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 (1--5)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
这段在书里头,据我看是王叔和搞的,在.伤寒论.里头,头一页也有一个伤寒例,这个也类似序言,伤寒例就是王叔和写的,第一这章也是类似,将来有时间我可以跟你们说一说,现在暂不要从它说。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现在从痉湿暍病脉症第二从这地方开始,这个金匮要略可以研究,他都是各种的病做题目。这一章讲的是三种病痉、湿、暍,这三种病的脉和证并治,应该有个并治两字,并治两字落下去了。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这个痉病,一般说是不恶寒的,唯独刚痉则不然,反恶寒这个反字,其实这是太阳伤寒嘛,伤寒是发热无汗而恶寒。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痉,痉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抽,平时说是抽风,小孩子五天风,七天风,怎么说与风有关系,其实不然的,现代说是破伤风,它是由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引起的抽。小孩子剪脐带,以前剪脐带不卫生,感染破伤风菌就要抽,现代小孩子遇到抽风就少啦,在医院就消毒干净了。所以说古人说这风是有问题啰,研究中医的原委相当广,相当广泛须要整理。这里头的风字,假如是风,现代的产妇不象以前,以前简直是把屋里捂真是风湿不透,该抽风还是抽风,现代在医院里头蛮不在乎,它不抽风所以不是风是肯定的,不但还经过科学证明了。但站在中医的立场想一想,既不是风,那治病是袪风啰,是治什么呢?古人认为是袪风,既不是袪风,这袪风的药也就成问题了,所以说研究中医需要务实来看待它,这问题太多了,我本来打算,平时经常用的药,另写一些,现在怕是来不及了,时间根本不够用,你们谁有时间可以写一点。这一章很容易就看的出来,意思就是这种抽的这种病,如果以太阳病伤寒这个病型出现的话,就叫做刚痉。
刚才讲这个中风是有问题,但是刚痉这个形象一点不错,古人对证的形象的掌握,这也是个规律,治疗一点不错,所以中医竟管说它是风也好是寒也好,是辨证不是辨病,治疗既不是袪风也不是治破伤风菌,所以中医妙的地方,不在我们这种理论上怎么来说它,而在治疗的方法方式上。就说.伤寒论.里方法方式讲的非常清楚,这个书就不清楚了,你看这一句话就知道,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如果没有一个痉的这个问题在里头搁着,那这就是太阳伤寒啊,怎么是刚痉呢?它讲的是痉,其实是痉抽,如果痉病一抽,要是以太阳伤寒出现者,就叫刚痉,它是这个意思。不是发热、无汗、恶寒在伤寒论叫做伤寒,来这里就叫做刚痉,那是胡闹。伤寒只是发热、无汗、而恶寒。那痉呢?形象一样但多一个抽,痉就是痉挛,就是抽,这是文章简呐,认为太阳伤寒我们在太阳病里都讲了,来这里一说就可以明白了,意思是这个意思。这是第一段。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拥有两个类型,一个是无汗的,那就是太阳伤寒,那个类型;一个是同时出汗的,那就是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唯独痉病时候,它不恶风了,痉病是热,热而汗出,咱们讲的温病,阳明篇都有的,所以它以太阳中风为有不同,但也必须痉,不痉而发热汗出不恶寒是温病,也不能说它就是痉,我们讲的痉是一个前题。如果痉以中风这一个病型出现者,那这种痉叫作柔痉。意思是这个意思,这个书非常简略。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为难治,这三个字是没有的,是衍文,你们看看伤寒论中的痉湿暍就没有这三字。其实这一段全是针对柔痉说的,柔痉之证,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这种就是柔痉,它的脉是怎样呢?底下就是讲的这个脉,他说如上述的太阳病,就是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而脉沉细者,柔痉这个脉是沉细。在表啊,怎么脉沉细呢?柔痉是由于津液虚,热盛津液虚,这个痉就是肌肉痉挛,这个脉出不来,受这个肌肉痉挛(影响),若外面实还能有,外面不实,本来太阳中风脉就缓弱,而这个脉沉,又由于津液虚脉更细,这是柔痉的脉。底下这节解释柔痉的所以然,有这节的关系,主要是津液虚,紧接这一段也是诠释,针对柔痉说的。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这很明白了,太阳病不一定就会痉挛。发汗太多,如果表再不解,热不去,而津液虚枯燥,它就要致痉,这个痉就是肌肉痉挛,肌肉痉挛就是肌不和而发生痉挛,它就要抽。肌肉痉挛在柔痉讲,柔痉这个肌肉痉挛啊,由于津液虚,组织肌肉枯燥,肌肉失和而发生痉,他是这种关系,它是由于组织枯燥发生的,再有热毒,它就要抽。发汗太多,因致痉,也就是说明津液丧失,如果由表症发汗,它就要发生柔痉。接着说,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风病指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应该用桂枝汤以解肌,而反下之。那如果这个下之,病不愈是徒亡其津液,在伤寒论有发汗,若吐,若下,亡血,亡津液,是这种的治疗不当都会亡血、亡津液,本来是风病,它误治,不但是太阳中风不好,更由于丧失津液,它也要痉,这也是说柔痉。太阳中风,下之后,表不解,还是要用桂枝汤,你还用麻黄汤发其汗,那必须痉,不但是痉而更使之拘急。拘急也是抽的意思。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那么此外,平时生有恶疮,由于脓血的亡失,津液本来就不足,组织就枯燥,虽然有身疼痛的表证在,也不能发汗,发汗重亡失津液,那一定也要做痉。这几段全是根据柔痉底而下来解释的,柔痉发作的原因很多了,一言以蔽之,就是津液丧失到一个相当的程序,如果再有热,就要发痉,这个说的是柔痉。
第七段。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到这是一段。这个患者身热恶寒,项背强急,一看就知道是葛根汤证,就是太阳病的葛根汤证。发热恶寒,颈项强急,这也是太阳表证,这里讲的是刚痉,刚痉是以葛根汤证出现的。主要是表不解,气上冲。气上冲,人身上中的津液即体液、水份,它也就伴气上冲往上来,那下面就虚,所以津液不到足下,足就寒。上冲,津液往上来,上部特别充实,颈项也强急,这个葛根汤的项背强,就是这个津液充斥于上体部,那么既是强急,也是发痉挛,也是肌不和,咱们说葛根解肌嘛。葛根的肌不和跟柔痉肌不和是两种,那种肌不和是由于组织枯燥,而有热;这个热是有的,由于水气太多,湿热这么两种东西,也能使得肌肉不和,而发生痉挛,这刚痉是这么一种情况。所以说这个津液冲上,头热面赤目赤,往上冲嘛,热也往上冲,津液也是这样,项背强急,脖子运转就不自如了,只能脑袋动,独头动摇。如果项背强急到一个相当程度,它就要发生背弓反张,就变成了痉病了,骤然间口噤,口噤就是不能说话,牙关紧急,张不开嘴来,这么一个口噤。背反张,后背反张,张指弓说的,弓本来是反张往后,两头往后反张,就是说往后抽,小孩抽就这样,大家都看到过,这就是痉病,就是说葛根汤证的刚痉的意思的一段话。这后头参考刚痉的葛根汤证更清楚了。这一段说太阳病,项背强急,无汗发热,恶寒是葛根汤证,一痉的时候,就要会口噤、头痛、背反张,就是痉病了,没有以前的,只是项背强急,咱们说头项强痛太阳病,指的是颈向后头说的,如果强更进展的话,到相当程度,就牵连到背,那时候脑袋能动,项颈不能动,所以独头动摇,再达到一个相当程度,就要口噤背反张了,痉就要发生了。他这个是由太阳病发痉的过程写的,这一段说的是刚痉。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这一段没有,在玉函经里就没有这一段,在伤寒论也没有,所以这是衍文不要。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这个搁着,这是衍文,这书错误更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这是一段。发其汗已,指是上面的痉,这个痉是刚痉,应该用葛根汤。用葛根汤发汗之后,其脉如蛇,这个脉不是上下溜直了,刚痉这个脉紧如弦,咱们讲的伤寒论太阳病,伤寒脉是浮紧,这个痉不但紧上下更直,这个紧与柔痉是两种,柔痉这个脉本来就是虚,所以咱们讲太阳病,太阳中风脉浮弱,阳浮而阴弱,脉往里头一摁啊弱的很,他里头液体少,所以一痉反沉而细。这个伤寒不是,伤寒这个血液里头有很大量的水份,所以充斥体内,他一点汗不出嘛,所以脉相当紧,浮而紧,这时候痉,这个脉在外头,不但紧而更直,上下而更直,这两病都抽的时候,两个脉是不一样的。这脉指刚痉说的,如果发汗之后,这脉不那么样上下紧弦,而如蛇行,蛇走是弯曲的,如蛇形状的样子,说明这个痉也好了。咱们刚才讲葛根汤证是气冲,津液往上,达到相当程度,所以整个后背部肌肉都失和了,发痉挛。那好了呢?气不冲了,表也解了,津液也下去了,所以暴腹胀大,这津液下来了,这是已解了,葛根汤证主要在项背这个地方啊。如果脉还如故,还是紧而弦,反伏弦者,但脉变沉了,这个伏而沉,伏即是沉的厉害,推脉道才能摸得到,这个病由表入里,更深了,这个痉也是不好的,所以反伏弦者,是不好的样子。这个病由表到里了,还是要痉。这底下都是对照刚痉说的。发汗,发其汗已,这一段是对刚痉说的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上面说,脉沉细者痉,指的是柔痉。紧脉刚才讲了,血管里头充斥水分,就是体液,也就是血液在血管里头相当的多,肌肉再一紧,更使得上下紧张,所以上下紧如弦,直上下行。这是刚痉的脉。所以这以上论的是刚痉。痉病有灸疮,难治。这一段很不好解释,这也是在伤寒论讲的很明白,这是冲着柔痉说的,在伤寒论有这么一段,大家想一想就知道了,“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就是指灸了虚热,人的脉。太阳中风,脉浮而弱,虽然有热,脉数,也必缓弱。比太阳中风的脉还缓弱,就是微,如果虚有热,你更不能用灸,这种用灸,血更以火助邪嘛,那段书讲的非常好,“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以痉病的总论来看了。底下就讲具体的证治了。太阳病, 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这说的是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者,就是上面所说的发热汗出,发热汗出太阳中风的证候,这个太阳病,其证备者,太阳病桂枝证,桂枝证就是发热汗出。身体强,几几然,整个感到拘急之状,这个柔痉的抽啊很轻,几几然表示痉挛不厉害,身体有强直这种情况,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太阳病的脉浮,那柔痉呢?前头讲是脉沉细,细也是不足,迟也是不足,痉的时候,脉弱更不能往外来,所以脉沉,或者微或者细,这都说明柔痉的脉。柔痉太阳中风桂枝汤证,这里还是用桂枝汤,但是由于痉是有热而津液枯燥,所以才加栝蒌根。这栝蒌根是苦寒、解渴、润燥,就是组织过于枯燥,那么再有热就要抽。所现的是桂枝汤证,所以还是用桂枝汤。那么由于组织枯燥,他用一种苦寒、润燥,就咱们说的滋阴啊,就是润燥生津液,缓解组织枯燥,这个去了当然就可以解除了。这个治法在伤寒论中说了,这个书就是应用了。在伤寒论中风证,只是表证要有发热汗出,这种情况,这个类型,它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来应用。要是无汗、脉紧、也发热,这种病型就是伤寒的病型,这就要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发汗,这也是原则。那么各种不同的症候,还有一些不相同,虽然在麻黄汤、桂枝汤,他也是适宜来选择这个药物加减。这个也是这样,整个情形是桂枝汤症,但痉不是,而脉弱得更厉害,所以他用栝蒌根,这就是桂枝汤加栝蒌根。在这个方剂里,栝蒌根的量是小一点,用二两,其码要用三四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就是桂枝汤,它以栝蒌根为主,它不叫桂枝汤加栝蒌,它叫栝蒌桂枝汤,所以治痉的栝蒌根还是主药,这二两较少,这个药常用就知道,这个药是挺有力的,它补虚、滋液、治渴、治消渴、解渴、润燥,有这种医疗作用,但这种药量用少了,没有什么大力量。这就是桂枝汤证,假设由于津液虚竭而发生痉病的话,我们可以用桂枝汤加栝蒌,它这个在伤寒论都讲了,在这,话说的非常简单,这金匮要略不好讲啊,要不会讲的,伤寒论又不熟,就没个讲。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这个与头前那段对照看就好了,这个讲得很清楚,上段说的是柔痉的治疗,这一段说的是刚痉的治疗。太阳病无汗,这个无汗,人的水分的排除不外乎这几种,不是由小便就是由皮肤,再不然就是由肺脏呼吸器官,那一般无汗,小便应该多,人这个水的排泄,一时也不能停。这一段讲小便少,小便反少,不应该小便少,所以说小便反少,为什么小便少呢?底下就有了,气上冲胸,我们刚才讲的,它是由于气上冲,这个水随着气上冲,是往上的,不往下,所以小便反少,这一来水分都跑到上体部去了。口噤不得语,就是上面说的口噤,不能说话了,牙关紧啦,说不出话了,这马上就要背弓反张了,欲作刚痉。那么发生刚痉,和欲作刚痉这个期间,都要用葛根汤。那么葛根汤一吃,葛根汤解这种肌,它与桂枝汤的解肌是不一样的,葛根汤这种药,它是湿热使得肌肉不和而发生痉挛,所以它是发生这种作用,那么这个方剂呢?也是以桂枝汤为主,桂枝汤主要是气上冲,所以我说药物需要研究,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就说它热的不得了,散风散寒,其实主要的就是气上冲,它是发汗药,但发汗的力量不大。
