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技未来之:科学种地
【导语】传统农业很土,未来科技很潮。iPad不仅能偷虚拟的菜,还能种真实的地。应该有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科学种地大法"。

(互联网能够改变农业吗?)

1.科学种地:农业的未来之门

农业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半机械化农业,再到大规模机械化农业,产量飞速提升。但随着人口压力不断提高,可用耕地不断减少,农业需要另一场变革,来满足人类的粮食生产需求。据报道,预计世界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90亿。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粮食生产力必须提高60%才能应对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负担。“科学种地”——或正式称呼为“智慧农业”是技术带给农业的一扇未来之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将是推开“未来之门”的主要力量。

(转基因原本有望扮演"救世主",但如今已陷入无休止的争执泥潭;图为转基因"黄金大米")

2."玩游戏"管理农田灌溉

我国农业缺水严重,现行的灌溉技术落后,水的有效利用率低于 40%。灌溉几乎完全依赖系统使用管理者的经验,不能根据植物种类本身的需要、气象条件以及水文数据精确灌溉。国内的一名80后创业者通过引进并改良以色列灌溉技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该款国产全自动作物管理系统的界面类似曾风靡一时的农场类游戏)

该款系统并不新鲜,最大特色是界面,通过游戏式的操作就能完成农田的喷灌、滴灌、雾化降温和施肥等操作。该系统还能通过视频监控控制千里之外的农场的农作物的细节。发明者称,该系统能够安装到任何一个能够上网的手机、平板上,可以实现一人管理千亩农场。该系统一套大约是40万元,对千亩以上大型农场来说,一年左右就可以抵回人工及水肥浪费所花掉的成本。

3."稻草人"监控麦田生长

接下来,“一反常态”地继续带来国内的科技消息:在山东滨州的“渤海粮仓”示范基地中,出现了能够实时监控麦田内的各项数据的“智慧稻草人”。

(有关领导在查看外形并不像稻草人的"智慧稻草人")

“智慧稻草人”系统包括三部分:田间的数据采集和视频监控系统、移动网络传输系统以及后台的作物生长智能管理系统。其通过传感器能够收集麦田土壤温湿度、大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辐射、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并传输至后台。参与项目的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实时了解小麦生长的各项数据,及时跟进科研项目的研究,或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

4.国外的农业大数据浪潮

在科技新闻中,“大数据”这一新名词频频露面又“不明觉厉”。其实,上面所说的“智慧稻草人”所收集的数据就具有“大数据”的特点: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变化的速度快。但是,上传后让专家人肉分析实在落后。下面来看看国外同行是如何将“大数据”引入农业中的:

天气意外保险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每天从250万个采集点获取天气数据,并结合大量的天气模拟、海量的植物根部构造和土质分析等信息对意外天气风险做出综合判断,向农民提供农作物保险。购买了保险的农民因为天气受损失时,可以无需繁琐手续直接获得赔付。

(天气意外保险公司 The Climate Corporation 已经运营6年,获得超5千万美元的风投)

农场云端管理服务商 Farmeron 旨在为农民提供数据跟踪和分析服务。农场主可利用其记录和跟踪畜牧的情况,包括饲料库存、消耗和花费,畜牧的出生、死亡、产奶等信息,还有农场的收支信息等。Farmeron将支离破碎的记录整理后,有针对性地分析监测分析农场及生产状况,帮助农场主科学地制定农业生产计划。

(Farmeron已在14个国家建立农业管理平台,为450个农场提供商业监控服务)

土壤抽样分析服务商 Solum 则提供精细化农业服务,帮助农民提高产出、降低成本。其开发的软硬件能够高效、精准地对土壤进行抽样分析,帮助农民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精确施肥。农民既可以通过该公司的硬件系统在田间地头进行分析,即时获取数据;也可以把土壤样本寄给该公司的实验室,让他们帮助分析。

(Solum总部位于美国硅谷,已经获得近2千万美元融资)

5.反思:互联网能改变农业吗?

互联网结合农业很潮,从联想、阿里巴巴、顺丰、蓝色光标等企业 参加“2013中国农业食品营销发展论坛”可见一斑。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也正成为了农业投资的新亮点。上文中的大数据比互联网更潮,但是,摆在中国农业面前的是一道亘古不变“很土”的计算题:

当一个农民只种一亩田时,一亩水稻亩产千斤,一个农民一年的自用粮是800斤,可出售200斤,收入是200元,种一亩田的成本400元。加上一季越冬作物的收入贴补水稻投入。所以,只有一亩地时,两季的产出仅能活命。如果再增加一亩田就不需要再扣自用粮,全部用于出售,净收入七八百元,再增加,农民种田越多收入越好。

(留在农村的农民,如果人均能够有15亩地,收入就不会低于进城务工)

【结论】也许很简单了,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城市化,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有足够的田种,农村和农民才能富裕,上述介绍的这些“科学种田”术才有用武之地。否则,它们就只能用于"万恶的资本主义",或者在少数的大面积示范田里锦上添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Farmeron.com:给农民用的Google Analytics
智慧农业:大数据的机遇
Farmeron:农场主的数据分析网站 | 数说 · 公司
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的十大案例
大数据颠覆农业:种菜卖菜,先看数字怎么说
互联网+农业时代 哪些大数据能成为农业投资热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