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详细规划生物医药产业园?3大全球顶级案例的启示

随着人口总量增长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全球对生物医药产品的需求明显上升,因此,各国纷纷把生物医药技术及其产业化提升为国家战略,抢占生物医药技术及产业化的制高点。

不过,众所周知,医药行业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行业,集群化发展是生物医药产业的一种有效避险机制和竞争利器;同时,产业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新领域层出不穷,相关人员只有相互学习,才能保证知识及时更新,通过物理上的邻近,可以大大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

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我国也在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园的建设。目前,FTA/TOP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有大量的设计实践,包括:

  • 苏州biobay四期六期
  • 上海智能医疗创新基地
  • 南京生物医药谷
  • 山东国际生物医药城
  • 石家庄宏泰国际生物医药城
  • 青岛蓝湾生物医药谷
  • 邯郸制药总部
  • 等等

这些实践也来源于对全球顶级生物创新聚集区的研究——

美国三角研究园
全球首个生物科技园

基本概况

美国三角研究园区(Research Triangle Park)位于美国东部北卡罗来纳州的达勒姆县和韦克县交界处,是1959年由州政府牵头,与州内的三所大学联合建立的科研园区。园区正处于三所全美知名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杜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为点连接而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之上,由此确定了“三角研究园区”的名字。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该园区已经成为与硅谷、128公路齐名的世界性知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三角研究园区位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俯瞰

 用地结构 

作为全美最早最大的单一整体式高科技园区,正是三角研究园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的坚定和严格,确保了今天园区能够形成优良的环境、风貌和较高的竞争力。目前,园区占地面积约7000英亩(约28km2),其南北长约 9.6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

产业用地方面,用地占比达到75%,共有170家企业入驻,其中生物科技相关企业有78家,研究范围包括细胞病理研究、基因工程、癌症和流行疾病疫苗研发、免疫工程等。

服务、商业配套方面,园区在中心区域设置了酒店、餐饮、户外娱乐、休闲健身、教育培训等商业配套,用地占比达到9%,为园区企业提供功能较为完备且质量较高的商业服务。

生活、居住配套方面,园区在东部保留了大面积的开放水域和绿地(用地占比14%),同时为研发人员配备了一定面积的住宅用地(用地占比3%)。


三角研究园用地配比

 园区特点 

✔ 宜居:大量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活力

为了吸引和留住科研人才,美国三角研究园管理部门在北卡罗来纳州政府及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为园区建立了大量生活、教育及娱乐配套设施,各种商场、服务性机构、体育馆、娱乐场所、幼儿园、学校、医院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 宜业:优惠投资政策,吸引企业入驻

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提供了大量资金,在三角研究园内兴建和发展北卡微电子研究中心和北卡生物研究中心,以吸引两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帮助初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业务,政府下属的小企业管理局专门负责为小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及其他金融服务。

✔ 共享:产业资源共享,加强园区竞争力

产业集群借助地理的邻近、公共设施的共享、信息与知识的快速传播等途经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三角研究园就是这种产业集群的成功典范。

 经验借鉴 

✔ 早期开发可以和政府合作,但在完成阶段政府可退居二线,主要扮演支持角色。并与顶尖生科大学及CRO形成合作伙伴

园区运营主体主要有日常作业、研究支持、成果转换四类,各主体单位分工明确形成良好发展模式。

日常运营主体主要是由政府、当地领头企业、学校、招商与管理环节。其下属机构三角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商业运作和房产出租等事宜。

园区研发主支持主体主要是三角研究院负责,主要提供协助入园企业提升研究、开发和技术能力等服务,而CRO亦为主体,为美国最大CRO聚集区。主要资金主体为政府和PE/VC所提供的研发基金。主要成果转换主体为附属大学技术的转让办公室。


三角研究园产业项目发展模式
✔ 园区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从基础研究至批量生产的多项服务,促进了全产业链内企业集聚园区,推动技术快速商业化,包含复杂样本成本分析、样品性能检测认证、临床试验观测、量产资质评估。

三角研究园周边的三所大学为园区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科技人才储备,而园区所提供的的人才中介服务与相关政策可将所需人才直送至园区企业。同时依托企业引入,提升创业型人才吸引力。例如对初创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政府在园区内建立生物研究中心,鼓励大学与企业合作,建立专业化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共享机制以及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园区整体人才吸引竞争优势。


更多阅读



法国里昂生物科技园
生物科技产业发展集聚地
 基本概况 

里昂生物科技园区位于法国里昂的格兰地区,具体细分包括诊断疫苗、创新医学疗法和传染病监控等,涉及产业环节涵盖学术研究、技术研发、试产等产业链环节。

经过多年发展,里昂生物科技园已成为除美国外全球最重要的生物科技产业发展集聚地之一。特别是在疫苗产业和传染病领域的研究在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内已树立了领军者的形象。

里昂生物科技园区位

法国里昂生物科技园

 用地结构 

由于是在城市生活区的基础上兴建起来,里昂生物科技园的业态较为丰富,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产业用地方面,该园区有70个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包括办公场所在内的建筑面积约400,000平方米。里昂技术园主要从事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二、三期分别从事小试生产和检测技术研发。


园区内的让·梅里厄实验室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安全实验室

配套服务设施方面,由于里昂生物技术理事会是协会性质的运营方,其在公共技术平台上的投入有限,其商业配套和生活配套也主要依靠原有的设施来实现。

商业配套设施包括几千平米的停车场及几百平米的商场、酒店和银行等,提供最基本的商业服务;