这个方剂也是以桂枝汤为主,它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由于没有汗加麻黄,由于项背强加葛根。那么有汗呢?就不用麻黄,用桂枝汤加葛根也行,那只是项背强。要是全身性的项背强几几,桂枝汤再加葛根是不够的。它这个主要是表不解,气上冲的厉害,这个水分都在上半身,所以麻黄这个东西发汗去水,它一发汗,水也撤了,表也解了,也不气上冲了,马上肚子稍稍胀一些,骤然间胀一些,那这个痉就好了,它这个治疗与那个桂枝汤加栝蒌根是二种。那么这个方剂,桂枝汤主什么东西,如果有时间要好好研究。破伤风这个就说是痉病,你不能再说风了,事实证明现在医院对产妇开窗户开门,要真是风邪的问题,那跑不了,现在小孩子都抱到外头见见风,以前的人,连一般的大夫都认为是风,就叫抽风嘛。这个就是错,该错就是错,古人规律是他是掌握,通过实践这种客观事实,刚痉、柔痉这是客观事实,治疗,古人也是通过实践作了结论,柔痉用桂枝汤加栝蒌根,刚痉用葛根汤就行,不但现在行,未来还行,这是客观存在的。说它是风,现在我们经过证明不是,不是就不是嘛,你还讲是干什么?这个中医怎么还能进步呀!所以这是一个大问题,太教条了,也是影响咱们进步。不是古人说的都对,它不对就是不对,他没办法,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科学水平,就来论就不对,现在你不能这么来看。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这一段就没有表证,没有表证,你不能再发汗,这就是辨证。有表证可发汗,无汗者用麻黄剂,有汗者用桂枝剂,没有表证,干脆不能发汗。这一段说是阳明病,如果痉之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也说不出话来,它这一抽啊,气往上壅,这个壅是由里头壅的,不是表不解气往上壅,它是热壅于上,这是阳明病,热自里以上壅,所以胸满,那么这个抽。这个承气汤证,也纯粹是热盛,津液枯燥,热伤津液,口噤,牙关紧闭,不能说话。卧不着席,仰卧,人的两头儿,脑袋、腿能够着席。古人屋子里头铺席,现代日本也是铺席子,不是有桌子、椅子,就是席地而坐,屋子里头铺席子,所以卧不着席,仰卧脑袋、腿着席,中间往上抽,背弓反张嘛,整个背部不能着席。脚挛急,脚也抽,所以这个全身抽的相当厉害,破伤风可常见到这个。可以用大承气汤,主之是肯定的,可与是有商量余地,也可以大承气汤,也可以调胃承气汤,以当时的情况斟酌,看热的程度,湿的程度怎么样,以斟酌用药,但非下不可,下以救阴嘛,救津液,热太烈了。到这痉病讲完了,当然是不够全面,你看一下就知道了,但我们到这可得一个结论,这个痉病,无热者不痉,就是热,刚痉也好,柔痉也好。柔痉不是说津液虚嘛,它也的有热才痉挛,光津液虚也不痉。这个刚痉不是说湿冲于上体部,光停湿,它也不痉,在有热它才痉。所以我们讲热,刚痉、柔痉,也都由于有热,津液枯燥,有热,津液充斥,在肌肉里头,它才能使肌肉失调而发生痉挛。那如果没有表症,只有热,津液虚,也必是痉,且更厉害,阳明病是最厉害的。可见非热者不痉,所以这个痉,三阳经有,三阴经不会有。少阳病也能有,我就治过,我给我小孙女,就是用小柴胡加石膏治的,也有,他在这就是不全面说了,举一隅而反三隅,反正是热,其证候现出来,用什么药就对了。所以这个,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所以是要略,金匮要略,非常浅约,而且话也说的不那么详细,但我们研究过伤寒论,在这里能明白。所以痉病啊,根据他以上所讲,虽然只举了三条,在表、在里,当然也有半表半里,那么在里只是提出一个承气汤,“可与大承气汤”但这里头概括很广了,有没有大柴胡汤啊,也可能有,所以不详细来说,就是因证而施,决没有阴寒证,阴寒证不会痉,到这里讲完了。我们再讲一点,下面他讲湿了。这个湿,它这一篇讲的既有外面咱们说的风湿的湿,也有伤寒论有的系在太阴的里湿,这种发的黄湿。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这是一节。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虽然说是太阳病,但脉不浮而沉细,当然这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中风,明明这是湿痹。他搁个太阳病,它这个形似太阳病,这个不是真正太阳病,这就是寒湿痹痛的那种痹。脉沉而细,主要在沉,所以脉得诸沉,当责有水啊,湿和水只是一个东西,湿水的脉,浮的很少,也有不是没有,要有热它就浮,没有热它就沉,因水性寒,大概沉的比较多。那么这个湿指的是里湿,里湿着于关节不去,关节也疼。这个湿痹,它有一个确候,就由于小便不利,水不得下通,在组织里头停滞水分就是湿。大便反快,由于小便不通,大便起代偿作用,多少的大便有些溏,在中医说的是水谷不别呀,大便反到快,快就是溏泻的意思。那这个治疗呢?但利其小便,这一段也与伤寒论有关系,这一段是寒湿在里的病,附子汤、真武汤全是这种东西。太阳病,手足寒,身疼痛,骨节疼,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有这么一段,你们看一看,这是伤寒论少阴篇。还有少阴病,二三日不已,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那也是身疼痛,也是水,是真武汤,你们可以看一看。这个就是根据那一个。脉沉细者,全是指里有水,这水那里来呢?就是由于小便不利,这个时候关节也疼,这个疼不是真正表证,提出来的最后一句你就明白了。小便不利,大便稍溏薄,那这个治疗不要发汗,不要看说个太阳病,那就误事了,他让你比较,太阳病身疼痛,它这个身疼痛不是,他提出来是对照。但利小便,这不是治太阳病的法子了,那什么是利小便治寒湿的法子呢?那是附子汤,或者真武汤,你们回去看看书就明白了,不然这一段不好明白。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这是承上面说的,你看这个真武汤,附子汤身上都疼啊。那如果小便不利,热不得外出,他就要得发黄的,这个发黄,不是身黄如橘子色一样的鲜艳,如熏黄也,这个黄所谓寒湿的黄,在伤寒论里也有,当于寒湿中求得,用茵陈五苓这一类的,也是利小便。古人认为发黄,全是由于湿,再有热,只有湿也是不会有的,内里头有热,湿热在一起,郁热在里身必发黄。如果偏于湿,即所谓阴黄,属于太阴这一类型,这一类的大便不那么干,也应该是治寒湿的法子,就是以利尿为主,就是茵陈五苓这一类。如果热胜于湿就变成阳明病,那叫阳黄,黄色鲜艳,那你就要用茵陈蒿汤这一类,茵陈蒿汤有大黄,要泻。他这一段讲,也是根据伤寒论这一套,湿病这个发黄就是偏于湿病,这一类的发黄证,虽然他一身尽疼,但他偏于湿,这个色不会那么鲜艳,而如熏黄,也是简单说的,这个在伤寒论说得很详细,在阳明篇发黄症,你们看一看就明白。它讲的都是里湿,都由于小便不利,而水不得排泄,停蓄于组织肌肉,它就为湿,停在里头也是湿。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第一这一段更不好理解,湿家没有下法,它为什么说下的过早呢?这也是根据伤寒论阳明病篇,这个人的里头虽然有湿,如果卫气强,那么这个湿被排除,在伤寒论有这么一条,阳明病,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这你们回去看一看,系在太阴,就是里有湿,里有停湿,如果卫气强,它自能够把湿袪除。
这指的是。。。。背强了。欲得被覆向火,也愿意披东西,还恶寒呢,向火,愿意近热,而覆盖,被覆就是把东西盖上,向火就是向着热的地方,这说明还恶寒表还未解嘛。所以这个时候只是看着有一些热,你来泻下,这是早啦,未免过早啦,这个下之早就是这么说的。这时候里头不实,里头不实,虚其胃,就要哕,哕是胃虚的一个症候了,哕逆,这胃嘛本来是纳,这哕逆是往上来的,这是胃虚的一种反映。由于这个胃虚,你里头湿还有嘛,这个水呀乘着虚就往上跑,所以胸满小便不利呀,他往上来了,不往下泻了,所以,胃虚这个水啊从下往上,乘虚往上逆,所以胸满小便不利。那么这个人看看他这个样子呢,舌如胎,如胎它就是看着黄又象胎不象胎,白,白滑的这个样子,那么这是有湿有热这个样子。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怎么叫胸上有寒,它水往上冲,由于胃虚了,胃虚就不能制水,虚这个水它就乘虚往上来嘛,它往上来上边有水,水性寒,所以他搁个胸中有寒,言其在上面,所以读这个书啊,也不要死于句下,不是说这寒都跑到胸上来了,也不是的,也不是说这热都跑到丹田来了,这个水在上,反倒这个热在下了,就部位上说,上边有水了底下反而有热,也不一定在丹田,所以读这个书啊你要死于句下也要出毛病的。只是说是由于胃,你吃了泻药吗,虚了胃气了,那么这个湿邪之气都往上冲,小便也不利了,这个水都跑到胃里头去了,上边有寒了,它搁个胸中有寒,你热还是没去呀,所以他说这个丹田有热。那么这个舌头就看出来了,如苔,它不是个真正的苔,真正的还是热,如苔,虽似有苔而有些滑就是白滑的一种舌头,那么也有湿也有热的这么一种形象,所以它搁个丹田有热胸上有寒,其实就是热还存在但是由于水都跑上头来了,水性寒所以上边是寒。有热他还想喝水吗,渴欲多饮,但是胃停水你不能喝,而不得饮,那么这个口,燥烦,解决不了,他本来口燥烦他想喝水,胃停水他就不能喝,你再一喝他要吐呢,所以这个胃,胃干才思饮,那么这个胃不干他有热,他让你喝,可是呢胃有饮不能喝,所以只是口燥干而不解。所以这一段呢,也是由于那个伤寒论那一段,你们看看伤寒论就有那么两段,一个在阳明篇,他说是呀,阳明病,阳明病本来应该脉实,脉大,它脉松缓,说明这个病还是不在实的时候了,但是有热象,手足温,咱们讲这个书上是很多的,里头有寒,他手足也逆厥,他津液达不到手足吗。那么里头有热呢他手足也热,可是只手足热身上没大热呀,那阳明病是身上全热呀,所以说是没大热,而脉又是浮缓也不那么实,说明里头有湿。是为系在太阴,与这个湿家是一样的,那么这个时候当然不能吃泻药了,但是这个病还往前变化,这个人体生理妙极了,里头有湿,同时有热,这两个东西也争,如果这个热进湿退,那么就变成大便干了,那么就变成阳明病发作了,那个时候该吃泻药吃泻药了。不到那么一个情况,你只见到脑袋出汗了,你认为阳明病发作汗,这就行了,那就吃泻药,就出这个毛病,下之若早嘛。所以湿家没有下法,但是如果在这个这么一种情况,如果里头有热,虽然里头停湿的这么一种情况,这个热进湿退,有可下之说,但是不能下得太早,他这一段主要进这个。下得早了,就出这些毛病了,你虚其胃,水就往上泛,往上泛就不利于下,小便就不利,那么往上泛呢?水往上泛它并没有把这个热去了,这热还存在,那么可是这个热与水呀这个位置就不一样喽,就是上寒下热的这么一种情况啦。所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那么由于有热他还是渴啊,又由于下伤津液他更是要渴,但是胃停了水了他就喝不了了,所以这个口还是燥烦。再讲一段。湿家下法,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总而言之,湿家无下法呀,他上边他是一个插曲,所以湿家有可下的机会,就是我刚才讲的一段。但是一般来说呀,真正湿家没有下法呀,这可要知道,凡是湿这个脾胃大概都虚,湿家下阻,那么搁虚脱的多,额上汗出,不是脑袋整个出汗了,额上。微喘,这个气脱于上,人喘粗,呼吸困难,这个额上出汗,这个气欲脱于上啊,这么一种情况啦。小便利,人的这个精气啊脱于下,上下虚脱的倾向,所以他要死。若下利不止者呢?那也死,就是不是小便不利而下利不止,也是虚脱的一个情形,那么这个就说明这个湿呀没有下法,需之谨戒呀,那么这一句他就不从上解,他有一种特殊情形,可以下不能下得太早,但是这不是个常情,凡是湿啊没有下法。如果真正纯粹里湿,大概都是脾胃虚。下之,虚脱则死。什么表现呢?喘,额上汗出,如果再下利,或者是小便不利,上下虚脱,必死无疑,咱们今天讲到这吧。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到这是一段,这个风湿相博就咱们一般说就是风湿关节痛,所以这种病呢这一段所说的都是急性发作的时候,这个病一发作的时候一身全疼,比这个普通的这个太阳病是要疼的厉害。法当汗出而解,那么这种病呢跟治一般的表证是一样,也得发汗,依法呀应当发汗就好了,那么这种病还有一种特征,阴天下雨刮大风,或者是日暮的时候他都厉害,因为这个湿属阴气吗,遇到阴天助长这个湿的这个缘故,所以这个人疼的厉害,他就这么一个解释,根据这个现象的解释。这种病啊按照这种规律似的一到阴雨天他就疼痛不止,那一般旁的没见着,这种风湿性的关节疼痛的人咱们见着很多的在临床上,全是这样的,天时一变啊他这个疼痛就加居,那么这一句话呢也就指这个说的,至天阴雨不止,疼的不止,这个医见到这种情况他就知道这是风湿性关节疼,就是咱们古人说的这个风湿,所以适当的发其汗,医云,这个没问题的,可以发汗。那么他是用过发汗之药,而病不愈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故作一个问答,那么凡是这个表证发汗都把这个风湿,也不能让它大了,大汗出病不除嘛,这是这样的解释啦。所以由于这个发汗啦,他是大汗出啦,所谓汗出淋漓,病必不去呀,尤其这个风湿,更不能让他大汗出,而且这个方剂呀就得用这个小发汗法。那么要假设让他大汗出的话呀,这个风气随汗而去,这个湿气这东西他沉着啊,这个汗出的迅速它反倒不去,所以这湿气还在,所以病啊,是不好的。不是发汗错了,是发汗不得法,也能使这病不好,那么治风湿怎么治呢,紧接着一句话接着就说了,治依法当发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发汗呐那个人得象啊微似有汗的那个情况,这样的风湿都可以解的。那么头前那个,咱们上次不是那个痉讲完了,这个湿呀也是它是总括这个头前那个概括会的说一说这个原则上,这都是原则的话。底下的这一段呐有问题的,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
从这几句话呀就是当头咱们讲的那个里湿,这个湿这一章啊古人把这个里边有湿就是发黄这种病,也搁到这个湿里头,不过发黄讲的不全面,因为他后边有一章啊全讲的是黄疸,所以在这一章他只是寥寥提一提,头前他不也讲过嘛,面黄如熏色,身黄如熏,是吧,他那个所谓那个湿重的那个黄疸属于寒湿的那一类的。那么他这一段呢也是,他说身疼发热面黄而喘,这是既有外邪,就是有表证啊,同时又有里湿,而发黄,这是一个外邪内湿并发黄疸的一个重病,他搁到后头的一段呐搁到一起啦,当然这一段是成了问题啦。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这一段他主要是说是伤风头痛,鼻子壅塞,这是一个风寒末疾呀,这咱们长期在临床更多了,这就是所谓这个病在表的时候九窍不通啊,这证是这么说的,所以这个用这个轻药,内药鼻中,当然有可以治疗的,在这一种情况,我们一般这个病都会治的,随便用点解表发汗的药它就可以了。所以这两个搁到一起它就不行了,头一个它是个重病,这个是个轻病,都是用内药鼻中,所以这一段它是错的,这个错还很清楚能够看出来,因为头前讲的风湿相博,他讲到这个风湿关节炎的这个情况啊,他底下应该继续来说这个才对啊,所以这一段不知道从哪弄来的,所以这一段是有问题的,那么假设把这一段整个看,既有,表证,喘,这是麻黄证,而又发黄,这个在伤寒论里有,啊就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那个可以治,这个他不过也没有说,但是搁到这一段里头弄个鼻塞,就是用那个内药鼻中就可以治那是错的,底半截可以可是把这个搁到一起这是有问题的,所以这一段呐,一般都认为这是有错的,不知道从哪抄来的。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这个他就是承着上头,就是这个风湿,就是风湿相博身体疼烦,发汗而解就是那个,所以湿家身烦疼,那么当然可以发汗了,用麻黄加术汤,发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这句话很要紧的,那么一般这个风湿尤其这个急性的这个他都是指急性发作的时候,从外边用火攻,中医这个治疗哇他从里往外治,总是要发汗,尤其这个风湿类的病啊,它始终在表,非解表不可,要从外用火攻,那个治不了这个病,所以慎不可以火攻之,而且这个风寒在表的时候用火攻这个害处大了,我们回头可以看看伤寒论的这个火攻那几条就知道了,上次咱们讲的这个痉病不是有一条么。那么由这一条可见这个风湿病啊,那么咱们用这个理疗的治法是成问题的,尤其烤电,所以从外头治,治不好这个病。