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曾思艺 译

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在弗洛伊德(1856-1939)之前就发现了某些人(尤其是女人)具有类似受虐的心理:喜欢受到侮辱,并从侮辱的痛苦中感到快乐或获得乐趣。

他细致入微,能用笔在有限的时空中把人的内心变化描写的如此深刻。在他的笔下,我们见不到任何的线条上的简化和净化。他喜欢复杂性,他保护复杂性。他在环境中制造真实。他的心理分析是无与伦比的,是惊心动魄的,这是世界文学中最具天才力量的艺术描写。作家简化环境与人物描写,使时空高度集中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笔墨深入、细致地揭示人物的心灵。另外还表现为对主人公潜意识的描写。这种潜意识主要是一种病态乃至变态的心理深层,包括幻觉、梦呓、梦境。潜意识是人的深层心理,较人的意识更能体现人的灵魂的本质。

罗曼.罗兰:《罪与罚》使我着了迷。我愿拿这部小说与《战争与和平》媲美......《战争与和平》是无边无际的生活,是心灵的海洋,你自己也仿佛成了上帝的灵魂,在在浪涛上飞翔。《罪与罚》则是一个人内心突然爆发的风暴,而你就像一只海鸥:一个巨浪打来,浪花飞溅,把海鸥卷走了。

作者语:“最不幸的是:我的性格卑劣,十分狂热,我在任何场合和一切方面总是爱走极端,一辈子都漫无节制。”

作者语:“至于《穷人》,现在半个彼得堡都议论开了,到处是难以置信的尊敬......大家都视我为奇才。我只要一张口,到处便会议论纷纷。”

作者语:“我不忧伤,也不泄气。生活终究是生活,生活存在于我们自身之中,而不在外界。”

作者语:“那样的一颗脑袋,即进行创造,以艺术的崇高生命为内容,理解并习惯于精神的最高要求的那样一颗脑袋,已经从我的肩膀上砍下来了。”

作者语:“在这四年里,除了最黑暗和丑恶的现实,我看不到也不可能看到一点光明。......我忍受了寒冷、饥饿、疾病、力不胜任的工作以及同窂的暴徒对我的仇恨,他们因为我是一个贵族和军官而对我进行报复。”

作者语:“在狱中的四年,我终于在强盗中间看到了人。你信吗:存在着深沉的、坚强的、美好的人,在粗糙的外壳下面挖掘金子是多么愉快。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个,有一些人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另一些人实在非常之好。“

作者语:“我从来也没有为了金钱而虚构情节,为了自己承担的义务而赶时间完成作品。我只是在我头脑中有了确实想写,而且我认为是需要写的主题之后才承担义务和出卖作品。”

巴纳耶娃:“一眼可以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极端神经质的敏感青年。他身材瘦小,满头金发,面带病容;他那双不大的灰眼睛,不知为什么总是不安地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面,两片苍白的嘴唇神经质地抽搐着。”

《罪与罚》的素材是来源于一起真实的法国刑事案件,作者按语:“在这件诉讼案中,涉及的是一个罕见的、神秘的、令人感到可怕而有趣的人的个性。卑劣的天性和对贫困的畏惧,使他变成一个罪犯,而他竟把自己说成是自己时代的牺牲品”,并且认为它“比各种各样的长篇小说还要吸引人,因为为类诉讼案照出人的灵魂的黑暗面,艺术是不喜欢触及这些黑暗面的,而假如触及了,也只是用插曲的形式顺便一提......”

情节小说:16~17世纪欧洲长篇小说刚刚产生时期的一种形态,注重描写离奇的情节和一系列变化多端的事件,情节是压倒一切的,甚至主宰着人物的性格,而且叙述的是异乎寻常、介于真实与幻想之间的人和事,人物性格则往往是简单的、概念化的,一出场就已定型,如法国拉伯雷的《巨人传》、西班牙的骑士小说、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人物小说:17世纪以后,不过多关注异乎建党的带幻想色彩的人和事,而主要关注普通的甚至是平庸的人物,并让这这些人的活动与性格起主导作用,而情节则成为人物逼真的活动背景和场所,人物是独立的、有血有肉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同时人物与情节开始融合起来。如法国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英国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

心理小说:在人物小说追求逼真的情节与环境的基础上,更注重在人与社会、伦理、道德的种种冲突中提示人的内心情感与灵魂深处,它适当地简化了人物小说对环境与事件过分详尽、逼真的描写,而把笔墨集中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一种从外化到内化的转折。如法国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

