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OCC2017创新 | 葛均波:生物可吸收支架,中国的!PCI革命!

中国的BRS,东方不败!Yeah!

目前,全球掀起了冠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生物可降解支架(BRS)发展方兴未艾。那么,我们国家的BRS支架研发又是如何?OCC2017大会上,葛均波院士将就此进行主题报告。

让我们先睹为快,以下是预习笔记。

自1977年首例球囊扩张治疗冠心病以来,医学科技不断发展,如今我们迎来了第四代支架的创新革命。我国正在研发的BRS支架有Xinsorb(葛均波院士团队)、NeoVas(韩雅玲院士团队)、Firesorb(高润林院士团队)等,目前处于不同阶段的临床研究中。

一、Xinsorb(心祥)支架

Xinsorb支架,是由葛均波院士领衔的团队研制的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设计理念:支架植入体内一段时间后,可对狭窄的冠脉血管作机械性支撑,同时释放药物防止再狭窄,之后缓慢降解并完全被组织吸收,最后血管结构功能完全恢复。

图片来源:互联网。2013年8月5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团队率先在国内完成首例完全可降解支架(BVS)植入术。

1.1.支架结构特点

球囊结构;可吸收支架,由PLLA组成,厚度160μm;表面涂层成分PDLLA;每平方毫米含药量140μg(西罗莫司)。

1.2.首次人体试验(FIM试验)

葛均波院士团队进行的前瞻性、双中心试验,入组30人。主要终点:30天时的MACE和180天时的晚期管腔丢失(LLL)。目的:评估Xinsorb短期内(1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7名患者完成6个月时的造影QCA随访,19名患者进行了OCT和IVUS,临床随访12个月。结果表明Xinsorb支架的In-scaffold LLL为0.17±0.12mm,peri-scaffold LLL为0.13 mm±0.24 mm,优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药物洗脱支架(DES)。

展开剩余99%

18个月随访,1例患者因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发生机械问题,出现TLF,提醒我们支架应在OCT完全降解后方可考虑停药。另,目前动物实验证实,支架完全降解需两年半。

第1例置入Xinsorb支架的患者,因出现下壁心梗接受治疗,溶栓后血管狭窄,置入Xinsorb后,血管内超声和IVUS在6个月和两年时效果均为良好。

OCT影像结果表明:支架在两年时没有完全降解,这会导致慢性炎症反应,故在支架完全消失之前,不建议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葛均波院士个人观点)。对比6个月和两年时结果,IVUS与OCT观察管腔范围、支架范围和新生内膜范围发现:新生内膜没显著增加。其厚度从0.07 mm到0.13 mm的增加,在可接受结果范围,其结果比目前市场上大多DES都好。

1.3. Xinsorb随机试验(RCT)

1.3.1 设计

葛均波院士团队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入组400例患者,1:1平均分配使用Xinsorb和TIVOLI支架,并与纳入800例患者的单臂试验进行对比。

据葛院士在CIT2017大会上公布的报告数据(更猛料的整个研究结果即将公布),Xinsorb组35例患者,Tivoli组32例患者,主要终点为晚期管腔丢失。

患者的基线水平数据:患者高血压(60% vs 56.3%)、血脂异常(14.3% vs 12.5%)、糖尿病(45.7% vs 31.3%)、不稳定心绞痛(34.3% vs 21.9%)和既往PCI/CABG(17.1% vs 9.4%),Xinsorb组都略高于Tivoli组。

而病变位置、病变长度、参考血管直径(RVD)、最小管腔直径(MLD)等基线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

1.3.2.结果

手术一年后复查冠脉造影,Xinsorb组和Tivoli组晚期管腔丢失分别为0.20±0.40mm和0.36±0.53mm;靶病变失败率分别为5.7%和9.4%;两组均无全因死亡或心源性死亡;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5.7%和9.4%;1年时Xinsorb组支架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未发生支架血栓。

1年随访结果,RVD、MLD以及直径狭窄程度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1年随访时OCT检测结果显示,两组间靶病变管腔面积无统计学差异。

1.3.3.结论

Xinsorb支架用于治疗简单冠脉病变,能有效抑制内膜增生,维持植入部位管腔通畅,展示出与TIVOLI金属DES相似的安全有效性。但随访时间为1年,相对较短,尚需更长期的观察。

