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纵横家苏秦悲剧的结局

战国时期,风起云涌,诸侯并起,天下呈现出分合吞并的趋势。各个诸侯国有直接动用武力互相碾压,也有广纳人才通过游说谋取集团利益。苏秦就是其中杰出的辩士之一,他凭借超凡的外交能力,居六国相位,没有损耗兵卒战力即说服六国“合纵”以对抗秦国。

然而,这样一个天才智者,最后却以车裂之刑结束了生命。司马迁曾赞苏秦“其智过人”,苏秦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让他走向悲剧结局?

一、学师鬼谷,潦倒遇嗤

苏秦家中主要从事农业工作。早年间,苏秦前往齐国向鬼谷子求学,当时张仪也是鬼谷子的学生。在鬼谷子处学成后,四处游历,很多年也没有取得成果,生活穷困潦倒,重新返回家中。家里人都讽刺讥笑他不从事生产劳动专在口舌上下功夫。

遭到耻笑的苏秦内心很惭愧,于是把自己关在家里,埋头苦读。苦学过程中,他也逐渐认为自己向老师求学,又遍观群书,但凭着这些也得不到荣华富贵,都没有用。因此寻得《周书阴符》,苦苦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苏秦通过一年左右的学习终于揣摩出合纵连横的方法,他觉得可以以此向君王游说,为自己换得利益了。

所谓《周书阴符》相传是姜太公所留,别名《太公》。《太公》包括《谋》、《言》、《兵》,其中《兵》即《太公兵法》,也是传说中高士黄石公交给张良的兵书。《太公兵法》曾一度被怀疑是“托古传道”的伪书,但1972年考古学家在山东发现《太公》竹简,可以证明西汉时期这部书已广泛流传了。

学得纵横之术的苏秦先求见身在洛阳的周显王,苏秦也是洛阳人,显王周围的大臣对他的出身经历很了解,看不起他,因此周显王对他也不信任。第一次游说失败后,苏秦前往秦国,劝秦并六国,称帝治理天下。当时秦国是秦惠王当政,商鞅因谋反罪名刚遭车裂不久,对辩士、说客非常讨厌,苏秦游说失败。于是他离开秦国,前往赵国继续劝说,仍然没有成功。

二、合纵六国,衣锦荣归

苏秦到燕国后等了一年多才见到燕王,他先从地理上分析燕国与赵国相邻,又指出燕国对外战略上的错误,燕国与赵国离得这么近却不防备,反而忧虑距离燕国很远的秦国。劝说燕文侯与赵国结成联盟,安定国内。燕文侯听了苏秦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承诺苏秦如果这个计策能维持燕国的稳定,必定重重报答。接着资助苏秦财物车马,往赵国游说。

第二次来到赵国,苏秦向赵肃侯分析赵国在其他诸侯国所处的位置,指出韩、魏在战略上与赵国相互依靠,进而建议赵国组织韩、魏、齐、楚、燕、赵六国联合,在对抗强秦的同时,赵国也能成就霸主事业。赵肃侯同意,又资助苏秦前往其他国家游说劝说。

苏秦还在赵国的时候就听说秦国在攻打魏国,并且还准备继续东进。他害怕秦国打到赵国,那“合纵”之策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于是苏秦想到自己的同僚张仪,便故意激怒引他往秦国游说,张仪得知苏秦的计谋后自愧不如,承诺苏秦当政时不攻打赵国。

赵国之事摆平后,苏秦到达韩国。向韩宣王分析韩国优势,又陈述韩国依附秦国的弊端,韩王也决意听从苏秦的安排。接着又以类似的分析游说魏国、齐国、楚国,最后六国都被劝服,形成联盟,苏秦被任命为联盟长,同时担任六国国相,显赫尊贵无人可及。

合纵计策成功后,苏秦准备返回赵国向赵王复命。此时的苏秦不比来时,车马、行李、各国派来送行的诸侯使者浩浩荡荡,如同帝王一般气派。途经洛阳时,周显王派人清扫道路,苏秦的亲戚家人也都跪倒在他面前。苏秦感叹贫贱时亲人看不起,富贵时都畏惧,亲人尚且如此,何况一般人呢?于是散千金赏赐给他们。

刚去燕国时,苏秦穷困没有路费,曾向人借钱,如今富贵便偿还那人百金。在随同苏秦一同前往各国的仆人中,有一个没有得到赏赐,询问苏秦原因。苏秦说我穷困时你三番五次想要离开,所以最后才赏赐你。从苏秦的赏赐方式中可以看出其有恩必报的品质,面对亲戚曾经的看不起和仆人三番五次想其他而去,他虽然记仇但对他们也很宽容。

