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术语 (1)
1.【梦梓】
《竹书纪年》卷下:"文王之妃曰太姒,梦商庭生棘,太子发植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以告文王,文王币率群臣,与发并拜告梦。"后因以"梦梓"为新朝创建的征兆。

2.【梓里】
指故乡。五代 翁承赞 《奉使封闽王归京洛》诗:“此去愿言归梓里,预凭魂梦展维桑。” 宋 张元干 《瑶台第一层》词:“旧山同梓里,荷月旦、久已平章。”《再生缘》第九回:“伤心已感年华改,弹泪偏逢梓里遥。”参见“ 桑梓”。桑梓——古人为了穿衣,家家种桑植麻。《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所以“桑麻”一词就专用来指农事,唐朝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就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句子。古代人们家宅旁常栽种桑和梓,《诗经·小雅》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后来“桑梓”就用来做“故乡”的代称。

3.【青陛】
借指青宫。 唐 刘祎之《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梦梓光青陛,穠桃蔼紫宫。”参见“ 青宫 ”。

4.【梓宫】
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如,《晋书·帝纪第一》“及魏武(曹操)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

5.【紫宫】
(1)星官名。指紫微垣。《史记索隐》引《春秋纬》:“紫极之别名,又名紫宫,天皇曜魄宝之所理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於是范蠡乃观天文,拟法於紫宫筑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圆三方。” 南朝 陈 沈炯 《太极殿铭》:“臣闻在天成象,紫宫所以昭著;在地成形,赤县居其区宇。”
(2)指帝王宫禁。《文选·左思之五》:“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李周翰 注:“紫宫,天子所居处。” 唐 李白 《感遇》诗之三:“紫宫夸蛾眉,随手会凋歇。”明 何景明 《昔游篇》:“三千艳女罗紫宫,倾城一笑扬双蛾。”
(3)神话中天帝的居室。《淮南子·天文训》:“紫宫者,太一之居也。” 汉 扬雄 《甘泉赋》:“闶阆阆其寥廓兮,似紫宫之峥嵘。”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看奎光飞缠紫宫,光摇万玉班中。”

6.【紫宸】
(1)宫殿名,天子所居。唐宋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大明宫内。 
(2)泛指宫廷。 
(3)借指帝王﹑帝位。

7.【服冕】
穿着冕服。指做大官。《左传·哀公十五年》:“苟使我入获国,服冕乘轩,三死无与。” 杜预 注:“冕,大夫服。” 南朝 梁 沈约 《舍身愿疏》:“遂乃服冕荣国,裂土承家。”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金印示殊藩之宠,银簪增服冕之荣。”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男登服冕之位,女获乘龙之匹。”

8.【兰掖】
掖庭的美称。指后宫嫔妃所居之地。《旧唐书·礼仪志三》:“妾谬处椒闱,叨居兰掖……罔极之思,载结於因心;祗肃之怀,实深於明祀。” 唐·郭正一《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桂宫初服冕,兰掖早升笄。” 宋·程大昌《考古编·立武后》:“ 武氏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围,德光兰掖。”

9.【淹留】
(1)羁留;逗留。
《楚辞·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宋 贺铸 《浪淘沙》词之四:“为问木兰舟,何处淹留?” 明 张居正 《答中元高相公书》:“计来岁春夏间,乃得乞归,拟过梓里,当作一日淹留。” 清 孙枝蔚 《无言病起见遇》诗之一:“莫更还人拜,淹留且考盘。” 孙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章:“经过了令人难忍的淹留,这不死的骷髅才算死绝。”
(2)隐退;屈居下位。
《楚辞·九辩》:“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三国 蜀 诸葛亮 《诫外生》:“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宋 晁端礼 《满庭芳》词之二:“况圣时、争教 贾傅 淹留?” 金·高士谈 《秋兴》诗:“乾坤尚倾仄,吾敢叹淹留。”

(3)挽留,留住。
唐杜甫 《宾至》诗:“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谁受你那小觑我的官职!谁吃你那淹留咱的茶饭!”《水浒传》第八十回:“ 宋江 道:'某等淹留大贵人在此,并无异心。’” 清 戴名世 《李县圃唱和诗序》:“而余又因以知 蜀 中之胜能淹留两贤,其风土必有可乐者。”

