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逝世多年,一姓贺老者对子女说,你们把姓氏改回“毛”吧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里,有一位看起来有些“古怪”的老者。

为什么要这样说?

因为,第一他从来不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也很少有同事知道他的父母是谁。每次单位需要填写家属信息时,他总是在父母栏里只填两个字:死亡。

第二,老人原姓“贺”,晚年却意味深长地对儿女们说道:“你们还是改回“毛”姓吧!这是我的原姓,也是你们的。

老者名叫贺麓成

1983年,他的身份才真正为外人所知。同年,民政部门烈士证书被送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同事们看了这份文件,才弄清楚贺麓成的真实身份:毛泽东主席的侄子。

如果是这样,他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背景?为什么又在毛主席死后这么多年又改回原来的姓氏?

一:他的父母

贺麓成的父亲毛泽覃是毛主席的三弟;他的母亲贺怡,是贺子珍的妹妹。

1930年,毛主席还在中央苏区革命时,开过一次重要的家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主席夫人贺子珍、岳父贺焕文、岳母温吐秀;老二毛泽民;老三毛泽覃和他的妻子贺怡。

两个家庭难得聚在一起,于是毛主席就对全家人提出了一些非常严肃的要求。比如,让他们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弟毛泽覃性格最开朗。毛主席特意对他说:“泽覃,你要把性子改一改,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冷静!你知道吗?”

那时的毛泽覃才20多岁,别人说的话他可能不听,但他对大哥却言听计从。于是,他当着大哥的面,调皮地说道:“大哥,不要在这么多亲戚面前暴露我的缺点,我会改的!”妻子贺怡笑着说道:“只是大哥劝说的你才会听!”

大家一听都哄堂大笑,对于毛、贺两家来说,这是他们难得的放松时光。看到老三和妻子相处得这么融洽,不管是毛主席还是贺子珍,都松了口气。

因为,对于毛主席来说,母亲文七妹去世的时候,小儿子毛泽覃是她最担心的。母亲离世不久,毛主席带着两个弟弟离开了韶山。也就是说,从那一刻起,他肩上就担起了两个弟弟的未来。

在湖南长沙,毛泽民已经可以帮助大哥了。毛泽覃虽然年轻,但从不让大哥操心。哥哥们在房间里讨论重要的事情时,他乖乖地在门外看风,学习成绩也总是全班前三名。加入革命后,大哥和二哥不管让他去哪里,再危险,他也没有二话。

对于贺之珍来说,比他小2岁的贺怡也是全家百般宠爱的小妹妹。她们家也是江西书香门第,父亲贺焕文也是著名的“大律师”。每当贫困家庭向贺家求助时,她们家从不收费都是义务帮忙。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学识和教养自是没话说。贺子珍和妹妹何怡早早跟随哥哥贺敏学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贺子珍嫁给了毛主席,从这一刻起,贺、毛两家的命运从此紧紧相连。

也正是因为嫂子的关系,毛泽覃才有机会认识贺怡。两人于1931年7月结婚。他们的亲上加亲,让毛泽东和贺子珍更是高兴不已。但谁也没有料到,毛泽覃在他们结婚不到4年就牺牲了。

那是1934年10月,毛泽覃奉命带领游击队在苏区作战。 在1935年4月,毛泽覃在瑞金红林地区被敌人伏击,他为了掩护战友撤退,把敌人引到相反的另一个山坡上。最后,毛泽覃壮烈牺牲了。这一年,他仅仅30岁。

六个月后,当时红军长征刚刚抵达陕北,老二毛泽民从被敌人那里缴获的电台里听到老三牺牲的死讯,急匆匆赶到大哥那里。

毛主席听完,许久没有说话,最后哽咽地说道:“我没有尽到当大哥的责任!”身旁的贺子珍更心痛,不仅为夫家难过,更担心妹妹贺怡承受不了打击。

自从嫁给毛泽覃之后,贺怡就很少能跟他在一起,后来又因为怀孕而被送回老家。

1935年初,贺怡在在万分凶险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男娃。根据毛家族谱上的排行,她给孩子取名:毛岸成。

没想到,没过几个月,交通员王贤选就来到贺怡的住处,对她说:“贺怡同志,请您节哀,陈毅同志派人带来了毛师长战死的不幸消息……”

贺怡抱着才几个月大的孩子,泪流满面。之后,她要做出一个重要选择:是去找姐姐和姐夫继续干革命;还是从此改名换姓带着儿子过日子,最终,贺怡一咬牙还是选择了前者。

她把儿子送到新县花汀村的亲戚朋友那里寄养,临走的时候,她甚至不敢再看孩子一眼,生怕看见孩子的一个眼神就舍不得离开了。为安全起见,孩子后来改名为:贺麓成。

二、贺子珍教的孩子怎么会不优秀?

