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狂草以及书写狂草的意义与价值
基本解释
◎ 狂草
草书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
详细解释
(1).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相传创自 汉 张芝 ,至 唐 张旭 、 怀素 始有流传。 清 冯班 《钝吟书要》:“虽狂如 旭 素 ,咸臻神妙。古人醉时作狂草,细看无一失笔,平日工夫细也。” 清 高士奇 《<藏真自序帖>跋》:“ 唐 怀素 书,奇纵变化,超迈前古。其自叙一卷,尤为生平狂草。”
现代人书写狂草的意义与价值:
在众多种书体中,如单就艺术性而言,狂草可谓独占鳌头。狂草最适于写意,即抒情达意。它是书法艺术的灵魂。中国书法历来重视写意。西汉扬雄说:“书,心画也。”(《法言·问神》)王羲之也强调“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法言要录》)元代盛熙明更明确指出:“夫书者,心之迹也,故有诸中而形诸外,得于心而应于手。”(《法书考》)书意,是书家运用线条的复杂组合和丰富变化表现内心活动的一种精神境界之,是思想、情感、意气、志趣等诸多状态形诸文字的反映。书意,是书家运用线条的复杂组合和丰富变化表现内心活动的一种精神境界之,是思想、情感、意气、志趣等诸多状态形诸文字的反映。书意、书法美的精神和灵魂,是感染读者的根本条件。我们欣赏某件书法作品,观察到书家依凭笔墨技巧表现出来的那种神情意气,或昂奋,或平和,或愉悦或愤激,反复品味,会被蕴含于笔墨间的情趣所感染,为闪耀于点画中的神采所激发,从而产生和书家心机相契合的共鸣。姜夔说:“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可谓知书者言。
狂草是由今草而变狂草,“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易于“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试看张旭的狂草《断草》,如龙腾凤翥,逸势奇状,满纸云烟,臻于化境,历代皆有定评。张旭不仅专擅草书邮展有着深厚的楷书功力,其名作《郎官石记》不下欧(阳询)、虞(世南)。可是,为什么张旭每遇到“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呢?就因为他懂得“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的道理。其实“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孙过庭语)。草书所以具有适于写意(抒情达意)的特殊功能,是因为篆书、隶书、楷书(“若行,固草之属也”),均以写形为言,点画不相连绵映带,字字区别,书写速度较慢,笔墨、结构、章法变化小,难以表现情性。而草书在这些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长处。因此,要抒情达意,决非婉通之篆,精密之隶,端严之楷所能凑效,唯有草书独胜此任。刘熙载一语概括了草书的特性:“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
狂草书有抒情达意的特殊妙用,故古今许多大书家都痴情偏爱之,涌现出许多以擅长狂草书著名的书家。仅以古代而言,就有张旭、怀素、张弼、黄庭坚、鲜于枢、祝允明、文征明、宋克、王铎等。他们留下的大量狂草书珍品,宛如变幻莫测的奇花异卉,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只有赞美草书的却五十七首之多。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只有“草圣张旭”之评,面无“篆圣”、“隶圣”之论。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事实:在现代历届书法展览中,以草书(或行草)面貌出现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说明草书这种书体已在现代书法家的心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潘伯鹰先生在《中国书法简论》中指出:“以学书的艺术和技术论,  狂草是最高境界。因之学书能以  狂草胜人,终不为最卓绝的书是家。”可谓真知灼见!