众所周知,俄罗斯文化是一种“罪感文化”。10世纪末,弗拉基米大公从拜占庭直接接受了基督教。拜占庭基督教中的希伯来文化的强烈的原罪意识,被俄罗斯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此后,由于被蒙古长期征服,这种原罪意识与苦难意识交融,在民族的心灵深处,产生了一种浓郁的罪孽意识。这种意识在俄罗斯人的心中渐渐扎根,使他们注重道德的修养,注重忏悔,并在灵与肉的冲突中肯定前者,否定后者,进而形成一种超越意识,一种执着于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和一种强烈的殉道精神。因之,形成了一种重视道德内省的民族传统。

屠格涅夫:在每一个活人身上存在着否定、'反省’的精神要素,这是我们现代生活的一个特点。'反省’-----这是我们的力量,也是我们的弱点,是我们的毁灭,也是我们的生路......按照我们俄国的说法,反省意为'反思自己心灵的意识’。

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两种传统方式,一种是心理分析,它主要由作家进行,往往通过风景、建筑、摆设、肖像、服饰、对话、动作等外部细节的描写来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的欲望、观念的细微变化,解剖矛盾复杂的内心运动。一种是内心独白,它往往与个性特征、典型环境紧密结合,表现一个人物从强烈欲望的产生到行动所经历的内心运动过程。

1、人在病态中的梦境往往异常鲜明、清晰,并且与现实生活惊人地相似。有时会出现极其可怕的情景,但这情景及整个发展过程却如此真实可信,并且带着一个个如此逼真准确、出人意料而又很艺术地与整个情景十分吻合的细节,以致做梦者即使是像普希金或屠格涅夫那样的艺术家,在醒着的时候也无法构想出这样的细节。这种梦,这种病态的梦,总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并且给失调和早已处于亢奋状态的人体留下强烈的印象。

2、为什么几乎所有罪行都会如此容易发觉和侦破,而几乎所有罪犯都会如此明显地留下暴露自己的痕迹?他渐渐得出了各种各样而又趣味盎然的结论,依他看来,最主要的原因与其说毁掉物证以掩盖罪行是枉然的,不如说在于罪犯本人;罪犯本人,而且几乎就是每一个罪犯,在犯罪的时候都会陷入某种意志衰退、理智减弱的状态,正是在最需要高度理智和谨慎行事的时刻,幼稚和罕见的轻率反倒取而代之。

3、这种理智的一时糊涂和意志的暂时衰退就像疾病一样控制着人,逐渐加剧,到采取犯罪行动之前不久达到顶点;在犯罪的那一刹和犯罪之后的若干时间内,这咱状态依然如故,至于持续多长时间,则因人而异了;然后它将像任何疾病那样无踪无影。

4、这就是对劈面相逢的、环绕四周的一切都怀着某种无比强烈的、几乎是生理性的反感,一种持续不断的、怒气冲冲的、恨之入骨的反感。他憎恶劈面相逢的一切人,-----憎恶他们的面孔,步伐,举止。假如有谁来与他攀谈,他简直要啐他一脸唾沫,可能还会咬他一口......

5、佐西莫夫是一个身材高大、体表肥胖的人,脸膛发肿,面色苍白,脸上刮得光光滑滑,一头淡黄色的头发向上直竖着,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一只胖得有点发肿的手指上戴着一枚老大的镶宝石金戒指。他约莫二十六岁。身穿一件宽松、考究、轻柔的大衣,下着一条浅色的夏季长裤,总而言之,他身上的衣服都是宽松、考究而且崭新的,内衣也毫无瑕疵,表链又粗又重。他的举止慢慢腾腾,似乎萎靡不振,同时又故作潇洒;他自命不凡,却又竭力加以掩饰,不过还是随时流露出来。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难以相处,但都说他医术高明。

