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尔巴尼亚老电影《第八个是铜像》剧情

https://m.youku.com/video/id_XNjA5NjMwNDc0MA==.html?refer=seo_operation.liuxiao.liux_00003307_3000_z2iuq2_19042900


《第八个是铜像》是小时候看过的阿尔巴尼亚老电影,出品于1970年,我们看的中文配音版出品于1973年。最近一不留神又在电脑上看了一遍,觉得它仍然堪称经典。

这电影说,二战期间有个年轻英俊的游击队员叫易卜拉欣·科瓦奇,在与德军和阿尔巴尼亚伪军交战中牺牲了,在很多年后的和平日子里,他的战友兼雕塑家安东怀念他,塑了一个他的铜像,然后和另外五个战友以及其中一位女战友的小男孩一起,跋山涉水,马拉肩扛,把铜像送回易卜拉欣的家乡,一个小山村里安放。路上,或因休息时正好坐在铜像旁边,或因抬着走时正好与铜像面对面,六位战友依次凝视着栩栩如生的铜像,这种凝视有如开启时光隧道的钥匙,令每个人都回忆起一些在易卜拉欣生前与之共同经历的事情。最后一次休息的地点是一片刚收割后的麦田,正好是易卜拉欣牺牲的地方,战友们一个说“那时候小麦还没收,正等着开镰……”一个说“那时候还长不出这么好的小麦……”一个说“是啊,那次6月的战斗……”于是大家集体回忆了易卜拉欣牺牲的一幕。虽然六个人回忆了七段,而一行人连小男孩共七个,似乎都可资理解片名“第八个是铜像”的寓意,然而“第八个”云云,应该是中译所加,阿尔巴尼亚海报上印的是I Teti ne Bronx,感觉意思是“有一个铜像”(懂阿语的指正哈)。

电影之所谓经典,愚以为首先是每个细节都要生动逼真。比如在人物塑造上,短短一个多小时,几十个人物,知识分子像知识分子,农民像农民,母亲像母亲,儿子像儿子,美女像美女,帅哥像帅哥,对话和举止,细致而精准,不可更改。试以六位战友言之。

第一个回忆者是托马先生,乡村教师,片中大家都叫他“教师”,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何谓典型的知识分子?外表是儒雅的标杆,内在是良知的化身。托马先生就是这样的人。成为革命者后,他智勇双全,沉着可靠。易卜拉欣的老爸爸对人说:“教师啊,他现在是又能这个(比划写字),又能这个(比划扣扳机)。”教师回忆的是自己和易卜拉欣一起,把投机商马斯鲁姆的盐分给了穷人。马斯鲁姆着急嚷嚷,你们这不是坑我嘛。易卜拉欣笑着说:“盐是属于人民的,因为海是人民的。”马斯鲁姆转而求救于教师:“我求求你教师先生,这盐不是我们海里的,我是从一个希腊商人那里买来的。”教师淡定温和地说:“一样,海是人民的。”分完盐,俩人一起到村民古里家开一个秘密会议。

第二个回忆者是易卜拉欣的哥哥卢斯丹。这是一位典型的中年农民,忠厚老实,孝顺父母。弟弟热衷于革命,他自然挑起照顾家人的重任,但同样也参加斗争,而且沉着勇敢。他回忆的是自己只身背负受伤的弟弟逃到磨坊,然后教师来了,一看伤势严重不能拖,决定把易卜拉欣送到城里(被德国人占领)的医院,有人问“去找波罗瓦大夫吗”(你看这就是细节,大家都知道波罗瓦大夫是好人),教师说是的。大家觉得还是没把握,教师说“他虽然害怕政治,但他是个正直的人”,“我们过去是朋友,他孩子跟我念过书”,边说边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笔记本给医生写信(细节,物以类聚,多年不见仍可以命相托)。然后大家胁迫马斯鲁姆赶马车,冒死护送易卜拉欣到医生家。

第三个回忆者是阿里夫,本是一位文弱善良的小资产阶级,与叔叔班凯(地主)住在一起,歌唱得好(除此之外好像没别的本事),人称“夜莺”。班凯叔叔依附即将成为卖国贼的匪徒萨利普洛斯塔巴巴,他也稀里糊涂跟着叔叔当了“民族阵线分子”。他和易卜拉欣自然是村里的发小,易卜拉欣指责他,他自尊心很强地抵抗,回家时,心情郁闷而矛盾。家里,班凯叔叔宴请匪首,大吃大喝,大唱大叫。班凯对萨利说这是我侄儿,萨利说过来坐我旁边(匪首吃喝地主的,给地主一点面子),并叫原本坐在旁边的人滚开。班凯说我侄儿唱歌很棒,萨利说“呵呵没出息的夜莺”。地主与匪首交往的很多细节都很逼真。席间,有人来报告说发现易卜拉欣在某处开会,萨利派人前去包围,地点就是白天易卜拉欣和教师分完盐后走进的那间农家小屋。参加包围的阿里夫提前开枪预警,革命者得以逃走,但易卜拉欣还是受了伤。后来,凭着基本的爱国心和正义感,没出息的夜莺变成勇敢的战士,并在战斗中击毙了萨利普洛斯塔巴巴。

