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去国博,看威尼斯水城的400年艺术传奇吧

最近国博有个威尼斯大展,展示了从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末期的77件大师作品,这些作品来自于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三个城市的十余家著名博物馆、美术馆及相关收藏机构,非常值得去看。

当然,在去看之前,不要忘记做做功课,因为信息量太大了,浓缩了400年的西方艺术史。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绘画古典、优雅,强调对人与自然的体现,追求自然风光中的诗意,注重通过图像讲述故事。

代表大师:安德烈亚·曼特尼亚、阿尔维斯·维瓦里尼、真蒂莱·贝利尼、乔瓦尼·贝利尼、西玛·达·科内利亚诺、维托雷·卡尔帕乔。

16世纪威尼斯绘画进入黄金时代,上半期从特有的诱人“色调”入手,善于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代表大师:乔尔乔内、提香、萨沃尔多、洛伦佐·洛托。

16世纪后半期受到来自罗马“矫饰主义”的影响,绘画风格精致而富有力量。代表大师:委罗内塞、丁托列托、巴萨诺。

17~18世纪,威尼斯共和国从兴盛到黄昏、消亡,但还是出现了一些大师,尤其是詹巴蒂斯塔·提埃波罗,此外还有塞巴斯蒂亚诺·里奇、罗萨尔巴·卡列拉、詹巴蒂斯塔·皮亚泽塔、彼得罗·隆吉、卡纳莱托、弗朗切斯科·瓜尔迪等。

看完这个名单,是不是已经头大了?这些都是谁呢?

先看第一位,安德烈亚·曼特尼亚(1431年~1506年),帕多瓦的年轻天才画家,影响了威尼斯的两个绘画家族,即接下来要介绍的贝利尼家族和维瓦里尼家族,他们为威尼斯画派打下了基础。

据说,曼特尼亚是贝利尼家族的女婿,即乔瓦尼·贝利尼的姐夫,出身木匠家庭,1457年起在曼图亚担任贡萨加家族的御用画师,天赋异禀,一生多产,但是晚景凄凉,脾气暴躁,债台高筑。他喜欢用透视法来营造空间感,加强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而且人体结构达到了解剖家那样的精确度。

《圣乔治》安德烈亚·曼特尼亚,木板蛋彩画,约1460~1470年,威尼斯美术学院美术馆

作品取材于一本圣人传记《黄金传奇》,表现的是年轻的骑士圣乔治在利比亚赛勒内城屠龙的情景。大理石门上挂着一个由树叶和果实编织而成的花饰,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装饰,是从古罗马艺术中汲取的元素。这幅画中的一些细节刻画,让整个场景显得深远广阔,如圣乔治持标枪的手臂及恶龙的头部都在大理石门框之外,圣乔治的侧脸让观者可以更清楚看到他头部后面的金色光环,背景有一条蜿蜒的路,一直通往山顶上那座有堡垒的城市,这个城市代表着赛勒内城。

关于他的透视法,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看看下面这张代表作《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安德烈亚·曼特尼亚,约1465,油画,非此次展品

维瓦里尼家族中最有名的是阿尔维斯·维瓦里尼(约1442~1504年)。

《圣约翰》

《圣马太》阿尔维斯·维瓦里尼,木板蛋彩画,1475~1480年,威尼斯美术学院美术馆

这两幅作品1812年曾被作为老阿尔维斯·维瓦里尼的作品,1949年,对这两幅画进行修复时,研究者发现,“MDCXI(1611)”是后来加上去的。据推测,1611年有可能对《圣马太》这幅画进行了修改,用天使的形象取代了“永恒的祝福者”——上帝的手臂。同时,将施洗者圣约翰的画作从右侧截去了4厘米,以使这位圣人的形象位于画面的中心。经过这次修复,研究者确认:这两幅画的作者是阿尔维斯·维瓦里尼。这两幅画可能位于祭台装饰屏中一幅画的两侧,而中间的那幅画极有可能是以圣母与圣婴为主题的画作。

