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谱牒文化丨家谱为什么多是从始迁祖开始续起?

翻阅家谱,一世祖多是从迁入本地区的始祖开始的,而不是从家族上的历史名人开始。

所谓始迁祖,是指最初移居宗族现在居住地、并且作为宗族发展起点的人物,在某些地方族谱中也称“开基祖”、“发祥祖”、“开篇祖”。那么为什么家谱中记载的一世祖多是从始迁祖开始的呐?

一、创修族谱时,祖根地信息模糊

这些我们可以从很多家谱上可以看到,从始迁祖算起四五代人之后甚至更久才开始创修家谱。

因为时间比较长,对于祖根地的信息只能靠口口相传,在传递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信息的失真,到修谱时族人对祖根地的认知就发生了模糊。

对始迁祖还有零星的记忆或者通过始迁祖的墓碑,续修族谱的时候才将始迁祖定位一世祖,再早也不可追溯。拥有此类家谱的家族溯源相对比较困难。

这些家谱的特征也是比较明显,如:

1、时间跨度大迁居此地到创修家谱,时间跨度大,甚至一两百年以上。

2、始祖信息少。对前几代始祖的描写,信息较为稀少,甚至只有世系图而没有世系传;还能在世系图中发现这些字眼:“失考”、“待考”、“不详”等。

3、该避讳没有避讳。上下隔代之间有同名或者同字的现象。

4、不符合生理学常识。在某段时间内连续几代人平均生育年龄非常早或者非常晚。比如在某短时间内,平均一代人不到十岁。如果是偶尔一例,还能马马虎虎说是正常,连续几代人都是不到十岁就结婚生子,就不符合生理学常识。

总之,此类现象出现始迁祖为一世祖的原因,就是对祖根地始祖已经不可追溯,属于无可奈何而为之。

二、政府政策不允许及约定成俗

普通百姓之家开始修家谱大致萌芽于宋,但是并没有在普通百姓之间大规模的普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朝初年,执政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以及均衡各地发展,开始史无前例政府主导或者民间自发性的全国大移民。

这个时候一些与移民相关的词语也诞生了,如:“山西洪洞大槐树”、“枣连庄”、“枣强县”、“小云南”、“乌撒卫”、“红蝇赶散”、“胡大海复仇”、“常遇春三屠怀庆府”、“燕王扫北”、“南京柳树巷”……

为了方便对社会的管理,明政府开始鼓励百姓修续家谱,然而又担心家族实力过于庞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进而威胁皇权,开始规定大家无需论亲疏、远近,第一个移民就是一世祖,不得向上追溯。

如:《安丘马氏家谱》都排在首篇的《四支合谱创始序》谱序记载:“越二十余年,人丁稍多,始尊祖父训命修成谱册。欲尊祖父龙光公为一世始祖,因不合国家迁播之条例,法律其可违哉?故吾兄弟四人各为一世始祖,祖父之训命怎敢忘也,故尊为太始祖,太上始祖。遂修成序言注之首章,使后世万代子孙不能忘也 。”

这类家谱也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1、尚存始迁祖往上简短世系。虽然一世祖为始迁祖,但是在谱序中或者在世系图之中,另附有祖根地的世系图,一般从始迁祖开始往上有五代左右的简短世系图,便于以后寻根问祖,接续族谱。

2、迁徙脉络及背景比较完整。中国人历来重乡土情结,没有无缘无故的迁徙,离开父母兄弟要么是天灾人祸、避难及政府强迫行为产生的迫不得已;要么就是外出做官、做生意产生的主动的迁徙行为。但是不管是迫不得已还是主观意愿都会在创修谱序之中将迁徙的原因完整的记录下来。

3、始祖世系记载详实经起推敲。此类家谱不光有世系图世系传,而且记载都比较详实,世代之间还能经得起推敲,家谱记载的时间节点跟国史方志还能相互吻合。在始祖世系图里能看到这些字眼:“无出”、“无传”、“出继”、“兼祧”、“迁某地”等等。

总之,此类现象出现始迁祖为一世祖的原因,属于政府政策的规定导致的无可奈何而为之或者是社会性修谱形成的约定成俗。

当然也存在不以始迁祖为一世祖的情况,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也比较少见,最具代表性的是孔子后裔的《孔子世家谱》,是以孔子为第一世,然后依次接续。颜、孟、曾三氏亦效仿,分别以颜子、孟子、曾子为第一世。



文化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写家谱
【家谱文化】听文氏文化资深研究者谈家谱
家谱序言范文欣赏㈡
家谱 目录[隐藏]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一)
家谱序言40篇范文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