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词名家的风花雪月(1-5)
 如何标记批注?
爱雅阁书馆欢迎您
宋词名家的风花雪月(1-5)
宋词名家的风花雪月之一——温庭筠
派别:花间派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步入词学的琼林中,我们碰到的首位才子是一位书情圣手,开花间词风的伟大词人温庭筠。他用那绝妙温婉的笔触,写了众多的让古代文人侧目的秾词艳曲。在当时让让他风靡无限,当之无愧地登上了花间鼻祖的宝座。于是整个晚唐及五代的词坛因他而终散发出一股撩人的春意。在后人看来已不知是功还是过,不过他的影响不管是当朝还是后世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温庭筠善于描弄闺思幽情,好吟诵风花雪月,文字深美宏约,给我们留下了一玉树临风偏偏美男的情种形象。然实际上并非如此。据《旧唐书》记载,温庭筠貌丑,不修边幅,被时人称为"温钟馗",长得也够劳苦功高了,与宋人一写愁高手,亦因貌丑而被称为"贺梅子"的贺铸遥相而对。但温庭筠似乎因此而带来的祸患更大,他的貌丑还延及到了后人。据孙光宪《北梦琐言》记载言:温顗者,乃飞卿之孙,宪之子。仕蜀,官至常侍,无它能,唯以隐僻绘事为克绍也。中间出官,旋游临邛,欲以此献於州牧,为谒者拒之。然温氏之先貌陋,时号钟馗。顗之子郢,魁形,克肖其祖,亦以奸秽而流之。若飞卿在泉下得知此事,该是如何的尴尬气愤至极。也许还会用他的神笔留下数篇激昂之词,此为后话了。
温庭筠少有才名,工于小赋,每入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故场中号称为"温八吟",此举颇似曹子建行七步而作《七步诗》,而飞卿似乎更胜一筹。因为他次次作赋皆是此法,而子建独有一次,孰强孰弱,自有分明。然子建亦不容小觑。谢灵运谓之天下才分十斗,而曹子建独占八斗,评语中可见曹子建文才了得。
飞卿亦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旧唐书》记载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估计他的实力可以和吴人"曲有误,周郎顾"的美男子周公瑾一决雌雄了。
温庭筠出身于没落的贵族的家庭,见惯了物是人非,对世事有一种消极的态度,于是沉缅于声色之中,仕途不畅,且一生潦倒。《唐摭言》记载有:开成中,温庭筠才名籍甚,然罕拘细行,以文为货,识者鄙之。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此次事件发生在大中九年,沈询主春闱,温庭筠被召至庭前应试,但是暗中还是帮助了八个人,搅扰了场屋,遂闹得满城风雨,此事看来无异于今人的炒作,温庭筠声名大振,自此又得一绰号"救数人"。发生了此事当然没有考中,却也没有像后来的江南第一才子唐寅因此事而坐遭牢狱之灾,一生郁郁而不得志。
温庭筠频繁地出入出入青楼酒馆之中,借酒消愁,这使他得以结识一大批的文人歌妓。与他们的交往密切而使飞卿大量倚声填词,终成就了他的词名。刘融斋在《艺概》中评曰"温飞卿词精艳绝人",聊聊几字,尽得飞卿之风流。
试看下面一首奠定了飞卿词名的代表作《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此词描绘了一幅深闺美人图,苏轼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我亦言之,味飞卿之词,词中亦有画。清人张惠言谓此词为感怀不遇之作,且此说盛行一时,而余窃以为此言实在使穿凿附会之辞。飞卿常混迹于青楼舞妓之中,难免此词言及的为一风尘丽质女子。不管怎样,笔下的该女子确实有宛若天仙之态了。
朝阳初开,透过水晶帘,照进纱窗里,昨宵的一枕浓睡扰乱了她如墨的青丝,额上所附的蕊黄若隐若现,美人香腮,晶透如雪,娇嫩如花,她坐在古镜台前,看着自己紧蹙的蛾眉,蛾眉里面暗藏了满腔的欲说还休的心事。暗然簪花自赏。着上绣花锦衣,本该心情好转起来,然又是顾影自怜,独尝幽居之苦,飞卿用笔何等的温存缱绻,让人顿觉栩栩如生,真切如画。
读到此又不觉想起《红楼梦》里描写晴雯睡态那一段:王夫人见她钗軃鬓松,衫垂带短,大有春睡捧心之态,而且形容面貌恰似上月的那人,不觉钩起方才的火来。王夫人便冷笑道,好个美人儿,真像个病西施了。从此段精彩的描绘中揣测雪芹公依稀有模仿了飞卿的痕迹,却又是浑然天成,只得承认两人都是好言语。
飞卿有《菩萨蛮》组词,用语方面极其华丽,易使人眩目,如七宝楼台,然其也有些用语清新却又是情思绵远之篇。如《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此词不作重笔,而深情款款,低徊不尽。写遍了相思之情,意境颇似《楚辞》中"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被东坡言为"露花倒影柳屯田"的柳七有一句"想佳人倚楼长望,几回天际识归舟"当是从此处化出,痕迹毕露,亦可见飞卿之词影响甚远。另外名篇《更漏子》下阙不可不论及: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夜雨为思,道尽了离愁别恨之痛。语弥淡,情弥苦。凄丽而有情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论及孟襄阳名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为千古之警句。细细看来,飞卿之词实得襄阳之妙。词以境界为最上,飞卿此篇意境造得精致,也无怪乎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称此章自是绝唱,为飞卿之冠。余认为评价端的正好。
温庭筠与李商隐一生交好。义山亦为写情高手,系列的《无题》组诗让人解读起来如堕雾里。两人文思相近。计有功《唐诗记事》中记载:彦博裔孙,与李商隐俱有才名,号温李。两人少就相识,皆为令狐楚府之门客,两人一起吟诗作赋,琴瑟共御,有高山流水之情。义山诗集里存有两首写给飞卿的诗作,
