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妇科】白塞综合征
userphoto

2022.12.10 辽宁

关注

360docimg_0_


【经方妇科】白塞综合征


白塞综合征(Behcet syndrome,现在翻译为贝赫切特综合征)又名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是以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和其他皮肤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还可伴见心血管、关节,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就其临床表现归属中医学“狐惑”范畴。

狐惑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并提出了具体治法:“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一、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局部三联征:

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是本病的首发症状,约占70%~95%。女性病人多有外生殖器溃疡,以大小阴唇溃疡为主,疼痛明显。眼部病变发生较晚,表现为结膜炎、角膜炎、脉络炎及视网膜炎,较严重的有虹膜睫状体炎及前房积脓,引起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严重可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2)全身症状:常表现为皮肤损害如结节性红斑,关节疼痛,血栓性静脉炎,神经系统症状如脑干、脑膜症候或精神错乱,特异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大多数病人发病初期尚无全身症状,仅表现为局部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如有两项以上基本症状出现,即可诊断。

2.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增高,血沉加快,血清α2及γ球蛋白增加,部分病人血清中可检出对口腔黏膜的自身抗体。

3.针刺反应阳性

是一个比较特征的表现。

二、辨病简析

本病以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外阴溃疡、眼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主要由于先天脏腑虚损,或后天失于调养正气虚弱,感受湿浊虫毒;或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热内生;或情志所伤,心肝火旺,火毒内侵所致,湿热互结,虫毒滋生,轻则上蚀于人眼、口、唇,下蚀于前后二阴,重则热入血分,湿热与血相搏结,蚀人于五脏、肌肤、关节等各个系统,病久热灼伤阴可出现肝肾阴亏、阴虚内热之象。其核心病机为“湿热邪毒互结”。局部病位在眼、口、咽、唇、前后二阴等部位,涉及脏腑主要有脾胃、心、肝等,病久可伤及肾阴。病性有虚有实,多为虚实夹杂。虚证以脾胃虚弱为主,实证以湿热火毒为主。一般“脏气强不生此病,脏气弱易感受此病”。本病如治疗得当,可得痊愈,如治疗不及时,火毒内陷攻心,可致神志异常、失明等症。治以补脾化湿、泄热解毒,方选甘草泻心汤加减论治。

三、经方辨证论

甘草泻心汤

组成与用法:

炙甘草12克,黄连3克,黄芩9克,半夏9克,人参(党参)9克,干姜9克,大枣12枚。水煎服。

功用与主治:

清热化湿解毒。主治白塞综合征出现上述症状者。白塞综合征因脏腑虚损,湿热虫毒入侵,而成本病。方中以甘草甘平泻火解毒为君,其独入脾胃,为中宫之补剂,能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佐人参、大枣则补中益气之力更增;半夏辛降和胃,消痞止呕;芩连苦寒清热燥湿;干姜之辛,温中散寒,既可开阴凝而祛湿,又可防芩连苦寒太过。本方属辛开苦降甘调之法,诸药协和,寒热并用,升降调和,阴阳通达,共奏清热祛湿解毒之效。

临证化裁:

(1)偏湿热者,加佩兰15克、升麻6克、葛根15克、蝉衣12克,以清热祛湿;

(2)偏血瘀者,加生地15克、丹皮10克、当归12克,以活血化瘀;

(3)咽喉溃疡,加升麻9克、水牛角9克,以清热利咽;目红赤干涩甚者,酌加谷精草12克、木贼草15克,以清目睛热;

(4)兼有关节痛,热象明显者,加威灵仙10克、豨莶草10克、秦艽12克,以清热祛风;

(5)合并感染者,加连翘15克、石膏20克、金银花20克、青黛12克,以清热解毒;

(6)有斑疹者,加用犀角地黄汤凉血化瘀解毒;

(7)久病气阴两虚,营血循行不利者,加黄精10克、鸡血藤15克、当归12克、黄芪15克,以补气生血;加枸杞子15克、生地黄12克、赤芍9克、牡丹皮9克,以养阴活血;

(8)阴部溃疡者,用苦参30克煎水外洗。

四、医案选录

验案一

杨某,女,17岁。2005年8月12日初诊。

患者于2004年1月出现口腔黏膜及外阴溃疡,未加治疗,渐自愈,以后反复发作,至今已发作6次。我院妇科检查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

刻诊:口腔多处糜烂,舌根部溃疡直径约2.5cm×1.5cm大小,右侧阴唇下部约2cm×1.5cm大小溃疡,大便溏薄,小便正常,白带量多,舌质红,苔白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为狐惑病,证属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湿热熏蒸。