葛均波院士在OCC2017大会接受媒体的专访时表示,Xinsorb支架已完成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患者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这种完全可降解支架,费用会大大节省。

由于我们对材料性能、可降解周期等认识不足,导致Xinsorb支架内血栓发生率高于第一代可降解支架。对此,葛院士提出假设:可降解支架内皮化不代表完全愈合,支架降解中可能会导致的炎症,和血小板聚集之间可能存在互相促进的机制;加上患者12个月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故在18个月时支架内血栓可能与上述综合因素相关。所以,未来可降解支架在完全降解前,可能需要持续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此假设,有待研究试验进一步证实。

二、NeoVas支架

2.1.支架结构特点

成分PLLA;涂层为PDLLA;每毫米长度含药量150μg(西罗莫司)。

2.2.NeoVas临床试验

NeoVas支架由韩雅玲院士团队进行研发和试验。

韩雅玲院士。图片来源:互联网。

NeoVas的FIM试验结果:6个月靶病变失败率(TLF=3.2%)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ST=0)均较低,6个月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LLL)为0.25 ± 0.32mm。

在今年CIT大会上,韩雅玲院士报告了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一年随访结果。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1年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次要终点为1年心绞痛发生率。

术后1年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患者水平)NeoVas组(0.14±0.36mm)不劣于CoCr-EES组(0.11±0.34mm),非劣效性P值<0.0001。1年累积心绞痛发生率NeoVas组和CoCr-EES组分别为27.9%、32.1%,HR=0.84,Plog-rank=0.26。(详细请参考CIT2017韩院士的报告。)

结果提示:NeoVas组与CoCr-EES组在主要终点和1年临床事件方面具有可比性;NeoVas组在支架覆盖率、贴壁率及血管修复等方面表现更好,而运动能力与心绞痛发生率则两组相当。不过,尚需远期随访,以进一步证实NeoVas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Firesorb(火鹮)支架

3.1.支架结构及特点

结构:正弦波+直杆连接;外表面涂层为PELLA+Rapamycin;

厚度:支架尺寸2.5 mm~2.75 mm,支架壁厚100μm;支架尺寸3.0 mm~4.0 mm,支架壁厚125μm。

特点:相对薄,吸收快。靶向释放,无冗余药量。

3.2.Firesorb临床试验

高润霖院士。图片来源:互联网。

高润霖院士团队进行的FUTURE-1 FIM试验为前瞻性的单组观察试验,纳入45例患者,目前研究进展顺利。

四、中国可降解金属支架的现状问题

4.1.镁合金支架(JDBM)

此支架厚度120 μm。动物实验表明:16周时,血管内超声和OCT发现,镁合金支架比聚乳酸支架回撑力强。

问题:高纯度镁支架的缺点是降解过快。

应对:故目前研究的镁合金支架,其表面会利用涂层来控制降解的速度。

4.2.铁合金支架(IBS)

IBS很薄,70 μm ~80 μm,外层用聚乳酸载药,支撑力明显优于聚乳酸支架。

问题:支架在体内降解时间很不可控。

应对:目前通过Micro-CT、OCT、MRI检测,动物实验发现其在1年之后(13个月)几乎完全降解,比聚乳酸的完全可降解支架速度快一些。

4.3.除铁、镁合金支架外,锌合金支架因降解更可控,与铁结合,或可成为更优的潜力选择。

4.4.目前的挑战:

1.铁合金支架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较快的降解速度等优势。

2.但其腐蚀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体内局部炎症反应,故降解速度应控制在1年左右,以免铁锈等腐蚀引起问题。

小结

我国完全可降解支架市场开始变得火热,医学科学家们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已迈入国际前沿行列,支架事业在快速发展。

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中国人必将有属于自己的生物可吸收支架!Oh,Yeah!

延伸阅读:

1.

2.

3.

4.

5.

您想与全国心血管医生讨论、交流专业学术、医政医改和医学人文等问题吗?

平台合作:

小编微信chuangyuanxiaobian

投稿邮箱:

yikeshitougao@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血管支架批准上市 | 葛均波院士十年磨一剑终成果
心“祥”事成——首位植入国产生物可吸收支架患者术后八年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前世今生
来了!中国首款完全可降解支架!
开创新技术: 开创冠脉介入新天地
告别“金属心”, 葛均波院士研制可降解支架, 完成“使命”后会分解成水与二氧化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