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影《雷场相思树》背后的老山战场真实故事(上)

​​《雷场相思树》是韦廉执导的战争电影,由巫刚、胡亚捷、张建民、赵君、沈晓谦等出演,于1986年上映。

该片根据江奇涛的中篇小说《雷场上的相思树》改编,讲述五名地方大学毕业生到军校学习,报名上老山前线参战,在战争中经历生死考验的故事。

激战后的359阵地硝烟未散,邱原和战士小周就开始抢修工事。这时,团侦察排长季刚带着师长的命令来到阵地找邱原,要他马上撤下阵地。邱原一心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执意不肯撤离,季刚不由分说,硬是把他带走了。他们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一幕幕往事浮现在邱原的眼前:

在开往前线的火车上,五位不同经历的大学生聚到了一起。到达战区营地,他们立即投入紧张的临战训练。训练结束,邱原被留在团前线指挥所,默涛、季刚、丛培民和刘国政四人都上了前沿阵地,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无名高地上,由于敌众我寡,我军伤亡很大,培民负了伤。目睹这一切,邱原坚决要求带突击队上前线,张副团长只好同意了。战斗越来越激烈,刘国政带领工兵们紧张排雷,在爆破筒用完的情况下,他决定人工排雷,毅然抛开前来阻拦的战友,勇敢地向雷区跑去。在攻打359阵地时,邱原遇上了默涛,他们并肩战斗攻下了敌阵地。默涛在敌工事发现一把吉他,上前欲摘,弄响了越军的绊发雷,邱原听到爆炸声赶来时,默涛已倒在血泊中。默涛牺牲,邱原悲痛万分。

想起几天来的一切,邱原扭头往阵地上跑,季刚紧追,无奈之下他顺势将邱原推下山坡。邱原到医院看望受伤的丛培民,培民此时因左腿被锯掉正痛苦地向医生发泄自己的愤懑。邱原走来替战友向医生解释。过年了,邱原望着街上闪闪烁烁的万家灯火,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幕后花絮

为了造成战场的真实感,影片摄影师许连庆、徐建庆在所有战斗场面都不要求画面纯技术性的“透”,而是利用黑、白、红色烟幕和炸点,制造战场气氛效果。

为展现炮兵执行炮火准备、拦截、覆盖等多种任务的功能,以及强调炮弹爆炸的特点和实感,影片总共用了两吨半的TNT烈性炸药。

在老山拍外景时,巫刚拍戏归来,途经雷场,恰好一颗地雷爆炸,碎片砸到他的头上,幸好他戴着钢盔才没有受伤。

该片在云南河口县拍摄时,正是七月份,有时剧情需要演员穿冬装,有时要在原始森林拍上好几场戏,从小在北方长大的胡亚捷热得几乎虚脱。

为表现战场的残酷和艰苦,该剧的服装都是用煤油、红土、炭灰进行过做旧处理的,演员们穿着这样的服装汗浸雨浇,服装硬得直磨皮肤,再加上蚊虫叮咬,差不多每个人都一身脓包。

在拍摄联欢会那场戏时,拍摄场地就是战地真实环境,戏里的群众演员就是参加过战斗的战士,伤员也是刚从战场上负伤的战士。

该片中默涛发现小花狗的越方工事里的墙壁上出现的粉笔画、越南文字,是负责加工布景的工作人员从解放军缴获的越军笔记本里一笔一划临摹下来的。

文学剧本的结尾是“作家”与王护士来到州府舞厅,王护士唱歌,“作家”脑海中出现默涛生前的形象,流下了眼泪,最后二人放掉默涛女友的一只信鸽。导汪韦廉感到这样结尾太实,改为“作家”与王护士并肩走在节日的街道上,再叠化出一条长长的军工小道和一组前线战斗生活的镜头,最后以五个大学生并肩向前走结束。

对于默涛在医院联欢会上唱的歌,导演曾请了几位词曲作家一共写了三首歌。其中,他感到刘索拉写的《为什么》同参加联欢会的人们的心境形成了“错位”,因此选择了这首歌,并将它的旋律发展成整部影片音乐的主题。

