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钟华:“永字八法”解密(六)
要解密“永字八法”,所做的工作还是要细读八法,回环往复地读。大家还记得八法最后一法“磔”吧,其意思是下按毛笔直至笔毫铺开,而在上一讲中,我们由此推出的结果是书写时要“提得笔起,此为千古不传语”。这里进一步引申:在八个笔画中,七个笔画要求提着写,而最后一个“磔”笔虽然也要“提”起来行笔,但却无奈地“按”下去,那这其中是不是大有奥秘呢?
如果你站在一般意义的思考方式上,定会觉得很正常,这里的一般意义是指:写字就是我写字,所以我的手想怎么动就怎么动,既然要求提起来写,那么我就把手提起来,你说要按下去我就按下去。如果是在这样的想法中,我们的探索就很难前行,所以首先要破除一种“我”书写的观念。“我”书写是指那种主体性过于强大的书写行为,即认为书写的行为是由主体——人来操纵的,书写的自由即在于“我”的随心所欲,从而整个书写的行为处处都表现为“我”的书写,而不是“手”的书写和“笔”的书写。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强调,书写是一个诸存在者相生相融,共同在场的事件,这个事件中:手、笔、汉字都有参与和表现。其中“手”就是人的代表,这里的意思在于强化“手”的先天的生理预设,弱化人的意识的控制,大家相互间都是参与方,没有谁一定是主导。而说“手”代表了人来参与,试想:手的最为本真的自由的运动是什么?就是不会轻易地移动,更不会做上下翻转,前后摇动的动作。古人以磨墨的方式来说明书写动作即在于此:手腕、前臂和大臂三个关节点连在一起就像一个连动的机器在协调运动,但怎样运动都不会翻转和摇动的,都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平动,而且诸部位皆不轻易移动位置,说白了,就是最为自然,最为方便的书写。
这一点非常难以说清楚,其原因在于大家被遮蔽得太久太深。书法学习通常的方式是老师教导我们向我们以外的人或物学,学习训练一种自己不会的动作,所以我们的手总是要笨拙地这样模仿那样模仿,学来学去最终自己迷失在模仿中——邯郸学步就是这样。事实上,书法是向内求的一门技艺,中国人之所以要发明汉字,几千年从未中断过写汉字,而且是作为日常实用的书写,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写,而且可以简单方便地写,学起来应该极为简单。最为高级的艺术书写不是要反对日常实用书写,恰恰是要回到最为原初、原始的日常书写中去。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回头看这里所要求的书写动作就会明白:我的手自然地放在桌面上,自左向右随“手”出去就是横——自然地向右上倾斜……这样的书写是没有什么技法的,因为没有什么法,所以才叫做法。真正的教育在于揭蔽,就是说我们为权威和前见所遮蔽,老师过来把我们头上的那层“蒙布”去掉,把我们本来的东西显现出来。
回到“永字八法”。古人写字多为小字,元人郑杓称:“魏晋间帖,掌指字也。”掌指字,大概也就是一寸(元时一寸比现在略小)之内的字,所以郑杓说“寸以内,法在掌指”,“法在掌指”其实是说掌指之外没有“法”在,仅需按照掌指本身具有的“能”运动去运动就行。譬如写“永”字,手执毛笔,前臂就是一个连动杆,手腕固定于一个点,由这个点出发或围绕着这个点出发来写。怎么“写”呢?四个字“去远拉近”——“去远”的意思是说你的手在你放松状态时是自然放在一个最为舒适的地方,然后向“远”——手的左边和上面,也就是围绕手腕点的上半圆而行。“拉近”的意思是说从上半圆向手腕点这个圆心运动。“去远拉近”是人类活动最本真的活动方式,它是源于我们的生存生活,是最为基层的运动。这样,你会有重大发现,就是你的手在这样一个扇面范围内的运动既是规定的运动也是自由的运动,最为重要的是:点,落下去就是由左上走向右下,手在最上部的最远处写个横画就只能写那么长,竖画从上而下也就恰恰那么长,钩出去时手部去到的最远点正是“策”的起笔处,一切都是那么得自然,长短合度。汉字的最佳结构正是围绕着手腕关节点这一圆心做“去远拉近”活动的结果。手腕关节点这一圆心对于书写效果所起的作用,德国的雷德侯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他在分析王羲之所书《丧乱帖》中“毒”字结构的精细安排时,发现:“(毒)的上三横画与下三竖画仿佛是从字外右上方同一个想象点上辐射出来的。”不是“想象点”,是实有一个点存在——手腕关节点所在处,一切的笔画都是从这里发出的。当然,雷德侯所认为的“精心安排”其实是上天的安排——手腕、手臂的先天生理设定就是这样。
这个点是书法汉字结构的要害所在,颇类似于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灭点”。对于西方古典画家而言,绘画是以透视法为基础。亦即是说,当画家面对一片风景,他会在画布上把他所看到的一切以最传统的方式完全再现出来。在他们的画中,总是会隐藏着一个“灭点”,在这一灭点的帮助下,画面上的风景看起来似乎恰恰排列在画家与其所绘的视阈之间的连线上。掌握了透视法,也即掌握了画面中的风景与“灭点”之间的关系,则画面的一切物体都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否则则其失之于混乱,绘画中各物体的排列之关系全系于这样一个点。在书法中,也有这样一个点,一个字内各个笔画的长短、安排之合理与否全在于这个点,亦是说,所有笔画都是从这个点出发的,只是和绘画中的点有所不同的是:绘画中的点是不能随便移动,画中所有物体都是围绕此点做出的安排,而书法中的这个点则是灵活的,它会在上下字之间的生发过程中上下移动,即是固定的又不执着于一点。
