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件银盒的历史与美学

一九六八年,英国大英博物馆入藏一件中国宋代银盒,为沃尔特·赛奇威克夫人遗赠。银盒为圆形,由盒盖与盒身两部分组成,以子母口相扣合。直径21.5厘米,高度不详。这件银器目前被称作“银盒”。中英两国学者都曾对银盒盖面中央图像进行过描述与推测,而对其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故事情节的诠释,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大英博物馆藏宋代银镜盒

银盒的功能与定名

  银盒为漆木胎,包裹一层薄银片。盒原有若干层,仅存盒盖与其中一层。从外部形态看,银盒是扁圆形的,另有两件器形与其相似的镜盒可以作为参考。南京博物院藏北宋磁州窑白地黑花莲纹瓷镜盒,在盒盖中心的三道弦纹圈内、双如意形钮两侧,分别写有“镜”“盒”两字,直接将瓷盒的功能标注于器表之上,其腹部饰以一周缠枝草叶纹。

南京博物院藏北宋磁州窑瓷镜盒

  一九九〇年,在福建省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操场发掘出南宋许峻夫妻合葬墓。左室为南宋淳祐十年(一二五〇)许峻妻子陈氏之墓。墓室中部出土一件鎏金银镜盒,为六出棱边形,子母口,器形扁平。通体鎏金,盖面中部为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略微凸起的双凤纹,周饰花卉纹,腹部饰以两周缠枝草叶纹。口径13.7厘米,高5.9厘米。盒内盛放一面六出棱边形铜镜。

南宋陈氏墓鎏金银镜盒

  上述两例镜盒,或于盖上标出器名,或内放铜镜,功能十分明确。器形扁圆,分为盒盖、盒身,盖体中央装饰植物或动物纹饰,腹部饰以缠枝草叶纹。大英银盒形制与其近似,已具备了盛放镜子的基本条件。盖面饰以多种植物纹饰,腹部亦装饰缠枝草叶纹,与镜盒有较高的相似度。

大英博物馆藏银镜盒内部结构

  同时,大英银盒的内部结构值得重视。盒中有一个隔板,将银盒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这一内设隔层的独特结构,与河南偃师杏园唐代李景由墓漆木匣、江苏常州半月岛南唐墓漆镜盒相仿。唐代开元二十六年(七三八)李景由墓所出方匣,内部上层加一木屉,放置大木梳及金钗饰物,下层有鎏金铜镜、鎏金银盒、小银碗及圆形漆粉盒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杏园唐墓》)。一九八五年,在江苏省常州市半月岛附近发掘一座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墓,出土漆镜盒两件,形制相同,纹饰略异。其中,一号镜盒较为完整,平面呈方形圆角,内外髹黑漆,盛有一面“长命富贵”铭文镜。盒中放置隔板,中部嵌有毛雕团花纹铜片,团花中央开一圆孔。镜盒边长21—22厘米,高8.5厘米。

常州半月岛南唐墓出土漆镜盒

  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细微之处,就是大英银盒隔板中央有一个圆孔,它不是临时穿凿的,而是在设计之初有意预留的。银盒的功能决定了自身的结构。这个圆孔应该是为了便于放置铜镜,将镜背的圆形镜钮固定于孔中。旁证材料有江苏常州半月岛南唐墓出土一号漆镜盒、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山水八卦镜高丽锦镜盒。日本这件镜盒形制虽为八角,却已接近圆形,由盒盖、盒身两部分组成,盒身底部平整,中央有一个圆孔。

日本奈良正仓院藏镜盒

  通过对不同时期镜盒、镜匣内部结构的剖析,可以对大英银盒的功能做一合理推测:隔板上层平放铜镜,镜面朝上,镜背向下,镜钮自然放入银盒隔板中央的圆孔内。下层置以梳妆需要的其他用具,如梳子、粉盒或饰品等。正是因为此为一件在器具内部放置铜镜的银镜盒,才会在其外部盒盖最为显著的位置上刻画临镜写真图,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经过一系列的考证,初步判定大英银盒应是盛放镜子的镜盒。至于是称为“镜盒”,还是名为“镜奁”,这个定名问题也有讨论的必要。

银镜奁的相对年代

  关于这件银镜奁的年代,一般观点只是笼统地说“宋代”,到底是北宋还是南宋?未见有人细究。

  大英银镜奁盖顶隆起,顶平,盖顶纹饰由内向外分为三个层次。内层位于盖顶中部,为主体纹饰。有一面积较大的菱形开光,每边由七条较宽的弧线连接而成,内侧以细弧线勾边,中间是一幅构图严谨、刻画细腻的人物故事画。中层见于菱形开光四面,满饰牡丹、菊花等缠枝花卉纹,这是北宋瓷器上常用的装饰手法。外层以一周弦纹圈与中层纹饰相隔,位于盖顶边缘,饰一周缠枝草叶纹。盖顶边缘与斜面相接,斜面上以婴戏纹与缠枝牡丹纹相间装饰。斜面外展,与饰以缠枝草叶纹的盖侧面相连,形成一周突棱。盖身直壁,亦饰有一周缠枝草叶纹。奁盖顶与斜面交接处器表略有残损,后经修补。

  根据器表纹饰的特点、风格来看,此器的相对年代应该是北宋晚期。主要有以下佐证材料:

  其一,一九七六年,河南省济源县勋掌村出土一件北宋三彩枕,枕面为三连弧双线框菱形开光,其内绘以听琴图,枕面除中部开光及左右四幅圆形画面之外,空白处均饰以缠枝草叶纹。大英银奁则是盖面中央为七连弧双线框菱形开光,内绘一幅人物故事画。盖面边缘一周,奁盖、奁身侧面各装饰一周缠枝草叶纹。在装饰手法上,两者有相似之处。

济源勋掌村出土三彩听琴图枕枕面

  其二,北宋石棺盖上雕刻的纹饰,与大英银镜奁盖斜面以婴戏纹与缠枝牡丹纹相间装饰的手法接近。婴戏纹为北宋时期常见的一种纹饰,这种装饰题材在南北瓷窑烧造的瓷器上均能见到。河南济源勋掌村出土宋三彩枕面上的四组婴戏图像,即是例证。需要强调的是一条关于婴戏纹的纪年材料。一九六四年,在河南省孟津县张盘村发现一具北宋崇宁五年(一一〇六)洛阳张君石棺,棺盖上雕刻缠枝牡丹纹,硕大的花朵之间饰以攀枝童子与骑兽童子,姿态各异。以童子与牡丹纹相间交错作为纹样的装饰手法,亦见于大英银镜奁盖斜面上。

  其三,北宋瓷枕、方砖上的缠枝草叶纹与大英银镜奁上的纹饰风格近似。缠枝草叶纹,亦称卷草纹、蔓草纹。缠枝纹始见于战国,发展于两汉、南北朝,盛行于唐宋,承袭于元明清。大英银镜奁盖、奁身上共计有三周缠枝草叶纹作为边饰,以波线、圆涡线、凸点纹组合成二方连续的横向装饰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早的人物镜——东周狩猎纹铜镜
三门峡地区出土的汉代铜镜
铜镜(22)·汉代铜镜
铜镜中的中国历史和文化
博古今之青铜器(两汉时期铜镜)
古代女子手中小小青铜镜,为何还是一个朝代精神文化的真实缩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