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蛇类名录——游蛇科(一)

脊蛇属

1.青脊蛇(学名:Achalinus ater)是游蛇科脊蛇属物种,鼻间鳞沟长于前额鳞沟,前颗鳞两枚均入眶,下唇鳞5或6,前3对切前颔片,背鳞通身23行,均起棱,腹鳞160-170。背腹面为一致的黑褐色,腹鳞游离缘色浅。

生活于海拔1600-1900m地区,穴居,分布于贵州。

2.台湾脊蛇为游蛇科脊蛇属的爬行动物,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中国台湾本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中部。

3.海南脊蛇(学名:Achalinus hainanus)为游蛇科脊蛇属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尖峰岭。

4.井岗脊蛇,拉丁种名是 jinggangensis,江西井岗山

5.美姑脊蛇(学名:Achalinus meiguensis)是游蛇科、脊蛇属的一种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等地,生活习性为穴居。

6.阿里山脊蛇(Achalinus niger Maki,1931)是游蛇科脊蛇属的一种动物。主要分布台湾全岛1000公尺以上山区,喜欢栖息森林底层落叶堆。

7.棕脊蛇(Achalinus rufescens Boulenger,1888)是游蛇科脊蛇属的一种动物。鼻间鳞沟长于前额鳞沟,下唇鳞5,前3对切前颔片,腹鳞136-165;背面棕褐色,有一深棕色脊纹,腹面米黄色。

8.黑脊蛇,是有鳞目蛇亚目游蛇科。体形小,全长500毫米左右,呈圆柱形,头较小,与颈区分不明显。吻鳞小,近三角形,高小于宽,从背面仅能见其上缘。生活时,头背近黑色,体背棕褐色。背脊正中有1条深黑色纵线纹,线纹宽占脊鳞及其左右相接背鳞各半,从顶鳞后缘向后延伸至尾末端。腹面色浅。雄性个体细长,下唇鳞及颔片有疣粒。

黑脊蛇分布在中国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广东。国外分布于日本。栖息于丘陵、山区林下,穴居。在广东曾于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管理站的五指山(海拔500 m)采到。卵生,剖检4-9月采自福建崇安的6条雌蛇,有不同发育期的卵粒2-7枚。捕食蚯蚓。

黑脊蛇在中国甘肃省以前报道仅分布于陇南地区,省外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种群数量较多;受威胁等级:无危LC;该物种已被列人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瘦蛇属

1.绿瘦蛇(学名:Ahaetulla prasina)是游蛇科,瘦蛇属轻毒性后沟牙毒蛇。体型极细而长,长可达1.5米。头较窄长,与颈区分极明显;吻端略圆而平扁,超出下领;眼大,瞳孔呈一横缝;颊区呈一凹槽;躯干瘦长侧扁,尾甚长而细。背面鲜绿色,腹面淡绿色,腹鳞及尾下鳞前段侧棱白色,呈二纵线纹。有4亚种。

多于树林及灌木丛中活动,日行性强,视力极佳,行动迅速。捕食蛙、蜥蜴及小鸟。卵胎生,每年2次交配期。分布于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腹链蛇属

1.无颞鳞腹链蛇学名Amphiesma atemporalis)为游蛇科腹链蛇属爬行动物。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其标本采集自山区路边。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16至209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北部。

2.黑带腹链蛇(Amphiesma bitaeniata (Wall,1925))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动物。

3.白眉腹链蛇(Amphiesma boulengeri (Gressitt,1937))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动物。小型游蛇,全长0.5m左右,体尾细长;头背棕褐,密布黑色虫纹,有2镶黑边的浅色顶斑;眼后有2白色眉纹,后延至枕侧,与体侧浅色纵纹相连。

4.锈链腹链蛇(Amphiesma craspedogaster (Boulenger,1899))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动物。背面黑褐色,背侧有二行铁锈色纵纹。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

5.棕网腹链蛇(Amphiesma johannis (Boulenger,1908))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动物。鼻间鳞前端较窄,鼻孔位于近背侧;腹鳞156-175,具链纹。

6.卡西腹链蛇(Amphiesma khasiensis (Boulenger,1890))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动物。背面暗灰色或黑褐色,有或无不明显的背侧浅色纵纹,或呈不连续的点线。

7.瓦屋山腹链蛇(Amphiesma metusia Inger, Zhao, Shaffer, and Wu,1990)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动物。

8.台北腹链蛇(学名:Amphiesma miyajimae)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动物。俗名台北游蛇、金丝蛇,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一般栖息于低海拔山区以及活动于森林底层、灌丛、草丛或山区步道上。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0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台北。

9.腹斑腹链蛇(Amphiesma modesta (Gunther,1875))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动物。分布于云南(盈江、腾冲、孟连、陇川)、贵州(罗甸)、广西(田林)。

10.八线腹链蛇(学名:Amphiesma octolineata)为游蛇科腹链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八线游蛇。云贵高原及川西山区各种静水水域及其附近常见的一种中型游蛇。背面黑褐为主,呈深浅相间的若干纵纹,常有腹链,腹链外侧常呈浅红色纵纹。背鳞最外行平滑,每一鳞片后端略有缺凹。

11.丽纹腹链蛇(Amphiesma optata (Hu and Zhao,1966))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动物。小型游蛇,背面黑褐色,有约为等距排列、长短相间的黄色横斑。

12.双带腹链蛇(学名:Amphiesma parallela)为游蛇科腹链蛇属的爬行动物。

13.平头腹链蛇(Amphiesma platyceps (Blyth,1854))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动物。分布于西藏(聂拉木、墨脱)

14.坡普腹链蛇(Amphiesma popei (Schmidt,1925))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动物。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方,常栖息于低山区流溪或其他水体。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81至9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那大。

15.棕黑腹链蛇(学名:Amphiesma sauteri)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动物,俗名棕黑游蛇、梭德氏游蛇。主要是广泛分布于全台湾1000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山区、丘陵 、草原、垦地、树林中,数量仍普遍。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日、夜均会活动,主要以晨昏为主,普遍栖息于潮湿地带,如水边,沟渠内,性情极为温驯,尚无保育问题,如果可以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本种颇适合当成宠物饲养。

16.草腹链蛇(学名:Amphiesma stolatum)为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中小型无毒蛇。头椭圆形。头颈部黄褐色或红褐色,体尾背面黄褐色,体背两侧各有1道浅色纵纹,自颈后延伸至尾末,身体前段纵纹较为模糊,体中后段较为明显。栖息于平原、丘陵、低山靠近水源之处。主要捕食蛙类、鱼类等。在中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中国以外分布于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

17.缅北腹链蛇(Amphiesma venningi (Wall,1910))是游蛇科腹链蛇属的一种动物。分布于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一般栖息于山涧沟边。

18.东亚腹链蛇(拉丁学名Amphiesmavibakari)是游蛇科腹链蛇属,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世界上的旱獭,它们竟然是松鼠科的动物
海南新发现“中华睑虎”,睑虎类海南特有种达到四个 这些睑虎特“海南”
中国淡水鱼观赏图集(一)
中国十大毒蛇
盘点中国境内十大毒蛇:妖艳白唇竹叶青夺魁
秦岭动物多样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