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搜韵·三十二个虚字的使用【下】

 【珍惜整理】
 

 第十七字若

〈动〉

  •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 同本义

  • 若,顺也。——《尔雅·释名》

  •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 天子是若。——《诗·大雅·烝民》

  • 有孚禺若。——《易·观》

  • 钦若昊天。——《书·尧典》

  •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 如同;像

  •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 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 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

  • 择菜

  • 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说文》

  • 引申为选择

  • 《晋语》秦穆公曰:“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 同,相当

  • 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

  •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

  • 及;到

  • 病未若死。——《国语》

  • 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 诺,应允,后作“诺”

  •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

  • 步骑之所蹂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 对付,处置

  •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代〉

  • 如此,这样

  •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 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 你 [们] ;你 [们] 的

  • 若,汝也。——《小尔雅》

  •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 若辈得无苦贫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 其;他的 ——用于他称

  • 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 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 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 这么;那么。用同“偌”

  • 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连〉

〈名〉

  • 禾秆皮

  • 稣,杷取禾若也。——《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 香草名

  • 杜若,香草。——《说文》

  • 华采衣兮若英。——《楚辞·云中君》

  • 顺微风,挥若芳。——傅毅《舞赋》。注:“杜也。”

  •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 灵木 。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 秦、汉时县名 。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 古水名 。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 姓。如:若口引(复姓)

〈助〉

  第十八字虽 
〈连〉

  • (形声。从虫,唯声。古读 (huī)。本义:虫,似蜥蜴而大)

  • 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战国策·燕策》

  •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 又如:虽故(虽然);他虽身负重伤,但坚决不下火线

  • 即使…也;纵使

  • 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 先王之法,经手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 仅,只

  • 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管子》

  • 原本,本

  • 你那里休夸口,你虽是一人为害,我与那陈州百姓每分忧。——《陈州粜米》

  第十九字所
〈名〉

  •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 有截其所。——《诗·商颂·殷武》

  • 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荀子·王霸》

  • 必于无人之所。——《吕氏春秋·达郁》

  • 僻远悠闲之所。——《吕氏春秋·谨听》

  •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 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柳宗元《童区寄传》

  •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袁枚《祭妹文》

  • 又如: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 道理;方法 。如:所以然(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所诠(佛教语。所解的义理)

  • 地方

  • 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

  • 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 着落;结果

  •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黄宗羲《原君》

〈助〉

  • 表示结构 [used before a verb or a V-C construction together with 被 or 为 to indicate the passive voice]

  • 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 又如:闻所未闻;各尽所能

  • 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 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史记》

  • 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 臣唯命所试。——《列子》

  • 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 其后目以削,数十年,竟为所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

  • 又如:为好奇心所驱使;为实践所证明

  • 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遗所由使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

  • 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 盏之所以距子者,吾不言。(用什么方法)——《墨子·公输》

  •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邮局有意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量〉

  • 用于地点、位置,相当于“处”。如:有房两所

  • 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 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括地志》

  • 用于建筑物

  •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赋》

〈副〉

  • 尚,还

  • 江陵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乐府诗集》

  • 大约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 从弟子女十人所。——《史记·滑稽列传》

  •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代〉

  • 这,此 。如:所事(此事);所以然(指“那个东西”。因不便明言,用“所以然”隐语代指)

  •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 问帝崩所病,立者谁子,年几岁。——《汉书》

〈连〉

  • 若,如果 。如:所不(誓词。假使不)

〈形〉

  • 一切,所有 。如:所事(亦作“所是”。凡事,事事);所有品(所占有的东西);所是(所有)

  • 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 许多的,多种的

  • 收拾得所事儿温柔,妆点得诸余里颗恰。——《南吕·一枝花》

  • 可以的

  • 必欲争天下,非无所与计事者。——《史记》

  第二十字为  為、爲
〈动〉

  •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 为之难。——《论语》疏:“犹行也。”

  • 可以为师。——《论语》

  • 人之为学。——·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推为长。——·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 制作;创作