乔瓦尼·贝利尼(约1430~1510年)则是贝利尼家族的佼佼者,超过父兄的成就,被认为是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也是大名鼎鼎的乔尔乔内和提香的老师。贝利尼作品注重对风景的描写,人物情态和风景紧密结合,充满了淡雅和宁静的情调,奠定了威尼斯画派的基调。

外国美术史课堂上,经常被作为范例的是《圣母子》和《诸神的宴会》。

《圣母子》乔瓦尼·贝里尼,1480年,油画,非此次展品

《诸神的宴会》乔瓦尼·贝利尼,1514年,油画,非此次展品

真蒂莱·贝利尼(1429~1507年)是乔瓦尼·贝利尼的哥哥,以人物肖像和风景见长,曾被派往君士坦丁堡为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画肖像。他的肖像画在威尼斯有着广泛的影响,不过最擅长表现的是具有宏大场面、复杂构图的大幅创作。

《乔瓦尼·莫切尼克公爵肖像画》真蒂莱·贝利尼,约1479年,藏于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

乔瓦尼·莫切尼克公爵1478年开始担任威尼斯共和国总督,一直到1485年去世。画中公爵穿的这套服饰是威尼斯共和国的总督官服,体现着总督职位的神圣。戴的“角帽”上面的石榴树花纹,象征着永恒,金色的底色和总督侧脸的刻画,也都在于强调这幅肖像的正式性和权威性。这幅肖像并没有画完,研究者推测,可能与画家出使君士坦丁堡有关系。

维托雷·卡尔帕乔(约1460~1526年),师从于詹蒂莱·贝利尼(1429~1507年)和拉扎罗·巴斯提阿尼(1449~1512年)。最富盛名的是《圣尤苏拉的故事》系列画作,虽然是宗教题材,但是反应的是普通人的生活点滴,他对光和细节的情有独钟后来影响了维米尔(1632年~1675年),就是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那个画家,也有可能影响了18世纪威尼斯大师卡纳莱托(1697~1768年)。

《圣母子》维托雷·卡尔帕乔,木板蛋彩画,1485~1490年,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

这幅画在最近的一次修复中,被证实是维托雷·卡尔帕乔的早期作品。从绘画技法上推测,与代表作《圣尤苏拉的故事》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这幅画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很好的清晰度和“明暗对照法”的运用,体现了卡尔帕乔绘画的独特风格和基本特征。画面中,人物形象被清晰透亮的光勾勒出来,把阴影部分和主体明确分开。同时,采用了红色、黄色和绿色暖色调的混合。这样,柔和的色调与背景中寂静的自然风景非常协调。

乔尔乔内(1477~1510年)师从乔瓦尼·贝利尼,长得花容月貌,英俊潇洒,是威尼斯最漂亮的花花公子,也是当时威尼斯姑娘们的白马王子,而且还多才多艺,精通音乐,尤其在绘画上天资卓绝,只可惜英年早逝,被鼠疫夺去年轻的生命,年仅33岁。

他在继承老师乔瓦尼·贝利尼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作品的色彩忽而活泼鲜明,忽而柔和平稳,从明到暗的过渡变得前所未有的协调与自然。在风景画中,他运用细腻、柔和的光影营造朦胧氛围,从而使人物富有生气并直达内心,这是令人震撼的创作。从此画家们不再仅限于用光线揭示事物的形态,更想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革新,推动了肖像类绘画的发展,并被很多富有潜质的年轻画家运用于创作,其中的佼佼者包括萨沃尔多,洛伦佐·洛托,尤其是伟大的提香。

《双人肖像》乔尔乔内,布面油画,约1502年,罗马威尼斯宫博物馆

双人肖像画在15世纪的威尼斯非常盛行,但这幅画却有别于其他双人肖像画。如双重光源的使用,使前后两个人物对比鲜明。位于前面的那个年轻人表现出一种忧郁姿态,而后面的同伴看起来更加精力充沛,也显得更刚毅。此外,年轻人手中的酸橙位于画面右下角光线和空间的边缘处,这是一个很理想的位置。酸橙的味道很苦,代表着恋爱的情感:温柔而苦涩,忧郁而激情。