6、这位先生已年纪不轻,拘谨古板,神态严肃,面容中透露出谨小慎微而又怨天尤人的表情,他起初站在门口,以一种毫不掩饰的、令人不快的惊讶神情打量着四周,似乎是用目光在发问:“我这究竟是到了哪里了?”他疑虑重重、甚至带着矫揉造作的某种惊惶和近乎受了侮辱的神态,四处打量拉斯科尔尼科夫那间又窄又矮的“船舱”。接着他又以同样惊讶神态把目光挪到了拉斯科尔尼科夫本人身上,凝神注视着他,拉斯科尔尼科夫没穿外衣,头发乱蓬蓬的,也没洗脸,躺在他那张小得可怜的脏兮兮的沙发上,同样凝神注视着那人。随后,那人又同样慢条斯理地开始打量破衣烂衫、胡子拉碴、篷头散发的拉祖米欣,拉祖米欣端坐未动,同样用傲慢无礼、表示疑问的目光直盯着他的眼睛。紧张的沉默持续了大约一分钟,最后,如所预料,局面略有改观。进来的这位先生可能根据某些十分突出的迹象意识到,在这个地方,在这间“船舱”里,妄自尊大、盛气凌人的派头是毫无用处的,因此他就变得稍稍温和一些,尽管他在向佐西莫夫发问时,仍不无威严之处,但却彬彬有礼,并且每一个音都发得清清楚楚。

7、他本已拿着帽子和手套站了起来,但离去前忍不住要兜售几句聪明话。他显然想要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他的虚荣心战胜了理智。

8、房客们都怀着一种奇怪的内心满足之感相继鱼贯退回到门口。当某人突如其来地不幸临身,即使他的至亲好友也会毫无例外地产生这种心理,尽管他们怀着极其诚挚的同情和怜悯。

9、你是相当不错的人,然而你除了具有种种恶劣品质外,也是一个色鬼,对此我十分清楚,而且是一个卑劣下流的色鬼。你是一个神经质的、软沓沓的坏蛋,你生性乖张,你养得脑满肠肥,你任性妄为,-----而我把这一切叫作卑劣下流,因为它把人直接导向卑劣下流。你已把自己娇生惯养到这种程度,说实话,我简直无法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甚至具有忘我精神的医生。

10、老兄,这个女人腼腼腆腆,寡言少语,万分羞涩,有一种冷酷无情般的贞洁,可与此同时,-----她又唉声叹气,像蜡一样熔化,无休止地熔化!看在世界上所有妖魔鬼怪的分上,请你帮我摆脱她吧!她是一个迷人心魂的女人!......我会报答你的,舍了性命也要报答你!

11、这是一个五十来岁的人,中等以上身材,粗壮结实,双肩宽阔而且微微上拱,因此看上去有点儿像驼背。他衣着考究而舒适,俨然是一位神气十足的老爷。他手提一根精美的手杖,每走一步,就用它敲一下人行道,他的手上戴着一副新崭崭的手套。他那张颧骨高隆的宽脸膛相当讨人喜欢,而且面色红润,不像彼得堡人。他的头发依然十分浓密,一片淡黄中夹杂着几根银丝,而那部宽阔浓密的大胡子就像一把铲子,颜色比头发更浅。他的眼睛是蔚蓝色的,显出冷若冰霜、全神贯注、若有所思的神色;嘴唇红乎乎的。总之,这是一个极其善于保养的人,看上去比自己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

12、狡猾的人最容易在这种不起眼的小事上出差错。一个人越是狡猾,就越是想不到人家会在一件平平常常的小事上打败他。对付最狡猾的人,就是得用最平常的小事诱他上钩。

13、彼得.彼得罗维奇属于这样一种人,在交际场合表面上殷勤有礼,也特别希望别人对他殷勤有礼,但只要有什么事稍不如意,就会变得一筹莫展,顷刻间便不再风流倜傥、谈笑风生地活跃于交际场合的绅士了,而活像个泥塑木雕。

14、他追求进步,并跻身于“我们的年轻一代”的行列,-----完全是出于一时的青春激情。这是那些数不胜数、各式各样的言行庸俗、思想幼稚、志大才疏而又刚愎自用者之一,这类人对于最流行的时髦思想必定是顷刻间便趋之若鹜,紧紧依附,为的是立即把它庸俗化,并在一瞬间把他们有时竭诚效劳的一切漫画化。

15、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幻想,他常常飘飘然陶醉于这一幻想,有一个品德高尚、家境贫寒(一定要家境贫寒!)的少女,正当如花妙龄,容貌姣好,气质优雅,富有教养,胆小怕事,历经艰辛,饱受磨难,因此在他面前百依百顺,终生都把他视为自己的大救星,对他敬若神明,俯首帖耳,赞不绝口,而且心目中只有他一个人。