1986年时,上映了一部描写80年代对越自卫还击老山战场的故事片《雷场相思树》,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这部影片就荣获了1986——1987年度广电部优秀影片奖、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等奖项,并推出了一批后来颇为观众所熟悉的演员。很多70后都不会忘记这部电影,笔者当年就曾为片中主人公的牺牲而黯然神伤了一段时间。多年以后,再重温此片,仍觉历久弥新,感慨非常。不得不说,在1980——1990年代的战争题材影片中,论及战地真实和对军人的心理把握,无出《雷场相思树》其右者。

影片《雷场相思树》是根据优秀中篇小说《雷场上的相思树》改编而成,小说作者江奇涛本人就担任了此片的编剧。导演韦廉是八一厂的著名人物,当年曾因《雷场相思树》而获得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后来又相继导演了《大决战》、《大转折》、《大战宁沪杭》、《太行山上》等著名战争巨片,并两度荣获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雷场相思树》的军事顾问,则是时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云南前指首长廖锡龙,两山战场上的著名战将。影片的音乐作曲是瞿小松和刘索拉,作词是刘索拉,二人因此获得了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其中刘索拉此人不同凡响,不但是集作曲家、小说家于一身的才女,她的伯父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的陕北苏区创始人刘志丹,父亲是曾任监察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的刘景范,母亲是闻名全国的硬骨头作者李建彤。

影片《雷场相思树》描写了一批地方大学毕业生从军到军校学习,毕业时到前线代职见习,经历了战火考验,目睹了同学和战友的牺牲,不断成熟,而各自履行军人使命的故事。该片是在老山边境战地真实取景拍摄,服装、道具、阵地环境、演员表演都堪称一流,反映了极为难得的“猫耳洞真实”、“堑壕真实”。其人物形象丰满,心理刻画准确,故事情节多线并进,娓娓道来,震撼人心。片中广大官兵在阵地猫耳洞中的艰苦生活,与实战场景无异,更是为同类题材作品中的难得珠玉。当时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摄制组的拍摄活动还令对面越军产生了误会,专门布置了一个高炮群来加以防范,因而成为了流传多年的笑谈。

众所周知,发生在80年代的那场边境战争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非常特殊的战争,绵延达5年多,先后动员了国内多个军区的部队参加轮战,并在社会上掀起了关于理想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讨论热潮。“老山英雄”,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道德坐标之一。对于这段历史,相信很多人都是难以忘怀的。

老山,位于中国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船头以南的中越边境上,横跨原中越12号界碑和13号界碑之间。老山地势西高东低,北陡南缓,海拔为1000~1400余米。其中主峰海拔为1422.2米,巍峨矗立,与其山脚下的云南船头地区比高相差达1260余米。从广义上说,老山地区又可分为三块,西侧为老山,中间为松毛岭,东侧为八里河东山,正面宽约12公里,对面即是越南河江地区。老山的战略价值在于:是12号至14号界碑间几十公里中越边境上的重要制高点,其势如两扇大门,牢牢控制着云南麻栗坡至越南河江的通道,视界非常开阔。占据老山,向东可封锁麻栗坡通向越南清水、河江的交通要道,向西可监视扣林山方向,向北可观察中国境内纵深25公里地域,向南可通视越南老寨、清水至河江纵深27公里地域,是船头地区的西侧门户;占据八里河东山,向西可观察老山、船头地区,向东可控制老邓弄地域,向北可通视三转弯和交趾城地域,是船头地区的东侧门户;松毛岭主峰662.6高地成西北至东南走向,如一道门槛从两山之间横断,成为了过往通道的必经之地。正是因为老山地区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价值,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之后,越军卷土重来,侵占了老山及其以东的者阴山地区,并精心设防,将其作为继续向中国境内侵扰的重要战术据点。同样因为80年代中国所基于的地缘战略和国家利益,才于1984年出兵收复了老山、者阴山地区,并继续实施坚守,从而演变出了长达5年多的两山作战。由于主要战场位于老山地区,因而通常又将其称之为老山前线。

