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少数民族在中国建立的12个王朝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了汉族以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建立了各自的政权。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中国的疆域扩张和民族交融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古至今,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了解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中国的多元民族。

1 北魏(鲜卑族)

北魏(386年~534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也称“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所建,传12帝。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由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它存在于386年~534年,经历了立国、统一北方、南北对峙、改革衰落等历史阶段。

4世纪初,拓跋氏在今山西北部建立代国。376年为前秦所灭,北魏的立国之初,386年,拓跋珪在淝水之战后复国,称代王,同年改称魏王,定都盛乐。通过征服匈奴刘氏部落,巩固了鲜卑拓跋部的部落联盟地位。拓跋珪北击柔然,南取河湟,鲜卑族势力日益强大。398年迁都平城,正式称帝,北魏王朝正式建立。

拓跋焘时期,北魏实力大增。他先后击败后燕、北凉、北燕等政权,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形成南北分治的格局。北方100余年的分裂局面至此结束。

魏室南迁洛阳后,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均田制、举荐郎官、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加强中央集权,使北魏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型。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但改革也加剧了鲜卑贵族与汉化士族的矛盾。北魏后期,吏治败坏,民变此起彼伏。尔朱荣掌权后,迫害皇室,导致分裂。534年,孝武帝西逃长安,东西魏分立并最终灭亡,北魏走向末路。

北魏虽然覆灭,但它曾实现过北方大一统,也推动了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与南北分裂的历史教训,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2 东魏(鲜卑族)

东魏(534年~550年),南北朝时期属北朝割据政权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政权。历时十七年,共一帝。

东西魏

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东魏控制黄河以东的地区。东魏的建立者高欢是鲜卑人,他利用鲜卑军事力量夺取政权,但也试图拉拢汉族势力以巩固统治。

高欢将都城迁到邺城(今河北邯郸),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副都,自己坐镇晋阳遥控朝政。他在晋阳大量安置鲜卑人,建立侨州政府直接管辖,既巩固自己的军事力量,也缓解汉鲜矛盾。

东魏与西魏屡屡交战,互有胜负。这不仅消耗国力,也加剧各族矛盾。高欢去世后,其子高澄试图依靠汉族势力,结果引发鲜卑贵族不满。各族矛盾日趋尖锐。

550年,高澄被杀,高洋篡位建北齐。东魏亡。东魏存在时间不长,但其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既维护自身利益,也缓解民族矛盾,对北朝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东魏的兴衰反映了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复杂局面。

3 西魏(鲜卑族)

西魏(535年~556年),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地方性王朝。 元宝炬在以宇文泰为首的诸臣支持下登基为帝,国号“魏”,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西魏

西魏是由鲜卑族宇文泰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28年,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北魏皇室遭到毁灭性打击,鲜卑汉化进程被迫中断,北魏开始鲜卑化倒退。这一时期,西魏在汉化道路上继续前行,最终改变了建国之初弱小的局面,为北周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对隋唐盛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宇文泰崛起,建立西魏(534年~551年)

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后,贺拔岳在关中崛起,与东魏对峙。534年,贺拔岳被杀,部下推举宇文泰为首领。次年,魏孝武帝逃离东魏,来到西魏治下的长安,宇文泰接受他为西魏的傀儡皇帝,建立西魏。此后,西魏与东魏长期交战争夺天下。543年邙山之战后,西魏开始汉化改革。546年,西魏在邙山之战大败东魏。双方国力逐渐拉平。到557年,北周消灭西魏后才最终结束了西魏与东魏的争夺。

(2)汉化改革与国力增强(551年~556年)

551年,梁朝灭亡,西魏占领川陕地区。554年,宇文泰废黜傀儡皇帝,开始以苏绰等汉人助手推行汉化改革,实行均田制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国力日益强大。

(3)北周建立,西魏覆灭(557年)

556年,宇文泰死,其侄宇文护扶持宇文觉登基,建立北周。次年,北周武帝逼西魏恭帝禅让,西魏覆灭。

(4)西魏的汉化政策主要有:

1. 实行均田制,恢复农业经济。采取措施发展生产,农业得以恢复。

2. 建立府兵制,增加兵源。将汉人地主武装编入军队,增强战斗力。

3. 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仿照周礼设置官职,收归人事任免权。

4. 推广儒家思想,弘扬道德。设置国子学,学习儒家典籍,弘扬儒家思想。

5. 采用怀柔政策,修好外族。通过联姻等方式,与柔然、突厥关系友好。

西魏的改革措施增强了国力,经济得到恢复,军力也有所增强,奠定了北周统一北方的基础。西魏的汉化方针,也影响隋唐王朝进一步推进汉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北齐(鲜卑族)

北齐(550年~577年),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历经六帝,享国二十八年。

北齐

北齐是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北齐的统治者高氏本是鲜卑族,使用鲜卑语作为国语,实行鲜卑人与汉人分治的政策。北齐军队以鲜卑族为主,鲜卑族在经济上也优于其他民族。这表明北齐是鲜卑族兴起建立的政权,用以维护鲜卑族的利益。

然而,北齐统治者也广泛运用汉族文化来巩固统治。北齐推崇汉族文化,学习前朝治国之道,汉族官员广布朝堂。北齐还大力发展农业等民生经济,使国家极为繁荣富强。这说明北齐并非完全拒斥汉文化,而是融合汉鲜卑二族文化之长。

北齐一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但其政治腐败黑暗,昏庸残暴之君接连登场,民不聊生。终至山穷水尽,为北周所灭。北齐历时仅30余年,其国运兴衰可谓诸多教训。

北齐一方面压迫汉族,但另一方面又借鉴汉族文化治国。它既是一个鲜卑族政权,又不是完全排斥汉族文化的“反汉”政权。

5 北周(鲜卑族)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又称后周,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北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却意义非凡的朝代,它打破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北方,为隋唐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北周是由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公元535年,宇文泰在关中地区建立西魏政权,两年后即废黜了傀儡皇帝,开始亲政。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积蓄力量。在军事上,宇文泰建立了以武川鲜卑为骨干的府兵制度,大大增强了军力。在政治上,他采取怀柔汉人的策略,提拔汉族才俊,进行改革。在经济上,宇文泰实行均田制,恢复农业生产。在文化上,他推崇儒家学说,抑制佛教。通过这些措施,西魏国力大增,最终统一北方。

北周

建国之初,西魏面临东魏的军事压力。东西魏在实力上严重不对称,东魏军队数量远超西魏。为应对这一威胁,宇文泰进行军事改革,建立了以武川鲜卑为骨干的府兵制度,大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在此基础上,西魏陆续打败东魏进攻,逐渐扭转局势。

在政治上,宇文泰采取怀柔汉人的策略。他提拔汉族士人进入政府,进行改革,削弱了贵族世家的势力,巩固统治。宇文泰还打开征兵渠道,允许汉族地主建立地方武装充军,同时整合这些军队,加强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宇文泰实行均田制,恢复农业生产。他还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业产出,如奖励农桑,规定地方官必须加强生产等。在文化上,宇文泰提倡儒学,设立国子学,推行儒家文化教化,同时抑制佛教势力,减少其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宇文泰的这些改革,西魏国力日益强大。公元577年,其子宇文邕统一北方,建立北周。北周灭佛运动释放了社会资源,促进发展。它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长达两个世纪的分裂局面,为隋唐帝国奠定了基础。尽管北周朝仅持续四年便被隋所替代,但其历史意义却十分深远。这一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中崛起,最终统一北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6 西夏(党项族)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 ,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历经十帝,共189年。

西夏

西夏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其祖先是党项族,起源于唐初的松潘地区。唐代中叶,党项族迁居至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一带。五代时,党项首领李思恭平定黄巢起义,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获得统治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的权力。这标志着李姓党项割据势力的形成。

北宋初年,李继迁起兵割据银州。990年,继迁受辽朝册封为夏国王。1004年,李德明南迁至宁夏盐池一带建都。1038年,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正式建立西夏王朝。西夏疆域主要在今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

西夏在前期,采取联蒙抗金的策略,与北宋和辽朝发生多次战争,维持三国鼎立格局。中期内乱频仍,外患日益严重。后期臣服于蒙古和金朝,终于1227年亡于于蒙古铁骑之下。

西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党项族为统治民族,并联合汉族等民族共同统治。西夏初期实行蕃汉分治,中后期逐步汉化。西夏吸收中原文化,创制自己的文字,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西夏的法律、机构深受儒家影响并不断发展。军事上善于运用诱敌深入和断粮战术。西夏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也较发达。西夏虽然国祚不长,但其文化成就对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