失去丈夫离开儿子的贺怡,“发了疯”的工作。有时她伪装成村里的村姑,有时又伪装成城里的阔太太,长年往返南昌、吉安、广州、韶关等地从事间谍情报工作。

有时候,因为任务来到新县,本有机会见到儿子,只是她不敢这么做,这些年,她见过太多革命者的孩子被抓捕,她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

1940年6月,该来的还是来了。当时贺怡在韶关工作,由于叛徒的出卖,特务闻讯前来抓捕。她知道自己无法逃脱,吞下一枚金戒指,当场自杀。敌人深知她与毛主席家人的关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硬是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之后,贺怡在狱中遭受着非人的折磨,但宁死没有透露我党任何机密。延安的周恩来总理听说后,迅速与国民党谈判指责国民党在国共合作期间抓人,最终,我军经过多次调节才救出了贺怡。

出狱后,贺怡被送往延安。她本以为会在延安见到姐姐,没想到此时贺子珍已经秘密去了苏联,她因为吞金加上受了很多苦,不久就病倒了。

医生告诉毛主席:贺怡吞金伤胃,必须马上动手术。可此时,贺怡连能在手术单上签字的亲人都没有。毛主席二话不说,替自己牺牲的弟弟签名,就这样,贺怡得救了。

此后,贺怡一直在延安随军工作。1948年,她在沈阳见到了从苏联归来日夜思念的姐姐贺子珍。姐妹俩在长征前分道扬镳,14年未见。

1949年8月,全国基本上已经解放,贺怡还兼任中共吉安地委组织部长。从那天起,她就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儿子贺麓成。最终,在当地解放军的配合下,她在花汀村找到了儿子。

贺麓成的第一反应和大多数孩子差不多,他根本不认识眼前的阿姨。看到儿子陌生的眼神,贺怡泪流满面。好在贺麓成养父母家很有教养,赶紧上去帮忙解释,最后母子俩才终于相认。

之后,贺怡带着儿子去了吉安。只要闲暇之余,她就会一点一点地给儿子讲起丈夫毛泽覃的事。她对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大伙儿都说你父亲走得太早了,真是可惜!但谁叫他是毛家的人呢?大哥从一开始就是这样教他的,所以为了掩护战友,他甘愿牺牲……

虽然,他从未见过被别人称为“英雄”的父亲一眼。但这些话,贺麓成一直都记在心里。

她找到了自己的儿子,也看到了新中国的建立,也算看到生活的希望了,但贺怡一直有一个心愿:帮助她的姐姐贺子珍,找回失散多年的儿子毛毛。

毛毛出生于1932年11月,是姐姐、姐夫毛主席的儿子。红军长征后,为了坚持革命,夫妻俩只能忍痛把毛毛托付给留在苏区打游击的毛泽覃。

不料随着形势的恶化,瑞金和中央苏区也落入了敌人的手中。为了不让侄子毛毛落入敌人手里,毛泽覃偷偷把他转移到警卫兵家里。此后,因为毛泽覃的牺牲,再也没有人知道毛毛的下落。

新中国成立后,贺怡看到整天思念儿子的姐姐,心里也非常心疼。她一直认为,既然姐姐和姐夫把毛毛亲手托付给丈夫,现在丈夫不在了,她就有责任替代丈夫把孩子找回来。因此,新中国成立不久,贺怡就派人到甘肃地区寻找孩子的下落。

1949年冬,当有关部门公布毛毛有可能找到的最新消息时,贺怡欣喜若狂,赶赴吉安。因为舍不得和儿子分开,她便带着贺麓成一起去了。

只是,让人惋惜的是,到了地方仍然没有找到毛毛。返回是出了意外发生车祸,贺怡因为伤势过重当场死亡,贺麓成虽然捡回一条命,但腿部受到了严重的伤。

身在上海的贺子珍听到消息后伤心欲绝,这个为革命奉献一生的妹妹,贺子珍一直都是心存愧疚,因为她认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妹妹。

妹妹和妹夫相继去世,抚养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姑妈贺子珍身上。之后,贺麓成被带去上海,在上海火车站的月台上,贺子珍第一次见到了这个侄子。

刚见面的时候,贺子珍发现孩子性格很内向。第二天,她带着贺麓成去了上海的一家大医院拍了X光片。医生看完片子,吓了一跳,对她说:“孩子左腿严重骨折,你不知道吗?”