狂草书技法多变,可以表现特殊的艺术情趣,构成美妙的画图。笔法多变-用笔有提按起倒之变、顺逆收放之变、曲直刚柔之变、方圆藏露之变、虚实隐显之变、轻重疾徐之变······。墨法多变-用墨可施焦、浓、淡、枯、湿。墨采华滋,五色纷呈。体势多变-体势可呈大小、方圆、俯仰、肥瘦、疏密、长短、欹正。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结构多变-结构可以由缩连笔画、点符借代、省减笔画、借笔成形、缺左实右、偏旁并写、改变笔顺、挪移位置、并借偏旁部首等方法引起结构上的变化。章法多变-狂草字与字之间可以大小纷杂、疏密相间、斜正救应、聚散开合、错落参差。行与之间可以左右牝牡,顾盼有情。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笔速多变-草书用笔可以疾涩相生,缓以效古,疾以出奇。每一笔、每一字、每一行、每一篇,都在变化中构成一幅幅大小不同、情态各异的画图,令人观赏不尽,玩味无穷。
狂草书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书体,有其自己的艺术规律,但由于各种书体在演变过程中,相互间总有些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比如用笔、结体等都有许多筋贯脉连的血缘。章草产生于汉,而汉代万千隶书,并有秦篆遗存,故章草必近于篆隶。魏晋时期,今草从章草而变,同时行书、楷书成熟,因而今草与行、楷也有一定关系。历代书家十分重视各种书体之间的融会贯通,互相渗化,从中得到裨益。因此说,熟悉草书与其他书体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探本索源,深入研习草书来说,是必要的。
狂草难于写难认,但它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原因何在呢?工具书在各种书体中,是最难辨认的,即使是精通草书的人,要准确无误地辨认别人的草书,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精通草书的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不识草书的人了,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对草书的欣赏。草字难认,这使得它在相当程度上脱离的实用,欣赏者必须首先把草书作品本身作为艺术品来欣赏,而不必考虑它记录语言的作用,对它的内容也可以不必了解,或暂时不必了解。
有的人认为,欣赏书法作品,首先要认得字,要能读懂它的内容才能欣赏,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认得字,读懂内容,那只是在欣赏它的内容,而不是欣赏书法本身。欣赏书法作品,就是要暂时不去考虑它的内容,而只从作品本身的点画、笔势、结构、章法、气韵等方面着眼,去获得美感。一些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的人也能书法,也能分辨出字的优劣,就是这个道理。书法作品的内容,固然可与书法作品本身相映成趣,但当我们书法艺术时,它只不过与装裱工艺一样,只是起到了装饰书法作品的作用。草书以外的其他书体-如隶书、楷书、行书乃至篆书,都较草书容易辨认。当我们欣赏用这些书体写成的书法作品时,其注意力容易被书写的内容分散,从而影响我们对书法本身的欣赏。但当我们欣赏草书作品时,那怕还未能辨认其中的书写内容,也可以直接感受到它变化多端的点画,诡奇而又和谐的结构,富有生气的韵律等等,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在这些艺术特征上面,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快感。
一般是指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事物,使事物带上感情,从而达到与欣赏者交流所产生的作用。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相看不两厌,惟有敬亭同山”等等。书法家将自己强烈的感情和独自的性格赋予神采飞动的书法,使欣赏者在欣赏时与书者产生情感交流。
狂草是书法家心灵世界的物化,书家的胸次、学识、涵养、追求、情绪等等,都在有如血与火的洗礼、冲撞奔放的草书创作中暴露无遗了。草书广阔的创作空间,给书家展现个性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素养各异的书家创作出来的草书风貌各不相同。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而书法艺术门类中,由于草书摆脱了实用功利和真书斤斤于点画的法则的羁绊,书家的个性得到了自由的展现,尽情的发挥,痛快淋漓的表演,因而,草书成为了书家个性展示的最佳艺术形式。前文所列草圣,莫不如是。为了解放自己常用酒或音乐来刺激自己。
时至今日,狂草已经基本没有了作为一种书写方法的实用价值,而完全转变为一种表现修养,寄托情感的艺术形式。这一目的转换的变化,并非今日才有,也不是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长期逐渐的过程。可以说,从草书发生并走向成熟开始,记言和抒情这两种作用便同时存在其中,在后来的发展演变中,历代书法家们对草书艺术价值的不断挖掘发挥,遂使其愈来愈适于表情而渐渐脱离实用。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目的转换的过程中,狂草书体所遵循的技法规范和原则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显示出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论:草书笔法 33 讲(上)(1——10)
学术经纬|王冬龄:论草书艺术的现代表现力
UC头条:草书不入晋人格,辄结成下品
草书意多于法
蒙童之一——书体
我国古代书法家排行榜,中国历代书法家排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