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新人物 | 李连和:深圳科技创新之路上的先行者

特区成立40年,深圳始终“先行先试”。从改革开放“探路者”到“示范区”,书写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罕有的奇迹。李连和主席作为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他同深圳一起在科技创新之路上矢志前行,未曾懈怠。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发挥余热,只有“梦想不止,激情燃烧”。

央视回顾深圳特区四十年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发展历程电视专题片《先行》对李连和主席专访

排版整理 | 战新会小秘书

大刀阔斧改革科技体制,首开全国先河地把企业作为科研、科技开发的主体,走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路子。

率先在全国提出高新技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理念,深圳市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风险投资试点。

展开剩余93%

用资本撬动技术交易,打造“中国科技第一展”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成为深圳一张闪亮的名片。

而今,他对于科技创新的坚守与执着已经开花结果,从40年前没有一所大学、没有一家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几乎为零,到目前拥有5G技术、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新能源汽车、柔性显示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深圳已走向世界创新前沿。欢迎走进《战新人物》02期——李连和。

重起炉灶,站在改革开放最前哨‍

翻看李连和主席的简历,他的工作轨迹一直围绕着科技这条主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科技人:1947年生于湖北武汉,1970年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毕业后,先后在湖北省竹山县、郧阳地委和省科协工作,曾任郧阳地委组织部长、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正厅级)等职;1994年来到深圳,任中国科技开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1995年起任深圳市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以及科协主席,2003年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并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科技顾问等。

1994年,47岁的李连和主席离开生活、工作了多年的武汉,来到深圳。在来到深圳之前,李连和主席已经是湖北省科技干部局的局长、党组书记以及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是一位厅级干部,还是东湖科技园和襄樊科技园创办人之一。

官至厅级、年近半百,来到当时远不及武汉的“科技沙漠”深圳,相当于行政级别下降,但他不在乎。彼时李连和主席注意力都放在了科技的产业化、国际化上,他“重起炉灶”的故事或许只能用梦想来诠释——“让中国高科技产业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在李连和主席决定来之前,就曾先后两次考察过深圳,那时候深圳的科技基础、实力、底蕴都远远赶不上武汉,但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的前哨,这里改革的气候吸引了他——没有多少口号,政府办公楼很简陋,大家都在埋头实干。他认为在深圳,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成一些大事。

创新服务,给企业“送”研发中心‍

来到深圳的李连和主席,依旧保持着高科技产业“拓荒牛”的工作作风。

仅仅在中国科技开发院干了一年,就被当时的深圳市委市政府“挖去”当科技局局长了。他率先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主张,并在深圳组织实施,走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路子。

对于当时基础薄弱的深圳,作为科技局局长的李连和采用了重点突破的战略来服务和扶持企业,他通过走访调研来挖掘和培养尚处在萌芽阶段的技术型企业。在新能源方面,选择了比亚迪;而在IT领域,选择了华为、中兴和长城等。

上任没多久,经过考察和调研,李连和主席所在的深圳科技部门就决定一次性投入300万元,在一间只有20多名员工的小电池厂里,落户深圳市第一家市一级的新能源材料研发中心,该中心由政府出资,挂着政府的牌子,但是听该厂指挥,一起搞科技创新。

1995年比亚迪公司成立,员工20人左右

现比亚迪在全球设立30多个工业园,营业额和总市值均超过千亿元

这一“政府出钱给企业送研发中心”的做法,在当时是“吃螃蟹”之举,自然引起了不少争论。但李连和主席是这样认为的:“这个企业的商业思路很清晰,有技术基础,很有潜力,而且企业领导有专业基础,会很有前途。”最终实践消除了人们的疑虑,这个小电池厂就是后来的比亚迪。

李连和主席在华为生产中心奠基典礼发表讲话

像这样的研究中心,他任科技局局长期间给企业“送”了36家,成就了华为、中兴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他开全国先河,坚持把企业作为科研、科技开发的主体,让深圳高科技从零变成“排头兵”。有数据显示,从1994年李连和主席正式调到深圳时,深圳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首次突破100亿元。到1999年首届高交会开幕后,这一产值在2000年突破1000亿。而在他卸任市科协主席的2008年,产值规模则以8710.95亿元,超过北京、上海稳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

建章立制,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除了研发支持,深圳当时成立了“民营科技企业办公室”,李连和主席经常到企业做上门服务,为他们分忧解难。当时处于起步阶段的民营企业普遍缺乏资金,政府能资助的钱也不多,主要是靠贷款,但银行的门槛也高。除此之外,当时民企本来就矮国企一截,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路上举步维艰,连香港市场都无法进入。李连和主席就带着包括比亚迪、华为等在内的民营企业,到一个个银行“讨饭”,到外办讨指标。

他提出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主体的科技法规体系的主张,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在李连和主席的主推下,1997年深圳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称为“22条”。谈到出台这样的规定,他讲到,“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一旦被侵权、被山寨,所有心血很可能付诸东流。”

而这个可谓十分“精简的措施”,从科技部门研究、提议,到最后被拍板通过,16个被征求意见的部门基本都是一路绿灯,得到了减税让利、藏富于企业的巨大效果。

此后借鉴深圳的做法,北京的“35条”、上海的“18条”、武汉的“36条”纷纷出台。

目前深圳的发明专利数量领跑全国第一,这个奇迹的背后,就是靠着这些“硬规定”的保驾护航,为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

科技+金融,创新融合‍

高新科技产业有“三高”: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为了缓解高科技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李连和主席在全国率先提出高新技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大力推进风险投资的主张,深圳市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风险投资试点城市,成为全国风险投资发展最快的城市。