《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
昔叹谗销骨,今伤泪满膺。空余双玉剑,无复一壶冰。
江势翻银砾,天文露玉绳。何因携庾信,同去哭徐陵。
《有怀在蒙飞卿》
薄宦频移疾,当年久索居。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
城绿新阴远,江清返照虚。所思惟翰墨,从古待双鱼。
两诗叙述了义山的落魄之苦,寡不得志。被倾轧于党争之下,同时又追忆了两人旧日的深情厚意。令人不禁满目萧凉悲涩,不忍卒读。
飞卿与才貌双绝的唐三大女诗人之一的鱼幼薇也有过一段清澈绮丽的故事。鱼幼薇出生于一个书香门弟之家,在父亲的调教和培养下幼有诗名,诗作在当时已被传诵。然命途多舛,先父过早地逝去,为生活所逼,母女迫而居于平康里章台之地,只为了多为人洗衣多挣得些供生计的细碎钱两。
小幼薇的诗名和才华被当时以为文人所赏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温庭筠。当他踏进鱼家院落门前的那一刻,讲注定了有一位才女的横空出世冠满京华。从此,小幼薇成了飞卿的弟子。他指导她学问的同时并接济小幼薇母女的生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师生、似父女,更多似挚友。
温庭筠离开长安,因徐商镇襄阳被辟为巡官,此年的飞卿已是五十六高龄。
小幼薇在长安想起了远方的故人,秋节将至,她的思念一日浓似一日。故寄诗一首《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里面可见一丝懵懂的若明若暗的少女情怀,但是对于幼薇的倾诉,飞卿未置以回复,他知道他不可以,他的年事已高,不可以去误了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他只有无言以对,颇有些当年陆羽对李季兰的无奈心境。
幼薇忍顾不住自己对飞卿的思念之情,离寄诗的时间已是数月有余。秋尽冬来,又至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时分,于是又修书一封,遥寄一首《冬夜寄温飞卿》: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飞卿始终没有接受幼薇的多情,还是像平常待她。只是神女有意,襄王无情。飞卿终替幼薇寻得一处好姻缘。即文才了得的新近少年李亿。也许飞卿心中有过一阵淡淡的失落,但应是很快就平复了过来,因为他为自己深深牵挂的幼薇寻得了良好的归宿。
然天终不遂人愿,也许是天妒红颜,幼薇却不能和李亿长相厮守,为那一跋扈女人而终生郁愤。只能在咸宜观终其岁月青春。她思慕过,悔恨过,也许在她心中始终长存有飞卿那抹高大的身影。
《唐诗记事》里言飞卿的晚景极其凄凉,不检形迹,穷困潦倒。与贵胄裴减,令狐高等蒲饮狎昵,因穷迫乞于扬子夜,夜巡兵责其醉而犯夜,而遭毒打,令人寒心。
一代词人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让人不禁也要为之清泪暗洒。然历史终会记住他,我们也会永远缅怀这一落寞风流才子。
宋词名家的风花雪月之二——冯延巳
【派别】南唐派
【文集】《阳春集》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南唐的钟灵毓秀孕育出了一个久负盛名的词人,他就是冯延巳,正中用手中的五彩之笔,开北宋一代之风。他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如是评道: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二后主词皆在《花间集》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正中之词虽然还在小令范围之类,依然摆脱不了五代时期的词风,但词至正中之时意境渐大,不再拘限只追求词藻之华丽,而臻词之上乘境界。正中之词善造清语,每以忧患自省,词中饱含了词人的满腹情感,难怪在五代词人中倍受赏识。
正中大造堂庑,宋人步其后尘,继而升堂入室。如果正中再世恐怕此事亦是他最感到畅快而津于乐道了。因为有后人传其衣钵,而使正中得以词源远流长。刘融斋在《艺概》中言: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也足见正中词魅力之深。
虽然正中同飞卿非同时代之人,但后人评价两人时经常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两相比较,自是泾渭分明。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言: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正中,淡妆也。一浓一淡,不仅体现了两位词人的创作风格及兴致趋向,这也和两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极其有关。飞卿一介落魄文人,混迹于青楼酒馆之中;正中却是位及权臣,当正襟危坐。这也是正中词被同叔和永叔喜好的一点原由。另一方面浓淡之说更是论尽了花间派和晚唐派的相异,不可混为一谈。陈廷焯在《云韶集》卷一中言:正中词为五代之冠,高处入飞卿之室,却不相沿袭,时或过之。又云:正中词如味摩诘之诗,字字和雅,晏欧之祖也。从此处也不难看出,后人还是更看重正中之词,由此正中当在飞卿之上。
词话有一则趣事,据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卷五十九引《雪浪斋记》记载,王安石与黄庭坚两人对话,荆公问山谷云,作小词曾看李后主词否。云:曾看。荆公云:何处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答对。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又"细雨湿流光。
文中所言"小楼吹彻玉笙寒"当是后主之父李璟所作。而细"雨湿流光"为正中之词。当荆公误记。这也看出南唐君臣所作词相近自成一体,而荆公倍推崇正中之词。