老山地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特征,山高坡陡,峰险谷深,原始森林茂密,竹木高大,茅草没人,藤葛交织,河溪纵横,道路稀少,雾大潮湿,温差显著,毒虫出没。当地人中流传着如此谚语“猴子难上老山顶,山羊难攀老山岩”、“云南十八怪,三条长虫一麻袋,三个蚊子一盘菜,黄蜂蜂窝当锅盖”,可见老山地区的自然环境之险恶。在历史上,双方的作战地域涵盖了老山、松毛岭、八里河东山和越南那拉地区的60多个高地、上百个阵地,可谓犬牙交错。因为特殊的战区环境,这场战争既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自我之间的战争,理想主义与个人心灵间的战争。

就是在这样严酷的战地环境中,影片《雷场相思树》塑造了一批当代青年军官,各自开始了沙场报国之旅,以同一环境下的不同的人生体验诠释了这场战争,诠释了这个时代。影片对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腻刻画,摒弃了高大全的程式化描写,将人物心理把握得非常到位,展现了其不同的心路历程,于无声中绽放出了夺目的生命光彩。也因此,《雷场相思树》在当年还获得了一个集体优秀表演奖。

影片中饰演长江陆军学校学员邱原的是青年演员胡亚捷,他不久后就因出演电视剧《便衣警察》中的周志明而广为人知。在《雷场相思树》中,这个角色贯穿了全片,是勾连各种关系的主要人物。邱原是中文学士,爱好写作,有“作家”之称。他的血小板比正常人少,负伤后会流血不止,在战场上比别人多了一重死亡的危险。张副团长从当军医的妻子那里知道情况后,为照顾邱原,让他留在团前指当见习参谋,而不是像其他几名同学那样到前沿阵地去代职指挥。当突击队攻击359高地受到压制,团里增援人员不够时,邱原坚决拒绝团里的照顾,终于被批准带领不同建制人员组成分队,前出增援突击队。在激烈的战斗中,邱原指挥战士们拿下了敌人的阵地,完成了任务,因而立了二等功,成了英雄。同时,他也目睹了同学好友的牺牲,经受了沉重的精神拷问。当师长指名要他下阵地时,他一心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执意不肯撤离。在被强行带回团里的路上,影片采用倒叙方式,让一幕幕往事浮现在邱原的眼前……

在真实的老山前线,影片中邱原所经历的攻击359高地这样的战斗有很多,被称为拔点战斗。即为了达到战役目标或改善阵地防御态势,而采取的攻占拔除敌军所据守的一个至若干个攻防战术要点的战斗行动。通常中国军队在攻击发起前要严密实施各种侦察,基本摸清攻击地域的地形、路线和敌军的兵力部署,并派工兵提前秘密开辟通路。在制订战斗方案时,往往军区首长、集团军首长、师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战斗小组长齐聚一堂,集思广益,磋商打法,组织协同,完善战斗方案,这种方法当时被称为是“八级同台”。每次组织战斗时,步兵、炮兵和技术分队的指挥员都要开联席会议,研究具体协同方案,在图上完成协同,并在现地明确任务和分工,反复组织协同演练。当战斗打响后,步兵和炮兵指挥员在同一指挥所实施组织指挥,进行当面协同,以减少指挥中转环节,提高炮火支援的时效性。攻击分队则按照预先协同方案,将协同动作明确到每个战斗小组,落实到每一个战士,强调紧密配合,密切协作,一路受阻多路接应,一波受挫多方支援。攻击发起时,步兵采用疏开队形,小群多路,交替掩护,对敌军阵地实施多路、多方向的连续攻击,边打边剿。炮兵则与步兵密切协同,在炮火准备时逐段护送步兵冲击,并简化火力申请程序,炮兵前观紧随主攻分队前进,通常接到呼唤后只需几分钟就能以炮火支援步兵战斗。