这就是汉字结构的奥秘所在。汉字的结构怎样才算是美的,苏东坡说“环肥燕瘦谁敢憎”,看来短长肥瘦都可以,尽管存在个人审美差异,但不能讲颜真卿楷书好看,褚遂良就不入法眼。于是,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希望通过总结历史上诸大家作品结构的特点,找出美的规律来,更有甚者,希望综合颜柳或欧赵,写出自认为很美的结构。这是一种对象式的观看和研究方式,即将书法作品作为现成存在的物品放置在人之外加以打量和研究。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即从书法作品的本源来看可能会有一个新的发现,或许这样更接近于书法本身。本源在这里强调的是书法作品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书法作品的生成。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艺术作品就是真理的自行置入。真理则是一种去弊或开启——在场。如前文所讲,在一个书写事件中,书写者、毛笔以及汉字等的共同在场。在场或者说让在场,使存在者在场。回到本文的论题而言,就是让“手”在场:不是迫使手去习自己不能的东西,而是做手所能的事情,不是要手怎样怎样,而是顺着手去怎样怎样,对,就是顺手!顺眼(美)的根本其实是顺手(真)。顺眼和顺手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中国人观看书法总是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来随字迹而行,不停地比划。
汉字结构本没有一个固定的要求和规定,只要是你的手写得很顺,是顺手而为,则出来的结构就是最美的,最为合理的。这里的难题是我们常常不敢顺手而为,总是用眼睛衡量和管理,唯恐有什么闪失,所以,顺手的根本处是要相信你的手——“信手”。信手的境界,是意识和眼睛退后的结果,眼睛不需要盯着看,有意无意之间就行,任凭手自己去活动,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是“低眉信手续续弹”,如此才能“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样,许瑝说怀素草书也是:“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但凡一切艺术门类只要到了“信手”的境地,大抵技术层面的东西已经解决了大半。东坡说自己的书法“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点画信手正是一种巧功夫。
信手在于对于“手外无字”理念的坚持与信赖。“手外无字”是说,汉字的结构产生于我们的手的运动,不是在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自然界中本没有字,是因为手写得多了也才有了字。汉字从肇始到成熟,其结构都是围绕着手的方便运动而演变和调整。这里所说的汉字不是正字后的规范字,而是我们常说的手写体,美与不美,真与不真是关于手写体而言。只要是你的“手”所写,是你的手自己要写和能写,其生成出来的自然是最美的。明乎此,书法的练习便是“收视反听”,练习倾听手的“声音”,听凭手的“能”运动,随手去写,这样的书写不涉安排,随手所如即可。
在一个小小的“永”字中,竟然包含有如此的秘密。我们先民的做事方式,从来不屑于如我这般长篇大论,洋洋洒洒地说教,而是在生活具体实践的“事”中来加以“言说”和表达,是一种静默的表达,不需要抽象、演绎和概念,一切都在其间。所以,孔子的道理总是随人、随时、随事而不同,是一种时机化的人生方式。西哲黑格尔便理解不了这种源于道的言说方式,只能浅显地认为“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处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至于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我们根据他的原著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如他的书从来未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这其间当然有源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傲慢和偏见,但更多的则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和不同。在传统中国是一种象思维,象思维可简言之曰在“做”中成就“做者”、“被做者”和“新做”的思想方式,或者说是在相互粘黏与缠绕中成就意义与自身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让人能够跟随动态的生成过程,并可能在这跟随之中参与到此过程之中,从而引发新意识样式的思想方式。意义蕴含于象之中,象即是像,是场景,是尚未抽象前的在先实事,所有的意义尚全部存在和正在生发。黑格尔的思维则是典型的西方式的概念思维,“概念化思维”就是一种依据狭义的概念及其衍生族类(比如依据概念形成的判断和推理)而想问题的方式,被不少人认为是人类理性思维最重要的方式,其思考特征主要着眼于普遍化或一般化和静态化,这样的一种思维固然有其优势,但难以施之于生活世界,尤其是艺术世界。就书法而言,强调的更多的是动态、具体和生成,因此概念化思维在书法研究中无能为力。
但是站在今天的中国,大众的思维基本上为概念思维所牢笼,故返回来理解不了传统中国的思维方式。所以,破解、破译永字八法及其他晋唐书诀的首要任务是回到传统中国的思维方式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 坛】书法档案:第十一集 永:书法的黑匣子(下) ■于钟华
永——书法的“黑匣子”
于钟华:“永字八法”解密(8章)
讲 坛书法档案:第十一集 永:书法的黑匣子(上) 于钟华
【书法】永字八法——下
书法档案 09 永:书法的“黑匣子” – 于钟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