正中虽然官高却是和寡,在其词集中找不到与时人相酬之作,这在后来的词人中是非常罕见的。正中所遗存的资料太少,无从考证其缘故。陆游在《南唐书》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南唐李国主尝责其臣言,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其臣即对言,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龙颜大悦。
此臣乃冯延巳。此事为正中词中一句被中主疑以为有影射南唐江山不稳的痕迹,故诘问之。此事若发生在清朝,等待正中的或许就是一场严酷的文字狱。北宋的大才子苏东坡因此类事被谤栽了一个大跟头,一起乌台诗案就将他从京城贬到离京师千里之外的僻野黄州。正中虽然屡被遭朝人弹劾,但大多都是化险为夷,有时还因祸得福,因此而升官,可见正中同中主君臣关系不是一般。
正中留有词集《阳春集》,却受到了后人质疑为他人之手伪作,并言词人不可能将自己集子称作阳春白雪,这点想来是没有道理的,仅凭推测不足成信。同时陈世修为《阳春集》作序,这篇词序成了继欧阳炯作的《花间词序》后的另一篇重要词评。据陈自己称为冯延巳曾外孙,若《阳春集》为伪作,陈世修对此事应是知晓。
正中词混入其它词家之词甚多,五代之时词作多有缪其姓氏,不辨一二。争论最大的还是《蝶恋花》(庭院深深)到底是否为正中所作,大多数人认为是欧公所作,但此词亦见存于《阳春集》中,且如果正中词少此首则会失色不少,而欧公佳作甚多,自是无关紧要。
正中何以着淡妆,那么来看看他的词作,看正中是如何诠释深美宏约四字。正中作《鹊踏枝》十四阙,可见他对此词牌情有独钟。也许是有一种捡尽寒枝不肯栖却又无可奈何之感。个人认为最负盛名莫过于此首: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此词论及的一种新愁旧恨,一种无可名状的忧伤之感,一种欲说还休的惆怅始终萦绕在身前。词人借酒消愁,却是愁上加愁。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最残忍的是美人迟暮,物是人非。想来是悲伤之语了。正中作为富贵闲人,却有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思,这和晏殊是相通的,决然不是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这种愁情,却也不是刻骨铭心的。有的只是稀淡,很朦胧,似有似无。是对灵魂的孤独作出内心的独白。新月升生来了,与眼前的树林相平,户外的行人都归去之后,词人独自还伫立在一座没有遮拦的桥上,任夜风盈袖。万分孤寂,一片凄清,不染纤尘。
此词极其新清,深婉含羞。正中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在词作中非常传神。他能抓住极细微处而画出大境界,作不凡状。试看其闺思情词《谒金门》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此篇正是那首差点给正中带来祸患的名词,起首二句就出大手笔,境界全出。俞陛云评言:如絮浮水,似沾非沾。当是一种奇景。惹得我每次在西湖水边看见满湖的春水荡漾就禁不住吟咏此两句。唐古诗有云:妾心如古井,波澜誓不起。这里却是大相庭径,所见之处为一佳人春心大动。前面唐古诗给人沉郁之感,而正中词则活泼轻快。
佳人行走在幽香的小径上漫不经心地摘下红杏花蕊,抛入池中引鸳鸯为戏。陈庭焯在《白雨斋词话》中云:"手捋红杏蕊,所谓无情之处都有情也"。触景生情,鸳鸯戏水,引出佳人终日望君君不至言。鱼幼薇有诗云: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温飞卿有词云:梳洗罢,独倚望江楼。都说的是这种相思之情。佳人听到鹊叫,抬头闻喜又是空,带来的恐怕只是更大的失望与悲伤。
正中出入清词艳曲而不露拙迹,真乃学迹天人。无怪乎宋人亦要寻其痕迹。荆公推崇正中之词,犹看好细雨湿流光一句,此句乃出自于《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倖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此首开头一句便使整篇大放异彩,有名句而非名篇。颇似中唐的韩孟诗派追求练字之术,讲究神来之笔。便有了孟郊贾导苦吟诗人称号,此风气还延及至宋朝,使宋诗意境渐小,词亦僵化,终不能和唐诗媲美了。
正中此篇正是一句救了全篇。俞陛云在《唐宋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言:起两句情景并美,下阙梦与杨花迷离一片。结句何幽怨乃尔。极是中肯的言语。
无边的丝雨润湿了青草,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泽,让人一见倾心。王国维赞之能摄春草之魂。愁恨与小草一样春去春来春又生。烟锁秦楼,一腔心事,无处可诉,茫茫而顾,作断肠语。此言见朝朝夕夕之思之深、望之切,俨然一深闺怨女,让人不禁想起太白的句子"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下阙思极而梦,梦会却是无凭。一日就这样惆怅而过,独自怎生得黑。却见那斜阳,在烟柳断肠处。佳人只能将满腹的相思化作盈盈粉泪,无可奈何,幽怨动人。
冯延巳生长于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时期,全国都处于对峙之中。偏于江南一隅的南唐之国已是岌岌可危。自举兵伐闽楚败绩之后,国家元气大伤,自顾不暇,更无余力挥师北上。后主此时沉浸于歌舞升平的享乐生活中,对朝政不予过问。直到周师南侵,犹存已久的党争越演越烈,由于正中一向以才艺自负,狎侮朝士,招人嫉恨。此时朝士群起而攻之,颇为凄凉。正中作为南唐重臣而无力匡扶济世,又成为政敌攻击的目标,注定了他要以悲剧收场。
公元九百六十年,赵匡胤称帝,也就是在这一年,这个饱负才名的孤独老人悄然永远离开了人世。
深沉哀悼中......
