励之下一度出兵入侵内蒙古。随后袁世凯政府历时三年才收复内蒙古,但外蒙古仍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1913年11月2日北洋政府在沙俄的胁迫下缔结的《中俄声明文件》承认了外蒙的自治权。

1915年中俄又签订了《恰克图协定》:名义上沙俄承认中国对外蒙的宗主权,但以自治的名义对外蒙进行实际控制。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革命后俄国国内沙皇政权的残部、效忠临时政府的势力以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三方混战,协约国集团也成立了干涉苏俄革命的干涉军。很显然在如此形势下俄国根本无力干预外蒙事务。在这种形势下北洋将领徐树铮于1919年率部出兵收复外蒙。

1921年2月3日俄国男爵罗曼·冯·恩琴率领沙俄白军残部击溃了中国在外蒙的驻军,随后趁中国军阀混战之际扶植第八世哲布尊丹巴重新登上了“蒙古皇帝”的宝座,成立了所谓的“自治政府”。同年7月6日罗曼·冯·恩琴率领的白军被进入外蒙的苏俄红军和蒙古人民军赶出库伦(今乌兰巴托)。4天后以哲布尊丹巴为皇帝的蒙古君主立宪政府在库伦正式成立。1924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党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外蒙古就这样在实质上再次独立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不过作为当事国的中国以及当时的国际社会并未承认外蒙古的独立。1944年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就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达成如下条件:外蒙古现状须予以维持;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

蒋介石得知美、英、苏三国背着他达成的这些条件之后尽管气愤不已,但弱国无外交的现实却又令他无可奈何。这时的蒋介石还得求助美国和苏联共同对付主要敌人日本,所以他派遣自己的行政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长王世杰等人穿梭于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还安排曾留学苏联的蒋经国赶赴莫斯科参加谈判。1945年8月14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中华民国外长王世杰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相关的附件。

在该条约中关于外蒙古的部分写到:兹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独立,即以其现在之边界为未来两国边界。日本宣布投降后外蒙古方面举行了关于独立的“公民投票”。1946年1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随后又在2月13日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

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领土版图的变化大部分是清政府割地造成的。民国时期大多是追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真正从民国政府手中丢失的土地只有外蒙古。事实上外蒙古的独立早在辛亥革命时就已开始酝酿,而民国政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不予承认的,直到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承认了早已客观存在的既定事实。当然民国时期列强并没放弃染指我国领土的野心。

1913年10月在印度西姆拉召开的“中英藏会议”上英方代表麦克马洪提出了中国政府不得驻兵西藏、西藏内政暂由英属印度政府监督等诸多无理要求。1914年7月3日英方私下和西藏噶厦政府的代表伦兴夏托拉签订了《西姆拉条约》并炮制出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这一条约将我国西藏地区9万平方公里领土非法划入英属印度,不过这份条约从一开始就是遭到中国政府抵制的无效条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没有清朝,很难有今天中国的版图,是吗?
清朝割让的领土有多少?相当于1.2个印度,痛心疾首的血泪史
为国守土7万多平方公里,却被朝廷遗忘,如今是我们的友好邻居
大清最终确立了中华大地疆域轮廓
清朝对中国版图的贡献有多大?
开疆之功不值一提?“清朝奠定现代中国版图”到底有没有说服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