每次组织拔点战斗时,都要精心编组攻击分队,力求精兵奇袭。在战斗编组上,通常选择人数较少且精干的多兵种人员,如步兵、炮兵、工兵、侦察兵、防化兵、通信兵等,编为突击队、预备队、破障队、火力队、保障队,分别担负阵地突击、添兵增援、破障开路、火力掩护、通信保障、前送后运等任务。突击队是主要战斗力量,一般还分为火力掩护、穿插、喷火、打炸等战斗小组。在攻击敌阵地时,火力掩护组负责抢占制高点,对守敌实施火力压制,掩护其他小组行动;穿插组在火力组掩护下,迅速向守敌侧后猛插,完成断敌退路的任务;喷火组和打炸组主要利用手中的步兵武器和爆破筒、炸药包等器材,在火力掩护组和穿插组配合下,先封后剿,以打、炸、烧、搜的手段摧毁阵地上的敌掩蔽部、坑道、屯兵洞等工事,全部歼灭守敌。

在老山战场,哪怕是组织一次规模很小的拔点战斗,也需要动用多兵种的大量资源,要精心组织准备相当长的时间,这是在此前解放军经过的历次战争中所没有的。

影片中在组织后续分队增援359高地时,邱原直接就被团长赋予了指挥权,这是因为他是代职见习的学生官,属于预备军官,战斗期间随时都要接替伤亡的军官而承担指挥责任。在真实的老山前线,表现出色的学生官有很多,他们多是改革开放后我军培养的第一批军校学员。如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突击队排长杨慧军,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毕业,后随所在部队参加老山作战。1985年1月15日,在收复968高地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带领突击队勇猛跃进,一举攻占该高地。后又指挥连续打退敌人的7次反扑,取得毙敌45人,伤敌43人,而本排无一伤亡的重大战果。在攻击和撤退的过程中,杨慧军数次果断决策,迅速贴近敌阵地,及时发现了敌人的火力点,避免了己方人员伤亡,因而赢得了战友们的敬佩和信任。战后,杨慧军荣立一等功;兰州军区陆军第47集团军突击队副连长刘阿平,西安陆军学院毕业,后随所在部队参加老山作战。1987年1月5日,刘阿平率本连第一突击队担负“北虎行动”的主攻任务。他带领突击队员们趁雨雾掩护大胆贴近到距敌310阵地仅有4米处,突然发起攻击。阵地上的越军利用屯兵洞、掩蔽部顽强抵抗,与突击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手战。不久,周边几个高地的越军先后组织班、排规模的兵力,连续向310阵地发起反扑。刘阿平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呼唤后方炮火支援,并冒着敌炮火趴在阵地上指挥战斗,同时为炮兵指示目标。因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已无法通过电台指挥战斗,刘阿平不顾危险一跃而起,依托一块高高矗立的巨石俯瞰战场继续实施指挥。几块弹片接连打中了他的胸部,鲜血直流。指挥部得知消息后,命令一定要想办法把刘阿平尽快抢送下来。然而刘阿平坚持不下火线,带伤继续指挥,终于歼灭了阵地上的所有敌人。在组织后撤时,刘阿平一直坚持到突击队员们全部撤下阵地,他才最后一个离开。回到己方阵地后,突击队员们哭喊着将刘阿平送到救护所,并央求医生一定要救活他们的副连长。刘阿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知识青年一样是战场上的勇士。战后,刘阿平荣立一等功,并被成都军区授予了“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影片中饰演长江陆军学校学员尹默涛的是青年演员巫刚,其外形硬朗,说话铿锵有力,很有个人魅力。巫刚后来还出演过同类题材影片《战争让女人走开》中的解放军排长林小林,以及电视剧《贺兰雪》中的西夏君主李元昊和电视剧《铁血警魂》中的公安局长乌恩等角色。尹默涛上军校前是学海洋生物的,业余乐队指挥,非常喜爱音乐和乐器。在上阵地前一次欢送伤员的联欢会上,默涛自弹自唱了一曲,一时全场瞩目,年轻的王护士为此还请求默涛在她的衣领上签了名。电影片名中的雷场与相思树的联系,就是出自默涛之口。后来默涛参加了突击队,与邱原等人一同攻占了359高地。打扫战场时,默涛进入了一个越军掩蔽部,发现墙上挂着一把吉他,他伸手去摘,却触动了越军布设的绊发雷,当场牺牲。邱原闻声赶到,目眦尽裂,用冲锋枪对着吉他猛烈扫射。这一天,正好是除夕。下阵地后,邱原回到州府参加教导队集训,在欢度春节的炮竹声中又遇到了王护士。两个人漫步在街道上,当王护士笑着问起默涛时,邱原只能忍住内心的痛楚说他还好……