这咱们在临床上我认为看到很多了。所以西医用这种这个理疗的方式治好这个病啊,很不简单了,很少了,尤其这个急性发作的时候就是有表证的时候更不行,那个麻黄汤证更不行,所以它越治越重,所以这个慎不可以火攻之,这个从外边,用一种这个,火攻,这是包括很多了,热熏火蒸,通通都不行,灸法都不行,只能够发汗,用什么发汗呢,他说个可与麻黄加术汤,一个“可与”他这个书上,主之,这是一个极肯定的话,有这个证就是用这个药哇,“与”“与”就是,当然了,与“主之”的口气就稍差了,这个“可”呀有商量的语气了,他这个金匮这个书啊,他就是量,那么个如果有表证,就说麻黄汤证也罢,当然是以麻黄汤证为基础,这个术哇是去湿解痹的,凡是这个痹痛不搁术的很少,它是去湿解痹的,以麻黄汤解表,以苍术,苍术不是利小便的药嘛,就是去湿解这个痹痛,它与麻黄汤合在一起就是在表的这个关节痛啊,因为有湿的关系所以它治它。那么这个方剂呢,我们看一看,就是麻黄汤本方,麻黄,桂枝,甘草,杏仁,这就是麻黄汤方,另外呢加入白术四两,这个白术古人这个术是不分苍术白术的,据我的临床经验,苍术比白术好,大概古人这个苍术就是白术,他不分,这后世他把它分,苍术白术,苍术哇,后世发汗对这个表证啊他用大概都是苍术,我就用苍术,觉得比这个白术强。那么这个方子啊,在治疗方面他是这样的,麻黄汤证有湿痹之候,加术。第二个呢这个方药的组成啊,我们也可看出一个问题来,就是微发汗,那么这个发汗的法则就是小发汗法。那么怎么讲呢,你从药物组成药物的效能上就可看出,这个术哇他是利尿的,人的这个液体的排泄呀,就是最多的这么两个方面,一个是出汗,一个是从小便排出,如果你加强排小便,他的汗出就要少了,所以这个术你看这个本草上说是止汗,这个汗多了,你利尿这个汗就少了,这也是当然的了,他因为从那一方面排出这个水分他的汗自然就是少了,发汗发大了呢就常常没小便,他津液由这边丧失太多了底下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发汗剂里头加一种利尿药,同时他又是小发汗法,他也是个小发汗法,这也符合治这个风湿不能大汗,那么加上利尿药呢是小汗法。而且加利尿药不随便加的,他有利于关节疼,这个术哇,它是去湿解痹利尿的一种药,所以他加苍术。我们对这个药物的认识啊也得通过方剂,要不然也不行,你看这利尿药也不是随便用的。那么这个“可与”就是不是麻黄汤证你这个方子不好使,虽然是风湿犯表,麻黄汤证什么样,我们来伤寒论讲的很清楚的,它是脉要紧,无汗,一般说都喘,那么这一种的表证,同时有湿,这种的风湿证,你用麻黄加术就对了,所以他搁“可与”就让你带着仲景的主要的精神在这个具体上讲方证,就是一个方剂的适应证,也不是这个方剂不适应的,你光是解表去湿那一点用都没有,不是随便的用点解表去湿的药就行了,不是的,他所以搁个“可与”“可与”是有商量语气的,让你临症去斟酌,就是再精细辨证,原则上是要发汗,而且要小发汗,用哪种方剂呢?那还是要看所现的这个症候,是合乎哪个方剂要用哪个方剂。那么假若是柴胡汤证,你就用柴胡加苍术,这个地方很重要的,所以咱们读他这个书啊,这个方剂的这个应用这点非得掌握好了不可,这个伤寒论里头也有,这两部书本来一部书,他在伤寒论里讲的详细他在这里他就随便一举他就得了,他在这里不详细分析了。病者一身尽疼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那么这个和上段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特别两样,病者一身尽疼和上边这个烦疼一身烦疼是一样。发热,那么上边这个麻黄汤证也不是不发热,也发热呀是吧,所以他特提出发热有点道理,因为这个方子偏于寒,他搁的生苡仁嘛。日晡所剧者,日晡所就是日将暮的时候,就是这个日头要落了,那么这个就同那个阴雨不止是一个道理,凡是这种风湿啊,都是遇寒者加剧,这个日晡所剧者与日晡所发热的那个阳明病不一样,啊,这个指的是风湿说的,这个风湿啊,阴雨天刮风天以至于这个日暮的时候哇他都要加重,这是他的特征。那么由于这个一身尽疼发热所以他不是纯表证,他是风湿,名风湿。那么这个病到这个时候他提出来了,怎么得的呢?大致是汗出当风,或者是久伤取冷,这个汗出当风啊,所以他仲景这个书哇他与那个一般人写的书还是有所不同,他这个解释很好,尤其在那个,我们人之所以汗出哇他是一方面他是一个散热,夏天人都爱出汗,另一方面这个人也排泄废物啊,我们人有很多废物他要从汗腺排出的,那么正在排出的时候,当风,风一闭塞,使欲排出的这种东西呀,就是淤在这个皮肤之内,那就变成那就是湿了,出来就是汗,要出不出,外边风一闭,它就是在里头呆下了,那么这是什么呢?就是湿,偶尔一次是不要紧,要是经常这样久而久之,这种应该排出的这些东西他就都有毒素,他流到你这个里头哪个地方空隙他就到哪去,咱们这个最有空隙就是关节,这个关节呀筋骨相接呀都有空隙,这个湿是最容易,蓄积到这个地方,如果蓄积到一个相当程度,他的这个东西有毒质,刺激咱们这个组织啊他就能发炎,就能够,起这个,关节疼他就能发作,他古人对于这,他是有经验的嘛。这个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啊他是以麻黄甘草汤发展出来的,加杏仁加上薏苡仁,那么这个虽然也解表,去湿痹,这个薏苡仁这个药啊,它是治这个四肢拘挛痛啊,它起这个作用,他这个药啊又是一个利尿药,跟这个苍术是一样的,同时它有解凝作用,如果这个湿在里头凝结的厉害的时候用它是最好的,所以这个药象咱们说的这个硬皮症有时候都可以用这个生苡仁,不过这个药寒,你们看这个方剂就看出来了,他麻黄汤这个桂枝不要了,那个桂枝偏温吗,同时他不用苍术,苍术是辛温,他用这个生薏仁,这薏仁米,薏仁米这个药哇这是个寒性的利尿药哇,也就是说我们遇着的这种这个风湿关节炎,偏于热,那么这个方剂就合适。同时它里头没有桂枝,没有桂枝那种往上冲的力量没有,所以没有气上冲,换言之就是脑袋不疼,这个气上冲啊,你象这个脑袋头面的刺激呀,都指的,你象这个表证吧,这个袋脑的血管蹦,这也是往上冲的一种反映,那么这个麻黄甘草汤啊他这个反应很小,同时呢,喘的厉害,麻黄甘草杏仁,他这个喘觉着急迫,同时呢,有热,明显,所以他出现这个大热,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先别,所以这个,他与这个麻黄汤加术哇,从这个文章说是没有什么大的分别,但这个临床上却是有分别的,头疼明显,有偏于寒,是吧,我们用这个麻黄加术,这个也是麻黄剂,,也是类似这个麻黄汤证,当然也是无汗,但是头他上边并不那么明显,那么由于他这个麻黄杏仁加甘草就是麻黄甘草汤就咱们现在这个,喘的厉害,同时啊,有热,可以用这个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这是在临床上的。不说“可与”不说“主之”他这也是给你两个例子,所以急性发作的时候哇,你看他自己的情况,你要用适用于发汗的法子,那么适合用哪个方剂你就搁哪个方剂,同时,根据这个病之寒热,你搁哪种利尿药哇要分何寒何热,所以我们治这个关节疼啊就是这样,有的时候加术,有的时候加薏苡仁,在这个应用上啊又有些多少有些出入,他这是说两个例子,那么假如说,既不是麻黄汤证也不是麻黄甘草汤证,那么,有这种关节疼呢,象有自汗他是桂枝汤啊,你这桂枝汤证这样的加减也可以啊,那么,他还有葛根汤什么的都行啊。所以他这是举个例子给你,我们研究这个书呢,可以知道这个也可以知道那个,他有的人项背强的厉害,一般人他就给葛根汤,你麻黄汤他治不了,那葛根汤加术行不行?行,那毫无问题,所以这个临床上在方剂的这个基础上,需要发汗,那么这一类的关节疼痛在初得的时候就是急性发作的时候发热怕冷很明显,而且脉当然是浮的,你用这么个法子,就可以了,但是他不局限这两个方子,他都说“可与”就是临床上你去斟酌了。他给下面还举个例子,就是书上找,他这回讲的好,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风湿,脉浮还在表嘛,可他这有个特殊,身重,他偏于湿,如果我们这个肌肉这个组织里头是湿多,他就感觉沉,所以凡是身重啊大概都是湿多,偏于湿多,同时呢这表也虚,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这个你用这个麻黄汤不行,是吧,无论是麻黄加术,或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全不行,那些都得是无汗的。那么这个呢,用桂枝汤行不行?也不行,主要的它是表虚。
这个黄芪的应用啊我们来把它谈一谈,这个黄芪呀,我们一般呐,就是补气,这都是错的,它这个,你们看看这个.本经.就知道了,.本经.说主大风,恶疮,什么叫做大风?它就是人怕风的厉害,这古人认为怕风就是风邪,实际不是,他就是表太虚了。这个气虚呀,就是咱们把它通变一下呀就是表虚呀,那么什么叫表虚?就是正气不充于表,也就是说是皮肤这个地方太虚啦,这个皮肤虚,按照现在的这个生理的话说呢就是皮肤营养不好,营养不良,而根据古人这种这个最正确的观点呢,你哪虚哪地方病啊来那它不去,所以病之所凑,其气必虚吗,因为皮肤虚,湿也好,咱们说很顽固的黄也好,再就是恶疮,他不会好的,他营养不好,他这个气呀不足于表不足以把邪驱逐出去,所以这个时候要用黄芪把黄芪这个补气是指这个说的,所以咱们这十全大补那不是开玩笑,表气不虚不能用,你象咱们现在有的人,我见过一个人,也是个老医生,他自己得肺癌就是大量用黄芪,我说你找死呢,这个肺万万不能用黄芪,你们一想就知道了,我们刚刚讲这个出汗,这个麻黄为什么治喘呢?他就是这个人排泄这个废物啊我刚刚说有两个,一个由汗一个由小便还有个就是由呼吸,就是肺,你这个皮表闭塞吗,应该从皮表排出的东西呀都加到肺上了,所以就喘,这个毒素的刺激,这个肺脏哪就受不了了,那你要解表,还让它走这个道,哎喘就减轻了,这个麻黄这个治喘是这么一个道理,那么肺结核呢,他这个病因之都(指肺),你这个皮表堵塞了,那么好,把这个沉重(负担)都加到肺上了,你越实表越坏,所以用黄芪来补气这个毛病是大的很啊,尤其这肺结核,啊,尤其在末期的上气不接下气认为他气虚了,人参黄芪往上开吧,这人死的非快不可,那是毫无问题的,所以它不能治那个病。那么这一段是说明这个问题,认为这个皮肤虚呀,他这个特别的汗也收摄不了了,四面汗出,而且恶风啊,特别敏感啊,这个我们在临床上啊也曾经遇到过,我是遇到过,这人怕风怕的厉害呀,奇怪,你这屋子本来没风,真正有这么一个表虚的人呐,怕,他汗先流了,你拿个扇子他都受不了,所以他这个,特别搁一个“汗出恶风者”这纯粹是表虚,而湿啊,特别的去不了,湿积累得多,身上特别重,那么这个治疗呢与上边就不一样了,要搁大量去湿去水的药,同时啊,还要搁这个皮肤的虚呀,要把它恢复过来,就是搁这个表虚的,不恢复的那湿还要来呢,所以他还用这个防己黄芪汤,这个防己黄芪汤啊,是防己、术,这两个去湿利尿,啊,力量都很大了,同时呢,和黄芪甘草,也有生姜和大枣,这个他就搁到这个里面,做引子用,这个方子这个,大概也经过后世给以改变的,咱们开其实就是把这个生姜大枣开里就完了,他这个煎法呢,挺特别的,他说把上边这个药哇啊都把它挫了,象麻豆那么大,每抄五钱匕,一回呀,用五钱匕,就把这个四味药的这个豆大的这么一个,挫这么大,一回用五钱匕,五钱匕就是不到,不到一两啊,是半两,这个匕就是古人取药的这么一个器皿,这个器皿有一定的量,有一钱匕有五钱匕的,十钱是一两啊这也就是半两啊,另外呢,加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水呀,一杯半,煎剩杯的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这里头要不了的,这都不好,要不得的,这个加味都后人搞的,这个方子都经过后人手啦,在仲景那没有加生姜四片大枣一枚的,没有这个的,这个经过后人手啦这个瞎改的这个,咱们要用呢,要用防己用量也较的小用一两,白术七钱半,那我们用啊防己白术都可以搁那个现在说都得搁10克这个黄芪呢多搁点也行,可以搁12克,甘草可以少搁一点因为这个去湿啊,这个甘草这个东西它不利小便,所以小便要是少这个它就不能多用,搁3克或者搁6克都可以,大枣起码搁3个,这个姜呢也可以搁4克。它这个都是经过后人这么搞的,这个加味呢更要不得了,胃中不和加芍药,张仲景治胃不和没有加芍药的,你们看哪一个里头有,所以这个,我向来不加,这个加味,都信不得的,而且这个,这个方子根本没有麻黄证,麻黄证,他真是象他那个书上那么喘,那怎么**呢,以麻黄为主要的配伍的方剂,那绝不是这个,方子这个这个什么防己黄芪汤,绝不是这个基础的,有,那个风湿关键疼有喘的,那么头一个就是,二一个也是,那是麻黄配剂,他绝不在这个基础上来加这个,这是瞎扯,表又虚又实,哪有那个事啊,根本就没理,这个麻黄是表实,无汗他用麻黄,他既出汗你用哪味麻黄?他即出汗也不会影响到肺上,那影响了也不是表证,所以这个加味呀,他这个书和伤寒论,这个加味的的法子都要,这我一概不加,不讲这个东西,那么这个方子就按我刚才说的咱们做汤剂用啊挺好,这个我用过。身重他湿重,湿重就想他多去湿,这个湿重,同时呢恶风特别敏感,汗出得表虚得厉害非搁黄芪不可,不搁湿去不了。这一段讲的挺好,他说这三个方子啊,虽然都是一个风湿在表各个不一样,麻黄加术,以麻黄甘草汤为主剂加杏仁薏仁米,那么与底下这个黄芪剂,这个我们在这个临床上啊,治这个风湿关节在起初的时候常用,所以他举这么三个例子,概括一切吗?当然不概括,这样的方子有别的,那么也有桂枝汤加黄芪的,也有,那么桂枝汤证表特别虚,他有关节疼痛,那也可以桂枝汤加黄芪,我也用过这都用过,所以这临床上啊,我们还是要根据这个具体分析,具体用药,那么这个方剂呀,就是在伤寒论这个方剂,大家有时间还要好好看一看,这个方剂当然不是,伤寒论所没有的了,这就是表虚,身特别重,恶风特别敏感而汗出者用这个方子。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这一段就是伤寒论里面讲过的,来这咱们再讲一讲,那么伤寒八、九日啊,他搁个伤寒干什么?那么这开始他是没有汗的,这个形,这个外形啊类似伤寒,而这伤寒八九日寒传里的,这是风湿恩湿中带表他不传,可是这个病呢一开始尤其这个急性这个期间呐,常常辨不清,所以这一段呢他就是由急性转慢性之后的这么一个说法了,这么一个例子。不是说得了伤寒病八九天风湿相博了,根本就是风湿相博已经有八九天了,开始时候无汗类似伤寒,所以他冠以伤寒两个字。那身体疼烦,疼得病人心里烦呐,他不是身体疼的心烦,他不搁心烦两个字,他这个身体的疼痛这个程度啊,以至于不能自转侧,不能自转侧就是自己翻身都不能,得借助旁人,自己翻身转侧,他疼,你翻不过来。不呕,不呕者就是没传少阳,少阳病喜呕啊。不渴,病也没有入里没有传阳明,传阳明了胃中燥,口必渴,是吧,这是咱们讲的白虎汤证啊。不呕不渴,本来没有这个症状他搁这儿干什么呢?就根据伤寒八九日,伤寒八九日真正的要从这个太阳伤寒的这个病啊,到八九天他呀传半表半里他要传里的,由于它是风湿,所以它也不呕也不渴不往里传也不往半表半里传。脉浮虚而涩者,就是脉不是浮紧喽,脉浮虚,这个虚呀按着脉无力就是虚呀,脉你按着无力,涩呢?这个脉里头涩共滑之对,共这个滑呀它是对待的,这个血液充实,这个脉在指下呀,它来去滑利,反之呢,它不但不滑利摸着似有似无的,所以古人说这个脉涩,涩之无前嘛,其实就是一个里头血行不清楚,所以涩脉主虚的,主血少,这个虚涩呀都是这个病极虚之后,脉跳无力,而血行又是似有似无的这个样子,这就是这个虚极转入少阴的这么一个症候,少阴之病脉微细嘛。那么这个时候,啊,不能够用麻黄剂,啊,同时呢桂枝汤证都不是,桂枝汤证是脉缓脉弱,真要脉到这个虚而涩这么个程度哇这个桂枝汤都不行,所以他这个话说的非常的有分寸,当然他没有详细的说这个症候啊,这个症候,他就是显着他是一种桂枝汤证,但是脉又虚,说明这个病啊已经由阳转入阴的这么一个,这么一个阶段,所以他用桂枝附子汤。