【小传】:冯延巳(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人。后唐中主李璟少时在庐山筑读书堂,曾侍读左右,为元帅府掌书记,元宗(即中主)时由谏议大夫累官至同平章事,后改太子少傅、太傅。延巳少有才学,长而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工诗,尤喜为乐府词,是五代著名名词人。
宋词名家的风花雪月之三——韦庄
【派别】花间派
【文集】《浣花集》
春日杏花吹满头陌上年少足风流
花间词林中的两位堪称翘楚的才子词人,一为温庭筠,另外一个就是韦庄了。前者在前卷中已经介绍,这里不予赘言。温韦词皆以柔美、绮丽、温婉为典范,但韦庄似乎更素淡、清新妩媚些。
端己出生一个书香门弟之家,家学渊源深厚。他的四世祖便是中唐别具风格的大诗人韦应物,相信大家还记得他的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被称为效仿陶渊明最神似的一位诗人。《蔡觉夫诗话》中有云,: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奥,惟韦苏州,白乐天尝有效其体之作,而乐天去之际亦远甚。此词对韦应物评价甚高,端己有其曾祖遗风,词作中有一股凛然之清气。在唐朝中亦有人与此事相仿,即诗圣杜甫及其祖父"文章四友"杜审言,历史总是在某个角落惊人地相似。
端己的一生极其坎坷。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与唐风流才子元稹颇有相似,元稹亦出生于寒泊之家。然端己大半生困顿场屋(场屋代指科举考试),而元稹少年之时就已得志。端己一直到四十五岁时才应举,原以为终于可以封官荫子,却不料黄巢军攻占京城长安,国家政局动乱,就连皇帝都仓皇出逃。端己的夙愿又一次落空,生逢乱世,只能落得到悲剧结局。
关于端己因为生活困顿郁不得志而致使性情大变,此有史料记载。张骛的《朝野佥载》中言:韦庄颇读书,数米而炊,称薪而爨。炙少一脔而觉之。一子八岁而卒,妻敛以时服。庄剥取,以故席裹尸。殡讫,擎其席而归。其忆念也,呜咽不自胜,唯悭吝耳。何以造成端己如此淡薄寡情,书言两字悭吝,我看不尽然。世间哪有不怜惜子女的父亲。况韦庄为一饱学之书生,仁礼道德皆晓。以悭吝解释不合伦理常情。端己家贫寒交迫,居家度日委实艰难。又逢乱世,自己久习诗书而不见擢第,长期生活和精神上的双层摧残和打击使得我们这位才子词人作出不合情之举,绝非本能使然。
感情复杂的词人,在幼年时期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那时还是一天真烂漫的稚童,与诗仙李白儿时极其相似,调皮活泼且好玩耍。据《太平光记》中记载云:韦庄幼时常在下邽县侨居,多与邻诸儿会戏,下邽亦为白居易的故乡。后来端己追思往事,寻其遗踪时赋诗云:昔为童稚不知愁,竹马闲乘绕县游。曾为看书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搜寻对韦庄的映象,此是绝无仅有的。
往往词人都会得到一些别号,如有名的"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分别为秦观与柳永,"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分别为张先与宋祁。我们的韦大才子曾也得到一名号为"秦妇吟秀才",据孙光宪《北梦琐言》记载云:蜀相韦庄应举时,黄巢犯阙,着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荘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他日撰家戒,内不许垂秦妇吟障子,以此止谤,亦无及也。从中可以探得端己对这个名号不接受,并感到极其不光彩,认为是人家所谤之言,而郁郁不乐。我看端己大不必如此,人家送与名号,正说明《秦妇吟》一诗在当时影响甚广,人诗合一,更能增添个人影响。说不准韦庄为王建所赏识登上蜀相之位还与此诗有关联。不要小看了一首小诗,当年王维受安禄山伪职就因一首凝碧宫诗而免遭杀身之祸。
刘载熙称唐五代词"儿女情长,风云气少",后代对韦庄词之评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弦上黄莺语,端己词也,其词品亦似之。又云:韦端己词,骨秀也,所以王氏认为温韦之精艳所以不如正中者,意境有深浅也。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云: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景。又云:词至端己者,语渐疏,情意却甚厚,虽不及飞卿之沉郁,亦古今绝构也。所以陈氏认为两宋词人可以越五代,而不能越飞卿端己者。对于各家所持的观点,各有侧重之处,两人各是词论中的巨擘,自有其可取之处。欲显端己本来面目,还须细细解读文本。
试看其名篇《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关于江南自古便是有着"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的花繁柳叶地温柔富贵乡。此处所及的江南是相对于中原而言的西蜀之地。当时的中原尚有战事,长安仍被黄巢占领,此首为劝留之辞。
此篇写尽了江南的佳丽,清新舒徐,为天生好言语。端己此处应是得乐天《忆江南》之妙,极尽溢美之词。宋人晏殊对此篇甚是喜欢,而将"春水碧于天"在自己词中强用之。唐人皇甫松有佳句"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词人抓住了雨声这一意境,在画船里或握卷夜读或与友共斟。那落在唐诗宋词里的雨点,是何等的撩人情怀。怪不得自视孤高的林妹妹独喜欢李义山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不过却是悲了。
