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 (11)
(一二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子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己。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
B.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    媚:讨好
C.不能无怨望                望:盼望
D.赐粟五百石,爵执          赐:赏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①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①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②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①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伍子胥“胆识才干”的一组是( )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
③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④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⑤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了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奢是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指责楚平王的过错,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最终同长子一起被杀害。
C.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D.司马迁在文末启示后人,怨则生悲,无论身份贵贱,都不可使人产生怨毒之心,并强调隐忍以行,方可成就功名,伍子胥正因能“弃小义”,故而能“雪大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
(2)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3)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1)如果你们来,我能让你们的父亲活下去,如果不来,现在就杀了伍奢。
(2)大王为什么要因为谗佞狠毒的小人而疏远自己的骨肉至亲呢?
(3)做君王的人尚且不能让臣下产生怨恨,何况是同等地位的人呢!
参考译文: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伍员的父亲叫伍奢。他的兄长叫伍尚。他的先祖叫伍举,因直言谏诤事奉楚庄王,很有名声,所以他的后代在楚国很有名。楚平王有位太子名叫建,派伍奢做他的太傅,费无忌做他的少傅。楚平王派费无忌为太子建到秦国娶亲,这位秦国女子长得很美丽,无忌就骑马归,来报告平王说:“这位秦国女子相貌极美,大王可以自己娶她,另外再为太子娶亲。”平王于是自己娶了这位秦国女子,并对她极为宠爱,生个儿子叫轸。另外替太子娶了亲。无忌已经利用秦国女子向平王讨好,于是就在平王面前诽谤太子建。平王对太子建逐渐地越来越疏远,派他守卫城父,防备边疆。无忌又日夜不断地向平王说太子的坏话:“太子因为秦国女子的级故,不会没有怨恨,很快就会在国内发动叛乱。”平王于是召来太子建的太傅伍奢讯审问。伍奢说:“大王为什么要因为谗佞狠毒的小人而疏远自己的骨肉至亲呢?”平王大怒,囚禁了伍奢,而派城父司马奋扬前去杀太子,太子建就逃跑到宋国。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能,如果不杀他们,他们将会成为楚国的祸害。”平王派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说:“如果你们来,我能让你们的父亲活下去,如果不来,现在就杀了伍奢。伍员说:“平王召我兄弟两人,并不是想让父亲活下去”而是怕有人逃脱,带来后患,我们两人一到,父子三人就都要处死。这对父亲的死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投奔他国,借他国之兵为父亲报仇雪耻。大家一起死了,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伍尚对伍员说:“你可以逃走了,你能够报杀父之仇,我将回去与父亲一起死。”伍尚被擒后,伍子胥就逃走了。到了昭关,昭关的守吏想抓他。追兵紧跟他们身后,他们来到一条江边,江上有一位渔翁划着一条船,他看到伍子胥十分焦急,就把伍子胥渡过了江。伍子胥过了江,就解下身上的佩剑说:“这把剑价值百金,就拿它送给你吧。”渔翁说:“根据楚国的法令,能抓获伍子胥的人赐粟五万石,赏赐执的爵位,岂只价值百金的一把剑呀!”不接受。到了吴国,正值吴王僚执政,公子光为将军。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对内有野心,他想杀掉吴王僚而自立为王,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五年后楚平王死,轸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昭王。公子光于是派专诸袭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成了一国之主,便召来伍子胥,官拜行人,并让他参与谋划国家大事。阖闾称王后第四年,吴国攻打楚国,伍子胥在豫章大破楚军,第九年,吴王阖闾出动全国的军队与唐、蔡两国一起攻打楚国,经过五次大的战役,就到了郢都。楚昭王外逃。伍子胥到处寻找楚昭王,始终找不到,于是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拉出平王的尸身,抽了三百鞭,才罢手。
太史公说:“怨恨之心对于人来说实在是太厉害了,做君王的人尚且不能让臣下产生怨恨,何况是同等地位的人呢!当初如果让伍子胥与伍奢一起死了,跟蝼蚁之死又有什么区别呢?伍子胥能放弃小义,洗雪大耻,终于名垂后世。所以能暗中忍受来成就功名,不是伟
烈的大丈夫谁能做得到呢?”
