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梗介入术后并非万事大吉,“终身康复”该怎么做

不少人以为,患心梗后进行心脏介入治疗,出院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

浦南医院心内科主任于泓教授指出,“心脏康复”是个终生的概念。国际上近几年提出的现代“心脏康复”是指心脏病患者通过有处方(指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的运动锻炼、医疗教育、心理、营养、职业和社会咨询指导重新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活动状态的综合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WHO)按时间间隔将心脏康复分为三阶段:急性阶段即院内康复,常包括急性心血管事件后在CCU或住院期间,时间是一到两周;恢复阶段即院外早期康复,为急性血管事件发生后的3—6个月,可以持续到一年;巩固阶段即院外长期康复,是心血管事件发生一年后为院外患者提供预防和康复服务,持续终生。

“拿心梗来说,很多患者介入手术完成出院后,就是不敢运动,有的术后在床上一躺就躺几个月,甚至不敢下楼,事实上,如果经过心脏科医生的评估,患者病情已经度过急性期,很多患者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走动,及早的康复介入、适当的运动对于患者的后续恢复也有好处。我们的主张是,康复师和心脏科医生共同介入、评估、治疗。”于泓教授比较推荐老年人的运动是骑自行车、游泳和水中运动等。

“另外一个极端是,很多患者做完治疗后,认为出院后就没事了。事实上,如果不遵从医嘱进行后续的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复发。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适当的运动、调整饮食、戒烟戒酒等。”

于泓教授补充说,“心梗患者也应该有慢病管理的意识。除了患者自己需要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我们也会对患者的家属进行一些比如急救知识的科普宣教,这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相当重要。”

在浦东新区“冠心病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上,于泓教授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人口过早地进入了老龄化阶段,而冠心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冠心病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成绩斐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重要的治疗方法,迄今已走过30余年,目前已成为与药物治疗、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并驾齐驱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如何康复治疗?
胸痛胸闷是心梗吗?急救还是呼救?听何奔教授的!
心梗病人注意啦!绝对静养是害,运动康复才是爱
【心科普】心脏病人只能静养?错!这样做更有利于健康~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运动康复
冠心病的三期康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