美人当垆卖酒,也实是一道靓景了。景美亦要佳人来衬托。想起乐府《羽林郎》中有"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汉代司马相如卖酒文君当垆的的故事还萦绕在耳边,皓腕凝霜雪,这该是一个如何菀若天仙般的女子呀。
端己运密于疏,他擅长用简洁的笔触勾出主人公的心思。他的那篇《思帝乡》写得煞是好看。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词篇凸现了一幅清新隽朗爽的画面。天朗气清,杏花飞舞,落满青丝。严蕊有词云"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而这里却见一涉世未深的天真少女与一翩翩美少年郎陌上相逢时,发出了内心真挚、浓烈、火热的独白。其实这也不算奇怪,唐时风气开化,尚有自由爱恋之风。只是这一风俗经宋时因朱熹一句"存天理,灭人欲"而一去不复返了,朱熹的一句"至理名言"害得多少有情人不能眷属。
少女言到嫁与此美少年。而且还要一生休,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言"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休在这里就有永不悔之意。即使将来他将自己抛弃了,她也没什么怨言。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也算得上古时女子最直露的求爱之言了。
史料记载有端己中的一桩逸事,《古今词话》言:韦庄为蜀王羁,庄有爱姬,姿质艳美,兼工词翰。蜀王闻之,托言教授宫人,强夺而去,庄追念悒怏,作《荷叶杯》词,情意凄怨。这里的蜀王即王建,对韦庄的爱姬爱而夺之。韦庄思姬心切继而写下此篇《荷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音。
两人一别而成永远,如东坡悼亡妻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之切肤之痛。惆怅晓莺残月与柳屯田"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颇相似。落花人独立时,谢娘却是不再逢,从此两地异乡,夜夜思君君不见。
端己词中唯一一首涉及到了边塞题材,但也只是欲说还休,借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是"刚开头便煞了尾",见他词作《木兰花》: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会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起篇即一妇人无言独上小楼,望尽玉关路。岂不知春风不度玉门关呀,她失去了夫君的音信,只能在闺中空空守候。对着流水落花,不觉满目已是苍凉,又不禁泪落沾巾。魂梦欲教何处觅,晏几道有词云"从别后,忆相逢,魂梦几度与君同",真是佳人不见,肝肠寸断了。沈休文诗云"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看来皆是情至之语。
有人将端己比作谢灵运,并言其词如初发芙蓉,无端可爱。此言得端己词之精髓。吴梅的《词学通论》中言:词之工拙,以韦庄为第一,冯延巳次之,最下者为毛文锡。也算是为其正名了。
端己走完了他坎坷的七十四个春秋,留下《浣花集》二十卷,为千古所传诵,也是幸也......
【小传】: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一说为玄宗相韦见素之后,其实并非一房),诗人韦应物四世孙。至韦庄时,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少时曾居白居易故乡下邽,时白居易尚健在,平易之词风,或受乐天影响而来。
宋词名家的风花雪月之四——李璟
【派别】南唐派
【文集】《南唐二主词》
栖凤枝稍犹软弱  化龙形状已依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物华荏苒几时休。煮酒论史之时还有几个历史之人能长留在人们的心中呢。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千古留其美名,一跃站在了唐诗的高处。千古帝王转眼荒冢一堆,南唐中主李璟因为他的词作而流芳百世。
李璟,字伯玉。诗经有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李璟就是这样的一位谦谦君子。郑文宝《南唐近事》卷二云:"元宗少跻大位,每接臣下,恭慎威仪,动循礼法,虽布素僚友无以加也。"中主对臣子始终礼遇,显现了一代君王的气量。
《江南余载》中有一则逸事,一次中主在宫中大宴群臣,在大家酒酣之际,命伶人乐工歌舞助兴,太傅宋齐丘醉而作轻狂态,离开酒席上前而抚住了一位宫中内人,众人都感到极其惊悚,而中主却不介意,一直到兴尽而止,第二日,中主在帷帐之内索要纸笔下纸赐慰,齐丘一颗悬着的心才安定了下来。这做法颇似当年曹孟德之举,即所谓的御臣之术吧。
中主少时为一风度翩翩美少年,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江南野史》有一段记载云:"中主音容闲雅,眉目若画。趋尚清洁,好学而能诗。"寥寥几句,将中主的神态姿容描绘得栩栩如生。眉目如画,该是如何的玉树临风,恐怕有着侧帽风流的独孤信也要相形见绌了。我暂将中主列入古今十大美男才子行列间,诸位也应该是没有异议了。
虽然中主满腹诗书,却不像范老夫子胸有甲兵无数,史书上说他"天性儒懦,素昧威武",一幅很典型的书生形象。十岁之时就官驾部郎中,二十八岁继父李昪之位做了南唐的皇帝。初即位时,国力尚还强盛,借着先王的余威,将南唐国土从二十八州扩展到了三十五洲。继而在内忧外患的影响下,(内忧指的是以宋齐丘为首和以钟漠为首的两党之争愈演愈烈,自古以来,党争祸国。晚唐的牛李党相互倾轧,北宋的蜀党洛党之争都给当时的朝政带来极大的隐弊;外患即周世宗柴荣对南唐的一再征伐),国势逐渐衰败,而终成为周国的附庸。
