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大篆书及书家
中国大篆书自商周创建以来,历代书家均未停止过对其的研究以继承,用大篆书体创作的作品也比比皆是。但真正成为大篆名家的人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大致是,首先大篆书体字体不全,很多字没有参阅写法。这为用大篆书创作带来很多不便。其次是大篆书写法有很多考究,和今天的汉字写法有很多的不同。如没有很深的研究,很容易写错。当然还有的书家认为大篆书笔道简单,不容易发挥自己的意趣。这也是使许多人不愿意问津大篆书体的原因之一。
    真正对中国大篆书体有很深的研究,并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大家首先是

    清代的吴大澂,他还为大篆书体写过工具书。但他的大篆书体笔道相对简单,粗细一致,缺乏变化,充其量只是知道大篆书的字的写法全面一点。其大篆书字形也不够美。后来的甲骨金文专家罗振玉更是只会写字形,根本不能算作好的大篆书法。王福庵先生的大篆书笔法,结字都是很漂亮的,要高于上述两人。但其仍未逃出笔道单一的传统写法。其余同时代的大篆书家皆不足观。
    现代大篆书家有一些著名人士。康殷(大康)先生一生致力于古文字的搜集研究,并出版了专著。对古文字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很有价值的观点。其在研究的同时,还长于实践。真草隶篆,四体皆精,是个书法界难得的全才。他的大篆笔力雄浑,苍劲老辣,在现代书坛上独树一帜,创作出很多很好的作品。现在仍悬挂于北京保利大厦大堂墙壁上的斗大字的立体大篆书作可谓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但其大篆书笔道仍略嫌简单,字体大小统一,与传统的大篆书字体大小不一,笔道粗细有变的铜铸效果稍逊一筹。是一憾事。

    蒋维崧先生的大篆书以平静高雅,古法严谨,书卷气十足而享誉中国书坛。但其大篆结体过于长板,笔画也稍嫌简单。有些字会显得过分松散。尤其是上下两部分,或多种部分结合成一字的时候,结体松散发生的概率稍高些。蒋先生以做学问为主,大篆字写得有自己独到的面目,独成一体,已难能可贵。

    刘自椟先生的大篆书以其粗犷,大气,苍劲,结字森严在中国大篆书坛上独树一帜。他写大篆,干笔湿笔并用,笔力遒劲,用笔潇洒,往往是一开始浓墨,虽即逐渐墨少,最终枯墨,使笔道富于变化。但有些字的装饰弯稍多了一点,有些弯转得如小篆,过大过硬,与大篆书似有不合。还有,就是由于对大篆书精熟,写起来速度很快,许多笔法成为一种定势,缺乏变化,便有乏味的感觉。有些笔道,似乎只浮于纸面,乏金石气。

    最近升为中国书协副主席的丛文俊先生对大篆书也颇有研究,也很有造诣。但其大篆书仍然没有很多的突破。

    另一位升为中国书协副主席的言公达先生的大篆书增加了写意笔法,笔道的粗细,浓淡,结字方法,章法等,都有很多的变化。敢于创新。但其大篆书稍显油滑,笔道的力度,质感,大篆书的金石气均显不足。其他大篆书家水平不一,但都属于研究过程中人。还有一些票友范畴的大篆书家,尚不足观。
    在这里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鹤年先生。他的大篆书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经过自己一生的探索,终于创造出自己的一套成熟的大篆书写法。他在先师吴玉如的启发下,在大篆书的笔道上加入了粗细变化。他和刘自椟先生是同时代的大篆书大家,互相影响,都加入了笔道粗细的变化。但李鹤年先生的大篆书笔道的粗细变化要更多一些,而且是天然无踪,变化莫测,鬼斧神工,韵味十足。其认为,金文大小不一,笔道有粗细之变,这是大篆的本来面目,也是彝器文字的韵味所在。有了观念上的高人之处,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加上名师高徒的一生不懈的努力,还有天生对书法的热爱和悟性,才会有高人一等的书法创作。李先生的大篆追求的是笔笔力透纸背,韵味十足,字字珠珍玉灿,结字优雅,行行参差错落,妙趣横生,篇篇精彩绝伦,美不胜收。这成功的背后是其广袤深厚的文字学,书法学和终生只致力于书法这一件事的积累。这从其的大篆书作中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李鹤年先生不愧为中国大篆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我们看在这里刊登的几幅大篆书作,首先是字法,写法考究,其能把古代大篆的各种写法如数家珍般的装在脑子里。什么时候用哪种写法,道理何在,那叫做头头是道。由于其对小学,文字学的深厚研究,其著作《五体书沿革》成为后代人学书的楷模。其次是笔法。其用笔笔笔中锋,笔笔绞笔,力能扛鼎,饱含墨汁,深得大篆书的三昧,倾其千钧之力。那真是一笔不苟,笔笔精妙绝伦。那粗细笔道的安排,妥帖细致。那笔笔蜿蜒使转,美轮美奂。真可谓金石味醇厚,炉火纯青,古意可掬。截至目前,尚无一人能出其右。
    李鹤年先生成功的原因是首先得力于家传。其五岁就随曾祖父学书。后又得力于孟定生,王雪民,吴玉如等大师们的教诲,对古文字,小学,音韵学,古代碑帖等的研究都达到了今人难以达到的水准。与王襄,罗振玉等甲骨,古文字大师们的切磋,研讨,交流,都使其对古文字的知识令今人望尘莫及。再加上其八十余年于书法的毕生浸淫,一生中只做书法这一件大事,才将其大篆书磨成一烁烁放光的金玉良材。启功,王学仲,刘炳森,刘正成等大书家均惊呼,李先生一生只做一件事,即钻研书法,在书法中,主要精力又致力于篆隶的研究和实践,才使其书法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在中国,这等功力的书家已没有几位,这种国宝级人物再不抢救,其一生研究的学问也将随着老先生的故去而葬入地下。
    这不是危言耸听。事实就是如此。如今,李鹤年,刘自椟,蒋维菘,康殷等先生已先后作古。他们对大篆书的真知灼见也随之埋入地下。由于历史原因,今人大多一生也不可能达到他们的境界。他们所经历的那段历史也不会重演。中国书协难道不应该像抢救国宝一样,把这些老先生的知识瑰宝尽可能的挖掘出来,总结成册,教育后人吗?我们从中应该总结些什么呢?
    我自己也在向这些大师和历史的学习中创作了一些作品,自以为是站在巨人肩上的探习,也附上供学习大篆书法者参考。
    大篆书体作为中国书法的一种字体,应该继续发扬光大。大篆字体的不全是不是可以改进呢?仓颉可以造字,简化字也可以造,为什么大篆字不可以再造呢?如果中国书协组织古文字专家,将缺少的大篆字补齐,将各种不同写法的大篆字规范化,那么就为更多的大篆书法爱好者提供了方便,这一定会把大篆书法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这样的结果就是,会有更多的大篆书法大家涌现。这会推动中国大篆书法走向新的繁荣和辉煌。

