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教育时评:我们教育打造出的优秀学生为何会万人一面?

近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中青报发文写道:今年上半年,我去上海面试学生。学生们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一个个光鲜亮丽,就像他(她)们提供的申请材料一样。无一例外,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优异——至少位于年级前5%;艺术特长突出——至少会一种乐器……在感叹上海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同时,我也隐隐有一丝遗憾:他们看上去太完美了,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缺点;他们看起来也太像了,就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一样。我们对人生和教育的理解太过单一,而且缺乏想象力。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中国青年报8月15日消息)

最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一篇文章----“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心里不禁一惊,自己从事基础教育也近二十年了,一直坚守在毕业班的教学一线上,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可是结合李镇西老师的文章,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其实自己有时也是在不断打造优秀学生。

于漪老师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人,有时候我们就是把“人”忘掉了,只看到分数,看到技术技能。知识、技能技巧只是攀登精神世界的阶梯,不是终结的目的,终结的目的是人

有时我们通过媒体会看到或听到某某名牌大学生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些优秀学生当初不也是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吗?为何却没有学会做人?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好好反思一下吧,名师不是打造出来的,同样优秀学生也不是打造出来的。

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让理想自由高扬,让心灵自由绽放,让个性自由舒展,让思想自由飞翔,让每一个教师成为他自己价值和尊严最本色也最灿烂的标志而不是学校的形象和领导的政绩”……

我们何尝不应该让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给孩子一个尽情翱翔的空间,让孩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何育人,这应该是社会、家长、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人生需要不断反思,教学更需要一日三省,方能懂得师者,人之模范也的真谛。    

首先,教师的发展要尽量避免同质化

记得以前中国教育报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是什么让教师变得千人一面》。专家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质化”倾向将严重影响教师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正是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质化”,也就导致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万人一面”的局面。其实每年到了大学生毕业就业的时候,就会引起整个社会的热议。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这与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不说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一些著名高校的毕业生也无法适应社会。

事实再次证明,我们很多同学在大学里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可是大学毕业后却怎么也做不出什么事情来了。因为在社会上,并不是成绩在起作用。成绩只能证明你智商比别人高,但并不能决定你一辈子就一定有出息。

鉴于此,中国教育频道1台这几天连续播放了——《大学章程》呼之欲出,高校你准备好了吗(上)(下)?

《大学章程》的制定其目的就是打破以往大学生发展出现“同质化”的现象。首都经贸大学党委书记柯文进教授说的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他曾谈到: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

目前各大学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大学章程》,到2015年高校要全部完成《大学章程》的制定,并且将要以立法的形式出现。看到此,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又将做何感想。如果《大学章程》开始实施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举措也将会波及基础教育。

一直以来,我们倡导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是目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模式又似乎在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万人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下面发表一下自己的一点拙见。

在经过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是什么让教师变得千人一面》一文中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现借用一下,以求共勉:

1. 因科制宜,进行培训研修;

2. 因人而宜,实行个性化培养。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最近这几年我们山东省进行的暑假远程研修,也是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2012年“课程宏观设计”,2013 年的“主题单元”中观设计,以及秋季开学将要进行的“课时”微观设计。无不在引导和鼓励教师致力于教学改革,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省专家孔祥龙老师曾说过: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课堂教学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而着眼学生发展则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的确,“向课堂要质量”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可是,目前有些课堂教学让人不敢恭维。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在很多地方、很多老师的课堂上一直在沿用,这种“短、平、快”的授课方式的确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可是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多元化发展不能不说是一种疼。

最近看到一位老师的文章,感觉比喻非常贴切。我们的课堂为何不能像“星光大道”一样,其实我们教师在这个舞台上就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起着引导、衔接的作用,真正的主角是学生。看看有多少“草根”明星是从这个舞台走出来的。这个节目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张扬个性”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我们的教师为何不能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丰富起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教师的授导式学习相结合。

再者,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

长期以来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途径。于漪老师曾说过:我当一辈子教师,最忧心的是只看到技能技巧,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这是对孩子的坑害。

的确如此,我们的一线教学一直有时不就是在坑害学生吗,想想真是可怕。我们平日评价优秀学生的标准不就是往往以分数论英雄吗?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无疑是有害的。可是目前的考试制度的导向已经在引导教师、学生“一切为了分数”,这也就不难理解有些高校的毕业生为何不能社会?

这次远程研修的“关于主题单元评价设计”,就是在引导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力求多角度,评价要注重培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评价方法也要灵活,比如说:实验现场评价、演示现场评价、展示现场评价以及纸笔测试等等,都可以用到平日教学中。

可是有一点值得深思,对于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在低年级可以很好地实施。对于毕业年级,例如初四、高三这些面临升学的特殊阶段,目前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就是考试,这是毋容置疑的。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到了毕业年级,你们就要把自己的个性收敛起来。这个时候不需要你们张扬个性,学习、考试、分数是你们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听到这句话,感觉真是可怕。或许这种观点,在好多人心里都有。不能不为我们的学生担心,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

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于毕业年级的“焦虑感”是目前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学生回忆曾经经历过毕业年级的“生活”,可有幸福感,也许心里只有“噩梦”。这与长期以来的“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是分不开的。

目前大学正在着手制定《大学章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信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学、小学也会出台与此相关的政策,期待教育的美好明天早些到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安安静静的教书怎么那么难
“我最怕期末”:一名大学教师的焦虑
办高水平大学离不开严师(中教评论)
如何做一名现代大学生“真正喜欢的”大学教师
5年来,他将518名学生送进大学
教师要有追求的高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