16、卡捷琳娜.伊万诺芙娜的性格中有一个特点:对任何一个初次见面的人,她总是喜欢急不可耐地为之涂上最美好、最艳丽的色彩,天花乱坠地对他加以吹捧,甚至吹捧得那人自己都不好意思,她还会杜撰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来给别人脸上贴金,并且真心诚意相信这一切都是确有其事,而后来,当她倏然大失所望时,又会跟几小时前还崇拜得无以复加的那人一刀两断,并对之大加羞辱,不屑一顾、粗暴蛮横地将之赶出门去。她天生就是一个爱说爱笑、乐天活泼、性格温和的人,但由于不幸和挫折接二边三,层出不穷,她开始那样狂热地向往和追求一种人人都和睦相处、无忧无虑的生活,而不能容忍他们过另一种生活,因此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摩擦,最微乎其微的挫折,都几乎会使她立即怒气冲冲,转眼之间,那些最光辉灿烂的希望和最美妙无比的幻想冰消瓦解了,她开始诅咒命运,撕毁和摔掉随手抓到的一切,还拿脑袋去撞墙。

17、索尼娅天生胆小,她很久以前就知道,她比任何人都更容易受到伤害,并且谁都可以欺侮她而几乎不会受到惩罚。然而直到此刻之前,她总是觉得,灾难不管怎样还是可以设法避免的------只要她对所有的人,对每一个人都小心翼翼、笑脸相迎、温和驯顺。然而她失望至极。当然,她可以含垢忍辱,而且中以几乎毫无怨言地对一切都逆来顺受-----甚至包括刚刚她赢得了胜利,洗雪了冤屈,-----然而在此惊魂甫定、噩梦初醒之际,当她对事情的真相洞若观火,了如指掌后,-----一种孤苦无助、备受欺凌的感觉使她心如刀割,痛苦不堪。

18、而且现在我知道,索尼娅,谁意志坚强,智慧超群,谁就能主宰他们!谁敢作敢为,他们就唯谁的马首是瞻。谁鄙弃的东西越多,谁就是他们的立法者,而谁敢胆大妄为,谁就最最正确!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将来也永远会如此!只有瞎子才视而不见!

19、在这种寻欢作乐中,至少有某种永恒的东西,它甚至以天性为基础,而未被幻想左右;它就像某种永远燃烧的火焰,存在于血液中,永远点燃激情,而且还将经久不息,即使星移斗转年龄渐老,大概也无法很快使它熄灭。

20、其实,要对某些人作出公平的评价,就必须预先放弃某些先入为主的偏见,改变那种对待我们周围的人和事的司空见惯的态度。

21、有一次,吃过午饭后,我只身一人在花园里的林荫道上散步,阿芙多季娅.罗曼诺芙娜特意来找我,她两眼灼灼发光,要求我不要再纠缠可怜的帕拉莎。这大概是我们之间的第一次谈话。我当然认为满足她的愿望是一种荣幸,我极力装出一副大吃一惊、羞窘不堪的样子,唔,总之,这个角色我演得不坏。于是我们便开始了一连串的会晤呀、密谈呀、规劝呀、开导呀、恳求呀、哀告呀,甚至还泪水淋淋呢-----您相信吗,甚至还泪水淋淋呢!某些姑娘布道的热情高得真是至矣尽矣!我当然把一切都归结为自己的命运不济,假装成一个渴求光明的人,最后便使出了堪称万应灵丹的一个征服女人心的最高明的绝招,这个绝招从不让任何人失望,而且对任何人都绝对管用,无一例外。这个绝招无人不知,它就是阿谀奉承。这世上最难的事是实话实说,而最容易的事则是阿谀奉承。实话实说的时候,只要有百分之一的音调走调,就会马上出现不协调,紧接着便是大吵大闹。至于阿谀奉承,哪怕从头到尾都是假话,听起来也只会让人笑逐颜开,而不会心里不快;即便感到肉麻,但毕竟还是觉得受用。而且不管阿谀奉承有多么肉麻,但其中必定至少有一半使人觉得真实。它适用于社会上所有教养不同和阶层不同的人。就连侍奉古罗马维斯塔女神的女祭司都可以用阿谀奉承勾引到手。

22、贫穷不是罪过......可是一贫如洗,先生,一贫如洗就是罪过了。在赤贫的境遇里,我头一个就该侮辱我自己。一个人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又能怎样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刊 | 库切、库尔茨:什么是好故事
罪与罚
俄罗斯文学的深度——读陀斯托耶夫斯基《罪与罚》
陀氏经典巨著《罪与罚》~深度解读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三)|“畸化”致使深刻
《心理罪》李易峰用内心戏演出一幅方木的心理画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