治则:扶脾益胃,辛开苦降,清化湿热,清热解毒。

方剂:甘草泻心汤三花汤(柴老师自拟方)加减。

处方:

生甘草12克,黄芩、清半夏、太子参各9克,炒黄连、干姜各6克,金银花30克(后下),茵陈、野菊花(后下)各15克,石斛10克,紫花地丁20克,大枣6个。

7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温服。

8日19日二诊:口腔、舌下及外阴溃疡痊愈,白带量仍多,舌淡红、苔白根微腻,饮食正常,大便微溏脉滑细数。中焦湿热明显消除,热毒已清,病机转为脾气虚弱兼有湿邪。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

太子参、生白术、茯苓、车前子(包)各12克,白扁豆、莲子肉各10克,陈皮、荷叶(后入)各8克,砂仁3克(后下),薏苡仁、生山药各20克,桔梗、白果各6克,乌贼生谷芽各15克。

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白带正常,大便成形,随访1年未复发。

按:患者平素饮食欠佳,日久脾胃虚弱,升降失司,加之嗜食辛辣,酿生湿热,热壅湿郁,湿热熏蒸,上熏下注,成为狐惑病。故选用《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扶脾益胃,辛开苦降,清化湿热;用三花汤加减清热利湿解毒,合方使中焦斡旋,升降得复,脾胃健运,湿郁得化,热毒得清,清气得升,湿浊得降,口腔、舌下及外阴溃疡痊愈。临床表现以白带量多为主,病机转为脾虚夹湿,故采用参苓白术散化裁,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化,白带得除,诸证自愈。

验案二

赵某,女,44岁,农民。1984年3月16日初诊。

患者1976年偶尔发现前阴部黏膜溃疡、糜烂,继而出现口腔黏膜溃疡,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曾在某医院以“维生素B1缺乏症”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且有加重之势。来诊时,症见口唇周围紫黯,口唇、舌、咽的黏膜多处白色溃疡面,边界明显,基底平坦,周围绕以红晕,前阴及肛门会阴处均有溃疡,伴倦怠乏力,形体消瘦,不思饮食,目微赤,白带量多,口干,舌绛,脉弦滑。此乃湿热之邪,久蕴不解,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所致,治宜清热化湿,安中解毒。处方:

甘草、赤小豆各30克,黄芩、川黄连、姜半夏、柴胡当归、苦参各10克,干姜9克,潞党参15克,大枣5枚。

服药8剂,上症大减,遂在上方中加神曲、焦楂各15克健脾开胃,继服10剂,诸证消失而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甘草泻心汤,《金匮要略》用其治疗狐惑病,张师曰:“狐惑之为病……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本案证见前阴部黏膜溃疡、糜烂,继而出现口腔黏膜溃疡,伴倦怠乏力,形体消瘦,不思饮食,目微赤,白带量多,口干,舌绛,脉弦滑等证,正合《金匮要略》所述,故而以甘草泻心汤安中解毒,加赤小豆、苦参等加重清热解毒之功,且化湿安中。

五、相关报道

路志正认为该病治疗应兼顾五脏之因,湿毒为患,虚实兼顾,标本同治,以益气养阴、疏肝健脾、化湿解毒为法,仲景之甘草泻心汤仍为该病之主方,临床治疗要辨病辨证论治相结合,内外同治,内服与茶饮相继,熏洗与足浴相配,使病情缓解向愈。

妥艳花选用甘草泻心汤加味(炙甘草9~15克,半夏12克,干姜、黄连各6克,黄芩、党参各9克,生石膏30~60克,大枣5枚)治疗48例白塞综合征患者,以1周为1个疗程。结果39例患者服药6剂后,溃疡部分愈合、疼痛减轻,血沉恢复正常,继续服药(7~28)剂后痊愈,占81.2%,随访至今未复发;5例患者服药(3~21)剂后临床症状缓解,占10.4%;4例患者服药14剂后无明显变化,占8.4%,总有效率91.66% 。

姜嫄嫄等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加减(炙甘草2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党参15克、干姜6克、半夏10克、大枣10枚)治疗狐惑病21例。结果治愈1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71%。

任万雷认为狐惑病的治疗,甘草泻心汤可作为基础方,并根据各型的偏重灵活加减。具体药物:黄芩15克、黄连10克、黄柏12克、熟大黄10克、赤芍20克、红花10克、丹参20克、荜澄茄12克、白芥子12克、吴茱萸5克、黄芪20克、生甘草15克、炙甘草15克。(点评:已经偏离了甘草泻心汤