这个桂枝附子汤啊,就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这伤寒论里有这么一个方剂,他治这个风湿呢他把这个桂枝又加量,你们看看这个桂枝是四两,桂枝去芍药汤啊是三两,他这个桂枝这个药哇,它不但能解表,它能够止疼,所以他这个,这关节疼痛啊,这桂枝这个药啊,少不了的,你看他这个表证太阳病的时候就知道了,那桂枝汤,那没问题了,有桂枝,是吧,以桂枝为主的,麻黄汤身疼痛它也得搁桂枝,所以桂枝呀这个解痛作用还是很强的,因为这个关节疼他比普通的表证疼的厉害所以他加量用之,搁四两,另外呢他加附子,这个附子啊,在那个.本草.上说的,啊,解寒去湿解痹,它有这么一个,有这点作用,那么如果是阴证,你只加术是不行的,那它不够,非附子不可,如果更有术的症状呢?湿比较重的也得加,既加附子,也得加术,那么这个桂枝附子汤这个药我不常用,我用啊都是用桂枝汤基础就行,就是桂枝汤,加术,或者再加附子,那好使的很,这个方当然也好使了,也没问题的,他为什么去芍药呢?芍药这个药咱们说它收敛,是吧,收敛当然是不对的,但是这个药它是寒性养阴,所以四物,咱们这个四物汤里有吗,补血里头,是吧四物汤,它是养阴的,这个关节疼啊都是有湿,风湿吗,所以它对治湿,用这个白芍的很少,那我们用桂枝汤呢,就不管他了,因为桂枝汤这整个这桂枝汤它也治身疼啊,所以这个他特别的把白芍去了,这是古人他的这么看法啊,当然去,我认为还是可以,啊,因为白芍哇不利于去湿,所以他也不搁术,光搁附子。主要我们在临床上啊,开始遇着这个风湿啊,全是太阳病的阶段,以后它就是表虚啦只是用黄芪,也就够了,那么再经久了,它就要,因为寒湿它是咱们现在说它是个阴邪吗,这个病入阴最快,所以这个八九天,它这个脉就浮虚而涩,到这么一个程度就非用附子不可了,那么他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就增量桂枝,他改的名,叫桂枝附子汤,这古人这个方剂呀严得很,那么桂枝去芍药汤呢,治脉促胸满,是吧,只要是风湿性的这个关节疼啊,那个,那个桂枝量不够,他是加上分量的,主治不同的方名也改了的,他不说桂枝去芍药加桂枝,他不那么说,他搁个桂枝附子汤。底下这一段,他这一段里有两个意思吧,不是底下这一段了,他说如果,大便坚,坚就是大便硬,是吧,大便不通,大便硬,而小便自利,小便自利就是咱们现在的小便数,小便频数,去桂,这个桂枝要不得,下白术苍术,就加白术,就行了,就底下这个方子,就是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这个白术应该是苍术,他这个书全是白术。那么这一段呢很不好理解,为什么大便硬小便数还加术呢?这个有道理,这个利尿药哇,不但治小便不利,也治小便利,这个小便频数呀,你看他那个那个肾气丸啊就是啊,饮一斗小便也一斗,他用那个肾气丸,肾气丸也是个利尿药啊,是吧,尤其老人的利尿我们用真武汤挺好使,老人这个小便数,一会一便,一会一便,他这个在泌尿系这个机能有障碍不外乎两种,一个小便频,一个小便不利。小便频小便不利你都得调整这个泌尿这个问题,所以这个茯苓、术这种药哇,都治小便利也治小便不利,这是一,我们讲这个用术的道理。那么这一段书呢,他不是里头有热,他就由于泌尿方面的障碍他小便数,小便数丧失体液大便才干,他这么来的这个病,那么这样子呢,你不能再发汗了,这个小便数者就是发汗的禁忌,不能发汗,这个发汗最伤人的津液呀,所以他的桂枝用不得,他把桂枝去了,而且桂枝那个药啊也不利小便数,你看小便不利都搁桂枝,是吧,为什么,他治气上冲。
这两个和起来呢,这个附子和术的并用它治一般的慢性关节炎是离不开的,非常好使,它这后头有解释。这个不是说术就能治大便硬,他由于小便数造成的大便硬,尤其这个术和附子为伍,最能治小便利。这个看附子它这药的作用,无论身上哪个机能沉衰了,不得了了,附子能使这个沉衰恢复。你比如说小便数,它总是这个约束尿的那个肌肉啊麻痹,就是机能衰减了,有尿它就要拉拉出去,附子呢,它能使这个机能恢复,加上术的力量,那小便就不会数了。那个肾气丸啊,咱后头就讲到就有了,说妇人转胞啊,就是尿系(输尿管)曲折,所以小便不利,那吃肾气丸呢,它能使这个更紧张的组织,使屈曲的尿系啊恢复正常,小便自然就通畅了嘛。所以它附子这个药啊,凡是机能沉衰,在咱们临床反应是个阴性的反应,用它是没错的。这段说明这个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呀,加术,配伍附子反倒能治小便利,由小便利造成的大便硬,小便不利了大便自然就恢复了。同时附子、术的合用,又能祛风湿解痹痛,所以都能好。这一段,你单看不好理解呀,就光知道术利尿就糟了,那你就解释不明白。我们来看看底下方子。“桂枝四两”这个去皮要不得,这个桂枝啊,它这个作用就在这皮上,去皮就剩下干木头了,什么作用也没有了,所以这个是错的,我们现在用就用桂枝四两就行,不要用去皮的,因为有去皮两个字啊,后头又出来个桂枝木,这不是瞎糊闹嘛!那是把皮去了成木头没有作用了。“生姜三两,附子三枚,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这个附子用量相当的重,桂枝、生姜、甘草、大枣就是桂枝去芍药汤,把这个桂枝加量了,也就是桂枝去芍药的基础上加上附子。附子就是温阳去寒,同时关节拘挛痛它都治。所以我们治这个不得翻身的关节痛呀,有用这个的机会,但不一定都得用这个桂枝去芍药这个方子,用桂枝汤加术、附也可以的这个时候。底下这个呢“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这个方子可以看看底下煎服法后头这个挺好,“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这个附子有这个毛病啊,我们在临床上要知道,附子有些反应,它不但有的时候吃了身上感到身麻痹,最常见的头晕,所以我们用这个附子在临床上啊,开始用的时候,用三、五钱是没问题的,最好先用三钱就是10克,逐渐加,你要是大量用,人吃上了那不得了,常常得头晕得厉害,如喝醉酒的样子,病人胆小就不敢再吃了,你告诉他清楚也行啊,但是开始不要大量用,逐渐增加,用个一钱八钱是没问题的,药不了人,它是有毒嘛。
“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冒状就是我说那个脑袋昏冒,就是头沉,就是眩冒。“勿怪”不要怕,这是“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术附这两个药走皮中逐水气,所以它祛湿解痹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在这个时候,这个如冒状,是水气还没去呢的情形,这一点还是对的,不过这只是附子毒的问题了,这个毒害不到人的,人也不是大难受,就是感觉头晕而已。你要用10克没问题,逐渐增加,所以我们开始用从10克起还是比较稳当。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掣痛就是牵掣着痛,也是这拘挛痛,而“不得伸屈”他拘急的相当厉害,想弯想伸很困难,就是拘急痛啊,这个痛比上面厉害啦。“近之则痛剧”你不用说翻身了,这人靠近他就感觉痛的不得了,他怕人家碰,这说明痛得厉害呀。“汗出短气”汗出,表虚证。短气,这里小便不利嘛,他这个是气冲的关系,这个气上冲击胸,所以呀这个水往上不往下,那么胃有停水人就短气,胃重有留饮,微者短气,甚者心悸啊,这是这个书上的,后头有。你们由于这个水不下行,它就向上,在胃的时候人就短气,就由于气上冲。“恶风不欲去衣”这个恶风得厉害,表虚,由于汗出嘛。不欲去衣,这也是入于阴寒的状态了,.伤寒论.上就有,外边有热,但不欲去衣,寒在骨髓,真寒。这就说明是入了阴虚证了。那么汗出也多,恶风也甚,甚至不欲去衣,那么这个阴寒啊比上面那个甚,所以痛的也较厉害,也感觉上冲,那么“或身微肿”湿也比较重。这个用甘草附子汤,它由桂枝甘草来的。在.伤寒论.有个桂枝甘草汤,就二味药,所以这个方子主要治上冲、心悸,桂枝治气上冲。那么这一段就是气上冲的厉害,水不得下行,所以身上也多湿,胃里也有停饮,停水,所以他短气,你们这个就用桂枝甘草汤的基础,另外加术、附。那么就是气上冲较的突出,而湿也比较重,但是身上不重,可见组织里的水不是太多,短气是里头得湿,所以阴寒也比较重,这个脉不用说,比较更虚数了。这就桂枝甘草汤证,而有关节痛这种风湿相搏,可以用这个方子。那个是桂枝去芍药的基础上加附,如果湿也重也得加术。他这个书就是这个样子,这段就偏于湿,那段就湿比较少,你搁在一起看就知道了。如果它或身微肿的,里头又短气,无论是内外湿多这个术是必要的,因为附子一味药它也治痹痛,如果轻轻的话,用它一个药也行,这指的是阴寒的状态啦,在急发作的时候没有附子证你不能搁,像前头那个麻黄加术汤啊,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啊,用那样的方子。已转到阴虚证了,就是阴证的虚证,那你必要配伍附子不可,这两段全是的,但用法有些出入。我们遇到疾病,它不是恰好的,像桂枝甘草加附子、苍术,也是用苍术,在临床上呢,桂枝汤加术附这种办法,在桂枝汤的基础上我们运用得机会最多,一般慢性关节痛啊,脉不是浮的,日子也较久了,大概就是这类方子,等都讲完了,再谈谈这治风湿的这些东西。他这个方剂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也都是得微汗,“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这个能食可见以前他不能吃,这个寒盛啊他不能吃,等吃这个药之后他能吃了,可是呢还烦,这病还没完全好呀,就不要再给他吃一升了,给他吃五合,就是开始吃一升,怕这附子吃多了,也可以少吃点,吃六七合为妙。这就是任何一个方剂我们在应用上啊,古人它一起熬出来分几回吃,它跟吃多吃少有关系。现在我们跟一次用量有关系,同是一个方剂,量大与量小这是大有问题啊,所以要谨慎,把量小一点,小一点不合适,再慢慢增也没有关系。他这就是“恐一升多”一回吃一升多,一升就是一碗呀,这恐怕太多了,那么可以吃六七合。他这地方呀把湿讲完了,湿呀它有两大种,一种讲里湿,湿由里边发生的,由于小便不利,那么里面停湿,停湿就出什么问题呢,就是发狂,发狂他没详细讲,后头在黄疸那篇里讲,到那详细讲了。那另外也有湿痹,只是湿也能得湿痹,那个湿痹同我们这个治风湿的办法也大致相同,所以也没单独提出治法来,这是一种。另外一种是风温,什么叫风湿啊,古人认为由风邪有湿气,也就是人素有湿,你要得了外感了,那就出了这个风湿的情况。那得的原因呢,他在里头说了,汗出当风呀,或久伤取冷所致,这都值得用于参考。那么古人至于说那个外边受邪风等等的呀,也值得我们研究,但这个规律是肯定的。所以他说的这些治疗呀,在这个始得病的时候,在急症的这个阶段,只是用发汗药加上祛湿的药就行了,如麻黄加术呀,麻黄甘草汤加杏仁薏苡啊,就行了,在这里都举了例子。那么如果日久了,他转入阴证而虚,虚极了才转入阴证,那就得加附子,有湿还得加术。所以上面把湿啊大概都交代了,但这还是不够的,咱这章讲完了,下次我再详细说一说。底下讲这个中暍,中暍是什么呢?就是咱们说的中暑了。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太阳中暍就是中暑,中暑这个病咱们常见到啊,它也是发烧怕冷。“身重而疼痛”这个身重啊,因为中暑这个病啊,最厉害的是丧失体液,出汗嘛,那么丧失体液,他这个组织里面仍然还是有水份的,所以他身重,而且身上也疼痛,这个疼痛不像那个风湿疼痛了,这个只是酸痛而已的,这个病我们都常看到。
这个“脉弦细芤迟”那么这个弦脉有时候主实有时候主虚,这个道理在哪里呢?这个脉呀光有紧张力,它没有内容,那么咱说的那个少腹里急,脉也弦,里急是什么东西呢,咱们没讲到那,等咱讲到建中汤就有了。这个里急呀就是血虚,津液虚,这个腹肌它也拘急,这跟我们讲的痉病是一样的,这时候脉也弦。所以弦脉有时候主虚是指这么个虚。那么这个脉呢,既弦又细又芤,里头没东西,这芤脉,浮大中空谓之芤嘛,就是里头没有,里头虚,里头没血,所以芤脉也是亡血的一个脉。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丧失水份太多了,丧失水分就是血液里头水份就是少了,所以古人说亡津液亡血液,多汗者亡血嘛。“小便已”身上津液少,你撒尿的时候啊又从里面去津液,就感觉身上难受,“洒洒然毛耸”他一撒尿这个虚的反应更来了。“手足逆冷”他这个津液虚,血虚,不到手足,手足就逆冷,可似乎这个是个假像哦,这个不是真正阴寒呐,这个手足逆冷西医说就是脱水了,这个津液不到四末,这个手足离心脏最远,这血管也是最后的,所以这个地方逆冷,就是由外头冷往里头就冷,外头冷得厉害,里头要好一些,叫逆冷,就是厥逆。“小有劳,身即热”这么样子丧水,人就虚,虚不任劳,稍一动就热。“口开”这人虚呀,张着嘴,所以“前板齿燥”他要是闭着口呢,就不至于。那么这病啊,看着虚,尤其手足逆冷,看着象有寒,其实不是,是真正的中热,都由于丧失水份太多了,你再发汗,再亡其津液,那他恶寒更厉害了。加温针怎么样呢?那更不行,他身上是有热,发热也就加重。下之也丧失津液,“则淋甚”就是你撒小便时如淋那么艰难。这就是说这个中暍啊,主要是由于热甚伤津液,这是中医的话,西医说就是脱水了。这时候人虚的不得了,但还是热的相当凶,这治疗后头又了,白虎加人参汤。底下就说了,治疗了。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太阳中热者,暍是也”这解释这个暍,什么是暍呢?就是太阳中热,就是中了热了,发生太阳病的意思,就是太阳经中了热了,咱们现在体会呢,也是发太阳病,他也发热恶寒嘛,但是确实里边有热,这与太阳病是不一样的,这就叫作暍。他也“汗出恶寒”这个汗出就是表虚,还恶寒。“身热”就是里热内热呀。发热是一个表热,翕翕发热嘛,就觉着这个热啊涌到体表。身热是从里头往外蒸热,他张嘴为什么呢?就是蒸热。“而渴”这渴呀不是里头热造成的,同时津液虚的厉害,这津液虚就想饮水自救。这个治疗只能用白虎汤以去热,加人参健胃生津。所以在仲景这个书啊,津液亏损他绝不搁生地,这个书搁生地是不行的。这人参咱们说它补气,补气呀像四君子汤,在.汤头歌.里说它补气还是有道理的,这个气不是津液,气指的精气说的了,这个津液生成它由胃而来,胃为水谷之海,营卫之源嘛,这时候想法子滋津液只能用人参,用白虎加人参,这是一个最好的治疗的法子了。你只一直去热也不行,这个人也真虚了,他脱水嘛,人已经虚了,你不去热也不行,所以在这种去热之中,用这种安中健胃的药,最好是人参了,同时也生津液,这就是白虎汤加上人参。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这个变成慢性的了,不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上面这个所说那个,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了,我见到有死亡的很多了,光热不要紧,人就怕汗出太多,脱水,这津液脱到一个相当厉害的程度,在不知道治疗,人就容易死了。我见到一个拉车的,他在外边拉了一天车,回头啊,他就得了所谓得中暍,就是上面这种情况一点没错,回来的时候呀他热的不得了呀,汗出太多了,他吃那面条,又用那凉水浇呀浇得没那么凉的,他回头又带两啤酒,把那啤酒也喝了,那碗冰凉得面条也吃了,吃完就死了。你光你要也不行,所以这个旧社会最多了,那拉车的汗出太多就脱水而死。所以用白虎加人参是大有道理。底下这个就不是,也是中暍在表,身热疼重,脉当然也是药弱下来了。