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重要科学发现:66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后1小时,快照被锁定!

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一颗直径至少10公里的巨大小行星,呼啸着冲破地球大气层,撞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整个地球为之震动,烈焰和冲击波摧毁了数千公里内的一切,冲入大气层的烟尘则让整个地球进入了核冬天,动植物纷纷死亡,统治地球达1.7亿年的恐龙也就此灭绝,让出了地球霸主的地位。

这个已由无数研究证实的撞击事件,在科学界已基本没有争议了,当然,科学家们还不能完全确定的是,小行星撞击就是离我们最近这次生命大灭绝事件的唯一原因。因为你可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难道我们不应该看到被小行星杀死的动物遗骸吗?

现在是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的时候了,美国堪萨斯大学罗伯特·德帕尔玛领导的一项研究,在北达科他州发现了白垩纪最后一刻的死难动物化石群,为我们锁定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直接证据,或许将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考古科学发现,及最壮观的古生物学发现。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重力异常

当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时,由于撞击的高压高温,会形成冲击石英、重力异常、玻璃陨石等地质证据,尤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具备了所有这一切。在全球各地,6600万年前的地层里也发现了一层大约6毫米厚的粘土层,里面铱金属含量超过正常值300到500倍。由于铱金属在地球形成初期就沉入了地心,地球上的铱主要来源于落在地球上的宇宙尘埃,它们在地层里的分布应该是均匀的。这就意味着这层铱含量远远超过正常值的粘土是骤然落到地球表面的,是陨石撞击地球将铱金属通过尘埃扩散到地球各地的直接证据,这条白色的粘土层因而被称为KT界限,即白垩纪-古近纪分界线。

白垩纪-古近纪分界线

研究人员在位于北达科他州西南部地狱溪地层的塔尼斯遗址发现了两个沉积层,都含有过量的铱,但只有下面一层含有似乎是由一种内陆移动力量(inland-moving force)沉积下来的玻璃碎片。这意味着科学家们正在观察的是两个事件:上面一层是撞击后沉降的尘埃,而下面一层则是撞击后数小时内形成的大量沉积物。

塔尼斯岩层里的淡水鱼(下)和菊石(左上彩虹色)化石

最关键的是,在白垩纪晚期,这里是海洋和内陆交汇的地方,所以生活着一些淡水鱼,比如白鲟和鲟鱼,以及一种被称为菊石的海洋软体动物,它们都留在了地层里形成了化石。同时埋在地层里的,还有三角龙、鸭嘴龙的碎片,以及烧焦的树枝、树干等。而就在鲟鱼化石的鳃里,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玻璃小球。

这个场景已经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了,小行星撞击尤卡坦半岛后,地震波在10分钟内到达了3050公里外的塔尼斯,剧烈地摇晃着当地的水体;紧接着在一个小时之内,炙热的碎片包括这些细小的玻璃陨石,像下雨一样落在了塔尼斯,引燃了当地的树木;鲟鱼们在最后一次呼吸中大量吸入了这些玻璃碎片,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被随之而来的海啸卷起的沉积物掩埋,直到今天才重见天日。

淡水鱼鳃里的玻璃小球

这生动的一幕再次还原了白垩纪灭绝地球上大部分动植物的这场巨大的小行星撞击灾难,让我们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破坏力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灾难已经过去了6600万年,撞击那一刻的证据,或者说快照终究还是锁定在生物体的化石中了。

这项研究下周一将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戴维科学公众号:xudewen028,最新、最前沿、最有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恐龙大绝灭──小行星撞击理论
汪诘杂谈 | 可能是“本世纪最壮观的古生物学发现”之一
恐龙灭绝的原因新说:
追寻 “恐龙劫难日” 的人
科学家发现,6500万年前可能有恐龙登上了月球!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过程是这样的,原来恐龙这么痛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