(一二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既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八尺,多辩          辨:辩才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喂。
C.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丧:举丧,吊丧
D.于是庄王谢优孟        谢:感谢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B①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C①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①病且死,属其子曰…
②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优孟“以谈笑讽谏”,表现了他性情的不羁和思路的不循常规,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B.优孟为孙叔敖的儿子向楚庄王进谏,其目的完全是为了报答孙叔敖生前对他的善待,表现了他作为贤人知恩图报的品行。
C.从文中来看,楚庄王虽然在为政上常有过失,但他知错即改的一面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D.楚庄王对待孙叔敖后代的做法,会让所有的忠臣良将心灰意冷,如不及时纠正,将会造成人才的流失,进而影响社稷安危。
4.文言文语句翻译
①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译文:
②臣请以雕玉为棺,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译文:
参考答案
1.D.谢:道歉,致歉。
2.A.[衣:动词,穿(衣)。B.①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贱,认为……低贱。②贱:形容词,卑贱的。C.①且:副词,将要,快要。②且:副词,尚且。D.①属:通“嘱”,嘱咐,叮咛。②属:通“嘱”,劝,请。]
3.B.“其目的完全是”表述错误,不排除有报恩的心理,但更重要的是从朝政的得失上考虑。
4.①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国君的礼仪来埋葬它。
②我请大王用雕刻着花纹的玉石给它做棺材,在庙里用牛羊来祭祀,用一万户的城镇封赏它作为封地。诸侯听说了,都知道大王您把人看得很贱却把马看得很重。
【参考译文】
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左右近臣争论此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庄王说:“怎么葬?”优孟说:“我请大王用雕刻着花纹的玉石给它做棺材,在庙里用牛羊来祭祀,用一万户的城镇封赏它作为封地。诸侯听说了,都知道大王您把人看得很贱却把马看得很重。”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
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敖患病临终前,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贫困,靠卖柴为生。一次路上遇到优孟,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优孟。”优孟说:“你不要到远处去。”于是,他就立即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楚相。”庄王答应了他。三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靠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之后,十年没有断绝。
(一二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囊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其学,可不谓荣欤?而班史乃断之曰:“盖禄利之路然也。”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子曰:“三年学,不至于榖①,不易得也。”而况于今日乎?
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本经,犹茫然不知为何语,盖举唐以来帖括之浅而又废之。其无意于学也,传之非一世矣,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惟贫而不能徙业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②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华者,颇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不能说也。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若徇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堂也。所著《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矣。
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无不可以自勉。鄙哉硁硁③,所以异于今之先生者如此。高明何以教之!
(取材于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
注释:①榖(gǔ):傣禄。②白沙、阳明:即陈白沙、玉阳明期代儒学家。③硁硁(kēng):固执。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悼其学之无传                     悼:担心、痛惜
B.下者变为博士,以名其学     名:名誉、名声
C.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          藉:凭借、借助
D.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      贻:给予、赠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闵其年之衰暮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下者亦为博士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其无意于学业,传之非一世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所以异于今之先生者如此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
理解:所以哪怕孔子的弟子,尚且要学习求得做官的本事
B.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
理解:发愤地读书而且都是争先恐后勇于竞争的一些人
C.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理解:高明的木匠不肯为缺拙劣的木工改变或放弃规矩
D.若徇众之之好而自贬其学
理解:倘若让我屈从世俗之人的喜好而自己贬低自己的学说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顾炎武不愿“招门徒”的理由的一组是       (    )
①三年学,不至于榖,不易得也
②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
③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
④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谁从之
⑤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
⑥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友人殷勤致意,恳切请求顾炎武招收门徒,以此树立声望,显名于世,但顾炎武坚决表示不愿意这么做。
B.顾炎武主张欲写诗应先举心治学,研读经书,做到烂熟于心,认为当时那些诗,不研读五经也可以做出来。
C.顾炎武反对做学问急功近利,反对断章摘句的速成方法,认为在当时风气下,自己的学术主张没人会接受。
D.三十余卷《日知录》是顾炎武一生的事业,是他的“区区之愿”,顾炎武要全力投身写作没有闲暇招门徒。
参考答案
1.B(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扬名)
2.D……的原因(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们。B动词,做;被,表被动。C代词,这种;语气副词,表强调)
3.B(又都是读书而急于迫名逐利的一些人)
4.C(①是孔子的话,为了说明“门徒”求学的动机;⑥与“招门徒”无关)
5.D“一生的事业”说法不妥,顾炎武的“区区之愿”是“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全力投身写作”文中无据,更不是拒招门徒的原因。
(一二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①,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②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③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注】①缃帙(zhì):浅黄色的书套。②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斝(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③ 呻佔(zhān):诵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启钥灿然                      启:启发
B.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     慨:叹息
C.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         易:交换
D.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     迹:行为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汪琬认为是正确的读书方法的一组是(    )
①部居类汇,各以其次      ②藏而勿守,犹勿藏也
③采其华而忘其实              ④始乎博,终乎约
⑤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⑥尊所闻,行所知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交代了“传是楼”的来历。
B.楼主人认为把书传给子孙更有价值,因此汪琬将其楼命名为“传是楼”。
C.文章由藏书写到守书,再写到读书,由表及里,思想有深度,启人深思。
D.因为生病,为楼主人写记的事一拖再拖,最后在楼主人的催促下才完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
(2)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参考答案
