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朝历史记载:《竹书纪年》与《史记》哪个更真实?

《竹书纪年》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通史著作,是战国时代的魏国史官写的,后来这本史书被随葬在了魏襄王墓中,直到西晋才被发现。这也使得该书能够躲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保留了许多较为真实的先秦历史资料。该书共13篇,叙述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历史,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前299年。可惜的是,该书在宋朝就佚散了,如今流传于世的叫做今本《竹书纪年》,是一本伪书。清朝时期,朱右曾、王国维、范祥雍等在通过不断的收集,在烟波浩渺的文献中找出了古本《竹书纪年》的一些片段,编为《古本竹书纪年辑校》等。本文所用的就是这些古本《竹书纪年》的资料。

 1,禹都阳城……禹立四十五年

大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而他定都阳城也是没有疑问的。《史记》也记载:“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可惜的是阳城到底在哪里已经无法考证。古本竹书记载大禹在位45年,这是唯一比较可信的大禹在位时间记载。

 2,益干启位,启杀之。

关于益和启之间争夺王位的事情,历史上的争议很多。益是大禹时候的一位重要的大臣或者诸侯。大禹在位期间,按照军事民主制(禅让制)的传统,曾将他立为王位继承人。但是很多古人认为大禹实际上已经暗中支持自己的儿子继位,《韩非子》记载:“言禹传位于益,终令启取之。”《战国策》也说:“禹授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大禹去世后,启就杀益而继位,开启了世袭制的传统。而《孟子》《史记》则认为是各诸侯国主动“去益而朝启”。我认为古本竹书的记载更加真实,反映了上古时代的权力斗争。

 3,夏后开舞九招也。

夏后开就是夏后启。这里是讲述启在位期间关于制作乐舞的事情。启夺位后,必然会通过制度建设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礼乐制度的建设是不可少的。古文献中启制度乐舞的记载很多,《山海经》记载“夏后启于此舞九代”,“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帝王世纪》记载:“启升后十年,舞九韶”。《楚辞·离骚》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或许屈原创作的《九歌》和《九招》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4,启征西河。

启在位期间,发生了武观之乱。武观是启的第五个儿子,居住在西河,根据《吕氏春秋》:“殷整甲徙宅西河”和古本《纪年》:“河亶甲整即位,自嚣迁于相。”来看,西河就是相、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启征西河,获得了胜利,这大概是启在位第25年的事,《存真》、《辑校》作“二十五年,征西河”。

 5,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

这里是记载启的在位时间。不过《存真》记载为“二十九年陟,年九十八”,小编认为上文更加可靠。

 6,太康居斟寻。

启去世后,太康继位。这时候夏朝应该迁都斟寻了,斟寻在哪里至今无法考证。斟寻应该是夏朝最稳定的一个都城,《巨洋水注》等书引《汲郡古文》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夏朝的一个同姓诸侯就叫做斟鄩氏,可能就是当地部族。

 7,帝相即位,处商丘。相居斟灌

太康在位不久,就被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所杀,后羿并非称王,只是将太康的儿子相立为傀儡,居住在商丘。这里的商丘并非今天的商丘,应当是帝丘(濮阳),春秋时期是卫国首都。《左传》记载:“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也有《存真》认为这里原本应该就是帝丘,只是抄写错误。

斟灌也就是斟灌之地,是相依靠的同姓诸侯。《帝王世纪》:“帝相一名相安,自太康已来,夏政凌迟,为羿所逼,乃徙商丘,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氏。”

 8,(帝相)元年,征淮夷。二年,征风夷及黄夷。七年,于夷来宾。

相即位初年,开始和淮夷作战。《存真》、《辑校》作:“元年,征淮夷、畎夷”。在甲骨文中有一个方国为“隹尸”,郭沫若经过考证认为这就是淮夷。淮夷也就是生活在淮河流域的国家,徐国是其中一个,一直到西周都比较强盛。有意思的徐国就是益的儿子若木的封国,淮夷和夏朝的战争或许是长期存在的战争。

风夷、黄夷、于夷都属于“九夷”,位于黄河下游。《后汉书·东夷传》曰:“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黄白赤玄以服色而别者,与方风等皆近海之夷。”可见夏朝的和东夷的战争很多,其中一个于夷臣服于夏朝,根据郭沫若、杨树达考证,于夷就是甲骨文中的“孟方”,位于河南睢县。

9,后少康即位,方夷来宾。

少康是夏朝的中兴之王,它击败了寒浞(取代后羿之人),重新建立了夏朝。少康即位后,九夷中的方夷来表示臣服。

 10,帝予居原,自迁于老丘。

予是夏朝第七位国王,也写作杼。史书上称为“帝杼”,“后杼”。它即位时候位于原,后来迁都到了老丘。地点在哪里无法考证。夏朝的每一个国王几乎都在迁都,说明夏朝的国家制度还不成熟,社会也不稳定,处于游牧和农耕的过渡阶段。

