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振林散文:小雪细雨篁岭行

木木文字

小雪细雨篁岭行

陈振林

想要看看中国最美乡村,那当然是到婺源。走进婺源,你觉得处处是景,让身处平原的我们没法选择。

“当然是到篁岭去啦。”同行的导游小叶建议。

小叶二十多岁,很精干的小伙子。他是汪总派来的,汪总是施老师20多年前的学生。我和施老师,都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四方”杯大赛的评委。大赛刚刚结束,我们就想着在婺源转转。施老师70多岁了,精神矍铄,仍兼职做着《读写月报》高中版的编辑。我是他的老作者,他是我的父辈,但我们两人可算是忘年交了。他叫上了他的老伴叶老师,一位学识丰厚又和蔼可亲的阿姨。

小叶既是司机,又是导游。小车像匹自由的小马,驰骋在婺源的公路上。每过一处景点,小叶就向我们讲解景点的来由。路过钟吕村,小叶说,这就和“黄钟大吕”相关了。这地名,确实有古风之韵,我直叫着“好”。叶阿姨是婺源人,她说:“这种类似的地名多了呢。”于是,她一下子说了好几个地名,比如清华、紫阳、诗村、思口、江湾、流头、弦高等。一听,我们就知道了其中的古韵之味。施老师呢,则讲起了婺源的名人,由鸿儒朱熹,说到秦桧,说到当地的“秦”姓人改姓为“余”的趣事。

车窗外飘着小雨,有些冷,我们却觉得分外温暖。

到了篁岭,我以为会见到成片的竹林,会有王摩诘先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境。可惜,只在山脚下,零星地点缀着些竹,一窝一窝的样子,没有一点气势。

进入景区,却下起了小雪。小雪落在我们的脸上,有些冰凉,却觉得更有意思。施老师和叶老师,我们担心着他们的安全。他们却乐呵呵地,说没有问题的。见有玻璃桥,我们走过去。但早有守桥人站立着,说担心摔倒,只是让我们上桥去拍拍照片。我们答应着,开始摆拍。守桥人又开始提醒着施老师夫妇,施老师应声说:“我的胆子本来就小的,你放心好了。”让我们哈哈大笑。雨雪天气,在这玻璃桥上拍张照片,居然有着不一般的效果。那细碎的雪粒,似乎融进了脚下的玻璃,不那么透明,有了些朦胧的感觉。

走出玻璃桥,我们来到不远处的观景台。附近有冒着雨雪的小商贩向我们推销着婺源菊花,说对身体有着特效呢。小叶让我们不要理会,说这菊花不是真正婺源产的。站在观景台,远望对面,那是层层的梯田。一层一层,像一级一级大大的台阶,生长着青绿的油菜。山间有雾气升起,像仙境一般。

“要是到了阳春三月,就是油菜花的季节了,那可美丽啦。”小叶说。

寒冬里的我们只能想像着明年三月的美好了。靠近几株金黄的树叶,映着对面的绿油油的梯田,我们也拍出了色彩分明的照片。继续向前走,就进入了古村落“天街”了。天街,我想像着应该有郭沫若先生《天上的街市》的美景吧。不过,待我们走近天街古村的石牌坊时,我觉得这意境远远胜过郭沫若先生诗中的味道了,超过他大诗人的想像了呢。沿途,有着当地最有特色的小吃。手工豆腐飘着芳香,清明果正绿油油地抖动着身子,簸箕里的面团像变着魔术,还有那冒着热气的冰琪淋,诱惑着成群的年青人。

但小吃不是我们一行的所爱,我们只是看了看,继续向前走。小叶熟悉这里的景,叶阿姨也熟悉这儿的路,我们是不用担心在景区走重复路了。

小雪不停地飘着,小雨也不停地落着。我们打着雨伞,慢慢地前行。

每走一步,我们觉得都是最好的景。我的手机没电了,热情的叶阿姨忙着用她的手机帮我拍照,说是要为着留下婺源最美丽的印象。这里的主要景区呈扇形,我们由扇形的左边向上走。脚边,有流水慢慢地向下流动着,在这雨雪天里也像极了配好的乐曲。

