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振林教学文章《虚实相生巧叙事》刊于《读写月报》2017年第3期
木木文字

陈振林教学文章《虚实相生巧叙事》刊于《读写月报》2017年第3期

虚实相生巧叙事

陈振林

【技法导航】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的成功,除了其自身完善的结构、精美的语言之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叙述时灵活处理虚写与实写的关系,做到虚实相生。

巧妙处理虚实关系,使其虚实相生,水乳交融,可以将结构调整得丰满圆润,把语言点缀得摇曳生姿,使记叙文的写作如同插上翅膀,飞向成功。

虚实相生巧叙事,虚实相生生情趣。

怎样做到虚实相生呢?

一、明暗线索并向行,虚实缠绕结构明。

一篇记叙文章,要想让它的叙述有特色,有亮点。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这就是尽可能地使用明线暗线两条线索,让这两条线索并向前行。

例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以时间为明线,以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为暗线,明暗两条线索融合,完成了文章的写作。同样,在他的《药》中,老栓买“药”是实写,夏瑜被害是虚写。虚实相映,缺一不可,使全文结构明晰。这种写法在《月光曲》一文中更为明显。明线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小路上散步——走近茅屋——走进茅屋——弹奏一曲——又弹一曲——记录曲谱。暗线是贝多芬的感情发展: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很好奇——走近茅屋听到兄妹对话,产生同情之心——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其音乐天赋让他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激动。两线交织,文章思想丰富多了。

如果以“踮起脚尖”为题写一篇关于奶奶与孙子之间亲情的记叙文章,就可以这样构思:以奶奶对孙子的爱为明线,以孙子对奶奶的爱为暗线,两线合一,亲情尽显。

、巧借他事作衬托,由实入手妙引虚。

在记叙类文章中,实写仍然是虚写的基础,学生可以由实入手巧引虚。最常见的手法是巧借他事作衬托,由实入手妙引虚。

刘鹗的《明湖居听书》(《老残游记》第二回节录)着重点是描述白妞的演唱效果以前,用另外两个人特别是黑妞的表演来作铺垫。黑妞的表演“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百变无穷”,令人“以为观止矣”。然而与白妞相比,却连“十分里的一分”都及不上。黑妞的本事再大,可是她的好处别人“说得出”,“学得到”,白妞的则“说不出”,“学不到”。白妞的说书艺术则在黑妞等人的映衬下更是自见风流。

这种因叙事而“造事”式方法,易于从段落上分层次把握。

以“踮起脚尖”为题写关于奶奶与孙子之间的亲情,就可以这样类似“造事”,比如:高高的柜子上层有许多零食,可当时不够高的我就是踮起脚尖也是望尘莫及,最后柜子上的小东西全让我给扫了下来。以这样的小事,来衬托奶奶对孙子无私的爱。

三、巧用修辞造气氛,从虚入手妙写实。

一篇记叙文显得精美,关键点在于写好它“虚”的内容。要将“虚”写好,就要学会巧用修辞造气氛。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等。

学生这样写自己的高中生活:“身边和身后的人们摩肩接踵,清晨时,满教室黄黄的灯光在无声地唤着你,那深陷在镜片的暗淡的眸子,让你想起夏日夜里丢了翅膀的萤火虫。”发挥想象,运用拟人,极其巧妙。

学生作文《雨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样运用了比喻,以虚写实,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同样,写奶奶踮起脚尖的样子,也可以用比喻:保持着踮起的姿势,如同一位芭蕾演员,只是没着装。

四、巧运想像连虚实,虚实相生生情趣。

“虚”和“实”是紧密相连的。记叙文中,要善于运用想像,将虚与实相连,虚实相生生情趣。朱自清《背影》的结尾:“……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作者由眼前之信,想起他处之父,深情的背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以“踮起脚尖”为题写关于奶奶与孙子之间亲情,结尾也可以想像:奶奶愈加矮小,需要踮起脚尖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可我长高了,长壮了,绝不要奶奶辛苦地踮起脚尖,我可以趴下来,奶奶踮起的脚尖不过是我身躯的高度!

