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泊头曾有明伦书院

据民国四年《交河县志》记载,交河县有两处书院,一为董子书院,位于泊头镇南的七里口,是官员冯时雍在1535年致仕后创办;一为瀛南书院,位于县城东北角,没写建立时间,只说雍正十一年(1733)时,直隶省下令各地设立书院,是该时所建,还是此前就有,不得而知。另外民间记载的有“两圣书院”,是光绪十五年(1889),交河西关人卢广汉捐资在本村创办。

近日,河间田国福先生传给我一篇名为《泊头明伦书院记》的文章,作者是项乔。仔细阅读,文章记录了明伦书院创办的情况。项乔(1493—1567),字迁之,号欧东,居九曲巷,自号九曲山人。浙江永嘉七甲(今沙城镇七五村人)。明嘉靖八年(1529)进士,1538年任庐州知州,后因事被罢官。直到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才被启用为河间府知府。

项乔在文章中首先讲了为什么要办书院,是光大五种人伦关系,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坚持好忠、孝、悌、忍、善五伦关系准则。接着讲创办书院的具体过程。这一年的八月八日,项乔到河间办理公务。看到泊头镇的街市坐落在运河岸边,商贸繁荣,漕运兴盛,“烟火万家,杂处五方之人”。而官学里只有五十余个学生,虽然有董子书院,也在城外七八里远,来往不便。便对河间府驻泊头镇的管河通判何小鸣笑着说:“百姓不亲,在五品不逊,小民亲于下,人伦明于上也。士,凡民之俊秀,民之望也,何以处之,使化行而俗美耶?”何小鸣说:已经破败的弥陀寺可以改作书院,以教化乡民,究理穷道,光大正统。他们便到弥陀寺查看,当时的弥陀寺确实很破败了,房屋倒塌,院落散乱,只有三间大殿完好,而僧人们有一大半没有度牒。寺院没有土地,更没有粮税可交,而且还承担四人的差役,苦不堪言,正为此发愁。

项乔一向重视教育,发展文化,传播知识,培养士子。他在几处任职,都兴办庠序,整顿士风,使得科考及第的人多有增加。嘉靖十四年(1535),项乔出任抚州守后,就曾调集六个县的官吏,亲自进行考核,品评他们的文章优劣,德行高下,嘱咐他们相互勉励,并把一座废旧寺院——宝应院改为府学。这次,遂决意改建书院。他对僧人们讲明办书院的意义,同时对僧人进行了妥善的安置。僧人们纷纷表示同意,并感到欣慰。项乔先让东光县主簿曲铭先按照各位僧人的要求,分别并入到其他寺庙,并免除了他们的税费和差役,然后命交河县主簿金文祥主持维修房屋,创办书院的事,由通判何小鸣监督实施。

从八月十六日动工,到九月告竣,一个多月的时间,按照书院用房标准,修建起一个完整宽敞的院落,包括外立大门三间,左右各号房三十间,讲堂三间,食堂三间,东住宅三间,后台门一间。速度之快,令人称道,而且“财非征科”,没有增加百姓负担。随后,书院进行考试,招生数十人。明伦书院顺利地办起来了。项乔又应众人之约,写了这篇记文。文章末尾写道:“因记之,遂以为书院规,诸生其勉乎哉。”

项乔文章中说的弥陀寺,《交河县志》记载:在西城门内。其位置于现在的中医院附近,距离朝廷设置在泊头镇的管河厅署只有三百米远,与文中的记述相符。

明伦书院为何没有在“志书”中留下文字,考虑原因有三,一是由于寺院改建,人们习惯上仍然称作弥陀寺而不称为书院;二是项乔在河间任职时间不长,明伦书院可能存在的时间也不长;三是泊头镇并非县治,书院不是私人创办,五六百年后再修县志,官方没有文字记载,私家谱牒也不可能留下记述。不然,不会早于明伦书院的董子书院有记载,而略晚一些的明伦书院反而没有记载。

明伦书院确实在泊头镇存在过,这不仅丰富了泊头书院教育的内容,也对研究泊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明伦书院”发现,堪称泊头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泊头市历史文化诗作专辑【原创:寒江孤篷】
沧州四市:泊头 任丘 黄骅 河间
河北沧州特产---泊头鸭梨
甘南游记(三)一河跨两省的神奇小镇—郎木寺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十八卷
泊头印记 交河煎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