“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这个身疼重呀有点湿的样子,就是夏天贪凉老喝冷水,和我们吃冰棍一样,也容易成这么一个慢性的反应。所以这个呢它用一物瓜蒂汤,这瓜蒂汤你要是小量服,它只祛湿祛水下水下湿它并不涌吐,所以一物瓜蒂汤不是说用吐法。就是一味瓜蒂,用二十个,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煮得时间也相当小,去滓,顿服。这就能祛那个水气、湿气,能下这个而已。这个与上面那个病是不一样的,这由于夏令饮冷水多,身上老有热不退,而常有疼痛的情况,这个是由于贪凉太厉害了,这久不治也能导致得咱们说风湿那类得病。那么这一章就讲完了,这个暍病呀,这治最简单,也没有其它的法子了,白虎加人参汤这很好,如果它不太渴用白虎虎汤也可以。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这是三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现在我们首要研究的就是这个百合病。这百合病在没讲以前,我先把百合病是怎么一种病先说一说,要不不好懂。这个百合病啊,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虚热型得,一种精神方面的病,现在咱们说精神分裂症啊,神经官能症啊这类的,都概括到这里头,是虚热性的,这么一种病。那么古人他给起名叫百合病,百合病起名的道理呢,就这个病啊,就是用百合,百合是个甘寒、养液治虚热的,也能通利二遍,所以非它不能治,所以古人管它叫百合病,这是一个意思。它这个书上说还不是这个意思,治疗是这样子,书上它还是讲啊,我们照这本文我给说一说呀。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那么这一句什么意思呢,说人身上的血脉呀,分言之谓之百脉,这人身上的经脉多得很哟,就是分着说可有百,这是约略之词了。而合言之呢,就是血脉,所以他说是“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就是分着说,合着说…就是血脉病,这种神精官能古人怎么叫做血脉病呢,古人认为血通于心,血病它病心,我们后头讲这个“五藏风寒积聚”呀,也有这个情形。这个心病,古人认为心主神明,这个心病,人精神就要恍惚,就发生病,古人这么看的。那我们现在呢,大概这个看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个精神的不正常啊,都属于脑神经的关系了,所以叫精神病。古人他是这样子,所以我们现在对治疗精神不正常的药,大概都与脑系有关系,古人认为这是心脏,这是古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但治疗是没关系的,他用这个药是治这种病的。开始讲的他说的是病的根源,在百脉。那病的形状呢底下详细地说了。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他想要吃但又不能吃,就是精神不正常了,经常这个人呐,默默然嘛,就是一个像傻子似的,静默不语言,也可以说是浑浑然的意思。“欲卧不能卧”打算躺下又不能安于卧,躺不住,躺下一会又起来了。“欲行不能行”是要打算活动,可是又不能坚持他这种活动,他走走又跑回来了。“饮食或有美时”那么对饮食来说呀,有的时候也挺美,就是吃得也挺香。“或有不用闻食臭时”或者也有这个时候,闻着食臭他都厌烦,他就是不吃。这个精神病有这种情况,人给他饭他怕里头有毒药,这都是精神不正常了。“如寒无寒”看着有时候像有寒,但又不见其寒,你各方面看不出他有什么寒来,那他形象看着像。“如热无热”也是如此的,也不见其热。那么有一个病它是长期不变的,“口苦,小便赤”嘴苦,小便发红,而小便到后面就看出来了,小便不但赤还很坚涩,小便少而赤。那么这种病呀“诸药不能治”吃什么也不好。“得药则剧吐利”这种病呀因为“口苦,小便赤”一般都认为有热,所以用吐药用下药,以攻热的法子来治疗呀,要是吃这个吐药,吐得更剧烈了,而病不去,吃下药也是如此,剧下利,完了病也是不去的。“如有神灵者”那么这个病呀就像神灵作怪似的,说这个人精神恍惚啊,就像有鬼灵附身一样,总结以上这一切,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有时候挺好,有时候干脆就不吃,看着有寒实在不见其寒,看着有热实在也不见其热,那么吃什么药也不好,一吃药就大吐大下,病还是不去,这个病呀如有神灵一样的。那么看他外表呢,不像有病,这病在临床上常看到啊,这“身形如和”和平常人一样。但是这脉呢,既微而数,微者虚,数者热。说明他是虚热的一种证候了。那么到这地方我们看出有几点是固定的,口苦,小便赤而脉微数。其它都是一个恍惚迷离,似有似无,精神不正常的一种反应。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愈”那么这个病啊我们看出来了,就是一个津液、血液虚同时有热,那么这个液虚,撒尿也困难,怎么知道困难呢,后头有,等我讲后头咱们回头再说呀。溺时,他是用力了,而且这个津液有所去,反应到上面而头痛。那么这是小便坚涩,说明这个最重啊,热也重,虚也重,这是虚热具甚的话,他一撒尿的时候小便坚涩,而上边头痛,这种得好得要慢,得六十天才能好。“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这个就象我们讲那个白虎汤,讲那个“痉湿暍”那个暍病一样,暍病就是津液特别虚衰了,他也老觉得撒尿“洒洒然毛耸”嘛,头前有啊,这个也是那个意思,就是撒尿的时候身上淅淅然,也就是那个洒淅恶寒的那个样子,也就是洒洒然毛耸那个意思。这都是虚的反应,虚而有热。
咱们那个暍病不就是津液丧失太多了,才有这种反应嘛。这个较比那个溺时头痛啊,这个虚热之象比较轻了,所以这个四十天可以好。“若溺快然”由这个句我们知道上面这个溺时是不快然,那是坚涩。古人写文章啊,你到后头看,就知道前头那溺时头痛的道理了,那个小便坚涩,这个呢撒尿非常的快然,没有那个情形,不坚涩,所以它头也不痛。“但头眩者”脑袋只是比较晕嘛,他一撒尿往外出津液,身上这个阴虚更虚了,当时有这个反应脑袋里眩,这个眩就是贫血性那个眩了,这是最轻的,所以二十天就可以好。“其证或未病而预见”这个其证,就指上面这些的证,溺时头痛啊,如果溺快然,但头眩者,等等上面说得这三项,指的是这个症,这个证啊或未病而预见,未病指的什么病呢?指的百合病,就像头前那一大段。得了百合病,没得以前先有这些症状,小便的时候艰涩,而又各种不同得反应。那么这种反应,没得百合病就预先见着这个症。或者已得了百合病了,四五日后才出现上面这种症,或者病20日或一月才微见着,也有。“各随症治之”有什么症,我们随之各种不同之证而来施行治疗。这一句话,一般书上都搞错了,一般认为这种百合病都是大病之后才见,说在大病的时候指的是伤寒病,在没得伤寒病就发现这个症状,这是瞎胡说,他这句没明白。这个证就指这三种症,撒尿而有这些反应的症候。这个得病也是指得百合病,而不是指伤寒病,哪有那个事。那么这段说的是百合病的总纲了,百合病第一个它精神失常,这么一种病。这种精神失常啊根据症候的反应,他是一个拿现在的话辩证说就是阴虚有热,那么就是一种虚热证了,就是虚热性的精神失常的这么一种症候,现在说不就是精神分裂呀等等的吧,也就有癫啊,不是狂,不是打人骂人,就是精神失常,说阴虚者为癫嘛。底下讲的是具体治疗喽,这个病好懂,但各家的注说越说越不好懂了。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这百合病呀,他虚热病与实热不同了,这个实热可以攻啊,在表可以发汗,在里可以下之,在上可以吐之。汗吐下,全是对实热而言,虚热不能攻,所以百合病有热是肯定的,“口苦、小便赤”嘛。可是这个反而发其汗是不会好,只能够伤其津液,而越其烦燥,他这个病不会好的,就上头这个糊涂病,精神失常还是不会好的,那还是存在,只能够增添他的烦热,所以他在百合里头加知母,知母去烦热的喽。这个百合知母汤,百合用七枚,把它劈了,知母用三两,切碎。“右先心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就是泡了一宿啊,它出些白沫子,然后把这个水不要了,“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另换泉水二升,就是两碗了,那么再煮这个百合,取一升,这个时候百合不要了,“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再另以泉水两升煎知母,也取一升也把,也滓去了。“后会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然后把两个药汁,一个百合药汁一个知母药汁各一升都搁一起,合到一起不是二升了嘛,再上火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分两回来用。那么百合这个药啊,在本草上有了,它是甘寒,这个甘寒的药都是养阴补虚,同时去热。那么在.本草经.上呢,说大量吃百合呀,能够通利二便,它这个小便赤涩,当然吃这个百合合适呀是吧。那么由于发汗更亡失津液,更助其热,所以加知母。所以以百合治这个病,这也说明这个病是虚热了。这是第一条,最要紧那一条在后头呢。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这个下也不能祛这个病,百合病还存在,只能够伤其津液,而为溏泄不已,他说是诸药不能愈嘛,得药则剧吐利,吐利更厉害了,那么这用下药,下之后下利还是不止的。所以他这个用法呢,还是用滑石,这个滑石啊,他有小便坚涩,经过再伤津液,可以说小便就困难了。那么同时大便不已,也影响小便不利,咱们说水谷不别的情况了。他搁滑石是分解作用,使水份从小便走,这大便就不治而治了。同时呢搁些收敛药,这代赭石咱们都知道,收敛降胃了,这也是安中养液得法子,他得收敛,不收敛他津液丧失太多了,仍然用大量百合治他得本病,就是养阴去热了。他没详细这些症候,因为他这病始终不变,都是百合病,但是由于误用药而生出的影响,由这个方剂是可以看出来的,这个准是大便溏泻不已,而小便不利。所以他才加上滑石和代赭嘛,本身呢还是用百合了。那么这个方剂咱不必细说了,就是百合加上滑石、代赭石这两个药,煎服法和上边是相同的,这百合还得泡,用水呀渍一宿,然后水不要了,另换泉水,还是那个办法。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这后方就是指地下这个百合鸡子汤。这个吐是最伤胃不过了。这个鸡子黄啊,有贫血,鸡子黄治贫血,现在小孩子都让吃点鸡子黄嘛。他这个由于吐更伤其胃,这种虚热还不受补呢,你大温大补更不行,非得用甘寒的药是最合适的。这个百合就是更个甘寒嘛。那么胃虚搁点鸡子黄,那么吐也丧失津液嘛,鸡子黄它补血当然也养液作用。这个煎煮法同上面一样,但是鸡子黄是不能煮的了。底下这个是正治正方。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这个是正治,就是百合病开始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没经过发汗吐下,就像咱头前讲的那一大段,那么这个应该怎么治呢,用百合地黄汤。
这个百合还是用那些,七个,另外呢,大量用生地黄汁,生地黄汁一升啊,就是一碗呀,很不少了。从这个用药我们可以看出问题来,他这个说病在血分,就是从他用这个生地上看的,“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到这个地方它的本来面目可以看得出来。但是生地黄汁治什么呢,咱现在说它有凉血作用,它是一个强壮性的活血化瘀的药,还祛瘀血呀,那么它这个药是强壮性的,有补益作用,有补血的作用,同时它是寒性药,它能够去热,咱们说去血热,其实就是去虚热,解烦。那么由于这个虚热而失血,它还能够止血,那么有瘀血的它还能祛瘀。所以这个当归呀、川芎呀、生地啊都是祛瘀药,不过它是强壮性的。你看当归吧,当归它是一个苦温,它温性,它不利于热性病,你看这个病不能搁当归,他虚热,那么虚寒呢,当归就好了,所以呢肚子疼那种瘀血证都用当归,他不用生地。那么由于这个方剂上来看,虚热,血有瘀,是这么一个病,所以这个他影响脑子,这个我们想一想.伤寒论.就行了,你看桃仁承气汤,其人如狂,抵当汤也是其人如狂,或者其人喜妄,都是脑子的事呀,所以这个瘀血呀与这个疯、狂或癫、痫有相当的作用。可是我们用药得时候要斟酌,实证我们用这个桂枝茯苓丸呀,桃承气汤呀都对实证来说的呀。这个病是个虚,虚你不能攻呀,一攻就坏了,他是有瘀血,但攻不但不能祛瘀血反而害他了,你要用强壮性的祛瘀药,他瘀血也去了,虚也好了,就是这个道理呀。从这个方剂上我们看出这百合病,是虚热性的有瘀血,所以影响脑系官能上的一种症候。我们看看这个方剂上所说的也是,他说“以水洗百合,渍一宿”与上面一喽,“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然后和那个地黄汁合起来,“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他这个煎服法都是一致的。我们看看他服这个药后有什么情形,“中病,勿更服”怎么这中病呢,“大便当如漆”漆就是黑的呀,黑就是咱现在说潜血呀,就是瘀血下来了,这还不是吗?所以这个病从外观上看,虚热,那么由于这个精神失常,有瘀血的问题。这是我们从辩证上可以这么认识他。
虚热就得用甘寒,那么这个百合是最好的,有瘀血你非搁血分药不可,当然要生地呀,它是祛虚热的嘛。由这个正 面 的 治 疗 , 我 们 对 这 个 病 的 真 实 面目 才 能 认识...渴了,也不敢大用寒凉的药,虚嘛。他说“以百合洗方主之”。足见这个百合是甘寒,去热的、滋阴的力量都有,但他这个渴不厉害,你看注解就看出来:“以百合一升、以水一升(斗),渍之一宿以洗身”。就拿那个百合,拿水泡了,洗身,这个百合搁一升,一升就是一碗。“洗己,食煮饼,勿以盐豉也。”这个盐豉,促人喝水呀,就是免去他的痰饮而渴,用煮饼就是不搁咸的、不搁盐、(用)淡水,所以这就说明他的渴的不甚,就用外边洗洗就可以好,戒点盐就行了。这戒盐还有一个道理,盐能走血呀,凡失血的人是少吃盐的,他虽然没有外失血,但是血虚。底下的说是,百合病,渴不差者。这个比较渴就重了,不是说洗一洗就能好的,不是戒一戒盐豉就可以好的了。这个就用瓜蒌牡蛎散。这个瓜蒌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天花粉啊,瓜蒌根,牡蛎。瓜蒌根这个药,它是苦寒的,它的去热力量相当强,它治消渴嘛,同时也能够滋阴解热的这么一种药,但是它苦,它的去热的力量非常的多,解渴的力量也强。牡蛎是咸寒,也解热,而且多少有点儿强状的药效。这两个药合起来,对于这种虚热的渴,这种阴虚是最好不过了,先去热,也滋阴嘛。咱们治肝病里头的嗓子干啊,比较渴啊,常加用它们,柴胡桂姜汤里就有这两个药,所以柴胡桂姜汤怎么解热的,就里头有这两个药在。所以有许多的无名低烧,老不好,大概是这种关系,所以吃了柴胡桂姜汤就好。这个方子虽然小,瓜蒌牡蛎散,但非常好。我治糖尿病啊,也往里头搁这两东西,用白虎汤加这两东西,加麦冬,也挺好使。这个你们可以试验。放这个,糖尿病里头最多,我治糖尿病用瓜蒌根、牡蛎就是根据这个来的。百合病,变发热者。本来看着象有热而无热,后来它真变成发热了,就是这个津液越来越虚,热的越来越高,那么后来真见着发热来了。百合滑石散主之。这个可以用百合,病还是存在嘛,百合病变发热了,所以还是用百合,再搁滑石。这个热,所以他不敢攻,搁滑石利小便,它这个利小便,当然这个变发热的小便就更艰涩了,它根据头前咱们知道,是这个小便艰涩的情况。这个热虽由下让它解,可是这个滑石利尿并不重,它是解热的力量倒是挺强的,所以咱们那个治热常用,滑石甘草嘛,这不就常用的方子嘛。它这个病,用百合加点滑石就行。由于这个,我们看它底下的解释,可以看出百合通利二便。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当然滑石不下利,它是利小便的,使它下利的还是百合,这个百合它是整个吃下去的,它是作散嘛,不象上面用水泡一宿,完了搁泉水煮汤汁,煮的时间最少,它说搁二升,煮得剩一升。这个它是整个吞咽下去的,所以吃的量虽然少,但是它整个把百合吃了,吃了就有通利二便的作用。假设一天吃三回,要得微利,就不必那样吃了,因为治虚热这个病,大下利是不行的,可是热已经去了,这个热从哪儿去了呢?它还是从二便去的。