  • 造作,为也。——《尔雅》

  •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 治理

  • 为,治也。——《小尔雅》

  • 诸葛瑾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 变成,成为

  •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 不能为祸。

  •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 而改为入。——·洪迈《容斋续笔》

  • 又如:由徒为师

  •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 不为近者热。

  •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 又如:十尺为一丈

  • 学习,研究

  •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 种植;营作

  •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战国策》

  •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 使

  •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 以为;认为

  •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 惊为生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


〈介〉

〈连〉

  • 和 ——表示并列关系

  •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 犀首以战于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

  •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

  •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 宾语前置的标志

  •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

  •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语气〉

  •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拼音:wèi  韵部:
為、爲
〈动〉


〈介〉

  • 因为,由于

  •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 替,给

  •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 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 楚王作剑。——·干宝《搜神记》

  • 为王作剑。

  • 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为了

  •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 则众何为。——·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不为怨者故。

  • 生为之饱。——·周容《芋老人传》

  •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 为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 不足为外人道。

  • 为弟子说前代事。——·周容《芋老人传》

  第二十一字惟
〈动〉

  • (形声。从心,隹(zhuī)声。本义:思考;思念)

  • 同本义

  • 惟,凡思也。——《说文》

  • 臣窃惟事势。——贾谊《治安策》

  • 吾惟之,坚子固不足遣。——《汉书·张良传》

  • 又如:惟思(思虑);惟度(思考忖度);惟念(思念;考虑)

  • 为,是

  • 万邦黎献,共惟帝臣。——《书·益稷》

  • 不变惟何。——[英]赫胥黎著、严复《天演论》

  • 相亦惟终。——《礼记》

  • 听从,随从

  • 大国苟不以为然也,则亦惟命耳。——刘献廷《广阳杂记》

  • 又如:惟惟(听从顺服的样子)

  • 愿,希望

  • 若草庵见毁一节,成功之后,万惟留心。——《英烈传》

  • 又如:惟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

  • 在于

  •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书·大禹谟》

〈副〉

  • 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

  • 惟明克允。——《书·舜典》

  • 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

  •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 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 惟有乳下孙。——杜甫《石壕吏》

  • 惟手熟尔。——·欧阳修《归田录》

  • 惟,独也。常语也。或作唯、维。——·王引之《经传释词》

  • 又如:惟一惟精(精诚专事,毫无杂念);惟义是从(只要有道理就坚决服从);惟口起羞(谓言语不慎,招致羞辱);惟利是求(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惟精惟一(精纯专一)

  •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又” 。如:惟新(更新)

  • 相当于“犹”、“还”

  • 惟,犹犹也。——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 用在句首,表希望、祈使

  •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孟子·梁惠王下》

  • 惟思既往。——·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 惟思将来。

  • 惟留恋也。

  • 惟希望也。

〈连〉

  •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与”、“和”

  • 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书·多方》

  •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则”

  • 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书·吕刑》

  •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虽然”

  • 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史记·淮阴候列传》

〈介〉

〈助〉

  • 用在年、月、日之前

  • 惟二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 用于句首,无实义

  • 惟士无田,则亦不祭。——《孟子》

  • 用在句中,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 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召诰》

  第二十二字焉
〈名〉

  •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 鸟名

  •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黄滔《唐城客梦》

  • 通“颜”(yán)。额

  •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代〉

  •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马中锡《中山狼传》

  • 又如:心不在焉

  • 哪里或那里

  •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什么

  •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 怎么

  •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不择事而问焉。——·刘开《问说》

  • 伏焉。——·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副〉

  • 如何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 于是,就,乃,则 。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 始皇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史记》

  • 又如:焉始乘舟

〈连〉

  • 于是 。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助〉

  •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语〉

  •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第二十三字也
〈副〉

  • (象形。邨的本字。本义:羹魁柄)

  • 亦表示同样 。如:我高兴,你也高兴;也可以;也是

  •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如:她会打篮球,也会打网球

  • 表示转折或让步 。如:即使失败十次,他也不灰心

  • 表示委婉。如:我也只好如此

  • 表示强调 。如:也须(也应当;也应该);连老人也干活

  • 表示选择,还是

  • 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水浒传》

  • 又如:也是(还是)