当第四个回忆者雕塑家安东的时光隧道开启时,画面是寒夜里一户中产阶级家庭的客厅,壁炉边的桌子旁,父亲波罗瓦大夫在抽烟斗,母亲在织毛衣;女儿在看书,儿子站在窗前画画,兄妹双双是学生模样。鸟在屋外扑打着玻璃窗,表示外面的寒冷十分猛烈。母亲不忍此景,对儿子说“求求你赶走它们”。“安东,敲一敲窗户上的鸟,”父亲说。安东敲敲玻璃,外面的鸟飞走了。外面尽管寒冷,但里面是何等温馨,尽管是在被侵略者占领的城市里。那温馨立即被打破,一位受伤的革命者被送进来,委托人是多年不见的老友托马先生。自然,安东后来也成了优秀的战士。他的第一个任务是替在自己家养伤的易卜拉欣送一封信给镇上的铁匠捷马尔。小镇上大家都熟,捷马尔说:“哦,波罗瓦大夫的儿子,什么事啊,你父亲既不要犁又不要斧子,我可不打注射针头啊。”胸肌发达、性情爽直的捷马尔很快成为青年画家心中的“反抗者”标准形象。不久之后他们成了战友。

劳苦的小手工业者捷马尔作为第五个回忆者,他的故事主角不是自己。易卜拉欣还在医生家养伤,阴险狡猾的特务勒夫特里到处侦查易卜拉欣的下落,威胁很大,区委决定处决特务。教师在内应阿里夫的协助下击毙了汉奸勒夫特里。铁匠捷马尔还是个粗中有细、勇中有谋、识人知事的人物。他收到安东送的信后就去医生家与易卜拉欣接头,无意中听说医生家的订婚女婿是斯毕罗,他心直口快地说:“啊,是斯毕罗,当有人向你背后开枪的时候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斯毕罗是个表面有一定教养,实则唯利是图,阴险无情的人,活在今天定可成为某类成功人士)

一号女主角,医生的女儿,安东的妹妹阿尔玛是第六个回忆者。她的故事自然是年轻美女对革命者纯真的崇拜,由此冒死帮助游击队买药、送情报、递传单。她还回忆了易卜拉欣的父母来看儿子,此处,城里知识分子和乡下农民的交往细节也相当生动。这位女主角的饰演者演得很精彩。终于与坏蛋未婚夫决裂后,她的表情在几秒钟内呈现屈辱褪去、生命更新的渐变。成为地下反抗者的一员以后,一次她在街上传递情报,目睹一个人在拥挤中偷了敌人的手枪,她露出顽皮少女忍俊不禁的笑。

只出现在他人回忆中的克里夫·波罗瓦大夫,是这部电影的男二号级人物。他与教师同为片中双星闪耀的典型知识分子。虽然教师早已在战斗,医生还在被迫为德军伤员治伤,被易卜拉欣指责说“你把这些报废的战争机器修好,让他们再来打我们”,但他把易卜拉欣收留在家养伤也是随时有杀身之祸的。他不需要勇敢,他的原则和信念等同于勇敢。他虽然拖家带口,不可能狂热,但是碰上原则问题毫不含糊。你说易卜拉欣的命是他救的,易卜拉欣还吃他的喝他的,他还为易卜拉欣冒着生命危险,可是易卜拉欣躺在他家舒适的客房里,一会儿数落他软弱,一会儿说他女婿是坏人,医生都跟易卜拉欣讲道理,直到易卜拉欣说“我担心有一天人们叫你的女儿'卖国贼的寡妇’”,他才真的生气,摔门而出,但此后照常关心易卜拉欣的伤势和营养。而当得知女婿与一帮卖国贼混在一起时,那就不一样了,立即宣布拜拜。妻子怕事,说不要马上决裂,医生说,不,我们可不是虚伪的人,今天就解除婚约。妻子说他会报复的,医生说我才不管呢。妻子说怎么没早看清,正懊恼为女儿定了这门婚事的医生咆哮:“那都是我的错,我除了工作什么也看不见,我是个近视眼,傻瓜大傻瓜!”妻子说别这么大声担心外面听见,医生说我可不在乎!

总之,在这部电影里,人民一个个善良纯朴,豁达幽默,主角们全体帅哥美女,女主角阿尔玛美极了,二号女主角大学生游击队员也是大美女。

这样的人民,一定由美好的家园所养育。所以这类电影通常同时是风光大片。夕阳逆光下,男女老幼七人和被抬着的一尊铜像,呈一列纵队,走在宽广而群峰起伏的迪纳拉山地上……夜幕中,小镇上灯火阑珊,石板路上响着德军队列的脚步声和哨子声,虽在铁蹄下仍充满家园感……山间泉水清冽,还是民族阵线分子的阿里夫在这里喝水,易卜拉欣过来责备他,责备完了易卜拉欣也喝水;送铜像送到这里,小男孩说“妈妈我要喝水”,妈妈问“老师,拿什么给他喝水”,教师说“阿尔玛,你教他,直接嘴凑上去喝,这样喝水最有味道”,教师示范喝水,小男孩也喝水……山脚下,当年的麦田像金色的海洋,易卜拉欣倒在其间……

好人和好风光,没有爱是写不出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八个是铜像》当年放映的时候,为什么中国观众反映看不懂?
教师工资与知识分子尊严
沙特发现一贫穷病人:富豪排队探望
男子踢球受伤后患上骨癌,医生为救命给他截肢,从此他脚尖向后
教师为什么容易招骂?思考良久,总结出3个原因
安东旧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