默涛牺牲的情节是影片《雷场相思树》中最让人感到难过的地方。千山万水已走过,却在不经意间殒落,令人痛哉!然而,英华凋谢处,何止尹默涛!在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涌现出了一名传奇英雄,他就是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0师120团5连傣族战士岩龙。当随连队沿红河东岸向纵深发展进攻时,岩龙因敌人的火力封锁而与所在排失散。在寻找连队的过程中,他凭着孤胆作战的精神闯入了越军阵地的侧后方。当时从正面进攻的连队正遭到越军火力压制,岩龙发现情况后就大胆向敌人阵地接近,利用杂草和树丛为掩护,以56式半自动步枪狙击敌人。在4个多小时中,岩龙孤胆作战,沉着地不断变换射击位置,来回穿插射击,打得越军阵脚大乱,畏惧不已,最后只得丢弃阵地逃跑。当岩龙回归连队后,在战友们的追问下说出了事情经过。大家非常惊喜,要岩龙说说到底击毙了多少敌人。此时岩龙出发时身上携带的150发子弹已只剩下25发,他又扳着指头数了半天,一直数出了56人,令战友们惊叹不已。最终,岩龙向连里上报的毙敌数字是20人。由于5连很快要向前转移,无法核实战果,便以这个战绩上报团里。后来,当友邻部队占领了这个阵地后,在堑壕附近的一个土坑内发现了60多具未及拖走的越军尸体。5连在占领该阵地时并没有打死这么多敌人,此前别的单位也没有上过这个阵地,因此已从侧面验证了岩龙的战绩。几天后,部队继续向前挺进,岩龙的连队又担任了尖刀连。当时岩龙从敌人那里缴获了一具望远镜,就挂在胸前,和几名战士走在全连的最前面。然而,隐藏在公路边的越军以为他是中国军队指挥员,突然开枪射击,有两发子弹打中了岩龙的胸膛。在岩龙背后的副班长看见他倒下了,又慢慢地抬起头,向着北方祖国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不动了,牺牲时年仅19岁。战后,岩龙烈士被追记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授予了“孤胆英雄”荣誉称号。他的遗体运回国后安葬于云南河口县的水头烈士陵园。


战后,岩龙烈士的母亲玉嫩老人曾受到了邓小平的亲切接见。后来玉嫩老人居住的房屋也是由当地政府帮助建盖的。玉嫩老人现在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勐龙镇曼孩村,今年已经77岁了。当地驻军官兵常去看望这位英雄的母亲,陪她聊聊天,给她揉肩捶背、打扫卫生、劈柴挑水。每隔一段时间,连队都要派军医为她检查身体。后来形成了传统,每到新兵下站要去看望英雄母亲,老兵退伍要和英雄母亲告别。玉嫩老人则每年都给退伍老兵一人做一个香包,几十年如一日。2009年12月27日,央视七台还曾播出过“雄关漫道 今日边海防纪行”节目——《岩龙烈士母亲的香包》。


在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期间,《解放军报》上发表了中国军队攻克谅山的报道,并配有一张照片:背景是一座古朴的法式风格大楼,两名解放军战士站在楼前台阶上,手持56式冲锋枪向周围凝视,台阶下方还有一尊架在基座上的古炮。整张照片气势逼人,威风凛凛,成为了这次自卫还击作战的一个标志性记录。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就是谅山市委大楼前,照片中的两名解放军战士,一个叫陈守全,一个叫刘永亮。其中右边这名持枪屹立的军人就是陈守全,时为广州军区陆军第55军163师侦察班长。战后,陈守全转入广西军区边防某师,继续守卫祖国南疆。1986年3月,已是副营长的陈守全在广西法卡山前线执行任务时不幸触雷牺牲。他的妻子身怀遗腹子来到陈守全的墓前筑屋而居,为其守墓上香20余年。其子长大后继承父志也参军报国,后进入军校深造……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军人。这,就是跨越世纪的思念。