中主不喜政事,言为社稷所累,好风花雪月。中主嗣位初时因国家富平,春秋鼎盛,而醉心于内宫的酒乐之中,经常大摆私宴,朝夕如旧。一次醉后命一叫杨飞花的乐工演奏《水调》词伴酒,杨飞花只歌其一句"南朝天子好风流",且重复吟唱词句三四次,中主醉眼迷离听后心花怒放,接连畅饮数杯,厚赐金帛于杨飞花。
中主有一种忧郁的词人气质,因国事常常让他心烦不已。往往借手中之笔来抒发心中的那股惆怅之感。有如此的感情基调所以中主的词作往往涉及的为春愁秋恨、人去楼空之苦。陈廷焯赞赏中主有温婉、沉郁的词风,并言元人词曲有此凄凉,却无此温婉。中主词多写女子伤春望远的情思,反映的正是中主在政治前途终找不到出路,愁怨而作怅望之词。所以不能把中主词同描写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的花间艳词等同看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言:"中后主词应在《花间》范围之外。"这也是后人将他们划分为花间南唐派别的原因,另外王国维独具慧心地赏识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称之为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中主的迟暮从何而来。恐怕是他对时间的流逝,及对未来不可知而发出的叹息。
《雪浪斋》中曾记载王安石与黄庭坚的对话,王问黄曾看过后主词否,黄答言看过。王问哪处觉得最好,黄以"一江春水向东流"答之,王言此处不及那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此句不是后主词,而是中主词,荆公当是误记。虽然中主留下来的词作很少,但我认为他与后主是难以以高下分之的,有的只是风格迥异,那么就来看看他的名篇《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通,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菡萏香销,独留残荷一片,西风愁起,定是满目萧索。菡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荷花,《说文解字》中言荷花未开之时为菡萏,开花后名为芙蓉。菡萏香销,大有"出师未捷身先死"之恨,西风本是没有知觉之物,在词人眼中却有了悲伤的色彩,纳兰容若有词云"谁念西风独自凉",如此残败的景象,让人都不忍去凝眸伫看了。
上阙言景,下阙写人,窗外的梧桐细雨在沙沙地滴落着,思妇梦回到了边戍之地,与夫君相会,鸡塞即鸡鹿塞,据说在今陕西省横山县地,与南唐之国有着千里之遥。梦醒之后,极尽失落,倍觉凄清,惟有吹起玉笙来缓解心中的那哀怨情愁。
小楼上,画屏前,思妇一次一次地吹着那令人断肠的曲子,唐人陆龟蒙有诗句《赠远》云:"从君出门后,不奏云和管。妾思冷如簧,时时望君暖。"冷如簧,寒若笙,思妇之心郁郁到了极点,最后感情终于忍不住,从内心喷薄而出,泪水横肆在她那光洁的脸庞中,她哽咽着,听着窗外潺潺的雨声,起身,低徊,独倚阑干。殊不知独自莫倚阑,流水落花春去也,又只会引来更多伤心的泪水。
中主真的是愁肠百结哀怨情迷了,然感情太过于凄伤,还是另一篇较为清淡的《摊破浣溪沙》读起来轻快些,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此词的由来有一个故事,《诗话类编》中记载,一次中主在后花园设宴,忽然有许多白野鹊飞集在树枝上,于是命乐工王感化赋诗,感化随即云:"碧山深洞恐游遨,天与芦花作羽毛。要识此来栖宿处,上林琼树一枝高。"中主见此诗十分欣喜,于是填词一阙,即此篇《摊破浣溪沙。
起句即言真珠,真珠乃珍珠帘也,极尽奢华。温飞卿有诗云:"水晶帘里颇黎枕",实是一片豪华之景。唐人高骈亦有诗云:"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实是良辰美景。重楼深锁,春恨一如往前,风里落花,人面不知何处去。严蕊有词云:"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而这里却是不知谁为主,一片思情悠悠。"青鸟"出自于《山海经•海内北经》,相传为西王母的信使,后化为美人之代语。"云外"在这里用了《汉武故事》中的典故,相传当年汉武帝在宫中得青鸟传信西王母将至,用在这里也暗指了白野鹊之事。"丁香"用李义山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之境,今人戴望舒《雨巷》中绘出一结丁香般愁怨的女子,大约也从此处化出。丁香之结,丁香之愁。回首两句又一笔荡开造出大境象,跌宕宏伟,波澜起伏,被称为神来之笔,堪作极品。
后人评词,多把李氏父子连在一起。陈其云说纳兰容若词得南唐二主之遗风。杨希闵在《词轨》中云:"二主词读之使人悄怅失志,亡国之响也。然真意流露,音节凄婉。善学者,宜得意于形迹之外。"褒贬各参半。
中主正中开一代之词风,然后遂有后主变伶工词为士大夫之词,后主在词作方面显然受到了两人极大的影响。
中主在刚十岁的时候作了一首新诗《新竹》,中有两句云:"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此言遂成为了中主一生真实的写照。
【小传】: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公元943年嗣位称帝,年号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庙号元宗。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
