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军政人物寻踪(1925-1926)

​1925年

孙中山(1866-1925)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开国者。广东香山人。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后以“中山”行世。早年立志反清。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此后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后因革命党人妥协,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长。1913年领导反袁的二次革命。1914年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 ,出任总理。1917年发动护法运动,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海陆军大元帅。1918年因桂系军阀排挤去职,赴上海。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命陈炯明驱逐桂系重返广州。1921年再举护法旗帜,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1922年陈炯明发动叛乱后退居上海,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1923年驱逐陈炯明,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实现国共合作 ,创办黄埔军校,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同年11月13日应冯玉祥邀请,扶病北上讨论国是。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广州国民政府将香山县改名中山县,以作纪念。1929年,灵柩由北京西山碧云寺归葬南京中山陵。

龙济光(1868-1925) 北洋将领,北京政府授振武上将军。字子诚、紫宸,云南蒙自人,彝族,土司出身。1903年,任广西边防军济字营统领。镇压革命党人反清起义。1908年任广西提督、济军统制。曾率领济军入云南和广州镇压革命。1912年,出任广东军政府副总经略、广东护军使副使。1913年奉袁世凯命攻占广州,任广东都督,追随袁世凯,对抗护国军。袁死后,勾结段祺瑞,盘踞海南岛。1917年进攻广州护法军政府失败,逃往北京。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段芝贵(1870-1925) 北洋皖系军阀,北京政府授陆军上将、彰武上将军。字香岩,安徽合肥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清末曾任天津北段巡警总办、天津巡警道。善用美人计,讨好袁世凯。1907年,庆亲王子载振看中天津女伶杨翠喜,欲纳为妾,杨不从。段威胁利诱杨翠喜家人,办成此事。当时舆论大哗。其后,段当上黑龙江巡抚等要职。民国成立后,历任察哈尔都铳、江西宣抚使、湖北都督、奉天将军兼巡按使、段祺瑞内阁陆军总长、京畿卫戌总司令等职。直皖战争时任定国军前敌总司令。兵败后逃匿于日本使馆,遭通缉。1922年获特赦,后寓居天津。1924年冬曾参加段政府成立。1925年3月22日在天津病逝。曾著有《壮游记》。

张民达(1885-1925)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广东梅县人。九岁随叔父赴马来亚父亲处生活和读书,后通晓多种语言,任当地审判厅传译员。认识孙中山后,加入同盟会及中华革命党,在南洋及国内从事革命活动。1918年起投粤军许崇智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建国粤军第2师师长等职。参加了平息商团叛乱及第一次东征等许多重大战役。1925年3月底从粤东蕉岭赴汕头与许崇智商议军事,舟抵潮州,韩江水涨,不幸覆舟殉难。归葬于广州东郊先烈路。1926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憨玉琨(1888-1925) 北洋将领、陆军上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肇威将军。字润卿,河南嵩县人。幼师家贫,常受欺负,杀意富商,投身绿林。后参与反清活动。辛亥革命后加入镇嵩军,任第3标标统。1917年任陕西陆军第3师师长。1921年投靠直系军阀,任援直镇嵩军前方总司令、中央陆军第35师师长等职,参与军阀混战。1925年任段祺瑞执政府豫陕甘剿匪副司令,在与河南督军胡景翼争夺河南地盘时被击败,带着60余人返回嵩县,回到家中,仅剩随从数人,羞愤交加,4月2日服毒自杀。

谭浩明(1871-1925) 桂系军阀。广西龙州人。早年追随陆荣廷上山为匪。后接受清廷招安。民国成立后,历任第2师师长兼龙州镇守使、护国军第5军军长、广西督军等职。1921年 粤军入桂后随陆荣廷逃往上海,后与北洋军阀勾结返桂。1924年所部败于沈鸿英军。遂赴上海闲居,1925年4月6日,准备应陆荣廷之邀到苏州赏梅花,临行前,被卫士黄永福枪杀。枪杀原因成谜。

胡景翼(1892-1925) 近代民主革命家,爱国将领。字笠翁、励生,陕西富平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在陕西起兵响应。参加了二次革命 。1918年参加组织陕西靖国军,任右翼总司令,1920年任副司令兼总指挥。1921年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秋与冯玉祥、孙岳发动北京政变,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同年12月任河南军务督办。1925年4月10日因割治疗毒不救身亡。

