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里的古典女性

央视一场《诗词大会》,激发了大众对古典女性形象的探讨。提到古典女性,最先想到的是“三从四德”礼教下的噤若寒蝉,而孔子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更让女性形象一落千丈,其实孔子只是特指那些“如同小人一样的女子”,而不是将天下女子一网打尽。

那么,古人欣赏的女性形象会是什么样呢?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被孔子评价为思想纯正的《诗经》,现在只剩下了305篇,其中直接塑造女性的达到了67篇。

有妻子惦念丈夫的一往情深:“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有少女不畏强暴的义正辞严:“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有女子对情人的殷殷祝福:“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有热恋女子的委屈倾诉;“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有恋人间的戏谑调侃:“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有妻子表明的不渝心迹:“终鲜兄弟,维予二人。”

有妇人不计安危的千里救国:“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甚至有男女派对狂欢互赠信物:“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这些女性都达到了“思无邪”的标准,这就是古人欣赏的女性形象,热烈奔放,坦诚直白,没有一个“三从四德”的唯唯诺诺。

“三从”出自《仪礼》:“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最初指的是女性服丧年限在人生不同阶段或依父、或依夫、或依子,“不能二尊”,后来发展为防止外戚篡权的治国手段。

“四德”出自《周礼》,“德言容功”是皇室女性亲眷的修行准则。

所以“三从四德”,初衷只是皇家专利,普通女性本无权享受,只不过因为世俗媚上攀比,闲人穿凿附会,才让女性有了封建礼教的桎梏。

而源自天然的大众审美情趣,从来没有因为这些礼教而改变。人们心底里颂扬的是《木兰辞》里花木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巾帼豪情,怜惜的是《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夜夜不得息”的温婉柔顺,钦佩的是《陌上桑》里罗敷“使君一何愚”的不屈权贵,欣赏的是《羽林郎》里胡姬女“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的义正辞严。

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对国家民族的爱恋,古时今时,圣人凡人,都无差别。如此,诗词里奋发向上的古典女性形象,才会延续千年,至今读来依旧摇曳生姿,依旧令人心驰神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释《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人物油画赏析~(书香女子)
听歌学语文 ▏许嵩寻你《千百度》
形容女子美貌的古典诗词 !
穿旗袍的女子,都是特别的存在!
浅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