(4)犹相聚。
唐赵嘏 《自遣》诗:“久客转谙时态薄,多情只共酒淹留。”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有客诣 瓌 …… 瓌 出,与客淹留。” 宋 司马光 《沉阴欲雪与同列会饮南斋》诗:“淹留勿轻散,待取雪花飞。” 清 孙枝蔚 《家涵中宅与张虞山赵天醉连床》诗:“相见吾宗慰寂寥,淹留永昼及清宵。”

(5)犹缠绵,羁绊。
《全元散曲·新水令·思情》套曲:“鬼病淹留,白发相如岂耐愁。” 明 文徵明 《风入松》词:“近来无奈病淹留,十日废梳头。”《红楼梦》第五三回:“又有疾病淹留,要来竟不能来。”
(6)犹留存。
元·沙正卿 《斗鹌鹑·闺情》套曲:“浑身上四肢沉困,迅指间一命淹留。” 清 吴拱宸 《离虎丘》诗:“万里风霜十八秋,姓名无地不淹留。”
(7)迟缓。
《魏书·郭祚传》:“虽决断淹留,号为烦缓,然士女怀其德泽,于今思之。”
(8)谓虚度光阴。
宋·欧阳修《哭圣俞》诗:“欢犹可彊闲屡偷,不觉岁月成淹留。” 金 刘铎 《渑池驿舍》诗:“淹留岁月头如雪,汩没风尘眼更花。”

10.【龙沙】
(1)即白龙堆
《后汉书班超传赞》坦步葱雪,咫尺龙沙。《注》“葱岭、雪山、白龙堆、沙漠也。”龙沙本为两地,皆在西北塞外。刘孝标有龙沙宵月明诗,诗家始误以龙沙为一地,泛用为塞外通称。清方式济着龙沙纪略,专纪黑龙江事,亦沿用旧文,而东北亦称龙沙矣。

(2)今河北喜峰口外卢龙山后的大漠
唐·徐晶《阮公体》诗:“ 秦王 按剑怒,发卒戍 龙沙 。”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赵延寿 恨 契丹 主负约,谓人曰:'我不复入 龙沙 矣。’” 胡三省 注:“ 卢龙山 后即大漠,故谓之 龙沙 。”
清·方式济 有《龙沙纪略》,专记 黑龙江 事。后因以称 东北 为“龙沙”。
蒋士超 《出关至沉阳作》诗:“野敞 龙沙 胡月白,天低 雁 碛塞云黄。”
(3)南京狮子山后的江畔沙滩
南京市内狮子山 ,晋元帝初渡江 ,见其山岭连绵,险要如塞北卢龙 ,故亦名卢龙山 。遂以塞北卢龙山后沙漠指南京狮子山后的江畔沙滩。
唐 李绅《过锺陵》诗:“ 龙沙 江尾抱 钟陵 ,水郭村桥晚景澄。”
唐 罗隐《送张绾游锺陵》诗:“南忆 龙沙 两岸行,当时天下尚清平。”

(4)指江西南昌城北一带白沙丘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赣水 又北迳 龙沙 西,沙甚洁白,高峻而陁,有龙形。”  在江西新建县北,亦名龙冈。《水经注》赣水又北经龙沙西,沙甚洁白,高峻而陁,有龙形,连亘五里,旧俗九月九日登高处也。
唐 杜牧《张好好诗》:“ 龙沙 看秋浪,明月游 东湖 。” 冯集梧 注:“《太平寰宇记》: 龙沙 在 豫章 城北一带,甚白而高峻,左右居人,时见龙迹。”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八二:“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 滕王阁 ,分明见落霞。”

(5)泛指塞外漠北边塞之地;荒漠
唐·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旌节龙沙,轩旗 象浦 。”
金·元好问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诗:“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明·郑若庸《玉玦记·掳掠》:“长驱胡骑翦提封,谁夺龙沙斩将功。”
清·曹寅《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桑梓的由来
每日一对:无端又醒家山梦
有贺丨联贺「成其昌文学馆」开放
【雅人韵士】龚吉士|夕阳未晚辉桑梓,赤热情怀写大千。
七绝 咏梓里,兼贺《梓里风采》出版
南京狮子山上,登楼阅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