宋词名家的风花雪月之五——李煜
 
【派别】南唐派
【文集】《李煜集》
《南唐二主词》
朝来寒雨晚来风  愁若江水向东流
生于帝王之家,长于深宫之内的风流之君李煜以填词著称于世,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的脍炙人口、横绝孤势的词作。后主历来为众家所称颂,被冠以美名"词帝"称号。想来也是当仁不让的,前可追一代大诗人屈原,后可与两宋诸词人媲美也毫不逊色。
后主多才多艺,才识过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记载说曾经见过后主所画的林石、飞鸟,远非一般画工可比拟,技艺高明出人意料。金陵王相家藏有他所作的《杂禽花木》,李忠武家藏有他的《竹枝图》,都成为了稀世珍宝。可惜这些作品今已散佚,不然我们就可以一堵后主书画的出神入化之妙。
后主为人轻放,在未即帝位之前就遭到了诸臣子的不满。后主为中主李璟第六子,本不能承袭王位,不料前太子冀中途死去。太子冀是一个心胸狭窄且极尽猜忌之人,对诸兄弟防范甚谨。后主的做法颇似当年曹子建。一心钻研古籍,以诗书自娱,从来都不过问朝政之事。李璟非常喜欢这个很有天赋,文采很似他当年的儿子,于是就立他为太子,虽然中间受到了太傅钟谟等人的劝阻。李璟南巡至洪都郡(今南昌市),留后主居守金陵。不料李璟在洪都时发生变故病殁,也就在这一年李煜登上了王位。
后主治国与李璟当年相似,对待群臣皆能礼遇。倾奉中朝,惟恐不及。又为一性情中人,犹看重情义。《江南别录》中记载,周后患病的时候,后主朝夕侍奉在床前,药非得经过他亲口尝过才可喂给周后服下,并且在床前衣不解带的日子竟然长达数月之久。但相传在此期间后主和后来的小周后也有过小插曲,此为后话,后主一片赤心已见矣。后主教育子女甚严,据《玉壶清话》记载,后主幼子仲宣少敏慧特异,眉目神采若画,很像他祖父当年容貌。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孝经》和古杂文,如此神童,令人咋舌,恐怕就是当年洛宾王也不能相及。后主常将仲宣放在膝盖上教他识字念书,仲宣学会数万言,真可谓事教子有方,今人也应该学习一番。
后主生性风流,好风花雪月,这点很像后来北宋那个王国之君宋徽宗。《清异录》中记载过一件逸事。后主有一次微服出巡至一酒楼,碰到一叫张席的僧人也在这里寻欢买醉。后主认为他为一不速之客,正欲离开,忽然听到那僧人行酒令讴吟弹唱,技艺高超,遂留下来观赏,后主醉后在墙壁上奋笔挥毫留下几行墨宝:"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住持风流教法。"然后徐徐而出,僧妓不知后主何许人也,只觉得此人明俊蕴籍,甚爱慕之。后来后主将此事告以一密臣,不料此密臣比较八卦将此事又告诉了其他人,这个密臣就是后来间接害死后主的徐铉。
自古便有诗谶一说,宋祁作《落花》诗:"香随蜂蜜尽,红入燕泥干"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后主也作了一首《落花》诗:"莺狂应有限,蝶舞已无多"未过多长时间就遭逢亡国。虽然我我们不应该相信这个,但细细思索诗句所言真的是不由人不信。南唐国亡,后主便做了俘虏,被宋太祖封为"违命侯",被俘的生活让后主尝尽了人世的艰辛,词风也为此一变。相传宋太祖还是挺赏识后主的,一次太祖宴请后主,席间谈到后主曾好作词,就问可否举出平生最得意之句。后主沉吟了半晌,将其先前所作之诗《咏扇》"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答之。太祖说:"满怀之风该是有多少呢?"后又赞后主好一个翰林学士。
后主性嗜酒,借酒消愁。日饮三石尚且不够,真是自古文人与酒都有着难以摆脱的联系。
后主的词作具有明显的前后分期,以南唐的灭亡为界,前期的作品多写一些花前月下莺歌燕舞之类的绮丽之篇,一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姿态。及至成为王亡国之君阶下之囚时,后主日夜有了对故国往事的思念,感怀身世,词作写尽了亡国之后的哀怨与凄凉,而今却是识尽愁滋味。字字感伤,句句啼血。看其一首前期词作《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据《尧山堂外记》卷四十一记载,后主宫中从来都不点蜡烛,每到夜晚就会悬起一颗大宝珠,照得一室光亮如同白昼。溶溶月夜之中,肌肤胜雪的娇美嫔娥偏偏而舞,奏着周后谱定的《霓裳羽衣舞》,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后主如痴如醉地欣赏着舞曲,一边在慢慢地酝酿着新词。曲终人散,兴犹未尽。乘着骏马踏着月夜的清辉缓缓而归。语言清新而不见淫伤。前面提到后主在侍候周后发生过一段故事涉及到以下一首词,用笔痕迹及风格与上篇极为相似。即后主的名篇《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
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此词即后主为小周后所作,记载两人偷约相会的经过。小周后是因为姐姐生病而进宫来服侍的,不料碰到后主两人一见钟情,引出这段风流韵事来。良宵淡月薄雾萦回之时,一个娇嫩如花的女子双手提着金缕鞋,罗袜掉在了地上,她越过长廊气喘吁吁地来到画堂东楼与心上人相见,回过神来不觉已是香汗淋漓。偎在心爱之人的身上微微地颤抖着,可能是因为还很羞涩的缘故。朱淑贞有词云:"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而这还小周后却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单纯而可爱。虽然是幽会之作,但是情感却是那么的直率真挚,也让人无端地喜爱。