7 大理国(白族为主)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4年),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五代至宋以白族为主体的地方多民族政权,位于今云南一带,存在了300多年。

大理国

937年,大义宁国发生内乱,大将军段思平趁机起兵,很快占领大理,建立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段思平实行改革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大理国的统治。

944年,段思平去世,皇位传给儿子段思英。946年,段思平的弟弟段思良发动政变,篡位为帝,大理国皇位从段思平一系转到段思良一系。951年,段思良去世,其子段思聪继位。段思聪在位期间,实权逐渐落到高氏手里。

1044年,高氏废黜荒淫的段素兴,改拥立段思廉为帝,皇位又回到段思平一系。高氏的势力日益增强, 1080年,高升泰更夺取大理国王位,建立高氏政权。1096年,高氏归还王位于段氏,段正淳继位,史称“后理国”。

1253年,蒙古军队进攻大理国,次年占领首都,大理国灭亡。1270年,元朝在这里设云南行省。300多年的大理国至此成为历史。

大理王族推崇汉语文化,汉语在大理国有很高的地位。大理还创造了独特的方块白文。现存石刻、壁画和木刻艺术,显示了大理国高超的文化造诣。

大理国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很发达,对外贸易也十分繁荣。大理国与中原、周边各国有四通八达的商路。大理国的丝绸、漆器、马匹等商品深受各地欢迎。

佛教在大理国广泛流行,国王信奉佛法,许多国王晚年都禅位出家。儒释两家思想融合,“释儒”甚至可以通过科举当官。大理国可以说是佛国净土。

大理国是一个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存在了300多年的强大政权。它推广汉文化,发展经济,保持了该地区的长期稳定。大理国的兴衰沉浮,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 辽朝(契丹族)

辽朝(907~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又称大契丹,民间或称大蕃。共传九帝,经历二百零九年。

辽朝

辽朝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王朝,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灭后晋,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辽朝以契丹族为主体民族,融合汉族文化与制度,形成独特的政治体制和文化。

辽朝的政治制度保留契丹族的游牧特点,四时设立“捺钵”行在所,皇帝频繁巡狩。同时借鉴中原汉族制度,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北面官治契丹,南面官治汉人。后来南北官员合并为一体,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辽朝军事以契丹骑兵为主,平时男丁服兵役。辽军号称百万,实力雄厚。辽军力挫唐朝,灭渤海国,攻占燕云十六州,一度占领北宋首都汴梁,功勋卓著。

辽朝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契丹贵族掌握大量牧场、土地,形成大型的牧业经济。同时契丹人在中原地区推广灌溉技术,发展农业生产。手工业有所进步,对外贸易繁荣。

辽朝文化兼容中原与契丹风格。契丹文化保留突厥语系的特点,创造独特文字。汉族文化艺术也得到长足发展,如绘画、音乐、戏剧等。两种文化互相借鉴,共同繁荣。

总的来说,辽朝作为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王朝,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对中原文化的传承发扬,促进北方各民族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

9 西辽(契丹族)

西辽(1124年~121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今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是一个多民族帝国,历三世三帝两后,享国94年。

西辽

西辽的创始人是耶律大石,他本是辽朝皇室后裔。1124年,为了抵抗金朝的进攻,耶律大石带领部下西迁至中亚,先在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建立根据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今新疆额敏县)正式称帝,建国西辽,又称“菊儿汗国”。

西辽吸收了中原汉文化传统,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体制,对各民族采取“循俗施政”的方法。西辽通过武力征服和联姻手段,先后吞并和控制了周边的回鹘、葛逻禄、花剌子模等国,版图东至土拉河,西抵咸海。

1141年,西辽在卡特万之战中大败塞尔柱突厥,称霸中亚,声威远播欧洲。西辽开放宽容各教派,创造了中亚地区百年太平盛世。

西辽晚期国力衰落,屈出律篡位后政局动荡。1218年,被蒙古帝国灭亡。但契丹贵族后来在波斯建立了“后西辽”政权,一直存在到1306年。

西辽的出现缓解了中亚地区的纷争,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它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异域的成功传播,是汉民族在中亚历史进程中一次重要的积极尝试。

