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原明代崇善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标题:《亦文亦物》 太原明代崇善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韩静

太原庙多,但是能留下来600多年且始终存续、香火不断的很少,今天我们看太原城里一座香火旺盛,比北京故宫历史还要早的明代皇家寺庙--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五一路的黄庙巷,它的名气不及五台山、晋祠、煤炭博物馆那么大,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过去;根据记载,崇善寺始建于唐代,原来秉承习俗一律称为白马寺,也有传说这里是当年隋炀帝巡幸太原的行宫,我们今天看到的崇善寺是在固有旧寺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属于一座明代遗存建筑。

一 那么这座驰名的寺院是由谁兴建的?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马皇后病逝;说起这位皇后,她一生为朱元璋共养育了五子二女,皇帝的前五个儿子据记载都是她所出,她为人谦和贤惠,史书上是赞誉有加。

《明史》云:

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当时已经封在山西的晋王,明成祖朱棣的亲哥哥朱,就是她的第三个儿子,听说母亲的噩耗后悲痛欲绝,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向父皇请求修建了崇善寺。

晋王朱,洪武三年(1370)封晋王,十一年(1378)就藩;据说他文学宋濂,书学杜环,善骑射,有谋略,明代的太原古城还是他的岳父主持兴建,对太原建设功不可没,他卒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谥号“恭”,史称“晋恭王”。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记载他:

学文于宋濂,学书于杜环;?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然性骄,在国多不法;太子巡陕西归,冈随来朝,敕归籓。自是折节,待官属皆有礼,更以恭慎闻;三十一年三月薨,子定王济熺嗣。

我们熟悉的一些太原的特产就与他有关,比如闻名遐迩的宁化府老陈醋,就是他的第五子朱济焕的封府。

他死后被葬在太原城南部的黑坨山,墓周长1.5公里,有夯土围墙,牌坊、献殿俱全,早在康熙年间被盗,盗洞遍布;文革中又屡遭破坏,陪葬品已不存。

崇善寺的修建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开始,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建成,大兴土木,历经八年。

明代的崇善寺是按照宫殿的标准进行的修建,沿中轴线展开足有六座大殿:金刚殿、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总占地254亩,浴火重生的崇善寺不仅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更是一座明朝皇室的家庙;据传,在最后一重的金灵殿中就供奉有朱氏祖先的神像。

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一场大火让崇善寺主要建筑悉数焚毁,现在只遗存下大悲殿和附属建筑为当时的遗存,寺院的面积也缩小为全盛时期的四十分之一。

二 崇善寺有三件宝物格外有名

1、诸多珍本藏经

寺内保存有我国木版印刷史上最早期的珍贵版本--北宋《崇宁万寿藏》和南宋的《碛砂藏》。

《崇宁万寿藏》又称《鼓山大藏》,前后历时三十三年刻成,原本共五百六十四函,五千八百余卷,现仅存十七卷零十八页;《碛砂藏》是南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开刻,到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3年)完工。历经百年,共五百九十一函,六千三百六十二卷,现存五百六十二函,四千八百四十六卷。

除此之外,这里还保存有元版藏经,由民间募资刻印的《普宁藏》。

2、精美的壁画临摹本

崇善寺存有两套壁画临摹本,在没有照相技术的明朝就成为我们今天观摩的珍贵史料。这两套绘画,一套是《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图》,描绘了释迦牟尼成佛说法的故事;另一套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刻画了善财童子参拜诸佛学法的故事;两套摹本虽经600年,但仍鲜艳如初,被人们形象的称为“宝石画”。

3、泥塑贴金菩萨立像

大悲殿现存有三尊彩塑佛像,制作于明洪武年间创寺时,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正中主像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左为普贤菩萨;右为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

三尊立像均高8.5米,身姿秀美,雍容华贵,每次朝拜之时都能感觉到佛法珍稀 菩萨可亲的感觉;这三尊佛像雕工细腻,造型优美,实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珍品。

三 大悲殿凭什么能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首先,在于它的年代,建于明洪武年间,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明朝代表性寺院;其次,崇善寺作为晋王的家庙身份,更添了一份神秘色彩;殿内的彩塑皆为原物,大殿也没有落架重修过的痕迹,保存的相对很完整。

这座大殿,形制上为重檐歇山顶,是明代建筑的最高规格,表示了它尊贵的地位;面阔为七间,进深足有四间,中间的佛像高高的塑于月台之上,殿内尚有旷阔的供奉和诵经的空间,在结构上属于金箱斗底槽,与五台山的佛光寺如出一辙。

整座大殿气势恢宏,覆盖绿色琉璃瓦,工艺精湛;通过繁复的斗拱架设,出檐很远,足足有2米多,整个建筑就显得非常威严。从斗拱上看,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一应俱全,展示了明代工匠超高的营造水准。

一般认为,明清时期的斗拱基本都失去了实用性,更多用于装饰,所以基本不承重;但是大悲殿由于建于明朝的初年,历史比较早,所以还是能看到实用性的一面;通过梁舫上弯曲的木头就可以清晰的感知到补间斗拱正在承托屋顶的重量,由于逐级下压,导致梁木弯曲;盛唐以来所提出的“柱承重 墙移动”力学建筑原理,在这里也能够明确的看到,这都是大悲殿作为全国文保单位当之无愧的直接证据。

大殿年久,屋顶有弯曲变形是正常的现象;在大悲殿的四角,尚有细弱的木头进行支撑,这都是清代或民国时期意图修复、加固大殿匠人的土办法。殊不知,明朝初年工匠的技艺十分高超,斗拱之间咬合和榫卯异常牢固,根本不需要这种形式的加固,许是画蛇添足之举。

另,大悲殿前两侧,尚有树龄400余年的国槐几株,明正德年间的大钟一口;600年来,寂然坐落于太原喧嚣尘世中的崇善寺,依旧香火鼎盛 仿佛无言诉说着过往的皇家辉煌,供后人凭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掖-大佛寺
1篇文,教你看懂金代斗拱文物的识别技巧,90%的人没听过
梁思成与林徽因(7)
眉山省级文物(10):盘鳌弥陀寺(老古)
第三批国保--(7.古建筑)
中国现存唐代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