影片中饰演工程兵学校学员刘国政的是青年演员赵军(后改名为赵君),后来还出演了《血色清晨》、《看车人的七月》、《北洋水师》、《雪花那个飘》等诸多影视作品,擅长演反派人物,为不少观众所熟悉。因为在《雷场相思树》中的出色表演,赵军获得了1987年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第三届学会奖。刘国政是贫困农家子弟,本来是在农学院学蔬菜专业的,因而外号“菜农”,毕业时为响应学校号召才带头参军学了工兵专业。他是家里好不容易供出来的大学生,当兵也只是想当个和平兵,将来好谋个职业,光耀门楣,却没想到竟然代职见习上了战场,这让他非常彷徨。在奔赴前线的途中,刘国政一度胆怯,借打水之机想错过开车时间,却被战友季刚强行拉上了火车。在坚守前沿阵地的日子里,刘国政感受到了同龄军人的报国热情,也目睹了战士为保护他而壮烈牺牲的情景,逐渐变得勇敢起来。本来师里要让刘国政和另外一名干部下阵地去办工兵培训班,但营里却因电话太忙没能通知到他,结果刘国政跟着突击队参加了攻打359高地的战斗。在越军雷区拦路,而爆破筒、直列炸药已排雷用尽,战友们在越军炮火下不断伤亡的危急时刻,刘国政毅然踏入雷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突击队开辟了道路。参加战斗前,他给在团前指的邱原写了一封信,除了表白自己的心迹外,就是想问问,他想不通,为何营里单单没有通知他下阵地?“哪怕是征求一下我的意见,再让我去作战,我也决不会有此情绪。如果把作战当作是一种惩罚,我刘国政将拒绝上阵!我曾经缺少过勇气,但我现在缺少的不是勇气。相信我,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会毅然做出选择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名军人!”邱原是回到州府后才读到这封信的,一时间心如刀绞,泪流满面……


影片中刘国政和战士小丁下阵地,突然空中有炮弹袭来,小丁一把将刘国政推进旁边的简易猫耳洞里,自己用身体挡在外边。刘国政得救了,小丁却被弹片击中牺牲。这是取材于真实的历史。1985年3月8日,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硬骨头6连奉命组织突击队拔掉越军据守的小尖山,双方进行了殊死争夺。当时越军以猛烈的炮火连续向山上轰击,地幅不足400平方米的阵地上先后落下了上千发炮弹。班长朱勇在进攻时右臂被弹片击伤,举不起来,就用左手拿枪继续战斗,坚持向阵地爬行。越军的炮火不断打在他周围,突击队员雷凤鸣和秦志荣发现后,立即冲过去把朱勇扶进一个防炮洞内。因该洞太小,两人就用身体挡住洞口。不久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朱勇没有再次负伤,雷风鸣身上却打进了3块弹片。


一等功臣、“战斗英雄”顾金海烈士的事绩更加感人。1986年10月14日,兰州军区陆军第47集团军139师突击队奉命执行“兰剑-B计划”,向越军据守的604阵地、968高地发起进攻。战斗中第一突击队队长马权斌被越军炮弹炸伤,旁边已全身六处负伤、头部血流如注的突击队员顾金海不顾自己安危,对来救护他的战友大声喊道:“先救队长!” 情景震撼人心。此后马权斌和顾金海都带伤坚持战斗,直到攻下了敌人的阵地。在此期间,顾金海至少四次拒绝了战友们背他下阵地,而是要求先背其他伤员。当战斗结束突击队后撤时,越军的炮弹再次袭来,顾金海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扑在受重伤的队长马权斌身上。队长获救了,顾金海却因背部多处中弹而壮烈牺牲。多年以后,“兰剑-B计划”的战场实况被制成视频放在网上播放。顾金海烈士的英雄壮举,以非常直观的形式震动了无数国人。