10 金朝(女真族)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金朝钱币

金朝是一个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少数民族王朝,共持续了约一个世纪的时间。

女真族源自黑水靺鞨部落,主要活动于松花江流域。11世纪后期,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1115年在现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建国,国号大金,史称金朝。

金朝初期实行双重政治体制,保留女真旧制的同时也沿用汉族地区的官制。金熙宗时期开始推行汉化改革,逐步废除女真旧制,实现政治体制的一元化。

军事上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军民合一,战时民众也成为军队的一部分。这种高效的军事体制,使金朝在短时间内击败辽朝和北宋。

1127年,金朝灭北宋,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南宋建立后,金朝多次南侵,而南宋也发动过北伐,双方最后达成和议。

金朝后期由于军力衰微, 呈现出明显的内忧外患。1211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并立国,随后于1215年占领金朝大部分中原领土。1234年,金哀宗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自杀,金朝覆亡。

金朝在历史上推动了女真族的汉化,也促进了北方荒废已久的经济发展,在文化上吸收宋朝的理学与学术,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朝的出现和覆亡,也拉开了蒙元时代的序幕。

11 元朝(蒙古族)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是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传五世十一帝。自铁木真建国始共162年;自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起共98年;自灭南宋起,统一时间共89年。

元朝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征服西辽、西夏、金朝、大理等政权,疆域不断扩大。但蒙古军队对反抗地区进行残酷屠杀,给这些地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成吉思汗去世后,大蒙古国分裂为四大汗国。忽必烈于1260年在开平称汗,1271年建国号大元。1279年灭亡南宋,终结自唐末的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元朝在农业技术、水利工程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棉花种植广泛推广。北方汉人与蒙古人频繁接触,双方文化发生一定程度融合。元朝推崇儒学,实行科举,理学传播至北方。

元朝中期开始,皇位继承纷争、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赋税负担加重,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和起义出现。对外征伐频繁,国力消耗巨大。

1350年代红巾军起义爆发,明朝崛起。1368年明军攻入大都,元朝撤退回草原。在草原地区,元朝分裂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政权。其中东部由鞑靼(塔塔尔人)系豪强主导。1388年,明朝攻入蒙古,蒙古各部陷入内斗。15世纪初,鞑靼酋长也先力连率部东迁,自立为大汗,史称“北元”。1416年,也先力连之子脱欢继位后,开始统一分裂的各蒙古部族。到1434年,脱欢汗基本统一了蒙古东部各部。保持对明朝军事压力,北元历经内乱最终于1635年被后金灭亡。

元朝作为少数民族王朝,在疆域、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但长期的内忧外患最终导致其在中原地区的统治瓦解,退回蒙古高原。元朝的兴衰历程反映了少数民族王朝治理中国的困难,也展现了多民族共治的局限性。

12 清朝(满族)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由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共传十二帝 ,初称后金。 从努尔哈赤建国起,总计296年。 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 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满族起源于东北地区,明初分为几大部落。16世纪中叶,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他采取恩威并济的策略,战胜反对势力,完成女真的统一。努尔哈赤还确立八旗制度,奠定了清朝的军事基础。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位,完成对蒙古各部的征服。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后金政权进一步加强和发展。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标志着清朝的建立。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不久,多尔衮率清兵入关,取得战胜,占领北京。此后,清军陆续消灭南明等反清势力,到1662年基本统一全国。

康乾时期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国土范围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加强。同时,清朝奉行“满汉一体”,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民族矛盾。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衰落,面临内忧外患。晚清时期,清廷进行新政改革,并努力推行君主立宪,但最终还是未能阻止清朝的覆亡。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1912年2月12日,清朝正式宣告结束。

除了之前提到的,还有一些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政权),如西秦、冉魏、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北燕、南燕、西秦、大凉、西燕、西楚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西晋建立到隋一统之前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南北朝到底怎么回事?一篇文章给你讲清楚
门口的野蛮人:谁终结了魏晋南北朝乱世?
中国历史上被北方游牧民族统治了多少年?在...
胡虏无百年国运!哪些王朝打破了这一规律?
山西的前世今生 序列(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