后主在亡国之后的词风再也找到不到那种缠绵悱恻温情脉脉,取而代之的是满腹的悲怨及对故国的眷念,试看其《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风苼休向泪时欢,肠断更无疑。
起首即言恨字,后主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的慰藉,故国已亡,宠姬见夺。后主只能在魂梦中追寻那如烟的前尘往事。想着那个时候是多么的风光无限呀,带着佳人,游玩上苑园林之时,车如流水宝驹如龙。唐人苏颋有诗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春花正好,月色正浓。而后主却恨极了这一切,往事不堪回首,怕想到这些让自己更加神伤。后人张炎有"怕见飞花,怕听鹃啼",与后主有同感吧。
下篇更是断肠之语,寥寥几句,后主即是滴尽了清苦之泪。从此朝朝夕夕只能以泪洗面,满腔的心事无处诉说,后主怕提旧事,怕听细乐,一个人怎生得黑呢。想起了岳飞《小重山》中的句子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后主找不到能倾听他心声之人,那份孤寂,那份凄凉,生不如死了。
作为俘虏,后主的一颗心极为敏感,见到流水,见到落花都会由此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而不禁潸然泪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后主之词,以血书著也。"词作了饱含了后主的真情,试看其《乌夜啼》二首: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
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新月初升,后主独自一人踏上西楼。他无言以对,淡眉紧蹙,桐阴深锁。剪不断的烦愁萦绕在心里挥之不去。使得他见到任何事务都觉得索然无味。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下篇林花飞谢,实乃佳人远去。时间是那么的匆匆,后主忍受不住那朝是寒雨夜起凉风的天气,愁苦也只能付与那愁苦之泪。美人留醉,凄艳动人,结句又起大手笔,言自己的愁恨就像日夜东流之水无停歇之时。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言:"后主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词借伤春为喻,恨风雨之催花,犹逆臣之误国",想来此话也是不无道理。
宋太祖死后,太宗即位。后主能得到的自由更加有限了。《默记》中记载,徐铉见过后主后,太宗问徐铉和后主所言何事,徐铉具以相告,太宗由此忌恨之,并在此时就起了杀机。另据《唐余记转》中言,在七夕后主生日这天,后主作了一首《虞美人》,并招来旧日的残存的伶人歌女演奏,歌声响彻了整个宫廷,太宗听其歌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龙颜大怒,于是命楚王元佐等人以毒酒赐之。后主饮后中"牵机药"毒痛苦而死。看看后主给我们留下的这首千古遗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篇浅显易懂,却处处摄人心魄。后主一曲奏响了生命的悲歌,问君能有几多愁,他终于能把自己的心事公之于世,而不再是无言独上西楼。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断然是什么都不再畏惧了,他对生已不再眷念,他的奋戈一击,为他那屈辱的人生忽地抹上了一层血样的亮彩。愁如江水,少游也在贬官郴州时写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不久就长辞于世。宋太祖在后主死后封他为太师、吴王。这种行径让任何一个有识之人都为之感到不齿,他谋杀了历史上的一位天才,罪孽深重,没有人会轻易去原谅他。
后人对后主的词作钦叹不已,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言:"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又言:"李后主虽拙与治国,在词中却不失为南大王。"谭献在《词辩》中言:"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稿,其高无匹。"对其评语之高实属罕见。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言;"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透彻玲珑。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司空图在《诗品》中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我想这些会是对后主词的最好的诠释。
孤冷凄清的后主在北国之地结束了他第四十二个深秋,死于异乡,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最耀眼的星子瞬时划落天际......     【小传】: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去世。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纳兰性德词学思想综述(转)
风花雪月—— 宋词里缓缓而吟的才子佳人
纪念唐圭璋先生诞辰120周年 | 在词一方面,第一要推李后主
王国维《人间词话》初读记上
徐晋如 | 问君能有几多愁——说南唐二主
王国维《人间词话》32句,体会诗词与人生的美妙,受益匪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