在想像叙述中,作者甚至可以写“幻景”,让叙述更加精彩。

    当然,写作者要清楚,虚中彰实是作文的根本目标,而其实,“虚”的内容也是为写“实”服务的。写作者也要注意,虚实结合的构思不能是背离现实生活的胡言乱语、肆意而为,而是从现实出发,紧扣文章中心主旨而寻找材料,展开叙述。

【范文】

踮起脚尖

胡南

奶奶的个子不是很高,可总有些东西在高处,这时,奶奶不得不踮起脚尖。

父母外出工作,小时候一直都是奶奶带着我,我也甘心地跟着奶奶,奶奶的慈祥与和霭就像童话时的仙女奶奶一样。那时,家里有个大柜子,我知道,那柜子上层有许多零食,可当时不够高的我就是踮起脚尖也是望尘莫及。一次,我终于想到个办法,找来一根长杆,踮起脚尖,使劲儿地把上面的东西往下拨,大概是太用劲儿,上面的东西哗哗而落,除了零食,还有许多书都一股脑儿地砸下来,我来不及防备,就打得哭了起来。奶奶闻声而来,看见满地都是七零八落的东西,明白了缘由,轻声地安慰我,将地上的零食放到我手里。第二年,奶奶己把零食装进低柜子里,我便不用拿工具,甚至不用踮脚尖了。

不知不觉,我已经长得比奶奶高了许多,许多对我来说,很轻松的动作,奶奶却得踮起脚尖,艰难地完成。

一次数学课,总觉得有个人头在窗户外晃来晃去。教室的窗有些高,要想看到里面的情形,个子稍矮的都得踮起脚尖。看那身影有些熟悉,我请假出去看看。是奶奶,她往前倾着身子,使劲地踮起脚尖,努力地探着头往教室里看,可总也不够,她又踮直了脚尖。我一出来,她似没晃过神来,仍然保持着踮起的姿势,如同一位芭蕾演员,只是没着装,手里还提着送来的水果。我呆住了,没有说话,等回过神来,奶奶已站在身边,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几丝头发顺着汗水贴着,奶奶笑着。我从口袋里拿出纸巾递给奶奶,奶奶笑得更加灿烂了。等奶奶别过身去,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奶奶却突然转身了,看见了正在哭的我,赶忙跑过来,问我发生了什么,我连说着没事。

在奶奶的执拗下,我先进了教室,可总有一个人影仍在窗口晃来晃去,我知道,是奶奶,她还是不放心,我装着认真听讲,等过了十几分钟,人影离开,我趴在桌子上,泪又肆无忌惮地流出来了……

时光流过,奶奶愈加矮小,需要踮起脚尖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可我长高了,长壮了,绝不要奶奶辛苦地踮起脚尖,我可以趴下来,奶奶踮起的脚尖不过是我身躯的高度!

【可圈可点】文章叙述采用了双线索:明线是奶奶对孙子的爱,暗线是孙子对奶奶的爱。由实到虚,两代人的“踮起脚尖”隐含一种生命承续的象征意义,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厚重感。特别是写奶奶踮起脚尖在教室窗外看我的镜头感情真挚,表现细腻,富有感染力。

【更上层楼】

全篇整体不错,但小作者的语言有些随意化,比如“我来不及防备,就打得哭了起来” “我便不用拿工具,甚至不用踮脚尖了”太过口语化,其实稍微注意一下用词就更好了。

佳作欣赏

董平柏老师

陈振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县一中读书那会儿,董平柏就在县一中做老师。

他没有给我上过课,我们学生都认识董平柏,他像只有一套西装似的,见到他的时候,他总是西装革履的。西装是深黑色的,大红的领带,很是耀眼。只是衬衫不是那么洁白,灰不溜秋地,像狗肝颜色。这让我们都记住了他。

我确实没见过他上讲台。我问过班上的好多同学,知道根底的同学天平说,知道不,董平柏只是县水利学校毕业的,中专学历,能在这省级示范高中做老师么?

