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秋记忆

芒种过半,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又到麦秋了。

“农民伯伯看着田间一片片金黄色的麦浪翻滚,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丰收喜悦,身边吹过的热风里也裹挟着阵阵的麦香。”

文字里描述的这种美好场景,在我的印象里从来没有过。

小时候的麦秋,是父母每天起早贪黑。早上天不亮就被叫醒,睁开眼睛的时候,爸爸已经去生产队了,妈妈把我喊起来,吃完早饭,也匆匆走了,之后姐姐去上学,我看家也看着妹妹。中午妈妈回来做饭,仨人简单吃完她又匆匆赶到地里。姐姐放学也要去地里帮着捡麦穗儿。天黑了,屋子里点上煤油灯,我领着妹妹坐在门口,等着爸爸妈妈熟悉的身影,大多是姐姐早些回来,但我和妹妹还是不进屋子。

中学时已经分田到户了,我也参与到了劳作中,才知道过麦秋为什么要起早贪晚:因为“过麦秋”就是“抢麦秋”。麦秋在芒种和夏至之间,这半个月里,不但要收完麦子,接下来还要种玉米、种豆子——“芒种不种,种也没用”,误了农时,就会误了下半年的收成。

收割,打捆,压场,扬场,装袋,最多只有10天。这10天就是机械地劳作,但其中也能找到乐趣。

收割最累。割麦子的时候,腰弯久了就会痛的厉害,看到谁直起腰来放松,就会互相揶揄:“是干活儿吗,怎么又打立正了?”

打捆是个技术活儿。挑两把稍青一些的麦子,麦穗对麦穗拧成一个扣儿,做成“䙅儿”,把一抱麦子,用“䙅儿”捆成一个“麦个子”。“麦个子”要捆结实,要能抛到车上、扔到场上不散,结实不结实,全看“䙅儿”捆得紧不紧。

压场和扬场是技术活儿,总是那么几个人。压场需要会赶牲口,让牛听话地拉着碾子一圈一圈转,还要随时盯着不要拉尿在麦子上;扬场前先抓一把麦子扔到空中,算好了风向和风力,扬场的时候知道怎么借助风力。

这些工作没有一家能够独立完成,需要左邻右舍互相帮忙,所以过麦秋的时候帮到谁家了,谁家中午就请吃凉面,条件好的还有绿豆糕,吃饭时一群人围在院子里一边抹汗,一边互相玩笑着你偷懒了、他手笨了。这是最热闹的时候。

现在已经机械化了,全村的麦子收割机两三天就能收完,这还包括把麦子装进口袋送到院子里的时间。几点割谁家的麦子人们早就排好了顺序。麦秋过的太快了,以前的忙碌没有了,以前的热闹也没有了。

时间充裕了,大人们打工的打工,孩子们上学的上学,没人乐意去地里。田间地头只有一些不怕热的老人看热闹,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唠叨,谁家勤快了麦子就长得好了,谁家的再不收,等收割机走了就得自己割了,现在人可受不了那个罪了……

每年这个时候回家,爸爸都会喊我:“走,看割麦子的去。”尽管天热,还是陪着他去。他的那些老伙伴儿早在地头儿集合了。

和老人聊天儿是很有意思的事儿。你说的有理,他们点头赞赏;你找话题想和他们较真儿,他们也不争执。岁月只给他们留下了平和。

“现在的孩子吃不了苦了”,这是他们挂在嘴边的话:“活儿都不会干了,要是没有收割机,麦子都收不上来了。”我有一次反驳他们:“等收割机没有了,就是无人机收割了。如果孩子们还象你们年轻那样吃苦,那么你们一辈子拼死拼活为了啥呢?”老人们一笑,连说:“有道理,是这么个理儿。”

中午吃饭的时候,爸爸又聊起了割麦子,我说:“割麦子多累啊,尤其是捆麦子,'䙅儿’我总也打不好,没少让人笑话,现在多好,不用捆了,机器一来直接脱粒儿了,学那还有什么用啊?”爸爸放下酒杯,忽然自言自语了一句:“老人就是'䙅儿’啊,捆着你们,到时候都得回来。”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对于游子,故乡是“䙅儿”,心有家乡,身有所属。对于子女,父母是“䙅儿”,“䙅儿”在,家就不会散,“䙅儿”不在了,子女独立,剩下的就是维系亲情。

我忽然间明白了,为什么村里老人们不怕天热、顶着日头也要到地里看收麦子了。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现在家乡应该正在收麦子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郊外的家:我看到的麦收
【滋水 · 散文】秦岭:又是一年麦子黄
我的家在河南,麦田如草原,那里有我的姐妹爹妈 ,还有一群鹅鸡鸭……
烤 麦
散文:过麦
泣血的麦子 ‖ 田玉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