三、联盟破裂,遇刺齐国

在苏秦的合纵策略下,秦国长达15年没有窥伺韩、魏、齐、楚、燕、赵六国,联盟使这些国家安定了一段时间。不久后,在秦国犀首的欺骗下,齐、魏上当,攻打赵国,苏秦受到责备。害怕遭遇杀身之祸的苏秦离开赵国,准备报复齐国,自他离开后,合纵之约便不存了。

接着苏秦往燕国、齐国游说,在他的利弊分析下,齐国归还当初侵占燕国的领土。此时苏秦在六国之中声望已经很高了,纵观中国古代史就能知道,才高者总免不了遭小人馋毁的命运,苏秦也不例外。

盛名之下,流言四起。有人毁谤苏秦反复,有不轨作乱之心。苏秦回到燕国后,燕王不再授予官职,苏秦心中明白燕王不再信任他了,恐怕有小人馋毁。苏秦向燕王举例以证明清白,他说:“妻子想毒死丈夫,妾室为了救丈夫故意打翻毒酒,侍妾的行为保全了丈夫,自己却蒙受冤屈,我就如同这侍妾一般啊!”燕王听后对苏秦的待遇更优。

苏秦与燕易王的母亲私通,燕易王指导组这件事后对苏秦更好。苏秦害怕遭遇杀身之祸,便向燕易王请求出使齐国。身处齐国的苏秦仍是步步为燕国谋划,劝齐王兴建宫室,想在内部搞垮齐国。后来齐国大夫派人杀苏秦,苏秦身受重伤。临终之际献计齐王,最终成功捉拿凶手。

四、苏秦悲剧的原因

第一,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起初苏秦游说屡次失败,遭到嗤笑,也是因此激起了苏秦奋苦读的心。从《苏秦列传》《战国策》中两段苏秦的内心独白都能够看出苏秦游说的目的并非为了政治理想或是天下太平等,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体现出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正因这种价值观,遭到家人朋友嘲笑的苏秦更坚定了“高位多金”的理想,个人化的理想就导致苏秦政治蓝图的模糊。在游说秦国失败后,即让六国“合纵”抗秦,在当时“合纵”对六国是有利的,但真正实现并不容易,需要真真切切将各国利益紧紧相连。随着秦国越来越强盛,六国也渐生异心,最终联盟破裂能可预料。

第二,社会环境的影响。英雄往往是顺应时代而产生,他们的经历、结局都会受到时代影响。秦国本是苏秦第一个前往游说的诸侯国,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两个因素阻止了苏秦前进。

一是秦国当时“羽毛未成”,国力还不够强盛,有学者曾考证:“秦惠王刚刚继承王位时,秦国的势力虽然强盛,但他的实力还不足被各个诸侯国担忧,诸侯国也没有听闻合纵对抗秦国的谋略。”可见当时秦国国力不足以兼并诸侯称帝,且诸侯国也没有打算对抗秦国,所以秦惠王认为现在时机不对,拒绝了苏秦。

二是《史记》中提到了秦国刚刚经历商鞅变法的缘故。秦孝公时商鞅推行的法治非常严格,秦惠王即位的前一年,商鞅因反叛罪被车裂。苏秦前往游说秦惠王是商鞅变法的第四年,惠王认为商鞅的刑法过于严苛,因此厌恶辩士,所以苏秦没有成功。

第三,言辞诡诈。苏秦的诡诈是他谋取自身利益的手段,也是后来被人污为“反复之臣”的主要原因。苏秦游说各国的言辞实际上有规律可循,如劝说燕文侯时,先将燕国的地势、物产一一列举,表示燕国实力雄厚,物质条件丰富。

接着继续分析燕国在地理上的优势,与赵国相邻的位置形成遮蔽,这是对抗秦国得天独厚的条件,最后提醒燕国联合赵国的必要性,两者联合才能杜绝强秦忧患。苏秦说服其他诸侯国所用的方式与游说燕国类似,先称赞该国地理上的优势之处,再分析“合纵”的优势辅以国家面临的危机。

在说服不同国君时,苏秦常美化这个国家,再根据不同君主的愿望采取相应的话术说服。如对弱小的燕国,苏秦的许诺是没有忧患,对实力较强的齐、楚国,则指出侍奉秦国会被天下耻笑,对齐国许诺“霸王之业”。然而,苏秦言辞诡诈,他对这些诸侯国的许诺是互相冲突的,这就为后来的泄露留下祸根。

结语

苏秦出于个人利益走上游说之路,又在时代推动下选择“合纵”,从此不得不游走各国之间维护脆弱的盟约。在苏秦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往无前,也能感受到他的才思敏捷。苏秦的结局是一般意义上的“悲剧”,但他的人生是成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纵横家苏秦的故事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史上唯一自请“五马分尸”而死的人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5合纵连横
战国四大纵横家:很多人只知道苏秦、张仪!
浅谈春秋战国时代的口才大师苏秦,了解何谓纵横家
历史故事——双面间谍苏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