陈玲燕等应用甘草泻心汤为主方治疗白塞综合征34例,拟方炙甘草30克、半夏10克、黄连15克、生晒参15克、木蝴蝶20克、石菖蒲12克、佩兰20克、丹参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赤白芍各15克、炒知柏各10克、带皮茯苓15克、炒谷芽15克,并随症加减,效果明显优于西药联合治疗组,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国明俊等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白塞综合征27例,处方:生甘草12克,黄连7克,黄芩10克,半夏15克,大枣12枚,赤小豆30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龙胆草10克,升麻10克,生姜3片。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治愈者9例,2个疗程治愈者11例,3个疗程治愈者6例。3个疗程后共治愈26例,占96.3%。未愈1例,转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而愈。半年内未见复发,半年后复发5例,也随治随愈。

林永应用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白塞病32例,临床治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 。

范永升甘草泻心汤为主方对证治疗白塞氏病泄中焦热毒,取效甚验,并认为此方应重用生甘草。甘草生用偏凉能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药性,解百药毒,与寒药同用可缓其寒,使之泄而不峻。

王秋兰采用甘草泻心汤当归赤小豆汤合方加减治疗白塞氏病6例,基本方:甘草、姜半夏、黄芩、当归各10克,生黄芪3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太子参、赤芍、生地各12克,黄连3克,干姜4克,赤小豆15克。结果:治愈1例,好转5例,治疗后血沉全部降至正常。

庞龙等选用甘草泻心汤联合赤豆当归散随症加减治疗白塞氏病并前房积脓2例,取得满意疗效。并认为吸取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大剂量使用生甘草治疗本病不仅可以减少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的用量,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大量使用所致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同时能增强免疫功能。

郭连举甘草泻心汤加减为基本方治疗狐惑病15例,药物组成:炙甘草30克,川黄连12克,大黄6克酒炒,土茯苓30克,黄芩15克酒炒,白参8克去芦,淡竹叶8克,大枣3枚。结果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3% 。

曹灵勇等甘草泻心汤加减组方为:甘草12克,黄芩、干姜各9克,生黄芪20克,黄连6克,大枣15克,半夏10克。并根据病位及病机侧重随证加减:口腔溃疡较重者,加竹叶6克;生殖器溃疡明显者,加泽泻10克,苦参15克;眼部症状明显者,加野菊花、谷精草各10克;低热者,加黄柏10克,知母9克;肝阴不足、虚火上炎,加白芍12克,女贞子、泽泻各10克;脾虚湿盛,加党参、白术各10克;血瘀明显,加红花、三棱、丹参各10克。治疗白塞氏病21例,取效满意。

李发枝治疗白塞氏病多以甘草泻心汤防己黄芪汤,健脾益气,祛湿清热,苦辛并用,多能取得显著疗效。

佟英歌以“甘草泻心汤加味”内服,同时结合蒙药“嘎木朱尔”外敷治疗白塞氏病20例治疗。基本方剂:炙黄芪30克,沙参10克,川黄连10克,黄芩10克,麦冬10克,半夏6克,白花蛇舌草15克,干姜6克,炙甘草10克,大枣3枚。每日1剂连续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3年多临床观察治愈10例,占50%;好转8例,占40%;无效2例,占10%,总有效率90%。

[按语]甘草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为治疗狐惑病之常用方。原文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其辨证要点为:口舌糜烂,前后二阴溃破,疡面红肿不明显,不思饮食,神疲乏力。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本方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之功。尤其君药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还有抗炎抗过敏解毒作用;黄芩煎剂在体外有较广的抗菌谱,对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抗过敏、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黄连有很广的抗菌范围,对多种病菌及病原虫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干姜有镇静、抗炎、抗凝和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半夏可镇静、祛痰、止呕,所含的葡萄糖醛酸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镇痛作用;人参(党参)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抗溃疡。

本方具有清热利湿、杀虫解毒、补中和胃、消痞降逆的作用。近代辨证加减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白塞病、复发性口腔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性病、带状疱疹等疾病疗效较好。该方作为治疗白塞综合征(狐惑病)的首选方值得推广应用。(原文的相关参考文献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泻心汤 甘草 12 克 黄芩 9 克 干姜 9 克 半夏 9 克 大枣 12 枚 黄连 3 克
体质加方证
认识经方甘草泻心汤
黄煌教授经方治口腔病(2008-11-23 12:16:33)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甘草泻心汤(第六十三方)
甘草泻心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