如果说,婺源古村是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篁岭无疑是一朵雅致动人的奇葩。篁岭处处闪烁着民俗风情的亮点,这里是一幅缩写版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篁岭保存良好的徽式古村落格局,有原汁原味古村落风貌及民情民风。篁岭村庄的房屋结构开式特殊,农家一楼大门前临大路,大门后是厅堂;户户二楼开后门可到达更高处的另一大路,二楼前门拦腰上下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连成一体,用以晾晒农副产品,较好地解决了坡地建村、无平坦处晒农作物的矛盾。

这样的房屋结构,正是为着“晒秋”。晒晾农作物使用竹晒簟,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年的收获季节,房屋间成了晒簟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重重叠叠,甚是壮观。

到了最著名的晒秋之处。我们停下了脚步,忙着不停地拍照。我们的眼,尽力搜索着最美的角度,想像着那晒秋的美好。今天是不能够真正见到晒秋了,我们从那屋檐的下边,看到了晒台的上边,大大小小的簸箕,正摆放着曾经晒过的作物果实。那颜色,远远地看着,就觉得是一种诱惑。有的晒台上,随意地摆放着些南瓜,是没有收罗进屋的果实,也让我们看到了这里的一点点晒秋的意味。

小叶告诉我们。如今,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消亡,然而婺源篁岭的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成为婺源特色的旅游产品。

有古砚店家,施老师建议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婺源是砚盘之乡,自然,那些砚盘是同类中的极品了,价格也不菲。我们只是看看,用手轻轻抚摸着,也算是饱了所谓的书生之福了。

然后,我们进了古村落的祠堂。这里的人全部姓“曹”,没有一家杂姓,都是从河南上蔡迁来的。祠堂有些年头了,据说,在文革里也没有被毁坏。这真是一件幸事了。祠里供着曹姓里有名望的祖人,有两任宰相,多位进士。屋内有关于当地嫁女的小型雕塑,极具地方特色,颇有趣味,吸引着大量的游人驻足。说到游人,我们看了看,即便是今天的雨雪天气,也应该是近万人了吧。祠堂里边还有书房,有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就是古代学堂的样子。看了,让人也想着去好好读书。

出了祠堂,我们继续向上行,就到了晒秋景点的最高处。在这里可以鸟瞰整个晒秋的屋子,让你感受到满心的收获喜悦。虽然仍然下着雨,我们也忙着掏出手机,不停地拍下了最美丽的照片。

慢慢在山路上行进着,我们用眼睛搜寻着篁岭的美。秋冬的篁岭,千棵珍奇古树环绕,以红豆杉、枫香、香樟为主。枫香红叶映衬着山居古宅,数千亩梯田簇拥村落,红透的乌桕树生长在田垄上,点线面构成的天然美景,犹如进入童话世界。可以说,篁岭既是自然的宠儿,也是人文的杰作,更是造物主遗落在人间的一块美玉。而这个时候的篁岭,我们只能在雨中感受到她的魅力了。

就要下山了,我们意犹未尽。我的眼,不停地回望着篁岭,这块雨雪之中的美玉。

回来的路上,似乎很快。施老师32年前毕业的学生们,早已在婺源县城准备好了午餐等候着他了。他和叶阿姨感受着做老师的幸福,我也一同分享着他们的幸福。

我坐在回程的高铁上,忽然想起了东坡先生寻好友张怀民所写下的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处无景?何处无枫竹?但少闲人如吾与施老师耳。小雪细雨篁岭行,成为我们生活的最美好记忆。

长按.识别.关注

陈振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获得者,“青铜骏马”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作家,上海图书一等奖获奖作家,“中国好故事”获奖作家,“百年百部故事经典”作家,全国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获奖作家,第十四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获奖作家,《北京文学》“重点推出”作家。20多篇小说入选中、高考相关试卷,300多篇(次)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在《北京文学》《小说月刊》等刊物公开发表作品百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父亲的爱里有片海》等22部。《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等刊签约作家。

木木文字工作室

  木木文字工作室,是陈振林文学创作与教学写作的自由天地,原创高效撰写各类文字(报告、总结、交流材料,演讲稿,小说,剧本,策划书,广告词,新婚对联,企事业文化整体构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获奖作者‖《纪实纵横》 首届“乌拉特奇石杯”全国征文比赛获奖作者获奖感言
一文读懂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平均年龄65岁,2人曾拒绝领奖
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获得者蒋巍:出发,是一个作家最美的姿态
佛坪县作家协会2020年度“椒溪文学奖”颁奖典礼预告
细雨中婺源秋色玩拍记2020
寻葩周年庆送书获奖人公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