余庆鳌(1867-1925) 兵器制造专家、北京政府授陆军少将。原名序琳,字步升。江西湖口人。1883年在南京学习机械绘图,毕业后从事兵工生产。1893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任为汉阳兵工厂总办,生产出第一批汉阳造枪支和子弹。辛亥革命后仍领导兵工厂生产。1914年赴欧洲学习军事工业。1918年回国后创立汉阳炮厂,生产迫击炮。1925年5月12日在武汉病逝。

张凤台(1857-1925) 清末及民国政要。字鸣岐,河南安阳人。清末进士。曾任清知县、长春府知府、奉天督署参议。1909年,招募工兵修筑长白至临江460华里龙华岗驮道。民国成立后,历任河南省财务司司长、河南省民政长、总统府顾问、河南省省长、直鲁豫巡阅使署高等政治顾问。1925年6月在安阳病逝。

杨 蓁(1888-1925)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陆军中将。云南昆明人。云南讲武学堂毕业。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后历任护国军支队长、靖国联军总参谋长、滇军第三卫戌司令、孙中山大本营高级参谋、大本营秘书等职。1925年春,奉孙中山之命,赴范石生军任总指挥,率师入桂讨伐叛军。同年6月,在广西遇刺身亡。 

廖仲恺(1877-1925) 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又名恩煦,字夷白,字仲恺,以字行。广东惠阳人,出生于美国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曾就读日本早稻田大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广东省财政厅厅长。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历任工人部部长、农民部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省长、财政部部长、军需总监等职。孙中山逝世后,坚决执行三大政策。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暗杀。

林祖密(1877-1925)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广州大元帅府授陆军少将。名知铿,字季商,祖籍福建漳州,生于台湾台中。早年参加抗日战争,1907年返回福建,经孙中山派人与之联络,1915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战争时期,被孙中山委任为闽南军司令。1921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及侍从武官,并任广三铁路监督。1925年,任福建水利局长,并准备利用华侨捐款组建护法建国军。8月20日,被北洋军李厚基部师长张毅逮捕。24日,被杀害于和尚山附近。

李樾森(1889-1925) 川军将领。号树勋,四川温江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加入同盟会后,曾参加四川保路运动。民国成立后,历任川军团长、混成旅旅长、第二师师长、第三军军长等职。参与川系军阀混战。1925年8月24日,在宜宾牛喜碥召开军事会议时,逼杨森单身避滇,以夺其兵权。会后返回宜宾,被杨森密令范绍增部营长廖开孝在途中之马溪甘蔗林伏击杀害。

高 旭(1877-1925) 同盟会元老、民国政要、清末民初人物画家。字晓山,号木石居士。室名青云阁、晴翠簃,江苏金山人。1903年在松江创办《觉民》杂志,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江苏分会会长。并在东京创办《醒狮》杂志。回国后参与筹组南社。辛亥革命爆发后,任金山军政分府司法长、国会众议院议员。后曾两度南下参加非常国会。1925年8月在金山病逝。

李经羲(1860-1925) 清末及民国政要。字仲山、仲宣、仲轩等,号梅庵,晚号脱叟,安徽合肥人。光禄大夫李鹤章之子、太傅李鸿章之侄。1879年捐奖道员。清末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等职。1909年任云南总督。辛亥革命时逃往上海。民国成立后。历任政治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审计院院长。袁世凯称帝后,与徐世昌、赵尔巽、张謇被封为“嵩山四友”。1917年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曾参与张勋复辟。后退职。1925年9月18日病逝于上海。

郭学云(1894-1925) 广州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又名学文,字伯潜,广东大埔人。1919年3月保定军校毕业,后在粤军中任职参谋、营长、团长、旅长等。1924年3月后,任建国粤军第四军司令部参谋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四军第十一师司令部参谋长等。1925年10月随部参加讨伐军阀邓本殷部,在作战中阵亡。同年11月4日,广州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施从滨(1865-1925) 北洋将领、陆军中将。安徽桐城人。15岁投清军。保定将弁学堂毕业,后在山东军队任职,曾任第47混成旅旅长兼山东军务帮办。1925年秋,被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任为山东军务善后督办兼第2军军长、前敌总指挥,率军南下与孙传芳作战,10月,战败被俘,押送蚌埠,被孙传芳残杀暴尸于蚌埠车站。10年后,其女施谷兰(施剑翘)为父报仇,在天津刺杀了孙传芳。