 11,柏杼子征于东海及王寿,得一狐九尾。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狐狸,居住在青丘山。《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古人认为看见九尾狐就是祥瑞的象征。这里的杼讨伐到东海,得到九尾狐,显然是一种传说。

 12,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后芬立四十四年。

芬是夏朝第八位国王,一作槐。它在位期间,应该对东夷的作战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九夷都臣服了。芬在位事件长达45年,可见当时政局是相对安定的。

 13,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

这里是记载夏朝发生的一场战争,那就是洛伯和河伯的战争。《归藏易》曰:“昔者,河伯筮与洛伯战而枚占”。后来两个诸侯演变成为了洛水神和黄河水神。

 13,后荒即位,元年,以玄圭宾于河,命九东狩于海,获大鸟。

荒就是芒。这里的获大鸟许多版本记载为“获大鱼”。这里是指在黄河进行了“以玄圭沉祭”的祭祀活动,是一种宗教活动。《史记》中记载周武王时期有类似的事情,“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估计这是一种战争前祈求出事顺利的祭祀。

 14,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也。

这里是记载商朝人一位早期君主的故事。商人早期在黄河一带游牧,该时期商人一位重要的君主叫做亥,它发明了牛车。商人常常用自己的牛羊和他族进行交易。这一次,亥和其弟恒到有易氏进行了贸易,但是却被有易之君所杀。其子上甲微于是就借助河伯的帮助灭了有易氏。《山海经》有“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的记载。

 15,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泄是夏朝第10位君主,在期间,对东夷依然有较大的控制力。

 16,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立十九年。其弟立,是为帝扃。

不降是夏朝第11位国王,讨伐过九苑,不知道是哪里。其弟弟为扃([jiōng),后来即位。

夏是扶桑树演变来的文字吗

 17,胤甲居于河西,天有妖孽,十日并出。

胤甲就是孔甲,《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期间发生了“十日并出”的怪异事件。天有十日,十日并出,是中国古代一些神话传说。《庄子》“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焦”,《楚辞·招魂》:“十日并出,流金铄石”。《淮南子。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实际上,这里的十日并非真的是10个太阳。曾侯乙墓中出土箱盖上的漆画上有“羿射九日”的原型,那就是一个人正在对准大树上的鸟射箭,这些树上画有太阳,这就是《山海经》中的扶桑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扶桑树应该是古人用来测量日影的树,同时也作为古人联系射箭的靶子。这些习俗出现于东方东夷族,鸟也正是东夷族的图腾,“金乌负日”便是来自于东夷的传说。

这个故事说明了东夷族的势力强盛了起来,夏朝面临东夷族的威胁。后来东夷族的一支商人就灭了夏朝。

 18,后昊立三年

昊就是皋,夏朝倒数第二位王。

19,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入舞。

发就是桀,夏朝最后一位国王。他在位期间,和东夷频繁战争,导致“诸夷入舞”。

20,不窋之晜孙

不窋是周人祖先之一,是后稷的儿子。《史记》记载在夏朝末年,不窋失去官职,逃窜到了戎狄之间,反映了夏朝灭亡时候周人的迁徙。这里的晜孙是六世孙,由于原文不全,不知道说的什么。

21,后桀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

这里记载桀后期的事情,他讨伐岷山氏,得到了两位美女,因此冷落了其元妃末喜氏,于是末喜就和伊尹暗中交往,成为了间谍。岷山可能就是有缗氏或者蒙山,《左传》:“桀克有缗以丧其国”,《楚辞·天问》:“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对于伊尹充当间谍一事,古书多有记载,《国语·晋语》:“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孙子兵法》:“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

 22,夏桀作倾宫、瑶台,殚百姓之财。……夏桀末年,社坼裂,其年为汤所放。……汤遂灭夏,桀逃南巢氏

这里谈到夏朝灭亡的时期,夏桀大兴土木,商汤乘机讨伐,桀失败后逃亡了南巢氏。南巢氏在哪里也无法考证,有人认为在巢湖一带,这只是“文字考古”,不可信。新出土的《清华简》记载桀逃亡南巢氏后,汤继续讨伐,桀再一次逃亡。

23,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这里是史书中唯一可信的夏朝的存在时间,一共471年,这个数据也被“夏商周断代工程”使用。

●顾颉刚宣称中国的古史全是一篇糊涂账,看看《竹书纪年》就明白了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儒家特别推崇三代之治、尧舜之道,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原道》里描述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一线单传的先王之道,指出此道的核心内容是仁、义、道、德。《汉书・艺文志》里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后面又说:“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谁能想到儒家三代之治的道德神话被一个盗墓贼给破坏了。