〈语气〉

  •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袁枚《黄生借书说》

  • 旋见一白酋…英将也。——·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袁枚《黄生借书说》

  •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第二十四字以
〈动〉

  •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 以,用也。——《说文》

  • 以,用也。——《小尔雅》

  •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 使,令

  • 向欲以事王攻也。——《战国策》

  •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 凭借;仗恃

  •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 认为,以为

  •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 做,从事

  •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名〉

〈介〉

  • 把,拿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 依,按,凭 ——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 何以谓之文。——《论语》

  •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 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归田录》

  • 大中丞者。——·张溥《五人墓碑记》

  • 以乡人子谒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以其智力为也。——·龚自珍《病梅馆记》

  •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 在,于 ——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梁启超《谭嗣同传》

  • 余以乾隆。——·姚鼐《登泰山记》

  • 从,自,由 ——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连〉

  • 为 。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 因为,由于 ——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袁枚《祭妹文》

  •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 和,而 ——表示并列关系

  • 夷以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载以来。——·周容《芋老人传》

  •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 则,那么 ——表示条件关系

  •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 表目的或结果等

  •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助〉

  •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 日观以西峰。——·姚鼐《登泰山记》

  •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第二十五字矣
〈助〉

  • (形声。小篆字形,上面是“以”字,下面是“矢”。从矢,以声。“以”也可以理解为象矢飞逝的声音,是完成的语气。本义:语气词。是“了”)

  • 表示完成时态

  • 骨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 表示坚决、肯定

  •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系辞下》

  • 确实 。如:吾老矣

  • 表示感叹 。如:毒矣哉;大矣哉

  第二十六字已
〈动〉

〈副〉

  • 已经 ——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归有光《项脊轩志》

  •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 以前 。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 罢了,算了 。如:已乎(算了)

  • 太 ——表示程度

  •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张溥《五人墓碑记》

  • 又 ——表示行为的频率

  •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 最终,终归

  •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 已而,然后

  •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归有光《项脊轩志》

  第二十七字因 
〈名〉

  •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 同本义

  • 因,就也。——《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说是也。”

  • 原因

  •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梁书·范缜传》

  •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

  •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 机会

  • 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动〉

  • 依靠;凭借

  • 谁因谁极。——《诗·傭风·载驰》

  •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 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又如:因缘(凭借;依据)因赃假位(利用贿赂买得官职);因公假私(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因依(倚傍;依托);因附(依附);因国(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

  • 沿袭,承袭

  • 因于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 因遗策。——·贾谊《过秦论》

  • 宫室,据其府库。——张衡《东京赋》

  • 又如:因承(承袭,因袭);因习(相沿成习,沿袭)

  • 连接

  •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 顺;顺应

  • 因其固然(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的自然结构)。——《庄子·养生主》

  • 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形状。因,就着,顺着。势,形势,这里指材料本身的形状特征。象,动词,模拟。形,形状)。——·魏学洢《核舟记》

  • 又如:因便(顺便);因风吹火(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

  • 相就;趋赴

  • 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国语·郑语》

〈介〉

  • 由于,因为

  •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 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

  • 从…出发 。如:因命守时(依照命运的安排,守候时机);因敌取资(从敌人那里取得所需物质)

  • 趁着;乘便

  • 因利乘便。——·贾谊《过秦论》

  •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后汉书·张衡传》

〈形〉

  • 亲,亲近

  • 因心则友。——《诗·大雅·皇矣》

  • 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左传》

  • 又如:因心(亲善仁爱之心);因母(亲母)

〈连〉

  第二十八字于
〈动〉


〈介〉

  •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 又 成于机杼。

  • 射于家圃。——·欧阳修《归田录》

  • 又 葫芦置于地。

  •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姚鼐《登泰山记》

  •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 何有于我。——《论语》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

  •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 语于富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 不拘于时。——·韩愈《师说》