邓子瑜(1878-1925) 兴中会会员、近代民主革命家。广东博罗人。曾是三点会首领。早年因参加反清活动而遭通缉,避逃香港、新加坡。受孙中山委派于1900年10月与郑士良等人发动会党参与惠州三洲田起义,失败后避居新加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3月赴香港再次策划惠州起义,并被推为革命军首领。6月2日,领导七女湖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再避居新加坡。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参加讨袁,被推为讨袁军东江别动队司令。后参加护法之役。1918年任广东海山盐场知事。数月后辞去知事职,参加讨伐莫荣新。1925年秋在惠州病逝。孙中山闻讯,电唁沉痛哀悼,并派人亲临祭奠,拨款安葬。

刘尧宸(1894-1925) 国民革命军将领、广州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福建福清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校。1920年任粤军营长、团长。1924年任黄埔军校军事教官,并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1925年10月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10月13日在攻打陈炯明老巢惠州的战斗中中弹牺牲。广州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衔,安葬黄埔长洲岛东征阵亡烈士陵园。 

姜登选(1882-1925) 北洋奉军将领。字超六,河北翼县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历任贵州第一师参谋长、黑龙江将军朱庆澜的参谋长、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监、镇威军第一军军长、安徽军务督办等职。因素受奉系新派将领郭松龄的嫉恨,1925年11月26日在途径滦州时,被郭扣押枪杀。 

田钟谷(1882-1925) 滇军将领、陆军中将。云南洋濞人。云南讲武堂肄业,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后历任护国军第一支队队长、旅长、靖国军参谋长兼第二军军长、广州孙中山大本营高级参谋、滇桂联军独立第二旅旅长等职。1925年夏入桂,染瘴成疾,于同年11月在南宁病逝。

郭松龄(1883-1925) 北洋奉系爱国将领。字茂宸,辽宁沈阳人。1906年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后在奉军中任职,为陆军统领朱庆澜门下。1909年随朱庆澜入四川,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返回奉天,被清廷逮捕判斩首,经女友韩淑秀冒死相救得释放。后与韩淑秀结为夫妻。1913年考入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后,历任北京讲武堂教官。1917年投奔孙中山护法军政府,失败后返回奉天,任参谋、团长、旅长,1924年升任第三军副军长兼第六师长。1925年11月下旬改所部为东北国民军,自任总司令,领兵倒戈反对张作霖。在日军和张的联合进攻下失败,逃亡途中,与夫人同被王永清所部追捕,于12月25日被枪杀于新民。张作霖命令曝尸3天,方可收葬。

韩淑秀(1891-1925) 妇女活动家、郭松龄夫人。辽宁沈阳人。1907年入奉天女子师范学堂。提倡妇女解放和反清思想。1911年郭松龄返回奉天,她家成为同盟会的活动据点。郭松龄被清廷逮捕判斩首,韩淑秀冒死相救得释放。1912年与郭松龄结为夫妻。后到北京,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结识李德全、阎宝航等。出钱自办贫儿学校。协助郭松龄创办同泽中学。1925年11月下旬郭松龄将改所部为东北国民军,韩出任司令部机要秘书。倒戈反对张作霖失败后,与郭松龄逃亡。途中与郭松龄同被王永清所部追捕,于12月25日被枪杀于新民。张作霖命令曝尸3天,方可收葬。

林长民(1876-1925) 民国政要。字宗孟,福建闽侯人。林觉民堂兄、林徽因父亲。1902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09年回国,执教福州政法学堂,出任福建咨议局秘书长。武昌起义后在上海鼓动革命。民国成立后,历任临时参议院秘书长、国务院参事、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等职。1925年11月任郭松龄幕僚,11月24日在郭倒戈反奉时兵败身亡。

洪兆麟(1876-1925) 粤军将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洪威将军。字湘臣,湖南宁乡人。早年在广东防军永字营当兵,升至哨长、管带。辛亥革命时,受陈炯明、邓铿策动,在惠州反正。1912年任惠州军务督办。1914年参与二次革命。1916年参与倒龙。后出任惠州帮办、援闽粤军统领、第4支队司令兼汀漳镇守使。1920年后任潮梅镇守使、东区善后督办、粤军第1军第2师师长。1922年随陈炯明叛变。1925年所部被国民革命军击毁,逃往香港。12月9日,在搭轮船“比亚士总统号”由香港赴上海途中,被船员韦德刺死。

