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中的描写技巧九
古诗中的描写技巧九《摘录》
(四)视觉与触觉间的通感。
59.《过香积寺》
王维(唐)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今天我要去寻访香积寺,却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穿行数里后,我进入了白云缭绕的山峰。只见古树参天的丛林里,杳无人迹,也没有可供人行的小路。正在这时不知从何处飘来一阵钟声,在深山里回响,仿佛在告诉我所要寻访的香积寺就在附近。泉水在嶙峋的石岩间艰难地穿行,像人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阳光穿过青翠浓密的松林,似乎变冷了许多。就这样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时分,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犹如禅定一样身心安然,所有欲望、邪念顿时消散云中,心灵也随之得到了超脱。
这首诗诗中藏画,以画表意。首先是远近结合,层次清晰。“数里入云峰”是远景,“古木无人径”、“日色冷青松”是近景,“薄暮空潭曲”是眼前景,在结构上将远近景结合起来,使读者能先见其画,后会其意。其次是视听结合。泉石的“咽”,从声音出发,青松的“冷”,从色彩出发,相印成趣,既有听觉效果,又有视觉效果,读来使人恍惚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全诗“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完美地将诗、画、乐融为一体,读其诗如观画听曲,妙不可言。
文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咽”、“冷”二字,用得非常传神。山中危石耸立,泉水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发出的声音就像人的呜咽一般,细小、低沉。这样微弱的声音还能被人听见,更可见山之幽、山之深。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层层叠叠的松叶上,泛出一片青绿、幽暗的冷光,日色似乎也因而显得阴冷了许多,可以想见,这里的松林是如何茂密幽深!“咽”是拟人,状石间泉声低沉,“冷”是通感,绘夕阳余晖微弱,将视觉日色变成了触觉“冷”的感受。“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
又如宋代诗人石柔《绝句》中“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说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感到轻飘飘。唐代诗人李贺《蝴蝶飞》中“杨花扑帜春云热”,杨花在春风中飘落,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这些都是视觉转为触觉的通感手法。
对仗
对仗亦称“对偶”或“俪词”,是指将相似或相反的之意思,用相同字数和笔法以构成华美词句的修辞方法。其好处在于匀称、平衡、圆满并兼具映衬效用。
(一)连珠对。指句中两个重叠复沓的词语而形成的对偶。
60.《野望》
王绩(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度步真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座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打猎的高手带着鸟兽奔驰而去。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孤独无依只好放声高歌,追怀古代的隐士,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此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文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为连珠对,是诗人对眼前景物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秋色,起伏的山峦只见到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两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牧的生活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了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这四句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静态与动态的映衬,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又如唐代诗人杜甫《滟滪》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是连珠对,极力渲染了一种雄浑、寥廓而又萧杀、凋零的气象。
(二)互成对。一句之中连用两个同类词语,再两两相对而形成的对偶。
61.《汉江临眺》
王维(唐)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雄浑壮阔的汉江处于古代楚国境内,它连接着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又与长江九派支流汇合在荆门一带。远望江水滔滔,浩瀚的波涛一直涌流到了天地之外,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若有若无,时隐时现。这里的城郭楼阁隐隐约约,仿佛在前方的江面上漂浮,汹涌澎湃的波涛浪拍云天,又好像震荡着遥远的天空。襄阳城风和日丽,景色优美,我多么想停留一下,像晋代曾镇守襄阳的山简那样,在此痛饮一醉。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描绘了汉江的浩瀚汹涌,远山的苍茫迷蒙,展现了诗人登高眺远时所见到的壮丽浩淼景色。“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为互成对,意境悠远苍茫,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千古名句。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江流浩渺,无边无际,山色迷蒙,连绵不断,虽淡淡几笔,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是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又如唐代诗人李商隐《风雨》中“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句中“风雨”自对,下联“管弦”自对,进一步抒写了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
(三)流水对。两句只言一种意思,且互为因果的对偶。
62.《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唐)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佳节,我和朋友一道自带美酒,登上苍翠碧绿的齐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往下望,江水清澄,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犹如江水把秋景包容在了自己的怀抱里。值此好友聚会登临之际,尽管我们思绪千端,无法平静,但也难得高兴起来,笑口常开,只能效仿先贤的做法,插着满头的菊花尽兴而归。斟起酒来喝吧,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不要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去为夕阳西下和人生的迟暮而感慨怨恨。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规律,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对着牛山独自伤感流泪呢?