大概讲完了,它主要的方剂还是百合地黄汤,那其它的方剂都是在它的变化上,比方这个病有吃过发汗的药,病人添有烦躁,当然加知母;大便溏泻不已,你也不能用温性药,只是加点儿滑石、代赭石就可以了;经过吐的人,胃不好,那么要健胃,搁燥药是不行的,象咱们用的代赭之类,也用不上了,只能加鸡子黄,这个不碍乎热的,当然据我看,少加点儿人参也是可以的;那么如果变成渴,它都是偏于滋阴去热的方面来加减,大苦大寒,在这个病也不能用,它只是用瓜蒌根、生牡蛎这类的药,用瓜蒌牡蛎散;当然最轻的仅洗一洗也可以好的,戒一戒饮食而不食盐豉,但是重了还是不行的;如果变发热了,给发汗不行,吃泻药是不行的,但是用这种法子,大量甘寒滋阴的法子,用点滑石可以的,滑石起粘滑作用,也能够配合百合得微微而利,一利就好了,微利就不要再吃了。到这里,百合这个病的变化不外乎这些问题。底下的这是总结,这句话很好,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现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这话不光对百合病说的,是对虚热证整个说的。这个虚热,我开始就讲了,不象实热,汗吐下皆非所宜。百合病是津液虚、血液虚而有热。它说见于阴者,指着血说的,血虚,见着血虚,津液虚。要实证呢?要攻其阳,在.伤寒论.阳明篇有:下之以救其津液。津液也是属阴,但是百合病这种虚热病是不行的,见着阴虚,以甘寒和阳的法子来救,它不说治,不说攻。阳不是有热,亢吗,用甘寒或者咸寒,使之阳和的法子来救治。这很好,这对我们治虚热指出了一个大原则。见于阳者,指着热说的,虚热嘛,象变发热就是的。治热你也不能伤阴,以阴法救之,以和阴的法子,怎么叫和阴呢?要滋阴的法子,用寒性的滋阴的药物来去热,这才对,就是以寒性药物和其阴,这个方法来救治之。底下举一个实证:“见阳攻阴,复发其汗”太阳伤寒就是这个样子,见着有热,发汗解热,发汗可是伤人的津液呀,这就是攻阴嘛。见着有热而攻其阴液,而发其汗,这在实热证,这是对的,但在虚热证此为逆,这个要紧啊,在临床上是原则的问题。“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见阴,阴虚了,阳亢阴虚嘛,承气汤证就是这样子的,咱们在阳明病常讲,阳明病怕阴虚,阴虚到极点了,想下也不行的。但是阴虚阳亢,赶紧下热,津液就存下了,下火存津液嘛。那是治实证呀,虚热证可不行,虚热见阴而攻阳,你吃泻药,这为逆也,那不但阴虚救不了,下之反倒伤它了,那就坏了。所以虚热与实热的治疗是根本不同的,虚热没有攻法,汗吐下皆是治实证的法子。虚证只有补,虚寒用甘温来补,虚热用甘寒、咸寒来补,没有攻这一法。所以上面说的以阳法救之、以阴法救之,与下面这两句话是相对待的,这些地方大家要注意。所以原则上要是不犯错误,在临床上就不会犯错误。咱们治最后那个病就是这个样子,这个病没有攻法,脉是数的很,只能是甘寒育阴,它是虚热嘛,虚热你不能攻,所以我加点儿白术还要考虑呢,因为我怕它胃坏了,也就坏了,这个病所以能够好,就是因为胃不虚,能吃,肉不脱,所以还能好,要不然这个病会挺麻烦。所以治病呀,原则得守着,这里就提出原则上的话,虽然是对百合病说的,也是对一般的虚热病说的,这是百合病讲完了。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嘎(嘎就是嗓音变了,声音沙哑),甘草泻心汤主之。什么 叫狐惑病呢?古 人有多种 说法 :一般都说 是“疳”就是病字头里搁一个甘字,就是小孩子最好得的,烧牙花子,小儿的牙疳,甚至于穿腮。古人认为这是虫子,疳嘛。为什么叫狐惑呢?古人也有他的道理,这个病发热无常,又没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反复发作,好了再犯,犯了再好,也就是如神灵似的,就是狐惑。这个病的初起,也是恶寒发热,象太阳伤寒,所以它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但是这个病已经形成后,就没有这个症状了,就不发热恶寒了。“默默欲眠”默默就是没有精神。“目不得闭”睡觉还不能睡实。“卧起不安”烦躁。“蚀于喉为惑”它主要讲是有蚀疮,蚀疮要是在喉,古人取名为“惑”。“蚀于阴为狐”阴指的是下阴,指的前阴说的。“不欲饮食”这个病这是固定的症候,说明这个病还是在肠胃的关系。“恶闻食臭”就是闻着食臭就恶心。面目呢,由于蚀疮的进退的过程中,常有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为惑,口腔这一带,声音沙哑,声音有变化。当然的,尤其是喉,这一带有变化的时候更是声沙哑。狐惑病蚀于上的这一部分,用甘草泻心汤主之。这个方子很好使,我有试验。底下这个病,初得也是状如伤寒,默默不欲饮食,恶心等类乎小柴胡汤证,这个方子也借过小柴胡汤,可是它没有柴胡,没有那么大的热。我遇到一个女病人,上面一点儿不错,开始的时候象重感,在我来前门外住的时候,我就给它吃甘草泻心汤,吃完就好了,她是开始得病的。我们以后,现在临床遇到的口腔溃疡,用这个方子也好使。有时候偏于有热的,口咽较干,可以加石膏;有时候烦得厉害,可以加生地。
大概我用这种方法治这种病,还没遇见过不好的。甘草泻心汤,在.伤寒论.里头是胃生疾患,.伤寒论.里是这样说的,主要病因是胃虚,看这个方子的用药也是的,它用人参,有甘草干姜汤,这些都是治胃的,加人参、甘草、大枣这些甘温的药物。在.伤寒论.里说是胃虚,客气邪热都往胃里来,所以胃呀心下痞,痞硬。都往这里来,有水气,再有热,它就要呕吐,同时,经过胃肠,它有肠鸣。.伤寒论.里头说,心下痞硬,偶尔肠鸣下利,用甘草泻心汤。可见它是胃肠里面的一个问题,就属于神经系统,它也是由于抑神经的关系,看这个病人也有精神因素方面的关系,它搁到狐惑里头,也有精神方面不很正常。但它是起烦,它的卧起不安,就起黄苓、黄连的作用。他烦,热都跑到胃里头了,所以烦,这是说惑,口腔的溃肠,我们一般用这个方子加减都可以好的。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下部不影响声音,但总而言之它是热,有炎症,炎症有热就上炎,嗓子要较干的,这个病用苦参汤洗之。这个我也试验过,尤其女同志好有这个病,苦参汤确是个好使。苦参有杀菌的作用,消炎杀茵,也能够治虫子,所以拿它熏洗挺好使。要是再内服药,还是好的。如果阴溃,象底下的赤小豆当归散都可以用,我们说到那儿时再说。蚀于肛者,雄黄熏之。这个蚀疮也能够在下部,随便举一个阴,都在下部,这个病关于关口,都在关口,象前后阴,口腔,眼睛都有,这个病现在看来,就是白塞氏综合症,现在说的白塞氏综合症,一点儿都不错,都是孔窍粘膜上发炎。咱们这里也说的很清楚,蚀于上,口腔;蚀于下,前阴、后阴。雄黄这个药治溃疡,治脓肿,所以用雄黄来熏,这也是最好不过。这个不是痔疮,治痔疮不行,这种关于溃疡,这个法子挺好使。熏的法子,他说用的雄黄,一味为末,多点少点没关系,适量吧,筒子瓦,两个合起来,雄黄放里头一烧,它不就冒烟了吗,稍向肛熏之,人蹲在那儿,底下架上火,烟就冒出来了,人蹲在那儿,就可以熏。这个病,不只是发上面的口腔,下面的前后阴,而且发病于目,底下的就说到目了。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上面说面目乍赤、乍黑就指这个说的,那么这个溃疡化脓与不化脓时候,现于面部时是两种不同的颜色,或者更不同。“病者脉数”脉数就是有热了,但是又无热而微烦,所以这个热不是感冒那种热,是一种疮热,在内,催得人发烦。“默默但欲卧”也是同前面其它的溃疡一样,也是默默但欲卧,但是有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初得病三四天,眼睛是红的,鸠眼是红的;到七八日的时候,四个眼角要发黑了,是化脓的反应了,这个血也开始充血的时候就是红,血化成脓了,它就要变成黑的了。这个时候如果能吃,能吃说明有热,凡是化脓的阶段,无论哪个地方有疮疡,都是要发热的,能吃说明有热,有热说明这个脓到火候了,脓已成了。这个用赤小豆当归散主之。赤小豆这个药,也是排痈脓的药物,这个药很好,所以我们在治泌尿系感染,有病人如果溃疡稍微厉害一点儿的,加点赤小豆,就好使,同时也去湿热。...能够在这个地方排痈脓,在旁处也可以排痈脓啊,不要就限定在眼睛箕角,眼睛箕角的痈脓它能治,旁处的痈脓就不能治了。所以读书不要局限,这两药所起的作用,哪儿有痈脓用它都可以的。只是症候得对头,不对头不行。只是有痈脓的事实,没有其它的症候合乎赤小豆当归散是没有用的。
到这里,把狐惑病讲完了。从头想一想,狐惑病很容易明白,也就是关口的地方,中医叫关口的地方,有孔窍的地方,上面口腔,下面前后阴,眼睛,这些孔窍粘膜的地方发炎了,就是白塞氏综合症,这是西医的说法,据我们古人的说法,颇似白塞氏综合症,虽然不是白塞氏综合症的说法,但是把它概括进里头了,就算不是白塞氏综合症的病,真正口腔溃疡,前后阴的溃疡病,用这种法子,也很适合。这些我都实验过。我的一个侄子,他那地方老出血,他是痔疮,相当厉害。来西城医院开的刀,开完刀,那地方肿痛,淌血。我就给他吃这个药,吃了就好,真的好这个药。所以说不是非是狐惑病才用这个药,有这种情况,尽管用。象其它的溃疡,口腔溃疡,我们有甘草泻心汤,屡试屡验。底下的这个病,阴阳毒,这个病很少见。据书上说,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我们根据它的说法,这个病的主要症状是咽喉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看样子,而且这个病相当凶险,所以在五天内可治,七天就不可以治了。这个病很少见,在中医书上对这一段都说是痧症,痧症,据我看也不太象,它专是一个咽痛,又不是白喉,它唾脓血,当然是咽喉溃烂,溃烂他才唾脓血嘛。“面赤斑斑如锦纹”面赤,在.伤寒论.里讲的很多,这是病在外的表现,阳气浮郁在面嘛,“斑斑如锦纹”还生些类似红斑,如锦纹,由于这个病在外,有阳气浮郁在外之象,所以叫阳毒,不是真有一种毒叫阳毒而来中人。它说的这种病,阴阳毒是一种病,这个在比较外,病毒较浅,所以面色发红,斑斑如锦纹,同时咽喉痛,更唾脓血,底下的没有,用升麻鳖甲汤主之。
我们看这个方剂,升麻是解毒的,杀菌解毒,以它作主药;蜀椒这个药辛温,是个热药,能够使人发汗,所以这个病比较在表;当归鳖甲,是活血化淤;雄黄,上面讲了,治痈脓,这个病唾脓血,所以它搁雄黄。到阴毒呢,病已深了,不能发汗,所以去蜀椒,也不唾脓血,所以也去了雄黄。看第二段,就说到了阴毒了:“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这里就病深了,不是面赤斑斑如锦文了。“面目青,身痛如被杖”被杖者,古人有一种杖刑,刑罚,打棍子,疼的剧烈,这个病身疼,象被杖刑那么剧烈,足见这种病得的是急症,也是咽喉痛,但是不唾脓血,也是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所以说这个病阴毒也好,阳毒也好,主要是急性很剧烈的传染病,是咽痛。如果红头胀脸的,病偏于在表,病也浅,可以吃升麻鳖甲汤,如果面目青,身痛的厉害,说明病离开表了,比较深了,不能让它发汗了,所以把蜀椒去了,由于不唾脓血,它把雄黄也去了,这很容易明白,药与症都交代得很明白,但是这个病,没经验过,我也没经验过,我活这么大岁数也没遇到过,古人或者是有,在西医也没有类似的这种病。至于说是痧症,痧症就是无名的疫疠之气,这个病我倒是见着过,可也没见着这样的,光嗓子痛,那都是全身症候。象东北吧,有一种叫“发猴”“羊毛疔”这都是古人说的痧症,急性的一种疫疠,叫做“尸疫”那个病倒见着过,但是就只是嗓子疼,这么快,五天可治,七天不可治的这个病,的确是没遇着过,这个留待于以后做参考。看这个病看方子后头有怎么几句话就知道,头一个方子是发汗的,“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老小再服,可见这是个传染病了,要不怎么知道这是个传染病呢?“一门老小”嘛。所以这东西它是传染病,老人小孩子不要顿服,分成两次服。取汗,所以开始这个升麻鳖甲汤它是要取汗的,你要把蜀椒去了,它不会出汗了,里头没有发汗的药了,去雄黄就是不唾脓血。可见古人用药非常细腻,虽然这两个都是嗓子痛,它也不光治嗓子,它还去毒,它是以升麻为主的,你们看看,升麻是一个杀菌去毒的药物,不象现在咱们用的,李东桓用升麻,说往上升,不是那个事。这个病,现在没有,只留在这儿作参考。至于百合病,狐惑病都是很常见的病。虚热病还是常见,但未必是百合病这个样子,但是虚热病有的是。虚热病的治疗,尤其我们上面讲的这个原则,那是肯定的。我们学百合病,也获得不少知识,比如虚热又瘀血证,影响到脑筋,意识糊涂,象“癫症”啊,不讲这个,我们不会用百合地黄的,这个东西也挺妙,也帮了我们挺大的忙,来借助这个,读书是这样的,你不要死守着百合地黄,这是个方法,大通便的药是绝不行的,虚症,你不能见阴攻阳,那是不行的,阴虚了,你就是吃泄药,那错了。所以头两种病很有借鉴,在临床上我们很有用,所以这个书就是要熟,不熟就一点儿用也没有。你不熟你到临床上想不起来,你熟了到时候它就给你使唤,你不熟它不给你使唤,而且这个方子,都精减的很,你象赤小豆当归散,这方子就很好很好。象狐惑病,没有这个借助,我们想不起来用甘草泻心汤,是一点也想不起来的。这口腔溃疡跟甘草泻心汤有什么关系?但它就是有关系,这个我治过好多了。以前我私人开业,我急急呼呼到协和,协和它那儿的口腔科有个姓陈的大夫,是个女的,她的小孩子得了口腔溃疡,我给她治的,她说你呀到我们那儿去吧,我们需要,口腔你可别小看它,现在得这个病的多得很,我也打算去,后来卫生局它让我去中医学院,那边我才没去上,要不我真打算去了。后来她也用,我说这个容易,你就用这个方子,好使,这个人现在来协和不来协和说不上了,她是个女的,口腔科主任。今天就讲到这儿啦。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这一段头一句最重要了。疟疾我们知道了,有间日疟,有三日疟,两天一发的叫间日,三日一发的三日疟,这最普遍了。发作的时候它是往来寒热,所以说疟疾以少阳病的情况出现,也就是柴胡汤证,所以疟脉自弦,这句话一直管到后头,这句话很重要。底下说疟疾有些寒热,各种的情况不同。如果多热,它就是偏数,脉既弦又快,数者为热也,弦数者的疟疾是多热的那种疟疾。弦迟者多寒,迟者为寒嘛,疟多寒的疟疾,它的脉偏迟。弦小紧者下之差,弦小紧,小就是细脉,古人又管小脉叫细脉,咱们讲到后面就知道了,细脉就是血少,后头讲积聚这个病,凡是里头有积聚,脉都是小的,它阻碍血行嘛,就是症瘕积聚。紧是实,如果脉小而紧,这是里头有症结的情况,可以下之,这个指的那个疟母说的,疟母也是个症瘕积聚。弦迟者可温之,如果疟疾弦迟,是多寒了,多寒可以用温药。弦紧者可发汗,紧就是无汗,太阳伤寒的脉,弦紧就是疟疾兼有表实的一种情况,这个可发汗,往后我给讲,现在根据本文体会到这儿,也可以针灸。浮大者可吐之,这个浮大的脉,有上越的征迹在里头,可吐之,这个吐也不象一般的吐法,瓜蒂散也不是的,我们讲完了回头再来研究这些个问题。弦数者风发也,这个“风发”指的太阳中风,风热汗出而不已,这种情况下的疟疾,可以饮食以消息之,吃一种甘寒的东西,来消息这个发热汗出。讲伤寒论时讲过少阳病不可发汗和吐下,这一节又有发汗,又有吐下,什么道理呢?后头就可以看出来了,讲到后头之后回头再研究这个问题。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古人,现在人也是,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节,十五天嘛,一年二十四节,这指的是气候学。疟疾,大概这个病,古人是约略之词,也不一定是这个样子,总是不越乎十五天,一般情况下十五日愈,最长也不能超过一个月,这也是约略之词,这不是一定的。这一段就说明这个,假设疟疾在月的第一日发,就是某一个月的一号开始发的疟,到这个月的十五日,按照一般的常规应该好,假设十五日不好,三候一节,那就得两节了,差不多到一个月,大概就都好了。如果一个月不好,那这个疟不可轻看了。那它就要发生底下说的症瘕疟母的情况,古人说的症瘕疟母,就是摸到左胁下脾肿大了,古人认为这种都是一个症瘕积聚,所以它给取名叫疟母,趁着它没结实之前,赶紧急治之,用鳖甲煎丸。