韦  德(1990-1925)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广东香山前山人。早年肄业于香港皇仁书院。后当海员并加入香港海员联义社。追随并支持孙中山革命。1924年,支持国民党改组及国共合作,积极为革命运送军火。1925年12月9日,背叛革命的陈炯明前线总指挥洪兆麟乘搭“比亚士总统号”到上海准备对革命进行反扑时,韦德在船上愤而将其击毙,自己亦吞枪自决。海员联义会派专员到上海迎柩,在故乡前山镇举行隆重追悼会。其遗体归葬广州黄花岗。

徐树铮(1880-1925) 北洋皖系军阀,军事家、政治家、诗词家,陆军上将。字又铮,号铁珊、则林,为区别同一时期的徐世昌,人称“小徐”。安徽萧县人。早年考中秀才。1901年到山东投奔袁世凯。1905年由段祺瑞保送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任段的军事参谋。民国成立后,历任陆军部次长、国务院秘书长等职。1918年与王揖唐等组织“安福俱乐部”。1919年出任西北筹边使,解决了外蒙问题。1920年直皖战争中任定国军总参谋长。皖系战败后,遂逃匿上海公共租界。1925年由段祺瑞派赴海外考察,同年回国,12月30日离京赴沪。因徐树铮曾暗杀了冯玉祥舅父陆建章,是日在廊房车站被冯玉祥派张之江将其劫持并枪杀。

周树模(1860-1925) 清末及民国政要、学者、诗词家。字少朴,号沈观,室名沈观斋,湖北天门人。光绪进士。清末曾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江东提学使、黑龙江巡抚、中俄勘界大臣、会办盐政大臣等。民国成立后,任北洋政府平政院院长兼高等文官惩戒委员长。1915年辞职。1916年7月复任平政院院长,后寓居北京,常与恩施樊增祥、应山左绍佐诗文唱酬,号称“楚中三老”。1925年病逝。有《沈观斋诗集》等传世。

李奎元( ?  -1925) 民国将领。直隶武清人。曾任甘肃河州镇总兵、拱卫军统领、北洋军第十一师第二十一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湖南军务帮办等。1920年,所部被湘桂联军缴械后去职。1925年,奉军进驻上海,受张作霖之邀,任上海稽查处处长、奉军驻沪军务处处长,因与张宗昌部内讧,越墙逃跑时摔死。

张国桢(?-1925) 国民革命军将领。字星羽,广东南海人。广东陆军速成学堂第1期毕业。后陆军大学肄业。历任粤军参谋、第2军卫队司令、代理第2军第7旅旅长、第2军总参议、粤军军官研究所所长、建国粤军第4军军长、南路八属剿抚总指挥等。与蒋介石共事时,时发生矛盾。1925年,廖仲恺被刺案发生后,被蒋介石借机诬陷,后被处决。

张福来(1871-1925) 北洋陆军将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景威将军。字子恒,河北交城人。早年入曹锟部当兵,历任营长、团长、第3师第6旅旅长、第24师师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直军援军司令。直军兵败后去职。1925年在汉口病逝。

  1926年

李执中(1861-1926) 近代民主革命家。字懋吾、柏如,湖南石门人,祖籍湖北监利。清末举人。1906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回国后被选为湖南咨议局议员。1911年参与湖南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并参加国民党。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后重返京、津。1924年1月,作为湖南代表去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1926年2月9日在常德病逝。

萧耀南(1875-1926) 北洋直系军阀,北京政府授炳武上将军。字衍珊、衡山,湖北黄冈人。因其祖籍江苏兰陵,也常被称萧兰陵。1896年入清军。北洋武备学堂毕业。1911年后,历任北洋军团长、师参谋长、旅长、师长,1921年任湖北督军兼省长。1922年追随吴佩孚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1923年春参与镇压二七大罢工,后升任两湖巡阅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失败,遂反对吴佩孚依附段祺瑞。次年又投靠东山再起的吴佩孚。1926年2月19日,在汉口寓所与曹瑛商议帮助曹锟东山再起,仆人被人收买,在烟枪中放了毒药,萧吸食后暴死(另一说,1926年2月11日,因听闻前方战事不利,病倒昏迷。14日病死于武昌)。

