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博
质量过时了吗?
 
从英文文献中出现quality一词的词频统计来看(谷歌把1800年后的文献基本都数字化了),它和质量科学发展趋势吻合非常好,也跟工业时代密切相关。工业1.0和工业2.0时代,可以说是不温不火。而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1969年可编程控制器PLC在通用汽车的应用标志着自动化时代的开启),质量开始引起世界瞩目,一直到90年代达到了顶峰。而随后对于质量的学术关注度开始下滑,到2019年的热度,大概处于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
从历史的角度看,质量学术关注度高峰的前后三十年,先升后降,呈现了钟型曲线。质量关注度的钟型曲线,恰好吻合工业界的发展。1991年高峰,说明在80年代以前,西方世界的质量,仍然是个大问题;而1980-1990,则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导致随后质量研究的文献,也急剧下降。
六西格玛就是在1986年在电子行业由摩托罗拉率先提出来,并被GE的CEO韦尔奇看中,造就了六西格玛理论在各个行业的工业传奇,影响至今。工业界实践越欢,学术相对已经使命完成。而如今,质量已经成为西方工业国家的工业界空气,就会不必再重视了。

然而,中国质量,和发达工业国的质量,并不同步,甚至还没有时差。时差,或许刚刚来到。

中国质量的进程,屡屡被打断。当年工业启蒙,六十年代广为盛行的质量小组(许多以人名命名),被文革直接隔开;之后,第一机械部第五任周子健部长(1975年起任)亲自去“背废品”,把老百姓意见很大的废次品背回来。 而在1978年中国第一次质量月活动,国务院副总理出来带头讲话。质量月期间,不仅有厂长、局长,而且还有部长亲自“站柜台”。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起到巨大的作用。这些工作,只能说勉强告别了农业意识,但并未进入工业的门槛。

1997年机械部再次发动的质量战役,第二年由于大部改革、机械部的撤销,质量战役戛然而止。这是一个分界点:往前,一个供不应求的大背景。所有的工厂,都是追求提高设备运转率,提高产量;而再往后,2001年加入WTO之后,制造业进入黄金期,随便制造都能挣钱。

工业思维,多年来落根不足。质量,依然可有可无。当年销量达到20万册的1958就开始发布的《标准化工作准则》,被称为“1号标准”,历经四版,再也无法撼动性作用;而”中国质量万里行”日渐式微,成为一个质量的背影,渐行渐没;而直至今天,最有影响力的质量节目:315打假日,也逐渐有娱乐化倾向,成为一档高度刺激的爆料节目。
可以说,中国制造快速发展,几乎经历了不需要质量的时代。而质量思维,只是成为优秀企业的事情。这类优秀企业的占比,恐怕5%都不到。

可以说,只有到今天,质量才真真正正,成为中国制造一种面大量广的需要。什么时候是塑造质量的最好时期?四十年前,美国质量大师戴明说,应该发生在企业效益最好的时候。这并不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只有当没有质量就活不下去的时候,质量才会成为制造业的广泛重视。否则都是叶公好龙,假装珍视质量。
 
质量的春天,是市场化推动的。供大于求之后,优胜劣汰更加明显,领导们才会认识到质量的价值。今年疫情之后,许多企业出口不利转内销。中国羽绒服老大波司登的总裁,感慨生意难做。以前一个式样卖出100万套轻轻松松,而现在10万套,就算是爆款了。小批量,还要高质量,还要用户满意,唯有新质量思维的引导,才能立足。
 
新质量思维,正当时。中国制造,正在迎来质量突破的爆发期。 #新质量思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征稿:国家级、机械类、学术期刊《中国机械》
怎么又是在播这些德国机械?因为我们还要学习100年才能赶上!
亚琛工业大学,德国工业界的“掌上明珠”
战时工业动员,确保各种作战物资的大量需求
《自然》调查显示:越来越多博士毕业生投身产业领域
机械化学家想要改变化学工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