它要是日久,已经牢固起来,当然就不好治之了,事实也是这样的,在疟疾以后,发生半个月、一个月以后的情形,不至于形成脾肿大,假设久不愈,它是要有这个的,一般得疟疾后他也遗留这种病,这个脾肿大,古人也见到这一点了。底下药是鳖甲煎丸,看看它的方剂组成,主要的还是用柴胡剂,根据它头一句,疟脉自弦嘛,用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干姜,它就把那个大枣、甘草拿掉了,把生姜换成了干姜了,为什么拿走了甘草、大枣呢,因为甘草这个药它缓药的力量,尤其是攻什么东西,它不用甘草。古人认为症瘕,不外乎两个问题,一是个瘀血,所以这个药,它要去瘀的,一个就是一种痰饮,所以非痰即血,古人这么看。这个药以柴胡剂为主,它要治它的疟疾;另外就是行气、祛瘀、下水的药,看这个药全是的,里面有桃仁承气汤,丹皮,又有蟅虫,尤其它主用的是鳖甲,攻坚祛瘀;另外它有一些行气的,厚朴之类;再有下血的,还有解毒的,象蜂巢,它是以毒攻毒,也是为治疟母的关系。这个药以前有做的,现在大概武昌汉口有做的,北京也有做过,但把这个方子给减了,所以它就不好使,以前在杭州有做过这个药,挺好使的。我用过这个药,对于治脾肿大,的确有作用,我们治肝炎的脾肿大用过这个药,那时候有成药,现配这个东西很麻烦。因为这个脾肿大,不能求急治,它是瘀血,你要是猛攻是不行的,用这种丸药比较好,现在一般用大黄蟅虫丸,也挺好使的。这个病主要是疟疾,它还是以柴胡剂为主的,配伍行气,泻下,祛瘀,去痰饮,去水。这个药配伍挺麻烦,底下有,药味也多,有二十三味,弄成细末,用烧好的,取锻灶下灰一斗,这个近乎百草霜,与黄土的作用差不多,它是灰,对胃有好处,能够治呕,用它煎一些攻破的药,防它伤中伤胃,它用灶下灰。清酒一斛五斗,把这灰拿酒浸了,酒浸一半的时候,把鳖甲搁到里头,煮令饭烂如胶漆,灰见着酒一泡,色就变成黑的了,就象胶漆似的,然后绞取汁,再把其它的药搁里头煎,然后丸成丸子,有梧桐子大小,空心服七丸,一天服三服,逐渐地这个药也可以加。这个药在.千金方.里有稍稍不同,鳖甲不是十二分,而是十二片,分量比较大;还有海藻,海藻也是祛湿祛水的;大戟,它的攻破力量更大一些,不光有葶苈,还有大戟;蟅虫五分,这里也是五分,这个没有多大分别;可是没有鼠妇,赤硝,没有这两个,其它没有什么两样的。也是先煎鳖甲,也是用这种法子。这是一段。如果在疟疾里头形成了症瘕积聚的,古人叫疟母,其实就是疟疾的后遗症,以疟为母嘛,由疟疾而生的,趁着它未坚固,趁着它将形成,赶紧得治,这是古人的一种看法。底下这一段,不象张仲的话,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阴气孤绝,阳气独发”这在张仲景的书里头很少见,就是津液、血液没有了,光有阳热之气独发,也就是但热无寒的意思。阴气孤绝,它这里指的是阴分了,水分、血分都在之内了,光有阳热之气独发,这样子非热不可,这样子热就伤气,伤气所以少气,由于热,人也烦冤,热得相当凶.。。
热得相当凶......这都相当的凶,那么他说“但热无寒”不是往来寒热,一发作的时候,只是热,而不寒,古人管这个叫作“瘅疟”“瘅”也是热的意思啊,就是这个温热,热的这种疟疾。
他说他“先发热后恶寒者”叫“温疟”这个不是张仲景讲的,你看看底下这个,仲景讲的这个与这个不同的,这是内经的话。那么这种热呀,它是内舍于心,这个心是一个火脏嘛,心属火啊,那么这个热平常我们都说属于心火嘛,他说这个是“内藏于心”就像我们说这个风舍于肺是一个样子,风舍于肺,这个火就藏于心,也是古人的一种看法了。“外舍分肉之间”那么在这个肌肉,外边肌肉里头有热,这个热的根源还在心脏,所以这个热的很啊,就叫做“瘅疟”。“令人消烁肌肉”啊,这种热盛,自然就伤津液了,津液伤了,人要瘦。这个温疟要是长久了,人瘦的不得了。所以这一段据我看,不像仲景的话,这个恐怕他的书啊,没有“瘅疟”那么这也是王叔和搞的,他把它从内经上,把这个“瘅疟”这种情况搁在这个地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看底下。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这个“身无寒但热”正是说“瘅疟”是照着内经上说的话,它不是先热后寒啊。所以仲景说这个“温疟”与内经所说“瘅疟”相同的,他没有再有“瘅疟”之说了,所以这两个看出来不是一个人写的,一个人写文章不会这么矛盾的。那么他说“其脉如平”这个温疟脉不能如平的,那么头前也说“脉弦数者,多热”温疟就像我们说的“温病”是一样的,温病就是“但热不寒”嘛。那么疟疾也是有这么一种的,类似这个温病,也是只热不冷,所以他这个脉一定是快脉。他这个为什么搁一个“如平”呢?这里头看看方剂就看出来了,他用的是白虎加桂枝啊,白虎加桂枝就是白虎汤和桂枝甘草汤的合方。这里面有桂枝证,桂枝证是脉浮缓啊,这个紧和缓这两个脉啊是矛盾的,缓它是弱,既紧它就不能弱,这里面既有桂枝证又有白虎证,白虎证是脉洪大的,咱们说的这个弦数也是一样。它同时有桂枝证,脉又缓下来了,所以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就“如平”“如平”它就说明不是单纯的白虎汤证,所以他说“其脉如平”。要只是桂枝汤证呢,他脉又缓,浮而缓,搏指没力量,那也不正常;要是白虎汤证呢,它脉弦数、大这些情况,也不正常。那么这么两种证侯结合起来脉反如平,如平也不是正常的,如平而已,换言之,紧不太紧,缓也不太缓。“身无寒但热”那么这种反应是温疟的反应了,无寒但热,那么根据内经的话应该是“瘅疟”在仲景那儿没提“瘅疟”。“骨节疼烦,时呕”这是桂枝甘草汤证。“骨节疼烦”这是一个表不解,还有表证,“时呕”他这个气上冲,这个呕由气上冲造成的,气往上冲他呕逆。“白虎加桂枝汤主之”这个用白虎汤的原方加上桂枝一味药。那么加在一起呢,实质就是桂枝甘草汤与白虎汤合方,你们看看这个方子确实也是如此的。
这个桂枝甘草汤啊,对于桂枝汤,它是简化方子了,它也是辛甘合用嘛,也是甘温解表的药,甘草是个甜的,桂枝是个辛温药,它也是甘温解肌,所以它也能治关节疼,同时也更治气上冲,这咱们在.伤寒论.中都讲过的。用白虎汤以治温疟,用桂枝甘草汤以解表。所以这个药服下去之后,它不是底下都很清楚了吗?“去滓,温服,汗出愈”让他出汗。我们头前说这个可发汗啊,不是用正式的麻黄汤、桂枝汤来发汗,不是的,这也是个发汗方之一。而且这个呢“其脉如平”他没有少阳证的证侯了,所以它也不是往来寒热,他是一个但热而不寒,这没有少阳病柴胡证的情况了,所以尽管可以发汗,头前都是简略的说,少阳柴胡证不能发汗的,这在.伤寒论.里面我们都讲过的。这是一段,但这一段我们讲治疟疾,这是不够的,这个温疟,由于本条的这个白虎汤,我们可以知道,有单独用白虎汤的机会,它如果骨节不疼,也不呕,你加桂枝甘草干什么呢,就用白虎汤就可以了。如果再渴,你就加人参,就是白虎加人参汤了。还有一种,如果身疼,有呕逆,也未尝没有柴胡桂枝汤合方加石膏的机会。所以他这个书啊,在.金匮要略.里面不是像.伤寒论.那么详细说了。那么他就是举一个温疟,这种治疗,你只得解热。如果不现柴胡证,你不能用柴胡汤。仲景这个书啊,主要讲的方证,如果现柴胡证呢,你可以用柴胡,因为他这个呕逆,胸胁满,要有这个往来寒热,再有这个烦渴引饮的情况,那就是柴胡桂枝汤加生石膏就对了,所以总而言之得辩证。但是在这种温疟又有表的情况下,可能有柴胡桂枝汤加石膏。他是举个例子,这个他是白虎汤而兼桂枝甘草汤证,他上冲的厉害,所以他呕逆,没有柴胡证,他头一句话就是“但热不寒”嘛!如果我们在临床上,只是现白虎汤证,可以用白虎汤,那如果白虎汤再渴,津液已经伤了,我们可以用白虎加人参。那么如果现柴胡证呢?不是“但热不寒”他也是往来寒热,但是热的较为突出,那我们当然用柴胡剂加石膏的办法也可以。
要有桂枝汤证呢,那就用柴胡桂枝汤加石膏不也可以吗?所以读他这个书啊,你就得知道它是和.伤寒论.是有关系的,.伤寒论.我们要熟,当然遇到这个病,不一定就非得是白虎加桂枝汤证,是不是?这是一条。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这一条过于简单了。“疟多寒者”怎么叫作“牡疟”呢?这个牡指阳性为之牡,多寒怎么到了阳性呢?这个指的心脏说的。这个心脏,心属火啊,火属于心,这个心脏为这个寒饮所扼制,咱们一般就说“水凌心”啊,使这个心火不得外发而多寒,他是这么一个意思。那么这么讲对吗,你看用药就知道了,他用的龙骨、云母,这都是镇静的药啊。总之这个病啊,不是只恶寒,他有心惊、恐惧、心动、心悸,这些准有的。因为这个云母、龙骨,咱们都知道是镇静的药。你看在.伤寒论.里面加这个龙骨、牡蛎的,都是烦惊、惊慌。那么我们从药物里面看有这个,但是他这个说法呢,只提一个“牡疟”就代表了,他是心脏上发生问题了,古人认为心主神明啊,凡是有精神上的一种动荡,都搁到心脏里头,其实这是似是而非了,这是古人辩证的看法了。所以说“牡疟”者,因为心脏是一个“牡脏”它属火,这种火啊,头前“温疟”不是说吗,这个火藏于心啊,被这个寒所扼制,寒是什么呢?就是痰饮,这个火不外发,所以只寒而不热了,所以他取名叫“牡疟”。他总是有心脏的证侯了,什么呢?就是心悸、烦惊,这都属于心了,所以管它叫“牡疟”是这么个“牡疟”。这个条文也简,得结合这个药物才能看出来。那么这个蜀漆,它是一个截疟的药,它祛痰、祛饮,头前说的这个“吐”就是针对这个说的,就指的用这个药,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截疟的办法,疟疾在发作起来,在发作以前,让他大吐,这个药是吐啊,涌吐,吐什么呢?就是吐水,把这个水去了,心阳不受于寒饮的扼制了,自然热就出来了,寒邪也就散了,这个病也就好了,古人这么样看,我们看这个药也是的。这个药他没有提吐,底下提了,底下是服法,那么这个药吃了是吐的,吐了,古人叫做“截疟”凡是寒多热少,或者是但寒无热,古人都叫做“牡疟”这个牡疟都与心脏有关系,当然也得有心脏的证侯了,没有证侯,就不是了,所以它叫做牡疟。这种牡疟,你们看一看,也不是柴胡证,但寒不热,也不是往来寒热,他是这么一个情形,他是多寒,很少有热,是心阳为寒饮所扼制了,是这么样的看法,而且有心脏的一种症状,咱们说的心跳啊,或者易惊易恐啊,他才用这个法子的。所以头前说的可以吐,也都是在这个情形下的,并不是柴胡证要吐的,那就坏了。那么到这个地方啊,张仲景把疟疾讲完了,这篇文章很精,相当精。怎么讲呢,他头一句话就告诉你治疗的大法了,“疟脉自弦”那么和疟疾这个发作的情况“往来寒热,休作有时”这是柴胡证,也就是说一般的疟疾啊,你在柴胡证里求之就可以了。咱们在.伤寒论.都讲了,在这他就是一句话就完了。那么底下讲的都是特殊的问题,“疟母”你就不能光用柴胡剂。这个“温疟”和“牡疟”这个特别的、特殊的问题提出来了,大家一般能够想到的事情他不提了,在哪里精呢,就在头一句,所以在文章的运用,他是妙不可言。看着像几段似的,他把什么都说了。那么后来林亿他们看这个地方啊,也看出过简来了,所以他就征引很多的方子,那么底下这个方子啊,全是林亿他们找出来的。
你这里找的尽是柴胡剂了,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柴胡桂姜汤,全是的,这个在张仲景话里面都概括了,那么小柴胡汤不怎么有啊?也有啊,像我刚才说那个柴胡桂枝汤,都有的。这也就是我们在临床上他讲辩证,合乎哪个柴胡剂的证侯,你就用哪个柴胡剂,就能治好疟疾的。那么有些不同、特殊的问题,他都提出来了,这个你用柴胡剂不行,所以他都提出来了。所以这个疟疾,看起来几段,但是他是非常概括,所以他这个书不好读,就在这点。那么陈修园说,仲景这个书都在不言中,就是不言中,在底下头一句,弄一个“疟脉自弦”他这话说的,语义很含蓄啊,疟脉怎么能叫自弦呢?就因它发作这个病属于少阳柴胡证,往来寒热嘛,小柴胡汤头一个证侯就是往来寒热,发作有时,所以他提一个“疟脉自弦”这个治疗的一个大法啊,都概括到一句话里头了。那么有些特殊的问题提出来了,你就会治疟疾了。这个文章都相当的好,但是一般都不这么看,说这个太简略了,光这几个方子怎么能治疟疾呢,当然是不能。我们看看底下,底下这都是林亿他们校对.金匮要略.的时候,他们看着觉得过简了,就从.千金.啊、.外台.啊里头找,找到了,他就附到这里。第一个牡蛎汤,这个牡蛎汤和上面的“牡蛎散”差不多,他没有搁龙骨,而搁牡蛎了,这个牡蛎和龙骨的作用差不多,都镇静药。那么另外呢,搁麻黄甘草汤,这个麻黄甘草汤,如果他是表实无汗,那么这类的牡疟,当然要搁这个方子;要如果有汗,而不是表实的,麻黄是不能用的,那当然还是用上面的了。这两个都说的是牡疟,牡疟也就是我们在临床上看到的有可汗或者不可汗的,我们在这两个方子可以择取其一了。那么在这个方子后头,他说的很清楚,他说“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若吐,则勿更服”这个他说的更清楚一点,这个药是吐的,得了快吐,不要连续吃了,止后服,停后服。所以上边那个我们说的牡蛎散,也是吐剂,它以蜀漆为主药嘛,蜀漆是吐水、吐痰的药,古人管它叫作截疟。后世把这个蜀漆乱用了,如果没有停痰、停饮的疟疾,不能用这个药。后来拿它当一个截疟,就是“截止”那个“截”疟疾啊,闹得挺凶,就给他硬吐下子,这就可以把它截断了,其实不是这个事。看这个方剂的应用,其实这里吐的是饮、水,由饮、水造成的但寒无热,古人叫做牡疟,确有这种证侯,你可以用蜀漆散、蜀漆汤都可以啊,就看他是可汗与不可汗,用这两个方子都可以的。如果没有水,这个方子是不能用的,用什么呢?还是用柴胡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后世光看到这个蜀漆,吐能治疟疾,可不知道是什么情形下用,就滥用的这种情况,这东西虚人,也是不对的。这是林亿他们在.外台.里头找出的这个牡蛎汤。底下呢,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就是小柴胡汤把半夏去了,加的瓜蒌,半夏治呕的,瓜蒌解渴啊。