乔尔乔内最有名的两张画是《暴风雨》和《沉睡的维纳斯》。

《暴风雨》乔尔乔内,约1505年,油画,非此次展品

《沉睡的维纳斯》乔尔乔内,约1510,油画,非此次展品

提香(1488~1576年),是乔尔乔内的同窗好友,一开始是乔尔乔内的跟班,却比乔尔乔内幸运得多,一生富贵长寿,是卡罗五世皇帝及其家族的宫廷御用画师,深受教皇、国王、贵族的追捧,被瓦萨里叫做“上帝的宠儿”,是威尼斯画派盛期的代表人物。

提香创作初期的风格和语言是杂芜的,经过漫长的自我完善,以乔尔乔内自省的诗意风格为基础,不断超越“矫饰主义”风格;因对色彩强有力的把控,最终取得辉煌成就,形成在绘画表现力方面无与伦比的风格和现代性。提香的代表作以肖像画居多,且形式多样。

《音乐家肖像》提香,布面油画,1512~1513年,罗马斯巴达美术馆

这是一幅充满魅力的作品,画中人物的目光望着肩膀的方向,身体呈转身姿势,这可以让观者更好地看到他充满阳刚之气的状态。画面中,黑色、灰色和褐色占主要部分,人物从背景的阴影中凸现出来,一束光照过来,突出了人物白皙的面孔。衬衣、手套、纸带等细节刻画十分细腻。

关于画中人物的身份,至今还没有确认。这幅肖像是提香年轻时的杰作。不过,从画中的人物形象上,也可以看出一些乔尔乔内在16世纪前十年的艺术风格。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以下两幅提香的代表作,以资对比。

《欧罗巴的劫夺》提香,1562年,油画,非此次展品

《乌尔宾诺的维纳斯》提香,1538年,油画,非此次展品

洛伦佐·洛托(约1480~1556年),肖像画家,摆脱了威尼斯画派的肉感、安详的古典主义,开创了个性绘画。晚年经济状况不稳定,漂泊流浪,后来献身宗教,去世后被人遗忘。洛托具有洞察和刻画人物心理变化的敏锐性,以及通过拟人化或说明人物特征的物体来表现象征性和寓意的能力,每幅作品都是别出心裁的新颖之作,构图奇特,表现力极为生动丰富,技巧多变,风格完美平衡。

《上帝》洛伦佐·洛托,木板蛋彩油画,约1526~1527年,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

上帝被绘制在一个金色三角形内,底色和红色袍子形成反差。上帝的形象被人格化了,被塑造成一位老人,留着棕色长发和白色胡子,鼻子有一点点塌,眉头皱成一团。他双手张开,做着一个欢迎的姿态,手指正接触到金色三角形的边缘。

作品体现了15世纪威尼斯圣像绘画的传统,但又不局限于此。画面色调并不完全符合威尼斯绘画的典型特点,汲取了伦巴第艺术的一些特点。

这幅画曾被认为是乔瓦尼·奥古斯丁·达洛迪的作品,但经过2009年的一次修复,研究者认为是洛伦佐·洛托的作品。

丁托列托(1518~1594年),除了提香和委罗内塞外,16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艺术家,矫饰主义晚期的代表人物,信仰炽烈,反复无常,不谙世故。他的绘画速度非常快,擅长使用闪烁、躁动的光线、强烈的明暗对比、夸张的透视法绘制出具有戏剧性的画作,试图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所以他的画中人体通常拥有健壮的肌肉。

《丽达与鹅》雅各布·丁托列托,布面油画,约1550~1560年,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该作品有2个版本,均为赠品入藏乌菲齐美术馆,展出的这幅作品较早。

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妻子丽达年轻美丽,奥林匹斯众神之王宙斯看到她在河水里沐浴,便爱上了她,于是化身成一只天鹅出现在她面前,而她则落入了宙斯的圈套。

按照传统绘画,这个场景是在自然环境中展开的。但在16世纪中叶,丁托列托按照威尼斯绘画的风格,将这个场景移入房间。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色调鲜艳,光线布置巧妙,笔触轻盈敏捷,人物形象优雅。

