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库视点 | 上海与兄弟省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比较

编者按

《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指数》于2020年11月17日召开的第八届先进制造业大会上发布。该指数体系从创新能力、多领域融合能力、经济带动性、品牌质量、绿色集约五个维度对各城市进行评选,上海连续三年在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TOP50中总分第一,深圳、北京、广州、苏州、南京、杭州、成都分列2-8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选取上述城市及所在行政省份,结合各自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制造业发展布局及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形成如下简报供参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围绕上述要求,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广州、江苏、南京、苏州、浙江、杭州、四川和成都等12个省市均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对发展先进制造业明确了新定位和新举措。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驾齐驱、融合发展,将是全国各省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命题。

、国内先进制造业典型省市“十四五”产业规划情况

(一)从产业发展定位看,上海市提出了发挥三大产业引领作用、六大重点产业集群和面向未来的先导产业,国内其他先进制造业典型城市主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进行战略布局(见附件1)。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绿色低碳、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12个省市都着力于谋篇布局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地区寻求多领域齐发展,将其作为工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在引领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加剧区域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要想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杀手锏”技术和产品的把握至关重要。

未来产业方面,主要聚焦量子信息、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氢燃料电池、天然气水合物、区块链、太赫兹、类脑芯片、柔性电子、前沿新材料、北斗星链、合成生物、深海深空等。未来产业和国家实力息息相关,全球互联网和制造业巨头企业都紧盯前沿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突破,不仅赋能各个领域并提高制造系统的性能,而且颠覆式创新的出现,有望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浙江省等9个省市都将未来产业的谋划纳入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之中,争取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主要聚焦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和现代纺织等行业。其中,江浙沪三地和广东省、深圳市“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要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时尚化发展,并作为支柱型的、稳住“基本盘”的主要方向。

(二)从产业发展重点看,集成电路方面,7个省市列为重点产业门类,浙江省则将第三代半导体纳入未来产业。生物医药及健康或生物工程方面,11个省市均列为重点产业。其中,四川省则将口腔医疗单独纳入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集群之一,把生物工程纳入未来产业集群打造。苏州市集全市之力发展生物医药,要打造产业地标。人工智能方面,7个省市列为重点产业门类。其中,北京市将其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浙江省分类更细,将视觉AI 、人工智能列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之一,努力成为全球视觉AI产业中心,而将下一代人工智能列入未来产业超前布局。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方面,6个省市列为重点产业门类,上海市和广东省均将新能源智能汽车归集到汽车产业;江苏省、四川省和苏州市、成都市产业布局中未出现“新能源汽车”一词。高端装备方面,11个省市列为重点产业门类,其中,广州市和南京市均定位在智能制造装备;北京市未将其列入重点产业门类。新材料方面,10个省市列为重点产业门类,上海市和四川省定位于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方面,9个省市列为重点产业门类,其中,江苏省、浙江省和广州市、深圳市均表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面更广;上海市除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外,将第六代通信、下一代光子器件纳入面向未来的先导产业,超前布局。新能源方面,7个省市列为重点产业门类。其中,江苏省和深圳市表述为绿色低碳。轻纺消费品方面,7个省市列为重点产业门类,其中,上海市提出以原创设计、工艺改进、品牌打造为核心的时尚消费品新概念,涉及服饰、轻工、食品等领域,深圳市也明确发展时尚产业;其余均以传统的轻纺产业为归集,江苏省、浙江省和杭州市关注纺织和服装;四川省以食品饮料为主。

兄弟省市“十四五”制造业规划的关注热点及创新举措

(一)强调集群概念

近期,工信部通过集群竞赛方式,在全国遴选出两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见附件2),下一步将形成“十四五”时期全国集群发展蓝图。12个省市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显示,随着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产品迭代速度迅猛,“集群”一词已成为各省市创新产业生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价值,培育产业新增长极的新引擎。其中,广东省最为突出,高举产业集群化发展大旗,提出要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杭州市和上海市均提出数字产业集群的理念,杭州市明确的重点领域是电子商务、视觉AI、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上海市未明确具体领域;上海市还提出聚焦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特色电商、网络视听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一批本土龙头企业,打造新生代互联网企业集群。