全诗一开始面对秋景,兴致勃勃,接着感叹人生愁多乐少,继而惜乎光阴易逝,旷达中寓自勉,最后两句委婉抒发内心的不平和感慨。语言清爽自然,情感复杂跌宕,抑郁与旷达交织,积极在消沉中凸显。文中“江涵积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两句,“涵”字,写出了江水的澄明与空灵;“翠微”二字,写出了齐山的翠绿与秀美。诗人节日登临的愉悦,都在这空灵秀美的齐山秋景中体现了出来。“古往今来只如此”,表面看来,诗人此次登高心绪坦荡,对自己的怀才不遇,似乎有点超然物外的意味。然而,这仅仅是一种表象,其内心并不超然。“只如此”三字,“醉也如此,不醉也如此;怨也如此,不怨也如此。既然这样,何必萦怀”的无奈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怀才不遇、同病相怜的感愤,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文中“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为流水对,表明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存在内心的郁闷。
又如唐代诗人杜甫《野望》中“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为流水对,意思是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的身体,却没有丝毫贡献来报答朝廷,感到非常惭愧。
(四)问答对。以一问一答方式形成的对偶。
63.《贫女》
秦韬玉(唐)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自己从小生在蓬门陋户,粗衣布裳,从未有过绫罗绸缎沾身。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时俗只重富贵而不重品行,有谁来欣赏贫女的意态娴雅和品行高洁呢?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俭朴的梳妆呢?我所自恃的是,我有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品格,调愈高,和愈寡。眼看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我伤痕累累的心灵啊!
这首诗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进行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其内心深处的苦痛。未嫁贫女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这最后一呼,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文中“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为问答对,表现了贫女自伤自叹,自矜自持的内心世界。
又如北宋诗人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中“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也属问答对,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与堂兄之间的深情厚谊。
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指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增加词句含蓄与典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用典使立论有根据。
64.《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唐)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今天我要告诉您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占卜用的龟甲和蓍草。这个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真玉要烧三日才辩出,真才要经过七年时间才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才能露出本来面目。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历史上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事实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其忠心耿耿是真,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但事实证明他的“谦恭”是虚伪的,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如果不用时间
来考验,过早地下结论,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从而不
辨真伪,冤屈好人。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诗,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诗一开头就用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一下子抓住了读者想知道的心理。接着先说不是什么,是什么也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然后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辨材”两个例子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周公”,“王莽”两个故事是从反面证明。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既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又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
文中“周公”,“王莽”两个典故是用来验证所说的理论或想法。
又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有感》:“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其中“蛇足”的故事作为引证,比喻不要另生枝节。
(二)用典方便比况和寄意。
65.《别房太尉墓》
杜甫(唐)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我身在他乡又要四处奔走忙碌,今天挤出时间在你孤坟面前停下马来告别。睹物思情想起历历往事,不觉眼泪把近处的泥土都弄湿了;抬头看看低暗的天空中漂浮着一片片残云。往昔你下棋像谢安一样镇定儒雅,我像吴季札一样拿着剑寻找徐君。只看见林中的花朵纷纷落下,耳边不时传来黄莺啼叫的声音送我渐渐远行。
诗人临行前凭吊友人,心情异常沉重,在一片愁惨哀伤中,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及敬佩。全诗写情、写人得体恰当,一往情深,情真意切,却又不失含蓄委婉。“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两句,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的氛围,只看到这样的场景,只听到这样的声音,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诗中“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两句为用典,以此比喻作者与房太尉的生死交情。
又如宋代诗人陆游《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出师一表”为典故,明引诸葛亮《出师表》篇名,暗取诸葛亮坚持北伐,统一中国之意,表达了诗人力主抗金,收复失地的爱国热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维的这首诗,看似句句写景,实则处处留情,读后回味无穷
简读王维《过香积寺》
王维的代表作,你读过么?其中的千古名句,被誉炼字的典范
详解《唐诗三百首》:王绩《野望》,一个诗人孤独的内心独白!
词语的锤炼
中国国学网-- 王绩《野望》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