生活配套设施包括分布于各个楼栋内部的住宅、餐厅、健身设施、零售商店等提供居住及基本生活服务。


里昂生物科技园用地布局和结构配置

 园区特点 

✔ 产学研一体化,促进技术创新

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的科技产业园,里昂生物科技园并不是产业化园区,而是以研发、孵化甚至基础研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正是这种平台牢牢占据着全球价值链的顶端。通过所依托的强大而又专业的大学、企业等科技支撑,商务、金融等服务支撑,成为面向全球、具有一流竞争力的生物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源泉。

✔ 主办大型活动,扩大园区影响

通过参与和主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及活动,促进里昂科技园与行业内其他园区的交流,构筑园区的行业影响力。例如,2009年在此举办的美法生物产业年会(FABS)。目前,里昂已成为美国之外全球最重要的生物科技产业发展集聚地。

✔ 开拓国际合作,推广国际形象

通过加大与其他国家生物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全方位合作,里昂科技园促进了与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时传播里昂生物科技园的全球形象,使更多国际项目落户里昂,依托其良好的产业培育环境快速发展。


法国里昂生物科技园产业发展模式

 经验借鉴 

法国里昂生物科技园依靠协会制的完全市场化运作和充足的产业资金储备,以及出色的园区推广工作,快速成长为全球重要的产业力量:

协会式管理方式成为园区成功发展的关键要素。

里昂生物技术理事会是园区的核心机构,是由园区企业、研究机构、公立医疗机构和政府机关代表组成,主要功能是对产业项目进行技术审核,并向政府、园区基金和外来投资者申请产业启动基金,负责产业发展相关的与政府部门和园区机构之间的协调事宜。这个由企业发起带有协会性质的组织起到了协调分配资金资源和管理技术服务资源的重要作用。

里昂生物科技园的产业发展模式具有典型的法国特色,其产业项目均由拥有技术及专利的个人或企业通过园区公共网上平台申请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发起的,由里昂生物技术理事会发起项目资金申请,政府每年注入一定资金,由理事会统一协调分配资金资源和管理技术服务。

资金聚集能力,规模庞大的资金体系。

里昂生物科技园拥有规模庞大的资金体系,除政府投入资金外,园区还通过理事会设立系统的产业基金体系,成为吸引创业企业和风投企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园区基金按照功能不同主要分为地区项目基金、全国项目基金、欧洲项目基金和世界合作基金四大类。




新加坡启奥生命科学园

国际生命科学研发中心

 基本概况 

启奥生命科学园地处新加坡心脏地带,离新加坡主城区只有20min车程,交通便利。自2000年开始筹备,启奥生命科学园的具体细分产业定位在生物医药研究与生产、医疗器械研发与制造、疾病研究等领域,涉及产业环节涵盖研发、试验环节。依靠新加坡政府对园区产业发展和服务配套设施上的大力投入,园区国际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十年发展迅速。



 用地结构 

纬壹科技城的产业用地大部分为启奥生命科学园所用,居住和服务配套用地配置较为充裕,并保留公共设施用地用于改善居住及办公环境。

产业用地面积约110公顷,约占总体1/2。楼主要用于建设高层楼宇,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实验及办公区域。

服务配套面积约35公顷,占园区总体1/5,主要用于建设音乐剧院,购物中心,美食广场,酒吧,美容美体机构等。

公共设施面积约156公顷,占总体1/12,wifi无线网络全覆盖,拥有流水幕墙景观,绿地景观、开放广场、儿童游乐场和蝴蝶花园等设施。

居住配套面积约39公顷,占总体1/5,居住配套用地提供园区工作人员生活,娱乐,居住场所。

新加坡启奥生命科学园用地布局和结构配置


 经验借鉴 

政府巨额资金的投入、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园区有效的对外推广举措共同促成了启奥生命科学园的快速成长。

启奥生命科学园产业发展模式

主要有以下的一些措施:

✔启奥生命科学院的产业孵化主要由政府主导,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和专利进行商业化转化,并且通过政府产业基金和VC/PE的投资,以及引入国际知名医药企业,代表企业有雅培、葛兰素史克、诺华、罗氏等。

✔由于启奥生命科学园邻近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这两所大学拥有较多技术及专利,对商业化转化有较大需求。为促进商业化转化,新加坡政府下设了一个机构——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局,主要职责是促进产业与学术研究之间的联系,在园区内部由其各个下属机构负责对园区产业项目的认证及资金资助。在园区的孵化过程中,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局内各个部门分工明确,负责项目认证、资金支持、园区资源协调等工作,帮助企业顺利落地。

✔启奥生命科学园的服务配套设施开发十分完备,从产业链角度看,园区的公共技术平台涉及临床研究、小试、中试、量产等;从服务内容看,园区能够为企业提供4大类,近20项的公共技术服务,主要包括结构生物学、基础及临床科学、影像及其他支持,以及临床前试验。

启奥生命科学园在园区推广方面还采取“三管齐下”的策略:
1)邀请或聘用国际知名的行业专家、提升产业形象;2)政府领衔招商、吸引世界目光。曾组织多次美国和欧洲的招商活动;3)借势明星企业、打造产业集聚。与明星企业达成产业孵化合作协议,鼓励中小企业与行业巨头进行技术合作,充分发挥明星企业的示范效应。

更多阅读


结语

纵观全球,医药产业园这种集聚式发展模式正是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趋势。在我国医药产业园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学习借鉴国外园区的先进规划经验,结合实际,通过促进产学研一体、优化园区用地结构、增加配套服务设施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提升医药产业园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本文来源于北京规划自然资源、火石创造、罗兰贝格咨询,由“制药业”平台整理发布,仅供药友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概况与优秀经验分享
撂荒,才是一个开始
中新知识城七年变化惊人!外人看了都吃惊!
珠三角工业上楼:为什么上?谁该上?怎么上?
南京马群街道:紫东枢纽经济“新高地”呼之欲出
国际领先科技园区产业分析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