另外,集群水平定位方面,北京市强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智造产业集群;上海市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广东省瞄准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苏州市明确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等。集群规模目标方面,浙江省目标指向是打造数字安防、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万亿级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千亿级特色优势集群,打造一批百亿级“新星”产业群;广州市提出集中力量建设汽车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和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南京市明确支持建设滨江千亿级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杭州市要加快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推动纤维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等若干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成都市强调要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二)强调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建设

世界经济形势的大变局,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12个省市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均用相当篇幅突出“基础”和“链”,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从链长制、链主、链群和揭榜挂帅组织攻关等多方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方面,做法各具特色。如,北京市以头部企业带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一链一策”定制重点产业链配套政策;广东省强调加快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关键产业技术基础等工程化产业化。深圳市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健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完善供应链清单制度和系统重要性企业数据库,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浙江省提出,运用大数据智能优化产业网络,做优做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标志性产业链。苏州市将促进优势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建立有效的产业备份和柔性替代系统。

(三)强调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

“十四五”期间,数字已列为生产要素之一,从国家到地方数字化转型成为新主题,“数字”一词在12个省市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出现频率较高,构建数字化生态时期已到来。其中,杭州市围绕奋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提出了多方面推进举措。首先,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二次攀升,建设AI产业中心、全国云计算之城和中国区块链之都,积极发展数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其次,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深入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探索推进“新工厂计划”,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深化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等应用。北京市重点关注数字金融,要加快数字货币试验区等建设,支持各类金融企业做大做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应用,发展全球财富管理。上海市突出全面位加快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苏州市提出三年内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力争在省级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数量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上海先进制造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在面临发展形势更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对标中央要求,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对标“十四五”规划建议,主动承载引领国内高端产业发展、加快培育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使命,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是上海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抉择。

(一)数字化引领,构建新制造生态

以“双千兆第一城”为契机,明晰上海数字产业发展重点和路径,打破部门信息边界壁垒,合力组织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新生代互联网企业集群。发挥重点技改专项的导向作用,支持有基础的龙头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带动全产业链分批逐步实现数字技术赋能。加快商贸、民生应用转化,不断扩大应用场景布局,为融合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完善数据治理标准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升数据以及信息的安全治理能力。

(二)绿色化发展,增强新资源优势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愿景,密切关注制造业整机及零部件企业清洁、高效、低碳、循环发展问题,借鉴国内外制造业绿色发展的经验,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节能评估、第三方监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等模式。引导企业一方面加强工艺革新,另一方面依靠信息技术赋能,优化改善绿色生产供应链,降低各个工作环节的能源损耗。跟踪国际新能源产业发展动态,发挥中电投、上海电气等央企、地方国企的综合优势,深化新一代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支持更多企业参与临港新片区光伏、风电装机容量目标的实现,推动上海在国家零碳新工业体系建设中争得主动权。

(三)链群化布局,夯实新基础实力

围绕上海“3+6”制造业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基础产业、产业基础和产业链安全性评判,结合难度系数、核心层级的不同,制定明确的攻关计划和推进机制。发挥国有资本战略投资人作用,布局先进材料等重点基础产业研究;支持龙头企业联动中科院、高校及行业科研机构等开展重点领域的产业基础研究;以“链主型”整机企业为牵引,面向长三角地区组建产业链创新组合,分类别、分模式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锚定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深化研究链群共建的推进机制和支持政策,在增强市场对链群粘合度的基础上,同步加强三省一市产业政策协同,为国内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保障。


附件1:12个省市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先进制造业布局情况汇总

资料来源:根据12个省市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整理

附件2: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第一、第二批)优胜者名单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及部分省市MEMS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 重点发展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
多省市公布制造业新政策,未来产业“施工图”明确
湖北、广东、上海、山东等国内各地激光产业政策有哪些?
"一张网"抓创新 "一盘棋"强产业
​2020年这么干|看江苏示范 绘先进制造业集群谱
徐州市精准扶持125家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