在真实的老山前线,地雷是时时威胁每一个人生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经历了20余年抗法、抗美战争的越军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是布雷设障的好手。在进行防御时,越军常在阵地内外及间隙地、接合部、死角地带敷设有不规则的防步兵雷场。其埋设的防步兵地雷种类多,有压发雷、绊发雷、松发雷、双引信雷、跳雷、定向雷等,辅以各种诡计设置,混合搭配,伪装巧妙。同时,通常由多个雷群梯次配置构成雷场,一般雷群间隔多为4~5米,正面每平方米布有1.5~3枚地雷,密度大时会增加到10枚以上,重要地段有时甚至多达20余枚。有的雷场里还同时设有陷阱、竹签、铁钉等,障碍重重,威胁很大。中国军队在发起拔点进攻前,都要像影片中演的那样首先从越军的雷区中开辟道路。部队通常使用69式火箭爆破器、73/74(改)式火箭爆破器、单兵火箭爆破器和81式扫雷车等制式装备器材排雷。不过,因老山地区树木茂密,高草丛生,火箭爆破器在使用时常常被树草挂住爆炸带,影响了爆破效果。工兵和步兵遂根据地形情况分别使用直列炸药、竹竿挑导爆索和炸药包、爆破筒等辅助排雷,并且发明了用60炮、40火箭筒抛射集束导爆索排雷等方法。时间不紧的情况下,还可以人工排雷。影片中刘国政等人使用的就是用爆破筒、直列炸药引爆地雷的方法,后改为人工排雷。但到了危急时刻,就会有人毅然用身体滚雷,像刘国政那样英勇无畏。


在两山战场上,用人体滚雷的英雄事绩曾多次出现。如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0师工兵连战士方忠诚,在配合主力攻击松毛岭662.6高地时,毅然滚雷开路。当他的右脚被炸飞、肠子流出后,推开前来救护的战友,拼尽最后的力气继续向满是地雷的山坡下滚去,直至壮烈牺牲。战后,方忠诚烈士被昆明军区授予了“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0师119团班长马保卫,当工兵用工火箭爆破器引爆662.6高地前的雷区未能奏效,而总攻时间又已临近时,他毫不犹豫地冲到前面用身体滚雷,连续压响两颗地雷后光荣牺牲。战后,马保卫烈士荣立二等功;昆明军区陆军第11军31师92团班长安忠文,在随连队向者阴山1052.4高地攻击时,不慎踏入雷区负伤。当时安忠文的右脚掌被炸断,鲜血直流,脸部被强烈的冲击波夹带的焦土灼伤,双眼被灼瞎。后面的战士要冲上来为他包扎,安忠文怕战友再触雷,坚决不让他们靠近。这时,前方高地上的越军已集中各种火器封锁了阵地前沿。离部队发起冲击的时间越来越近,再调工兵或送排雷器材上来已经来不及了。安忠文没有犹豫,强忍疼痛毅然横着身子向雷区滚去。刚滚出5、6米远,地雷就被引爆了,几块爆炸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和右手。安忠文在晕眩中继续向前滚进,一枚枚压发雷、绊发雷接连爆炸,他的身上打入了数十块弹片,全身血肉模糊。安忠文一直滚进了13米,用身体打开了一条血路,终于支持不住昏迷了过去。他被送下战场后,在医院中抢救了过来。战后,安忠文被昆明军区授予了“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山炼狱之二:奇袭拔点作战的范例“北虎行动”
四十年前的这场战争到底有多惨烈 看看这个就知道
12.2战斗:第一突击队仅用2分钟就拿下越军阵地
老山恶战,一个营打不下来的高地,被17人突击队16分钟收复
老山轮战解放军1个营奇兵出击,攻占4个阵地歼敌900多人
英雄用生命打开胜利通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