 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同治初客沪,入萍花社书画会,七年(一八六八)以进士入词林,历官广东、湖南巡抚。光绪甲申(一八八四)中日之役,督师无功,获谴回籍。主讲龙门书院。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后又参以古籀文,益精工。题跋行楷方正流丽,独树一帜。兼长刻印。作山水、花卉,用笔秀逸,尝仿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及临黄易访碑图尤妙。精鉴别,喜收藏,尤能审释古文奇字。著说文古籀补、古字说、古玉图考、恒轩吉金录、愙斋集古录、愙斋诗文集。


 




 罗振玉(1866~1940)语言文字学家,書法家,學者。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又号贞松老人。祖籍浙江省上虞县,客籍江苏省淮安县。
    曾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社,1897年创办《农学报》,次年创办东文学社。1901年在上海创办《教育世界》杂志。1904年创办江苏师范学堂,后任学部二等咨议官,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督监,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法国大学院公举为东方通信员。他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甲骨文的收集研究、铜器铭文的编纂印行、简牍碑刻等古文字资料的搜罗与刊布等方面。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罗振玉占有重要地位。近现代研究甲骨文者有著名的“四堂”: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鼎堂郭沫若和彦堂董作宾,四人研究甲骨文侧重点不一样,成就也各不相同。罗振玉以研究甲骨文较早、著有《殷墟书契考释》、《殷商贞卜文字考》等书和甲骨文书法实践而具有先导的意义,功莫大焉。他曾在安阳搜罗甲骨达二三万片之多,利用有限的甲骨文字集成一百七十多副楹联,从而将古奥难识的甲骨文引向书法艺术,并使之推广开去。



                                    

   

王禔(1880——1960),原名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又号屈瓠,别署罗刹江民,喜蓄印,自称印佣。四十年代自号持默老人,居曰麋研斋、春住楼,浙江杭州人。晚年客居上海。其父王同,号同伯,为晚清进士,不愿为官,一生从事文学研究、金石考证,著述颇丰,并以教育为乐事。王福庵弱冠得家父亲炙,注重文学。十余岁即能提笔作画、奏刀治印。二十四岁时与叶为铭、丁辅之、吴石潜共议创立西泠印社。三十岁后致力于书法篆刻的继承与创新,论者谓与吴昌硕、赵时枫鼎足而立。中年旅京,受故宫博物院院长马尗平盛情相邀聘为顾问。四十八岁应南京政府聘请,任印铸局技正,在职二年即辞官回沪,喜鬻书、印以自娱自给。五十八岁时刻“两耳唯于世事聋”印,以志其拒敌伪要员之邀访。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王福庵先后受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出任中国篆刻金石研究会筹委会主任之职,刻“即是多所欣”印,以表对新中国的热爱。在逝世前一年,把自制精品印三百余件赠与上海博物馆。逝世后,其家属遵照王福庵生前遗愿,将家藏书籍印章七百余件悉数捐赠西泠印社,其无私奉献之精神实为后世之楷模。生平著有《说文部属捡异》一卷、《麋研斋作篆通假》十卷、编集《福庵藏印》十六卷、《麋研斋印存》二十卷。尚有篆刻《罗刹江民印稿》八卷、《麋研斋印存》重辑四卷、壬辰重续《麋研斋印存》二卷,请吴朴堂精钤细拓。书法有《王福庵篆阮嗣宗咏怀诗》、《王福庵书说文部目》、《千字文》等。其它文章、书法、篆刻作品也多见付梓流传,光照后人。