我高中毕业后进了大学,一年暑假我回到高中母校看望老师时,就看见校门前的名师榜上,有一张董平柏的大照片。想不到,董平柏成了名师了。那照片,还是黑西服、红领带、灰衬衫,衬衫明显干净得多了。我正疑惑着,在学校旁的单身教师宿舍前见到了董平柏那熟悉的身影。他三口之家挤在那间单身宿舍里,房门没有关。正是中午,他的爱人和三四岁的女儿在床上睡午觉睡着了。房间里没有蚊帐,他就坐在床边,拿着一把芭蕉扇,替那母女俩扇着风,驱着蚊子。他空出的左手上,拿着一本线装书;就着昏暗的光线,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书。隔壁的宿舍里,正在播放世界杯足球赛,不时地传来阵阵呐喊声。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母校任教,和董平柏成了同事。

他家的洗衣机坏了,请来了学校物理组的吴老师帮忙。吴老师一上完课就来了,饿着肚子,拆卸,安装,忙了两个多小时,替他家修好了洗衣机。他呢,坐在一旁的小凳上,手中拿着一本《中医理论基础》,正钻研哩。吴老师说修好洗衣机了,他说“好,好”,又说:“你知道不?我家是中医世家,我能给你瞧病呢。”吴老师说要走,他拦住了:“别,别,你替我修好了洗衣机,我得给你特别待遇。”吴老师心想,这下肯定会邀几个同事去餐馆啜一顿,就在一旁等。董平柏不慌,搬了把椅子,让吴老师坐下。他又慢慢地用温水洗了手,搬过一个长盒子,从长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把京胡。他坐下,悠悠地拉起了京胡名曲《夜深沉》。曲声婉转,时而飞扬,时而低沉。吴老师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董平柏沉浸在他的京胡声中,陶醉了……

我在县一中上班的第二学年,就不见了董平柏。一问,才知道他已经调到省城最好的一所高中去了。那年十一月,学校派我到省城学习心理学,是一个硕士研究生班课程,我不情不愿地去了。不想,就在培训班的第一排,我看见了董平柏。他见了我,很是热情,说:“做老师的,学学心理学肯定是有好处的。这次学习我是自费来的,你知道我为什么学习心理学吗?我也学中医,常常觉得,人的好多疾病,不是用药来治好的,心病啊,就得用知心话来医才好啊。”说完,他哈哈大笑,快五十岁的人了,像个孩童一般。

今年县一中要举行百年校庆,我联系上了他,请他回来参加校庆。电话接通了,他手机里传来嘈杂的声音:“校庆啊,我一定来。我现在正在北京挤公汽呢,呵呵,我正读博士哩……”

今年校庆时一定能见着他的。

又想起来了,董平柏是教英语的。

【点评】

董平柏老师起点并不高,但是他一直很努力,正因为努力,所以他做得很成功,成为一名很有特色的优秀教师。他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的生活太多的启示,那就是向着自己的目标,一直朝前走。

长按.识别.关注

陈振林,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获得者,“青铜骏马”文学奖获得者,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作家,上海图书一等奖获奖作家,“中国好故事”获奖作家,“百年百部故事经典”作家,全国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获奖作家,第十四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获奖作家,《北京文学》“重点推出”作家。20多篇小说入选中、高考相关试卷,300多篇(次)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在《北京文学》《小说月刊》等刊物公开发表作品百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父亲的爱里有片海》等十九部。《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等刊签约作家。

木木文字工作室

    陈振林文字工作室,是陈振林文学创作与教学写作的自由天地,原创高效撰写各类文字(小说、散文、剧本等文学作品,教学论文,报告、总结、交流材料等公文,演讲稿、广告词、企事业文化整体构思等实用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南商报小小说:近水楼台
坚持瑜伽15年,3位中国瑜伽奶奶逆龄漂亮的不像话!
【江苏】何皆彤《我家的何小宝》指导老师:董立霞​
董宇辉直播间访谈,作家心里学家医生毕淑敏老师完整版。
这是一条暗线,近一月的3
甘肃作家‖【新时代震撼人心的《青春之歌》】◆杨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