而丁托列托构图与光线的特点显见于以下两幅代表作。

《圣马可的奇迹》丁托列托,1548年,油画,非本次展品

《最后的晚餐》丁托列托,1592~94年,油画,非本次展品

委罗内塞(1528~1588年),比提香晚一辈,那时候的威尼斯已经度过了繁荣期,贵族和商人抓住最后的时光饮宴享乐、花天酒地。而委罗内塞热衷于描绘资产者宴会场面,善于运用银灰色调与华美的色彩,使画面呈现欢快、豪华壮丽、光辉灿烂的热烈气氛。很多画都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形形色色的人充斥其中,而且其中都有耶稣的形象。在遭到教皇的指责和宗教法庭的审判,他辩驳道:“我的任务是要根据自己的判断美化这张画……我们画家所持的是和诗人、疯子相同的许可证。”

《加拿家的婚宴》委罗内塞,1562~63年,油画,非本次展品

《利末家的宴会》委罗内塞,1573年,壁画,非本次展品

《维纳斯与墨丘利把厄洛斯和安忒洛斯介绍给宙斯》委罗内塞,布面油画,1560~1565年,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该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维纳斯女神因为儿子厄洛斯生长迟缓而感到担忧,当她从泰米那里得知只有兄弟之爱才能使厄洛斯长大后,她和战神阿瑞斯结合,生出了安忒洛斯,由此解决了厄洛斯的成长问题。这幅画描绘的就是维纳斯与墨丘利正在向奥林匹斯众神之王宙斯介绍厄洛斯和安忒洛斯两个小兄弟,以使他们能够获得宙斯的眷顾。

这幅画的构图与众不同。在画面的右上角,画家只描绘了宙斯的一部分,宙斯的身份可通过他手中的权杖和鹰辨识出来,这为观者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在维纳斯的身后是正在嬉戏玩耍的厄洛斯,安忒洛斯则躺在墨丘利的大腿上,背景是一片怡人的风景。

雅各布·巴萨诺(1510~1592年),出生于画家家族,其子弗朗切斯科、吉洛拉莫和莱昂德罗·巴萨诺也是深受欢迎的肖像画画家。巴萨诺的主要活动集中在自然和风景上,营造田园牧歌般的诗意氛围;根据天主教改革的严格规范使用宗教元素,将圣经或寓言故事融合到现实世界中。

《洪水之后上帝告知诺亚》雅各布·巴萨诺,布面油画,约1578年

巴萨诺创作了《修建方舟》《各种动物进入方舟》《洪水和诺亚的祭献》《洪水之后上帝告知诺亚》四幅“洪水故事”系列画。

这幅作品向人们展示了这样几个场景:在彩虹下面,诺亚方舟出现在亚拉拉特山上;洪水灾难结束后,诺亚家族正在修建新的居所;画面前景,诺亚的儿媳妇正从箱子里拿物品;在后面,诺亚的妻子和另一个儿媳妇正生火准备做饭,而此时的诺亚已点燃了向上帝祭献的火焰。

在当时,虽然“大洪水”是非常普遍的绘画题材,但巴萨诺创作的“洪水故事”系列画不仅具有原创性,而且艺术风格独特,因而很受欢迎。后来,在画家的画室中出现了很多临摹作品以及类似题材的作品。

吉罗拉莫·弗拉博斯科(1605~1679年),曾被17世纪艺术评论家马尔科·波斯基尼评价为最合适给国王、君主及贵族画像的艺术家。弗拉博斯科的肖像画不仅画得像,而且能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多梅尼科·康塔里尼总督的肖像》吉罗拉莫·弗拉博斯科,布面油画,1659~1660年,威尼斯卡莱佐尼科宫

这幅油画作品直到近代才被发现,2009年作为赠礼进入卡莱佐尼科宫。这是17世纪总督画像的一个非常罕见的珍品,画中的人物是威尼斯共和国总督——多梅尼科·康塔里尼二世,他非常高寿,1659年当选为威尼斯最高领袖时已经74岁高龄了,于1674年去世。