《晋书·武帝纪》载:咸宁五年冬十月,汲郡人不准掘魏襄王冢,得竹简小篆古书十余万言。盗墓者“不以为意,往往散乱”,并燃竹简为火把照明。官府闻知后前往察看,却“收书不谨,多毁落残缺”,经过整理,成书16种、75篇,《竹书纪年》是其中比较完整的一种。

《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

《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成书比《史记》早200年,里面记载的内容有许多是《史记》所未载。《竹书纪年》横空出世,直接颠覆了《史记》和儒家的道德神话。在儒家的描述中,尧舜禹的禅让制,完美的道德圣人。可是《竹书纪年》记载中却是血腥政变充满阴谋杀气腾腾,哪有什么君子什么仁义,诸如舜囚尧,启杀益,大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共伯和干王位、非二相共和也等等,与儒家经传所记迥异。

《韩非子・说疑》中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不知道韩非子看得是什么典籍得出结论的,看来尧舜禹在当时的形象可不是那么高大完美。

《竹书纪年》因其写作的思想和所记内容与正统的儒家思想大相径庭,受到后世儒家贬斥,被称为“荒诞”之书。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里就说《竹书纪年》是“由晋人之讹撰”。幸运的是《竹书纪年》没有被汉儒篡改,人们可以从竹简之中寻找历史的遗迹。

古本《竹书纪年》经晋代学者荀勖、和峤、束皙等人整理,出现了所谓荀勖、和峤初写本与束皙重定本之别。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竹书纪年》原简亡佚,只有初释本和考正本继续传抄流行,直到唐玄宗开元以前该书仍旧存在,到了宋朝就不见踪影了。后来有人按照儒家的传统观念部分地篡改了《纪年》的内容,这就有了《今本纪年》,王国维认定今本是伪书。清学者朱右曾最先辑录见于各类典籍的《竹书纪年》,并撰成《汲冢纪年存真》一书,开启了《古本竹书纪年》的辑佚工作。

朱右曾在《汲冢纪年存真》一书序文中说:“秦政焚书,三代事迹泯焉。越五百岁,《古文纪年》出于汲县冢中,而三代事迹复约略可观,学者锢于所习,以与《太史公书》及汉世经师传说乖牾,遂不复研寻,徒资异论。越六百岁而书复亡。”

《竹书纪年》的版本问题、真伪问题一直就在争论之中。

朱希祖认为,“《竹书纪年》盖晋束皙等所伪造,本不足信。”吕思勉在《吕思勉读史札记》的《汲冢书》中说:“然则世之所传,所谓出自汲冢之书,其物果可信乎?曰:否。”

不管怎么说,《竹书纪年》的出现对儒家来说,简直就是一次刨坟掘墓。儒家歌颂的美好盛世三代之治尧舜禹禅让制,被一个盗墓贼发现的《竹书纪年》给戳破了。

现代史学家陈梦家说:“汲冢竹简的发现,和安阳甲骨的发现,就古史的材料而言,有着几乎同等的重要性。”《竹书纪年》的内容有与传统正史记载不同处,如"(殷)祖乙胜即位﹐是为中宗",与《史记·殷本纪》等以中宗为太戊不同,但与甲骨文"中宗祖乙"的称谓却完全相合,可见竹书纪年的史料价值甚高。

《竹书纪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甚至有人建议不要搞夏商周断代工程,直接采纳《竹书纪年》就可以作为中国上古史的纪年了。著名考古学者李学勤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古史辨学派”的顾颉刚认为,三代历史是被后来的史学家或思想家“层累”地塑造起来的。

顾颉刚宣称:“中国的古史全是一篇糊涂账,二千多年来随口编造。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里就成了一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在顾颉刚看来,所谓盘古开天辟地和三皇五帝的传授次序全出于编造,是历来“藏垢纳污”的渊薮。

顾颉刚说中国古史全是一篇糊涂账,不是没有道理。古人有“六经皆史”之说,儒家对《诗经》《尚书》《礼经》《乐经》《易经》《春秋经》这些先秦文献的整理与编辑,实际上是为塑造儒家价值观的重塑,不知道删除了多少历史真相。《史记》记载:“古者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竹书纪年》的出现,的确是惊世骇俗对儒家当头一棒。《竹书纪年》以后,历史材料摆在学者面前,史学研究的价值逐渐被发现,史学终于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从经学中独立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居河南说”之文献考辨:兼说二里头文化非夏文化
寻找夏王朝,文献基础够坚实吗?从《夏本纪》的几个怪现象说起
夏朝存在的证据!发现商汤之前十四代事迹史料!真知堂说上古史
《竹书纪年》夏 纪
震撼!夏朝帝王世系大全
《豳公盨》铭文研究二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