早在1995年的时候,深圳的科技部门、发改部门、经贸部门就共同发起成立了高新投资担保公司,通过这一创新举措来解决科技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

目前,深圳拥有各类公募、私募、创投机构管理资金总规模近6万亿。这些专业的投资机构,真正的帮助那些只懂技术的科技创业者解决了资金、管理、市场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李连和主席还是创业板的首倡者。1996年,他从美国考察回来,就提出设立创业板。1998年,创业板方案递到科技部,得到高度赞扬:思路好,可操作性强。当时,李连和主席估计创业板2000年就可推出,不料IT产业泡沫出现,事情拖了下来。2003年,李连和担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每年都在全国“两会”上提开设创业板的建议。最终,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

高交会,让深圳科技与全球对话‍

说起深圳的特产,不得不提一年一度的高交会,正是通过举办这样的科技盛会,才让更多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创企业走向前台,与全球对话、与资本对接、与技术碰撞,最终诞生了像华为、中兴通讯、腾讯、大疆等一大批享誉全球的科技巨头。

1999年,发展了近20年的经济特区,能叫出名的深圳节日只有一个荔枝节,深圳市主要领导提出,延续科技创新的改革之路,经济特区要办一个“科技节”,搭建自己的科技舞台。筹办科技节的具体任务落到了李连和主席的头上。

听到市政府这个决定,李连和主席压力非常大,当时深圳连一个像样的展览馆都没有,办高交会一切需要从零开始。随后,李连和主席率队找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也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地。深圳市政府最终决定,临时建一个大型场馆,专门用来举办高交会。短短6个月的时间,高交会场馆拔地而起。

硬件已经具备,但展商和客商从哪里来?没有投资技术的资金,没有雄厚的金融支持,光靠科技工作者是做不成高新技术产业的。这个更大的课题,摆在了李连和主席的面前。时任高交会领导小组副组长的李连和,当时已年过五旬,但在筹备高交会的487天里,他坐了上百次飞机,走访26个国家,资本在哪里,他就去哪里。

最终,首届高交会成功地于1999年10月5日-10日在新建成的高交会展览中心举行。开幕式上,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出席并宣布:“为了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中国政府决定每年在深圳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深圳第一届高交会取得了空前成功。

也正是在那个硕果丰满的1999年,处境艰难的马化腾抱着改了6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跑遍了高交会的所有展台,极力推销腾讯,最终引起了全球最大IT风投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与盈科数码的重视,拿到了腾讯史上的第一笔220万美元的风投。从那时起,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巨头腾讯,开始了在深圳的传奇史。

从483天筹备首届高交会,到前后操办了5届高交会,李连和主席见证了高交会从无到有、成为深圳闪亮名片的过程。20余年来,高交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国际化味道越来越浓。无数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人汇聚深圳,让这座充满了传奇并诞生了更多传奇的城市生机勃发、商潮澎湃。

机制筑巢,引孔雀东南飞‍

上世纪70年代之前还只是一个小渔村的深圳,第一所大学——深圳大学1983年才获批创建,本土高校和研究所之少可想而知。90年代初的深圳科技底子薄、人才相对稀缺,身为科技局局长的李连和不遗余力地到处“挖人”,不分市内市外、省内省外、国内国外,几乎跑遍了国内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跑硅谷,去给留学生宣讲。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先后五次到西安,将我国杰出的光电子学和超快诊断技术专家牛憨笨院士请到深圳。

1999年,我市引进牛憨笨院士,结束了深圳没有“两院”院士的历史

1999年,在李连和主席的“穿针引线”下,深圳大学费尽周章地将牛院士从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调出,这位“孔雀东南飞”的院士,并不是只身南下,同时一并将课题组共28名成员带入深圳,牛憨笨也成为深圳市第一位院士。政府部门用一个月解决了他们的住房、孩子上学、家属工作等问题;深大也为牛憨笨及课题组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当年即争取市政府投资1亿元建实验室。

除了政府部门,目前深圳将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工作交给了企业,正是李连和主席对“人才要素”的高度重视,让如今的深圳不仅和诸多高校合办起分校、研究院,充实着深圳自有的科技人才供给,更让全国乃至全球人才汇聚深圳湾,推动了深圳这个创新型“移民城市”的形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化智库”揭牌仪式现场

回首任职科技局的八年,李连和主席总结道: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之路,干小了等于白干,干慢了等于自杀。而深圳的科技产业化之路,恰恰“动手早、出手快、下手重”,原来一穷二白的“科技沙漠”,最后给逼成了“排头兵”。

就个人而言,他在这个创新之都实现了自己的创新思考,特别是将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如今放眼深圳,高科技产业化、国际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科技领域的上市企业非常多,每平方公里的产出在全国遥遥领先,这让他感觉到此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尽管退休多年,可是李连和主席仍然关注深圳的改革发展,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发挥余热”这四个字,只有激情燃烧。虽然自己的工作早已不在第一线了,但“关心深圳的发展我永远在线”。

| 资料参考

兵马咏:“创新达人李连和”,作者:武士俑

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

《我在深圳当市长》李子彬 著

日报天天看:“深圳市如何从一片“科技沙漠”中迅速成长起来的?解剖深圳样板- -借鉴创新驱动发展经验”,作者:裴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心异解开“深圳创新密码”17:从新旧“22条”到《科技创新条例》
七月下旬的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注意事项
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样式
天源迪科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
附件:深圳市龙岗区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招商引资类资金扶持拟扶持名单(20220718)
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介绍:高新技术产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