所以“治疟病发渴者”就是小柴胡汤证,不呕而渴,可以用这个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来主治之。“也治劳疟”所谓“劳疟”也是虚啊,经久不愈,这个疟疾虚人的厉害啊,所以瓜蒌根这个药,它是补虚的,在这也看出来了。这个“渴”不像石膏证,石膏证是因热而造成的渴,这个瓜蒌根是津液虚,所以这两个都治渴,渴不同。所以如果这个疟疾,经久不愈,人虚衰的利害,用这个方子也可以的。所以我们治肝炎,用柴胡桂姜汤,它补虚,这个人啊,没力气,我对瓜蒌根很有点考验,是起这个作用的,这是一。这是林亿他们看到有这么一个方剂,在外台里头他摘引来了,其实仲景的话都概括里头了。柴胡姜桂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柴胡桂姜汤”更是.伤寒论.的方子了,“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这个但寒不热,他不说是牡疟,因为他所现的还是柴胡证,他这个有胸胁满,起码有胸胁满,在.伤寒论.这个方剂有这种情况,“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但头汗出”他这个出汗只头上汗出,有气上冲嘛,所以大量的用桂枝甘草了,“不呕而渴者,柴胡桂姜汤主之”主要的证侯在.伤寒论.里面有。那么在.外台.里头,列出来的说治疟疾,治这个“多寒少热”或者“但寒不热”但是现的是柴胡证,就是这个“疟脉自弦”不是牡疟那种情况,不是里头有水造成的。那么这个方子后头有个小注,“服一剂如神”这个确实不假,不光是“寒多微有热”或者“但寒不热”合乎这个柴胡桂姜汤这个应用的条件的话,的确是其用如神。这个我的确没有对它这样试验,因为在北京这个地方,疟疾较为少啊,我一个朋友他在江西行医,他回来跟我说的,我就用这一个方子来治疟疾,就打响了,他说真好使,他说你要是加加减减的就用这么一个方子就可以了。我们俩同学,他以后在一个大学当教授,他在南方那个时候啊,他那个教授的钱啊也不够花,他就给人治病,他医道也挺好。他说就治疟疾就行,一天就忙不开,江西那个地方疟疾就多得很,他说全指这个维持生活,他说没用其他方子,就用这个柴胡桂姜汤。所以“服一剂如神”古人也有体验,这也不是瞎说,可见疟疾选这个方剂最多。这个方剂主要是针对什么呢,身无力、胸胁满,心下这个地方啊,觉得像微结,不是像阳明病那个实结那个样子,他也觉得这个地方堵堵拉拉的,你要摁着,多少有点抵抗,身上没有汗,光脑袋出汗,但头汗出啊,有气上冲...要是有表不解的情况,用它也可以的。吃这个药呢,头一次吃他烦,烦什么呢,不得出汗,再吃呢,汗出来了,病也就好了。这个方子啊,在治疟疾里头啊,用的范围挺多。那我们现在讲的都是林亿的附方了,那么在他这个书里头啊,就我们讲到这个“蜀漆散”在蜀漆散的地方这个都包括里头了。所以林亿他们从旁的书,找出这么三个,但是还是不全。那么仲景的意思呢,离不开柴胡证,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以致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都可以用。那么也有不是整个方子,有些变化了,临床上还要加减了,变通了。就像刚才我举的那个例子,在这个温疟,不是整个像他说的白虎汤证,那么柴胡证有热、烦渴等等这种情况,那么小柴胡加石膏就对了嘛,总而言之,方剂是得熟,在临床上才能多方面来应用它。疟疾这篇看起来挺少的,其实挺全面,并不太少。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我们可以说这是古人的一种错误看法。拿着现在这个病就是脑血管意外,无论是脑血管出血啊、或者脑血栓形成啊,我们要治疗啊,都应该通经、祛瘀的法子,你要当风来治,治一个,死一个。但是仲景呢,只是说这么三段,没出方子,可见仲景当时对于这个脑血管意外也就是瞅着,治不了。古人认为中风,是大有问题的,我们看看怎么讲的。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这是一段。这个“风之为病”啊,就是指中风来说的,依法“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嘛,这个大概都是这个“男左女右”的多吧。要如果“但臂不遂”只是胳膊不好使,拘急啊、疼痛啊,有得关节炎,往后、摸头都不行嘛,这类的情况啊,这是痹症,“此为痹”就是风寒湿痹的那种痹,这不是中风。那么中风证,“脉微而数”微者是虚啊,什么虚,血虚;而数微有热,就是风邪,古人这个样子看。由于血虚,风邪乘之,这才发生中风。所以脉呢,也应之“微而数”这是中风的脉,所以“中风使然”。古人就是把脑血管意外这种病,看成是中风了,这个是有问题的,底下他解释了。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他说“寸口脉”咱们现在诊脉的这个地方就叫做寸口脉,桡骨动脉。“浮而紧”这是中风的脉,他底下有解释,“紧者为寒”就是风寒之邪了。“浮者为虚”脉有外无内谓之浮了,他还是血虚。“虚寒相搏”血虚,寒邪才能在你身体上才呆得住,所以邪才留于皮肤。如果你的皮肤血不虚呢,风留不住的,古人这个看法还是对的。但是不只是这个脑溢血了,这个在皮肤不去的东西都由于这个虚,你像那个太阳中风证也是的,它由于那个虚,所以外邪,病邪也好啊,才在这里积而不去,那么这里他也讲的这个,这个在底下详细解释了。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浮者为虚”什么虚啊,“浮者血虚”。“络脉空虚”啊,在哪里虚啊?浮啊,你轻手摸,那还是络脉。
古人说通四肢的大血管谓之经,大血管的支脉,小血管谓之络,用共同语言就是浅在的血管,小细血管,古人叫做络脉。这个就是络脉空虚,血少嘛。这个时候“贼邪”就是指风寒之邪了,它才“不泻”它不出去,这就由于络脉血虚啦。“或左或右,邪气反缓”也许偏于哪一侧特别虚,邪气就往那里去,去还就不动。“反缓”者,留之谓之缓了,反到留在那个地方了,谓之缓。“正气即急”这个是正不胜邪了,这是指这个血了,血虚,邪就在那里呆着了,邪留在那个地方了,这个正气急于退出,还是跑。“正气引邪,喎僻不遂”正气越退,这个邪气就越进,变成正气引邪,往里头跑,往里头走,这个时候才形成“喎僻不遂”形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邪在于络”这是在肌外层了,只是能使肌肤麻木不仁而已。那么邪到了四肢大血管里头了,这个血直退、直跑,这个邪气跟着它往前直进啊,要是“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重就是偏重了,这个不是沉,偏重,一侧重,也可以当沉讲,“重而不胜”就是所谓半身不遂了。这个血虚到哪儿,邪就走到哪儿,如果到了四肢大血管的经脉上了,就使得半身不遂了。那么“邪入于府”呢,那就九窍不通了,九窍闭塞,那就“即不识人”了。“邪入于藏”这指的心脏来说了,这个舌主于心了,舌属心啊,舌就不能动了,而难言。“口吐涎”这个“涎”痰之粘者谓之“涎”稀薄者谓之“唾”那就是流哈喇子、粘痰,而不能说话了。这是古人的看法,这个是错的,哪儿是这个风啊,所以咱们治这个脑出血也好啊,或者脑血栓也好啊,动用风药是不行的,那越来越坏,没有治好的。这一段给治疗中风不语啊,中风半身不遂啊,祸害不小,古人的看法错了。底下这个方子也是林亿他们附的,候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那么他说治疗风癫,就是癫痫了,癫痫也是由风来的,这都古人的看法,所以这个方子,菊花祛风嘛,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这也祛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穹穷、桂枝,这个是外散风邪,那么同时也有干姜、人参温中补虚,同时还有些补血的药物。这个是不能治我们所说的脑溢血的这种内情况的,要如果在中风的后遗症,人真虚,用它来调理也未为不可,但也不一定就会好,所以这个方子也不对。这是林亿他们的方子,因为张仲景没出方子,你看后面就知道了。
这个方子呢,古人的做法也很特别,“右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他意思是说冷食这个东西,凝聚在这个里头就不动了,填满了,风就没了,这个纯粹是臆想啊,哪儿是这个事啊。“服药即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一吃热食,都跑了,“冷食自能助药力”他是这么一个治疗的方法,这个方子真正治中风是治不了的。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当他“寸口脉迟而缓”迟是寒,缓是虚。哪儿虚呢?看这个脉的情形,“荣缓则为亡血”血管里头谓之“荣”啊,荣气在血管之内啊,你着重摁,沉取缓,这是血不足。你看我们讲这个太阳中风也是,“阳浮而阴弱”你手轻轻一摸他有脉,这叫浮脉,你使劲摁,里头一摁,这个脉不经摁,很缓弱,那就叫做阴弱,阴弱就是里头弱,里头弱是什么,他血少。所以太阳中风也是,由于出汗,血管里头的水分也被夺啊,那么他这个脉就是不经摁,他血少,你看这个伤寒脉一点也不出汗,血管里头的水分相当充实,摁这个脉管相当经摁,它紧啊。他这里说的是荣缓,那是往里头摁,这个脉没力气,没力气就血少,荣虚血少嘛,“为亡血”。“卫缓”轻手摸,这个脉就缓,那么它是中风脉。“邪气中经”一般说邪气还在表,只是在经络之间吧,那就是表证而已,风寒末及了,“则令身痒而瘾疹”。如果“心气不足”这个邪啊乘虚而内入,这和上面说的一样。这个说的是荣也缓、卫也缓,不是只说的卫缓啊。说是血既虚,又有风邪,营卫俱缓,就是浮取缓,沉取也缓。那么这个什么呢,说明血少有风来客之,所以脉迟而缓,这个迟也是有风寒的关系了。那么如果只中于表,那身痒而瘾疹而已。瘾疹就是我们说的那些比如荨麻疹也属于这类的,你不挠,它不起来,你一挠,它起来一大片,它叫做瘾疹,这就是风寒外邪啊。那如果心气再虚,这个邪就乘虚而入。那么邪气要是入中的话,那就要影响内里的问题了,“胸满而短气”。仲景这个书到这就完了,底下这个那也是林亿他们从旁处找的方子,仲景一个方子没有,在下面就要论述那个“历节”了,可见仲景在写这个东西啊,是因为古人有这个说法,他介绍了。那么他也没出方子,那么我们根据这个事实看啊,古人对于脑血管意外这种病是这么一种看法,还没有治疗的办法,可以说是还没有经验出来。那么这种说法对后世有很大影响,那么后世治这个病啊,动辄就是祛风啊这类药物,相当有害的,那我们治这个病呢,我认为,主要要祛瘀活血。脑血管出血也是一样的,这个出血啊,在中医的观点常有淤血的关系,他好好的血管就会出血吗,尤其是高血压,你必须用血分药,同时用泻火的药,所以三黄泻心汤啊,配合桂枝茯苓丸什么都可以的,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这个又能降血压,又能够祛瘀,你不祛瘀是治不了的。现在一般还是这么讲中风,我的意思是应该改良,不对头。这个在西医的检查是相当清楚了,他不外乎一个脑血管出血,这个平时与那个高血压有关系,一个就是那个血栓形成,就这么两种情形大概。这两种情形都是血液的问题,都不是风的问题,这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现在还来这么认识它,所以这个病就值得研究了。
那么他这个书呢,也就讲这么三节,你们看这三节里面讲的,他一个方子也没出,那么后来找这些方子都不对头,找的这些方子有治“热瘫痫”的,“瘫”是一种,“痫”就是“惊痫”的痫,咱们说的羊角风的那种“痫”。那么像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这是一个精神病的问题了,也与我们现在说的这个中风证是一点也不相同的,这个方子也治不好半身不遂啊。所以林亿他们找也找不出来,各家的说法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那么底下这个“头风摩散”那更不是了,附子、盐,它治这个头痛风,就咱们说的这个偏头疼,拿这个来摩,这个与脑血管意外这个病有什么关系啊?所以这也驴唇不对马嘴。林亿在各书上找,也没找出来,没有嘛。所以中风这个问题啊,古人的看法我们也做个参考,总之如果我们治这个病,根据风来治,没有治好的。这个我也看了很多,有些就瞎吹,你看有些人就说的“一个人我给吃了多少斤的生熟地”那是骗人啊。这个脑血管意外,我们现在都看出来了,你不治,他要是不是太厉害的话,他也就落那么一个毛病了,他慢慢死,当时他死不了,那也算你治好的啊?你不治他也那样。所以他们那些病历啊,统统地这类得多,一个人怎么地,我给治疗的怎么地,现在这人还活着,可不是,还没到死的时候呢,那都不是治好了。这个我也看了很多,没见过用这个祛风药治好的,那根本不是嘛。所以他这个书也是略略的这么几节,也没深说。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那么古人认为这个历节啊,历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多发性的一种关节痛,身上关节无所不痛啊,所以他叫历节痛嘛。这种病啊,他这个关节的地方啊,是筋和骨交接的一个部位,所以与这个肝肾有关系,这是古人的一种看法,咱们也就做一个参考。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俱虚,所以“脉沉而弱”沉而弱就是里虚,肝肾也都在里嘛,肝肾虚,所以脉它也沉弱,所以他说了“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这几句话是古人作文字这样说的,不是我们见到沉脉就主骨,也不是的。总而言之这个肝肾虚于内,所以脉应之沉而弱,由于肾虚所以骨弱,肾主骨嘛。筋虚呢,则筋缓,缓弱那个缓,就是弛缓不收啊。所以这样关节这个地方啊,由于这个骨和筋这个地方虚,客气邪风就容易乘虚而入关节,他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心火再气盛,那么就要出汗,古人认为火属心。如果内里有热,他就汗出,汗出又不知摄生,跑冷水里面去洗,所以“汗出入水中”如果这个寒水啊遏制了这个心热,使他不汗出,本来应该汗出嘛,这个汗就郁而为湿,留于关节呢,就为历节痛。这个历节痛啊,和一般的关节痛不一样,要出黄汗。“历节黄汗出”不光出黄汗了,他也疼啊,所以叫做历节,他是每一个关节都这样。这都是属于风湿痛、关节炎这些概括到内了,所以这个书上啊,有时说是“风湿相搏”那个关节不是整个关节,那么这个是身上整个关节,无关节不痛,所以单独搁这么一章,而且这一章讲的,总而言之也是关节疼得厉害。
把类风湿这类差不多也都归在这一章里头,这是咱们现在的话。首段提出来了,说这个病与肝肾很有关系,认为筋骨的问题嘛,所以搁这么一段,这是得这么一个病的主因,这是古人的看法,是不是这个,咱们做一个参考。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那么这个病啊,得的原因很多了。这个他说与胃有关系,就是与吃的有关系,趺阳脉这是一个胃脉了。他说“滑则谷气实”滑是一个湿热的证侯了,一个脉象了。胃实就是谷气实,就是我们说的“宿食”咱们阳明篇讲的那个“宿食”啊,就是这个谷气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之补法
天下第一方“桂枝汤”(自存)
第19讲 太阳蓄水证(1)
辨证论治 止痒
刘希彦讲伤寒 四(让你少走5年弯路)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_(第二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