贺子珍这才意识到,她侄子在车祸中的腿伤还没有痊愈。因为他懂事,所以他一直忍着,一言不发。离开医院后,贺子珍抱着侄子哭了半天,对他说:“好孩子,以后不要什么事都自己背着,有姑妈在……”

在姑妈的细心照料下,贺麓成的腿伤很快就康复了,很快他就继续在上海读中学。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贺子珍只要求侄子贺麓成做到两点:

第一、不要背着父母的光环,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不要说自己是谁。

第二、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做一个真正有才华、学识的人。

经历了这么多年生死离别,年过四十的贺子珍,不求侄子富贵,也不要求他日后身居高位,只希望他平平安安和踏踏实实地生活。

其实这也是贺氏兄弟姐妹的一贯作风,贺子珍是这样的,哥哥贺敏学也是这样的……

贺麓成在心里牢牢记住了这些要求。所以,多年来他求学的所有学校,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几年后,贺麓成考上了上海交大,因为舅舅何敏学离学校近,他就搬进了舅舅家。

最让姑妈和舅舅庆幸的是,这孩子不仅在学校表现出色,而且还是一个有孝心的男子汉。那时,按照国家烈士家属政策,他每个月都可以领到一笔助学补助。但每个月,他都会拿出一大部分,寄回江西老家,送给养他14年的养父母。

贺麓成一直以为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不仅知道,而且每个月还瞒着他也寄钱到他养父母家里。

上海交大毕业后,贺麓成顺利考上研究生。听到这个好消息,贺子珍激动地擦了擦眼泪,而贺敏学则高兴地说:我们家终于有了“状元”!

从此,贺麓成的科学家生涯变得顺风顺水。 1958年,23岁的他来到钱学森教授的麾下,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研究导弹的重要科研人员。此后,他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类大奖。

而这一切都与他是毛主席的侄子和毛泽覃的儿子无关。其实,他之所以在建国后拒绝改回他之所以在建国后拒绝改回“毛岸成”的名字,是因为他心里一直记得姑妈说过的话:不要背着父母的光环……

1976年9月,毛主席病逝,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当时,殡葬委员会的同志在列出亲属名单时并没有加上贺麓成的名字,因为他们压根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看了名单,才知道自己漏掉一个重要的人,于是提出:我其是还有一个哥哥,他的名字叫贺麓成。就这样,41岁的贺麓成才出现在了守灵名单上。

站在毛主席的遗体前,贺麓成心痛不已。虽然,他不想让人知道他是毛主席的侄子,但实际上,他对毛伯伯的钦佩,丝毫不亚于其他孩子。

而毛主席生前也从未忘记这个侄子。李敏成婚时,毛主席提醒女儿:你有个表哥在北京,别忘了请他。只是那时候贺麓成在军队里研究秘密实验,李敏联系不上他,贺麓成也失去了见到大伯的机会。

成为导弹领域的中坚力量后,贺麓成一直对姑妈贺子珍最为牵挂。在姑妈生命的最后日子里,都是贺麓成在照顾着她。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推着坐轮椅的姑妈去看井冈山的老战友,听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讲起他的父亲毛泽覃和他的母亲贺怡……

退休后,贺麓成依然为祖国的导弹事业发挥余热。同时,为了纪念父亲和伯伯,隐姓埋名多年后,晚年终于决定让子女们恢复原姓——毛。

我们不仅感叹,“家风”这个词,在贺家和毛家表现得淋漓尽致。贺麓成是这样,他的表兄毛岸英更是这样,他视之为“偶像”。

毛岸英在日记中多次问自己:“我有资格做毛泽东的儿子吗?”后来,他的遗孀刘思齐也曾拿起这本日记问毛主席这个问题,毛主席说:“当然,他是我的骄傲。”

贺麓成也一遍遍地问自己同样的问题:“我有资格做毛泽覃的儿子吗?”相信大家已经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病逝多年,一姓贺的老人对儿女说:你们把姓氏改回“毛”吧
毛主席的侄子晚年对儿女说:你们把姓改回“毛”吧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手拿守灵名单,提醒道:我有个哥哥还活着!
毛主席病逝多年后,一姓贺的老人对儿女说:你们把姓氏改回“毛”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手拿守灵名单,提醒道:我有个哥哥还活着
贺怡:伟人弟媳,建国52天后因车祸而离世,如今儿子生活很低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