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俗文化丨也说称谓

对人的称谓大有讲究。在中国境内之前最普遍的叫法:男女老少均可叫同志,对老人可叫老同志,对小孩叫小同志,对中年人叫同志。地方不同叫法有差异,年龄阶段不同叫法也不一样。

一、稀奇的称谓

在云南境内陆良地区,姨妹叫姨老太,姑子叫姑老太。在贵州赫章,女的也叫哥,姊妹排行第一个是女儿就叫大哥,第二个是儿子就叫二哥,第三个是女儿叫三哥。依次类推,男女姊妹统统叫哥。湖北黄冈市蕲春县周边一带,如安庆一些地区,霍山、金寨及武汉市新洲地区,叫父辈为爷,祖辈叫爹,可只能叫一个单字,万不能叫成双音节即爷爷、爹爹。

对姨妈和姑妈也可以叫爷,叔父叫细爷或细佬。何以如此称谓,现已无从查考。约定俗成,规矩就是这样,远方的人觉得新颖,当地人却司空见惯,谁也不可乱了辈分人伦。

二、称谓有差别

在云南宣威的来宾镇,他们叫爷爷为伯伯,在宣威格宜父亲的爹叫爷爷或者叫祖父,往上一辈叫老祖,再往上一辈叫高祖。跟爷爷同辈的弟兄统统叫公公,如大公公、二公公、小公公。爷爷的姐姐或妹子叫姑奶奶,如大姑奶奶小姑奶奶。

对父亲的大哥叫伯伯或者叫大爹,配偶叫伯母或大妈,对父亲的弟弟叫二叔或二爷,三叔或三爷,小叔或小爷,配偶叫大婶、二婶或小婶。对母亲的父亲叫外公,哥弟叫大舅、小舅或舅父,对母亲的大姐叫姨妈,妹妹叫姨娘。尊祖敬宗,亲疏有别,称谓千红万紫,称谓文化多彩多姿。

三、不可随意称谓

在浙江奉化溪口蒋公故居,如果叫一个结了婚的女同志为小姐。她们高兴得很,夸张点高兴得可以少吃饭,高兴得不睡觉。如果在云南宣威叫一个结了婚的女同志为小姐,她们会非常生气,生气得翻白眼跟你吵架。在宣威对还没有结婚的女同志千万不可叫妇人,不然会惹来大麻烦,会打破天门。对上了年纪的人,称呼老柴没有称呼柴老有效,称呼老赵不如称呼赵老畅然,称呼老李不似称呼李老斯文。地区称呼差异大有学问。

四、称谓有讲究

一次,在上海某个大学向一位女同志问路。我说,“这位同学请问一下路。”她纠正到“我是老师”。她笑呵呵的听着,笑呵呵的回答,又笑呵呵的走了。过了几天去苏州游玩问路。遇到一个女老人,大约60岁上下,我说,“老人家,请问去苏州报恩寺乘坐几路车?”她很不高兴,嘀咕着,“叫我老人家哈。”非常不爽,教训似的口吻:“要叫女同志”。

去年秋天,闲来无事,驾车去宣威的务德镇游玩,顺便买点板栗。在一个水塘子边碰到一个年轻的女子去地里收辣椒。也是问路。她说,这里的年青人都外出打工了,问路很遇不到年青人,我们有孩子在家读书,还有老人要照管,走不开。”

我吃惊地说,“你有孩子啦。”她惊讶且暗自高兴,神色就写在脸上写在眉宇间。回来时走错路,看到一个在门前低头摘辣椒的妇女,下车去问,“大姐,请问回宣威城的路是这条吗?”她抬头看我一眼,说“头发都白了,还叫我大姐,叫个妹子还差不多。”路上,老伴抱怨道,“你这话问的不当,她抢白指正是对的。”

前几天去云南红河州的弥勒市观景泡温泉,一行十多人。一位姓李的六零后,性格开朗活泼,天真的神态。同伴开玩笑说,你的年龄是七零后,她高兴喽。第二天,又说她是八零后,她更是喜形于色。于是,大家就叫她八零后。

语言就是艺术,称谓不妥将自讨没趣灰头土脸,称谓得当,可活跃氛围增加情感。

五、称谓是尊敬

在中国的官场上特别看重称谓。一个副局长,往往省去一个“副”字,叫局长,有祝愿升为“正”职的善意。总理、副总理,省长、部长,称谓官职已习染成风。

浦安修曾批评彭老总,现在周总理、朱老总都叫主席了,你还天天老毛老毛的。彭总说,过去几十年一直这样叫,习惯了,改不过来。浦安修说,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您要改一改。称谓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六、称谓有避讳

避讳”一词来自《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明终始,则不知所倣依,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避讳的总原则见《公羊传·闵公元年》:“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如此,界定了避讳的范畴和对象。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避讳是社会生活、道德礼仪及法律制度的雷区,不可触碰。一旦不小心触碰,轻则受指责为大不敬,重则人头落地。帝王的名讳,尘世间必须人人避讳,就是神仙、菩萨、古人、岁月、地名也必须改名避讳。略举几例,实证避讳之重要。

嫦娥,原名姮娥,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仙女,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汉文帝使神仙改名字。观音:唐太宗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把观世音改为“观音”。唐太宗帮菩萨改名字。

王明君: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建晋后,遂追授父亲司马昭为文帝。为避讳,那时的书籍都会将“昭”改为“明”,于是王昭君被改成王明君。晋武帝帮古人改名字,晋朝很快崩溃,王昭君返回原名。齐桓公:

北宋钦宗因名“桓”,故在宋朝时将齐桓公改称为齐威公。宋钦宗被金兵捉去五国城“坐井观天”,齐桓公依旧是齐桓公。

正月:从前,农历第一个是“正”月,因避秦始皇嬴政讳改读音为“正”(音同征)月。为了皇帝的名字改变月份的读音。

开封,原名启封。春秋时期,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筑城储粮,取名启封,意为“启拓封疆”。为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改名“开封”,启拓封疆与开拓封疆意思相同,开封作为古都地名传送至今。

神武门,原名玄武门,康熙年间重修时因“玄”字犯了康熙皇帝名“玄烨”之讳,将“玄武门”改成了“神武门”。

彻侯,爵位名,商鞅变法时设立,是秦、汉二十等爵的最高级,岁俸1000石粮食。为避汉武帝刘彻名讳,改名通侯亦称列侯,改得靠谱,沿用至今。

在共和国的今天,对伟人的名字无须避讳,如马克思、列宁,如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小平同志。书写不用避讳,小学生开口闭口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但,在修谱立碑建祠等族务活动中,对祖先名字还是是称谓某公以避不敬之嫌。

总之,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泱泱中华,礼仪之邦,在看重称谓的千年文明史上,小觑了称谓必碰钉子。

2021.4.30 截稿 于曲靖




文化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都古韵[沁园春(词林正韵)]
关于过世先人牌位的正确写法,你知道多少?
玄孙、元孙小议zjkzxd
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公公”是啥意思?这句话如何理解?
【司马狂说徽州146】在歙县老奉、老朝、老耇是爷爷,老姨是奶奶
六安微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