在画面中,总督是自然站立的姿势,一直到膝盖。服饰非常细致,面部刻画栩栩如生。这个阅军仪式装束的画像成了一个模版,后来这位贵族的半身画像,均与此类似,但都无法超越这幅作品。

朱利奥·卡尔皮奥尼(约1613~1678年),一生致力于寓意画和神话题材绘画的创作。

《花香之美》朱利奥·卡尔皮奥尼与景物画家,布面油画,1660~1670年,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这幅作品构思精巧,色彩朴实,对光线的运用十分讲究,是卡尔皮奥尼创作生涯晚期的作品。这幅作品的画面是通过一个敞开的窗子展开的,窗外是浅灰色云层覆盖下的丘陵景致。因为小爱神正在嗅着玫瑰花的香气,因此评论界便将作品命名为《花香之美》。

卡尔皮奥尼的很多作品中都有静物,评论界认为,这些作品是在专业的静物画家的协助下创作的。

安东尼奥·贝鲁奇(1654~1726年)

《劫持欧罗巴》,布面油画,1703~1706年,威尼斯卡莱佐尼科宫,十八世纪威尼斯博物馆

这幅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整个画面充满深情。在一群飞舞的孩童中间,腓尼基公主欧罗巴骑坐在公牛背上,被公牛带着前往克里特岛。从欧罗巴的面容上,我们可以很清晰地读懂她的表情——她是被劫持的,她是主神朱庇特的猎物。为了引诱她,朱庇特化身成牛。整个画面也透露出淡淡的情欲色彩,精美花朵和爱神丘比特像的加入使作品更加意味深长。

作品突出了贝鲁奇高超的绘图和用色能力:典雅的深色清晰地勾勒出各个形象的轮廓;以白色、玫瑰色和红色为主,极其用心的色调搭配,营造出尊贵效果。不同寻常的暮光环境设置,衬托出的超脱凡世,凸显了形象的立体感。根据作品的创作风格,评论界普遍认为这应该是贝鲁奇在从维也纳返回威尼斯后,在18世纪初期创作的。

罗萨尔巴·卡列拉(1675~1757年),难得的非常出色的威尼斯女画家,在欧洲享有极高声誉,开创了一种用彩粉画的精细肖像画,抒情细腻,得到了从英国勋爵到欧洲多个皇族的一致赞赏。18世纪欧洲社会最经典的肖像画大多出自卡列拉之手。她的作品无以伦比地展现出那个时代最理想化的高贵与慈悲之美。

色粉画通常是在画纸或灰蓝色的硬画板上完成的,展现出独特的柔软性,创作过程迅速,对色彩的遮盖力强。这些特性使得作品质感得以提升,特别是在画家进行肖像创作时能够更好地诠释人像的皮肤部分,因此,色粉画很快便成为了肖像画画家们最喜爱的创作手法。尽管色粉画的繁荣主要是在法国,但罗萨尔巴·卡列拉却尽其所能将色粉画技巧提升到了很高的境界,使其更具时代感和影响力,从而深刻影响了18世纪一批法国色粉画画家的创作。

罗萨尔巴·卡列拉,纸本色粉画,1739~1743年,罗马科西尼宫,国立古代艺术馆

这一系列四幅作品的委托人是罗马教皇的使者乔瓦尼·弗朗切斯科·斯托帕尼神父,他先后被派驻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时间大约是在1739年至1743年之间,同时这也被认为是这四幅作品完成的年代。后来,斯托帕尼将这些作品赠送给了红衣主教内里·玛利亚·科尔西尼。1883年,科尔西尼宫被出售给意大利王国政府,宫中的艺术品也被集中起来,成为1895年建成的意大利国家古代艺术美术馆的核心馆藏。

詹巴蒂斯塔·提埃波罗(1696~1770):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最后一位代表,性格古怪、多才多艺,艺术史学家把他奉为意大利威尼斯画派最后一道耀眼的闪光。其作品有着令人匪夷所思的构图、清透色彩、强烈的光线,沿袭了十六世纪的委罗内塞学派,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的精湛,描绘出奇迹般的惊人场景——人类,神,寓言和幻想中的生物,尤其是那晴朗的天空中几丝柔美的云,提埃坡罗因此大获成功。他的作品充满幻想,令人神往。