曹 锳(1872-1926) 北洋将领、陆军上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平威将军。直隶天津人,曹锟七弟。陆军测绘学堂毕业。历任北洋陆军第3师团长、补充旅旅长、第4混成旅旅长、第26师师长。率部参加了第一次、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秋,任讨逆军第4军总司令。直系兵败后,随吴佩孚逃往湖北。1926年3月19日,在萧耀南家中议事,用了萧的有毒的大烟枪,暴卒。

李易标(1886-1926) 桂军、粤军将领。字锦文,广东防城 (今属广西)人。行伍出身。在桂军林虎部任连长、营长、统领,1920年所部编入粤军杨坤如部,仍任统领。后转投桂军沈鸿英部,任第1军第1旅旅长。1922年后,任桂军第1军军长。1923年,被孙中山任为大帅元府直辖第5军军长。后投陈炯明部,任陈军第4军军长等。1925年,任陈军右路前敌总指挥。同年冬,所部在紫金县被东征军击溃,逃往香港。1926年2月在上海病逝。

续桐溪(1879-1926) 近代民主革命家。字西峰,号寒泉,山西崞县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后回乡创办学校,从事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山西起兵响应。后曾从事反袁世凯、反曹锟、反阎锡山等活动。1916年曾任参议院议员。1926年3月29日病逝于天津。 

邓本殷(1879-1926) 粤军将领,北京政府授中将加上将衔、将军府植威将军。广东防城(今属广西)人。自幼贫困务农,1899年入清军,后升至管带。民国成立后,曾任广东警卫军营长、援闽粤军第4支队司令、粤军第4独立旅旅长等。1922年任高雷钦廉琼崖罗阳八属联军总指挥、八属督办,支持陈炯明。1925年策应陈炯明叛变,占据粤西及海南岛。1925年10月趁国民党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之机,率部进犯广州,后被驱逐,逃亡海南岛。1926年2月,所部被国民革命军渡海全歼后,逃回大陆。1926年3月在上海病逝。

   (注:近年,学者研究指正,原来1926年3月,邓本殷是诈死,对外宣布不治而亡,找一死尸送回家乡安葬。自己潜回上海隐居。抗战爆发后,1938年,邓本殷在无锡组织江浙游击军,开展游击战,袭击日伪军。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派干部到游击军帮助工作。后游击军发展到3个纵队1000多人。侄儿邓元贞在抗战中牺牲。抗战胜利后,邓本殷仍居上海。解放前夕接受民革李济深的领导,并参加上海民革的筹建工作。解放前夕移居香港,后不知所终。因邓本殷其后不知所终,暂且将他的资料放在这个地方。) 

刘  询(1880-1926) 北京政府陆军中将。字润田,河北河间人。保定军校毕业。继而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4年毕业回国。历任北洋陆军管带、标统、协统等。1912年后,任总统府高级侍从武官、第1混成旅旅长、第5混成旅旅长、中央陆军第15师师长、第16师师长、北京执政府侍从武官等。1926年3月去职后不久病逝。

邵飘萍(1884-1926) 清末民初新闻记者。原名镜清,后改振清,字飘萍,笔名萍,以字行。浙江金华人。1912年起创办《汉民日报》、《京报》等,并任《申报》、《时事新报》、《时报》等主笔,《朝日新闻》特约记者等。抨击时政,反对北洋政府,同情国民党。1926年4月24日被奉系军阀逮捕,26日被绑赴北京天桥枪决。

林白水(1873-1926) 清末民初新闻记者。名獬,号白水,以字行。福建闽侯人。早年任求是书院总教习、《杭州白话报》主笔。1902年与蔡元培等创办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190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创办《中国白话报》等。1903年后任国会议员、总统府秘书、参政院参政。后创办《公言日报》、《新社会报》。1926年因抨击军阀罪行,8月6日被张宗昌下令逮捕,立即绑赴北京天桥枪决。

王操如(1890-1926) 国民革命军少将、武汉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又名原松,湖北麻城人。保定军校第四期毕业,留校任教官。后历任川军连长、参谋主任、副旅长、建国川军第2军第1师司令部参谋长、湖南湘西镇守使署参谋长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司令部参谋长兼该军第1师副师长,参加北伐战争中的汀泗桥战役等。1926年8月中旬,在桃源战役中阵亡。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后,追赠陆军中将,将其遗骨迁回原籍厚葬。师长贺龙题挽联“不贪钱,不怕死,致终其志;爱人民,爱共和,乃厥初衷”。