康殷(1926--1999),别署大康。祖籍河北省乐亭县。
    幼承家学、酷爱美术、书法、篆刻、古篆等,十馀岁崭露头角,曾入吉林师大攻西画,解放后作文物工作。一世浮沉,但一直醉心此道,苦行不懈。平生以古文字形研究成就为最主要,解开古文字形之谜逾千,揭发古文字构造、变化规律近百,皆两千年来未发之秘,深邃通俗,独辟蹊径,自成体系。其次为书法,尤精金、甲文、造型活泼自然,笔法雄浑苍劲,如铸如刻,入木三分,金石气十足,前无古人。篆刻亦然,实得力于古玺印,兼能隶、楷。尤擅榜书、皆承传统,又有强烈个性,自成一家。积四十年心力编成《印典》廿四册,集古印之大成,著作等身。



蒋维崧(1915--2006),江苏常州人。193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
早年从师乔大壮学习书法及篆刻,后得到沈尹默的教诲。近年来以行书、草书、篆书为多,对古文字学造诣尤深,其书法颇具学者风范。历任中央大学助教,广西大学讲师.山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中文系副主任,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曾兼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汉语大辞典》副主编,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曾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冷印社顾问,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山东东方艺术院书画艺术委员会艺术顾问。曾出版有《蒋维崧印存》、《蒋维崧临商周金文》等。


 

 

刘自椟(1914-2001)亦署自独,号迟斋,生于陕西三原,卒于西安。擅长篆籀文字,古朴浑穆,有金石气,独步当代书坛。曾任中国书协常务理事、创作评审委员,陕西书协副主席、主席,西安工学院教授。
    刘自椟先生是我国当代的书法大家。长期以来他从事书法艺术的研究、创作和教学,生前曾任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史馆书画研究会会长和西安工业学院教授。刘自椟先生自1948年在西安举办第一次个人书法展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他对文字、考古、金石学等有很深的研究,他的篆书吸收甲骨文、金文法贴的特点,博采众长,成为当代著名的篆书大家。他既以篆书称雄,又各体皆能,篆书以大篆为基调,融大小篆为一体,用笔逆入平出,藏头护尾,守黑飞向,高古浑厚,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生前,他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三体石经》捐赠给陕西博物馆。




 

从文俊,1949年1月22日生于吉林市,祖籍山东文登。198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考古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历史文献学专业及古典文化与艺术文献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擅各体书法,著有《论古文字书体演进的字形基础》、《论隶书》、《论“善史书”及其文化涵义》等论文。出版有《碑帖导临〈散氏盘〉》、《从文俊书法作品精选》。曾先后获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长白山文艺奖”优秀奖、首届“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中青年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中国书法首届兰亭奖理论奖。






 李鹤年先生 (1912--2000)是我国当代以篆隶蜚声中外书坛的书法大家。
    先生字鸣臯,别署蹇斋 。先生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天津。五岁开始跟随叔祖海楼公学习书法,又从天津孟广慧学隶书;从甲骨学专家王襄学篆书和金石考订,曾經收藏大量甲骨片。追随书法大师吴玉如近四十年,故能各体书兼习文字学,尢精篆隶。还随方药雨学习碑版校订,故精于历代石刻鉴定且富收藏。作品曾在国内各地和香港、美国、芬兰、西德、新加坡、澳大利亚展出,颇博好评并被入藏;多次在日本参展并被日本四大书法组织之一的《雪心会》接纳为第一个海外会友。著作有《书法知识概要》、《五体书讲话》、《蹇斋文摘》、《李鹤年书法》…等行世。尚有《书法漫谈》、《甲骨文书法初探》…等著作存世。
    李鹤年先生以秀美为圭臬,致力于在篆隶中写出书卷气,并着意强其骨,畅其意,耀其神,写出了活人的气息。于是他大获成功。他的作品,用笔干净,精美整饬;丰神秀骨,刚柔相济;内涵深厚,书香袭人……他创造了唯美主义的篆隶形态,显示了精英文化的气格精神。他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以了不起的成就,在碑学中兴300年来的篆隶大家中,无可争议地占有一席之地。
    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委员、天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等。天津文史馆名誉馆员、绍兴兰亭学会名誉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天津炎黄文化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翰园碑林顾问。日本中国书法学院名誉教授,中国褚遂良文学美术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书法家孙树柱2019年新春特刊
篆书书家谈篆书
书法字体简介
篆书书法的学习经验分享
甲骨文书法的学习
西安美术学院王卫民教授:我说大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