《海神向威尼斯馈赠礼物》詹巴蒂斯塔·提埃波罗,布面油画,1756~1758年,威尼斯总督宫

在提埃波罗漫长而幸运的职业生涯中,他只接受过一次来自公立机构的邀约,那是在18世纪后期,由于原本保存在总督宫四门厅内的丁托列托作品《威尼斯与海神结合成为海之女王》已经损坏,因此提埃波罗受邀绘制一幅油画以替代它。虽然此时的威尼斯共和国已不能与往日同日而语,但提埃波罗依然创作出了一幅魅力无穷的作品。

作品中的威尼斯被刻画成一位魅力的女王,身着用金线编制的衣服,手拿镶有宝石的权杖,象征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强大的实力。女王侧身面对的是一位热情的海神,他正在用一个号角向外倾倒来自海洋的财物,象征着威尼斯从这里获得财富并受到保护。得益于提埃波罗超凡的绘画技巧,整件作品并没有呈现出一点杂乱无章的感觉,而是显得生机勃勃。

为了不破坏总督宫四门厅里原有的装饰风格,并与原来丁托列托的作品在风格和质量上保持一致,提埃波罗在创作时,无论是在人物肖像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带有明显的十六世纪威尼斯画派风格。

彼得罗·隆吉(1701~1785年),擅长画有趣、天真的场面,小小讽刺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裁缝》彼得罗·隆吉,布面油画,1740~1745年,威尼斯美术学院美术馆

这幅作品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它所表现的并非普通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出现在背景上的肖像画,是1740年当选为圣马可财政官的尼科洛·维尼埃尔,由此可以确认,画作中的这一幕发生在位于圣维奥的维尼埃尔宫内,画中的女主角名为萨玛丽塔娜·多尔芬,是尼科洛的兄弟吉罗拉莫·维尼埃尔的年轻妻子。

他们二人结婚后生下了女儿玛丽亚,也就是画中拿着小点心逗小狗玩耍的小姑娘。玛丽亚后来嫁给了阿尔维塞·孔塔里尼,这幅画作也就随同她到了孔塔里尼家族,后来作为他们儿子的遗产捐赠给了威尼斯美术学院美术馆。

弗朗切斯科·祖卡雷利(1702~1788年),18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风景画家之一,据说英国著名风景画家威尔逊画风景画是受到祖卡雷利的劝诱,因为威尔逊在意大利学画期间,他的风景速写颇为祖卡雷利赏识,因而威尔逊才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艺术道路。

《狩猎公牛》弗朗切斯科·祖卡雷利,布面油画,约1770~1775年,威尼斯美术学院美术馆

根据威尼斯当地的传统,每当传统节日狂欢节到来之际,都要在圣马可广场和圣保罗广场上举行狩猎活动。这幅作品描述的正是狩猎活动的情景,绿草如茵的林中空地,四周围绕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祖卡雷利赋予了画面丰富的田园色彩,让原本残酷的狩猎活动展现出轻松愉悦的一面,成为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快乐嬉戏的节日。

作品中的背景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风格,而站在右侧树下的人群着装凸显的也是17世纪的服装风格,使得整体环境给人一种脱离时代之感。抖动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无疑是洛可可风格的最好诠释。在当今艺术界,这幅作品以其浓重的笔法和强烈的表现力,被认为是祖卡雷利画风成熟的标志。

卡纳莱托(1697~1768年)是富有激情和诗意的画家,他的绘画色彩丰富,构图和谐,轮廓鲜明,善于利用水景来展示当地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在画面上,他的技法自由而轻巧,善于处理阳光与阴影的微妙关系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富有空间立体感。