  • 苦于多疾。——·苏轼《教战守》

  • 伤于缚者。——·方苞《狱中杂记》

  • 择于自然。——·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同于真。——·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 又 同于幻。

  •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 又 以免于难。

  • 可以免于难。

  • “於”

  第二十九字哉
〈助〉

  • (形声。本义:语气词。《说文》:“言之间也。”表感叹)

  • 同本义

  •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 幸甚至哉。——曹操《步出夏门行》

  • 非人哉。——《世说新语·方正》

  • 旦旦有是哉。——·柳宗元《捕蛇者说》

  • 变诈几何哉。——《聊斋志异·狼三则》

  • 美哉,我少年中国。——·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 又如:远哉遥遥;快哉此风;命不易哉;谁不为之痛心哉

  • 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如:敢不畏君王哉;不若鸡犬哉

  • 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呢”或“吗”

  • 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 岂独一琴哉。——·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 岂主之子孙不必善哉。——《聊斋志异·促织》

  • 岂独一箸间哉。——·周容《芋老人传》

  • 顾不如鄙之僧哉?(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又如: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吾又何能为哉?

  • 表示测度,相当于“吧”

  • 我其试哉!——《书·尧典》

  • 又如:我岂有所失哉!

  • 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

  •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诗·召南》

  第三十字则 
〈名〉

  •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 同本义

  • 则,等画物也。——《说文》

  •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 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

  •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 标准权衡器

  •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 榜样 。如:以身作则

〈动〉

  • 划分等级

  • 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

  • 仿效,效法 。如:则先烈之言行

  • 做,作

  • 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

〈连〉

  • 正相反

  • 则无可用。——·柳宗元《三戒》

  • 则又望其真。——·林觉民《与妻书》

  • 又如:人皆好名,我则不然;则不(不但,不止)

  • 表示相反或对照

  • 则耻师焉。——·韩愈《师说》

  • 又如:今则不然

  • 表示平列关系

  • 则桃李冬实。——·沈括《梦溪笔谈》

  • 则桃李夏荣。

  • 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纪》

  •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 元帅此计好则好,则怕瞒不过诸葛孔明。——《隔江斗智》

〈副〉

  • 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 则明月斜挂。——·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 则绿草如茵。

  • 则人物必有概范。——蔡元培《图画》

  • 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 则难者亦易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则易者亦难矣。

  • 则治之如所言。——·方苞《狱中杂记》

  • 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订盟。歃血,是古代订盟的仪式,取牲血盛于盘中,以口微微吸吞,以示守信。华屋,漂亮的堂宇,指朝会或议事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

  • 又如: 则除(唯有, 只有); 则索(只好; 须得); 则情(只好管); 则故(只管,只顾)

  • 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 客则鼾睡。——·魏禧《大铁椎传》

  • 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 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 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量〉

  • 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相当于“章”、“条”。如:新闻一则;寓言四则

  第三十一字者
〈代〉

  •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 同本义

  •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王衍《醉妆词》

  •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 指代人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 读书者有几。——·袁枚《黄生借书说》

  •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 指代事或物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

  •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梁惠王上》

〈助〉

  •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

  •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杂说》

  •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

  • 中有冯三保者,精技击。——·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全祖望《梅花岭记》

  •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

  • 表示祈使语气

  • 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

  • 表示商榷

  • 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之文致,用之忠者。——《汉书》

  •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

  •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形〉

〈名〉

  • 假借,借口

  • 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了你和我哩!——《西游记》

  第三十二字之
〈动〉

  •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 同本义

  •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 之,适也。——《广雅》

  •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 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柳宗元《童区寄传》

  • 佯狂不知所之者。——·张溥《五人墓碑记》

  • 吾欲之南海,何如?——·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代〉

  •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柳宗元《三戒》

  •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袁枚《祭妹文》

  •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又 蹇叔哭之。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韩愈《师说》

  •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

  •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

  •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运用“六书”原理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并说明其本义
殷商甲骨|一起来学甲骨文系列(2)
夜字
? 汉字基础知识
上古汉字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
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