张 謇(1853-1926) 近代立宪派代表,民国政要,资本家。字季直,江苏南通人。清末在南通等地创办实业,参与发起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袁世凯政府农商总长。至袁即将称帝时,始辞职南归故里,经营实业,兴办教育,后其所办企业渐陷困境。1926年8月24日病逝。

朱葆三(1848-1926) 近代买办资本家。名佩珍,字葆三,以字行,浙江定海人。早年在上海作洋行买办,后开设新裕商行,开办华安水火保险公司,并兼水电、轮船、面粉企业董事等。辛亥革命后,曾任沪军都督府财政长。后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公开支持段祺瑞,破坏五四爱国运动,受到舆论抨击,遂被解职。1926年9月2日在上海逝世。

易 简(1889-1926) 国民革命军少将、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字卫权,江西芦溪人。早年入江西陆军第54标。辛亥革命后,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及保定军官学校。1916年保定军校毕业后,参加护国战争及护法运动。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4军第1师师长,率部参加北伐。同年10月20日,在江西抚州与北洋军阀部队作战时阵亡。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1984年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夏 超(1882-1926) 北京政府授陆军中将、国民政府追赠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字定侯,浙江青田人。浙江武备学堂毕业。曾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民国成立后,任浙江警察厅厅长。1924年被任命为浙江省省长。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经吕公望策动,宣布浙江独立,响应北伐,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第18军军长。后率部进军上海,不久被孙传芳部将宋梅村率兵击败,10月23日在退往杭州途中被俘杀。

周符麟(1866-1926) 北京政府授陆军中将、将军府钤威将军。辽宁义县人,字祥庭,生于北京清河。满族。1985年入清军当兵。1895年入定武军,1896年入新建陆军学生营学习。毕业后回定武军,任第十二协协统等。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参与镇压革命。1912年后,历任洛阳巡防营统领、北京政府陆军部委员。参与筹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任陆军第6混成旅旅长、直隶冀南镇守使、北京政府总统府顾问等。1926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

王都庆(1887-1926) 北洋将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植威将军、亮威将军。字聚斋,直隶安新人。北京陆军大学毕业。王占元部属。历任陆军第18师步兵第35旅旅长、陆军第21混成旅旅长、中央暂编陆军第7师师长等。1924年2月授将军府植威将军;8月,又授亮威将军。1926年11月20日在湖北沙市逝世。

金佛庄(1897-1926) 国民革命军少将。学名灿,字辉卿,浙江东阳人。1922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在浙江陆军任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参加黄埔军校创建工作,任第1期学生队队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第2团团长、黄埔军校军事学主任教官。1926年6月参加北伐,任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同年11月被蒋介石派往沪宁、杭州等地对孙传芳部进行策反工作,船行至南京时,被南京卫戌司令孟昭月及宪兵司令汪其昌逮捕,12月2日被枪杀。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陈复初(1881-1926) 湘军将领、北京政府授将军府靖卫将军。原名本厚,字坤载,号徽之,湖南沅陵人。1900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结识黄兴、宋教仁等。1905年加入同盟会。毕业回国,任湘军第49标标统。参加湖南辛亥革命,并赴汉阳协助黄兴。民国成立后,任湖南第5区守备司令。1916年后,任湖南陆军第1师师长、第2师师长。后长期占据沅陵、湘西一带,与其他军阀进行争斗。北京政府命令湘督张敬尧将其部收束。后到北京闲居,1926年12月16日在北京忧郁病死。

冯德麟(1866-1926) 民国将领。辽宁海城人。绿林出身。张作霖前辈。民国成立后,历任陆军第28师师长、奉天军务帮办、总统府高等顾问及东三省巡阅使署军事顾问、盛京副都统兼金州副都统等。1916年与张作霖合作驱逐风团都督段芝贵,把持东北大权。1917年支持张勋复辟,被段祺瑞击败俘获。后获释。晚年投身创办实业。支持其子冯庸创办冯庸大学。1924年去职。1926年逝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时期国民党军中全国廖姓将军名单大全,值得一看
民国时期国民党中将
“滇军精锐,冠于全国”,细说北洋时期滇军编制及主要将官
除匪将军《让子弹飞》:北洋中央陆军骑兵第五团团长印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将军府将军名录
傅良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