《面向圣杰米尼亚诺教堂的圣马可广场风景》,布面油画,1733~1735年,罗马,巴贝里尼宫,国立古代艺术馆

《圣马可广场风景》,布面油画,1733~1735年,罗马,巴贝里尼宫,国立古代艺术馆

《面向里亚托桥的大运河风景》,布面油画,1735年,罗马,巴贝里尼宫,国立古代艺术馆

《从里亚托桥望向卡福斯卡里宫的大运河风景》,布面油画,1740~1744年,罗马,巴贝里尼宫,国立古代艺术馆

1720~1730年是威尼斯画派在意大利和欧洲的鼎盛时期。卡纳莱托创作的风景画,将威尼斯为世人所知的“水城”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精美的画面更为其增添了辉煌之感。

这次展出的四幅风景画,是卡纳莱托在18世纪中叶受一位英国客户的委托创作的,是为数不多能够在意大利保存至今的作品,如今被保存在罗马巴贝里尼宫的意大利国立古代艺术美术馆。19世纪时,这些作品为乔瓦尼·托罗尼亚亲王所有,后于1892年与另外380幅作品一起被其后代捐赠给了意大利王国。

这四幅作品展现了威尼斯最有特色的景致,深受收藏家们推崇。画中的风景,在18世纪初就已经进入了众多旅行家和画家的视野,包括圣马可广场,以及从里亚托桥望向卡福斯卡里宫和面向里亚托桥两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运河风景,画家创作时还借鉴了意大利著名画家和雕塑家安东尼奥·维森蒂尼在1742年再版的《威尼斯大运河说明》中雕刻的作品。这四幅作品充分展示了卡纳莱托在前往英国之前的绘画技巧,笔法清晰有力,如机械般准确,在色调上讲究明暗对比。原本总给人阴暗悲伤之感的威尼斯,在卡纳莱托笔下呈现出阳光和明快的一面。

弗朗切斯科·瓜尔迪(1712~1793年),从历史题材绘画出道,著名威尼斯风景画家,作品带有更多的浪漫主义气息,善于描绘外光,使得色调晶莹,人们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威尼斯潮湿的天空,其中有大气的流动。

《荷兰外交会议》弗朗切斯科·瓜尔迪,布面油画,1754~1755年

这幅作品是瓜尔迪第一次受邀记录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

作品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十位绅士围坐在长桌边讨论问题,阅读文件;桌上散落着纸张、墨水瓶和鹅毛笔;另外三位先生正从右侧的门口走进屋内。从画中可以依稀看出右侧墙上挂着的第一幅画是一个名单,很难说这个名单中列出的名字就是画面中的这些绅士。正是这一细节,让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即1753年8月27日,那不勒斯王国和荷兰王国在海牙签署贸易协定。

不知何故,这幅作品在完成后留在了威尼斯,后来被特奥多罗·科雷尔所收藏。他于1830年将包括这幅作品以及瓜尔迪其它作品在内的一大批艺术品和文件捐赠给了威尼斯,建成了如今的威尼斯市立博物馆。

《从朱代卡岛望向圣乔治教堂的大运河风景》弗朗切斯科·瓜尔迪

除了以上艺术家外,还有几个比较重要,比如塞巴斯蒂亚诺·里奇和詹巴蒂斯塔·皮亚泽塔。

塞巴斯蒂亚诺·里奇(1659~1734年),性格豪放,声名远播,远远超出意大利国界,是一位典型的“行踪飘忽,浪迹天涯”型画家。他凭借一幅《伟大的圣乔治祭坛画》为18世纪威尼斯画坛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纪元,宗旨是恢复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

詹巴蒂斯塔·皮亚泽塔(1683~1754年),是威尼斯画派中明显带有巴洛克倾向的画家,早年在威尼斯学画,后来曾从博洛尼亚的克列斯比学艺,1750年成为威尼斯美术学院的院长。善于作色彩绚丽,构图宏大的天顶画,架上绘画也很精美,色彩瑰丽晶莹,继承了威尼斯画派的传统,人物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物馆典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名画欣赏(一)
名画赏析160幅(一)
拒绝当土豪,100幅西方名画图文赏析(下)
世界名画欣赏121-220
卢浮宫收藏名画欣赏
提香作品选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