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报人说】张士运:新时代对科技情报内涵的新认识

当前全球科技领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加剧了这一历史进程。一方面,以5G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科技革命不断演进深化,加快了国际科技和产业格局重塑;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之争加剧大国科技竞争,结盟围堵、断供脱钩轮番上演。

新形势下,科技情报工作一些重要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再认识,包括对情报内涵的新认识、科技情报工作面临的新任务,以及面临的新要求等,以适应时代发展之需,也是情报工作者应有之义。

一、传统情报概念

1.辞书的情报定义

情报源于军事,“战时关于敌情之报告,曰情报”(《辞海》,1939)。

20世纪50 、60年代,随着我国科技情报机构的正式设立,情报的定义随之发生了变化,逐渐超出军事范畴,向科技、经济领域延展。“情报泛指一切最新的情况报道”(《辞海》,1969)、“获得他方有关情况以及对其分析研究的成果”(《辞海》,1989)。

近年来,情报定义吸收学术研究成果,从内涵、外延来定义情报,“情报是被传递的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2013)。

2.学术研究对情报的定义

国外对情报学的研究起步早,理论丰富、流派众多。

前苏联情报专家米哈依洛夫认为,情报是作为存贮、传递和转换的对象;英国的布鲁克斯认为,情报是使人原有的变化的那一小部分知识。美国情报专家肯特认为,情报是保卫国家福祉和安全必须的知识。

在国内,情报以应用为主,理论研究相对薄弱。钱学森认为,情报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所需要的激活、活化了的知识。贺德方将情报定义为:情报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体现人的认知因素而且在运用中能改变人的行为的特殊信息。

二、情报的要素与属性

通过梳理,笔者认为,情报是由情报工作者从敌方/他方获取,搜集、分析、传递、存储至特定对象,以任意载体承载的、有用的或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或知识,它包含三重要素,具有三种属性。

情报三要素指对象要素、信息要素、过程要素。其中,对象要素是情报客体、他方,就是“获取谁的情报”,信息要素指客体特征,就是“各种信息集合”,过程要素指形成情报,即“分析研究判断”。

三要素侧重于情报的生产流程。

情报三属性指情报的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知识性指对世界正确的系统的认识(新知识),它是情报的本质,没有知识性,就不能成为情报。传递性指由生产方向需求方传递(价值体现),指情报由生产方向需求方扩展,并被完整无误接收。没有载体、无法传递的知识不能成为情报。效用性指情报产品要有效管用(行为改变),可以改变接受者的行为。不能改变接受者的行为不算情报,只能算是信息。

情报三属性侧重于情报的价值。

三、情报概念再认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情报亦然,不同时代,不同视角,情报内涵和外延亦不相同。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时代,情报要素与属性表现形式与程度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1.从认知角度来看,情报是新信息与旧知识融合所形成的新认知,是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响应,是情报人员通过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等认知活动。此时,对象要素延伸至整个外部环境;信息要素强调新信息与旧知识的融合;过程要素中更加强调对外部变化的感知和响应。

2.从知识转化角度来看,情报是知识在传递过程中,借助人脑智慧而产生的知识属性的转化。知识在信息向情报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是具有增值、谋略和优化功能的那一小部分被激活的知识。此时,情报的知识属性强调情报在知识传递中有效知识的准确与快速获取;过程属性强调人脑在知识转化中的“催化”作用;情报的效用性更加明确,即能改变情报客体的行为。

3.从决策角度来看,情报是信息分析后产生的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智能策略或思想,特征之一是围绕和针对某一明确具体的决策主体,通过对综合分析得出的前瞻性、情景化的判断。此时,过程要素方面更加强调决策支撑过程的智能化,强调前瞻性、情景化的判断;效用属性方面突出情报的思想性、谋略性。

4.从智能化角度来看,情报是利用信息科学的知识和技术,把信息资源提炼成知识,并进一步激活成智能的过程,情报中对知识的“激活器”的构造,其本质就是利用智能化手段,克服环境的复杂性的过程。此时,信息要素和过程要素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智能化逐渐为信息挖掘和情报判断提供助力,智能化工具和手段成为情报过程要素的重要组成。情报判断强调机器智能与人脑认知的集成交互。

综上:笔者认为,新时代,情报的要素、属性与传统意涵发生了深刻变化:

情报要素方面,对象要素由单一对象到多种对象,情报用户拓展至创新链各个环节的创新主体;信息要素由特定信息收集到全网信息采集,从具体信息向弱信息与不确定性信息转变;过程要素由人脑与机器智能高度融合的系统辨识转变,清包工具向信息搜索、分析评估、决策行动的智能一体化方向发展。

情报属性方面,知识性由单一学科思维向复杂系统思维转变,传递性由传统渠道向多媒体、多渠道转变,时效性要求更高;效用性由“辅助”模式向“引领”模式转变,向解决决策中不确定性领域发力。

作者:张士运(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所长\书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概念学》理论介绍
概念学
碎片化时代,如何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
科学概念教学五要素
概念教学刍议(二)──概念的组成要素与概念教学
​体育旅游:定义视角、要素解构与概念重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