1、答案  A解析  启,打开。
2、答案  D解析  ①是楼主人关于藏书的做法;②和读书无关;③是错误的读书方法。
3、答案  B解析  “传是楼”是由楼主人命名的。
4、(1)“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教训。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
(2)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残。
【参考译文】
昆山徐健菴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幢楼房,共有七间,同时命工匠砍削木材,起造大橱,贮书若干万卷,区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中附以经传义疏等方面的书,史部中附以日录、家乘、山经、野史等方面的书,子部中附以卜筮、医药等方面的书,集部中附以乐府、诗余等方面的书,共有七十二个橱,按照部类置放,都有一定秩序,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封套,打开橱门,灿然在目。于是先生召集儿孙,登楼而教训他们说:“我用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我们徐家先世,本来就身家清白,以读书应试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辈的,有的想把土地家产传下去,而子孙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类的宝贵文物传下去,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宝爱这些东西;有的想把园池台榭、舞歌车马之类传下去,而子孙后代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这些娱乐。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于是就以“传是”两字作为楼名,而要我作一篇记。我体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写出来,先生多次写信催促,最后我只得用下面这些话来回复先生:书遇到的灾难太厉害了!从汉代以来,皇帝常常用官家的丰厚赏金去买书,皇帝以下,名公贵卿又常常用许多钱物去换书,有的亲自动笔,有的雇请抄手,加以誉录。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遭故散失,由此可知藏书之难了。不过,我以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难。所以藏书而不能守,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而不能读,同守不住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已经读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忘记了它的果实,那么就是用记诵之学来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人了,同不读书又有什么不同呢?
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残。善于读书的人以性命之理为基础,而最终则要体现在事业和功绩中:循着流追溯源,没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实行,没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听到的教诲,力行所学到的道理,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
(一二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假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至,西伯卒    卒:去世
B.扶而去之            去:离开
C.左右欲兵之        兵:士兵
D.是邪非邪            是:代词,指天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
B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于嗟租兮,命之衰矣
C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伯夷积仁洁行的一组是(   )
①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
②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③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④太公曰:“此义人也。”
⑤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学科网
⑥遂饿死于首阳山 学科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至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译文:
②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①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
②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
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离了孤竹国。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哎,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由此看来,是怨恨呢,还是不是呢?
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做善人呢,还是不是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他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子孙也不断绝。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我对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到了严冬季节,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现出来。这或许是因为俗人把富贵看得那样的重,而高洁之士对富贵却看得这样的轻吧!
(一三零)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伯颜,蒙古入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责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令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
(选自《元史·列传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      敕:下令,命令
B.谕诸将不得入城                  谕:告诫
C.诸曹白事,有难决者              曹:同辈
D.潜刻期而去                     刻:约定
2.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   )
①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②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③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④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⑤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
⑥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
A.②⑤⑥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
许配给他。
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
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
C.伯颜为人清廉,能严格约束部下,所以攻占复州后,当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他没
有同意,并且明确宣布,诸将不得入城。
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他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
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
②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
③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
参考答案
1、C解析  曹:部门,官署。诸曹:各部门、各官署。
2、A解析  ①是由于伯颜的外貌和语言很特别而获得世祖的欣赏④写伯颜的勇武
3、D解析  A.英勇善战、深略善断是伯颜受到世祖欣赏并重用之后显示出来的才能。B.伯颜不是身先士卒,而是果断地指挥军队。C.“因为伯颜清廉才下令众将不得人城”,文中无此因果内容。
4、(1)就叫来一个壮士,背着铠甲兵器,骑马在前面引路,然后(自己亲自)指挥部队全部涉水过了这个湖泊。
(2)出使的人靠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随从武士,随从武士多,只能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
(3)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想杀掉他。
【参考译文】
伯颜,是蒙古八邻部落的人,在西域长大。至元初,旭烈兀派他进宫禀报公务,世祖看到他长得魁梧,听到他说话声音洪亮、激昂,就对他说:“你虽然不是诸侯王臣,还是希望你能够留在我身边侍奉我。”后来参与谋划国家大事,他提出的谋略常常比那些那些朝官高明,世祖更加认为他是贤能的人,下令把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妹妹许配给他做妻子,并说:“你做伯颜的妻子,是不会辱没(愧对)你的家族的。”至元二年七月,官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各部门的官员向他禀报事务,碰到有难于解决的,他往往会在不急不忙中用一二句话就决断了。大家都很佩服地说:“真正的了不起的宰相啊。”
甲戌,与阿术在襄阳会师后,就分兵三路一齐继续南下进兵。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率领军队从中路沿着汉江直奔郢州。万户武秀做先锋,部队遇到了一个湖泊,正好下大雨涨水,没有船,不能从湖中过去。伯颜说:“我们将要横渡大江南下,竟然会怕这个小小的湖泊吗?”就叫来一个壮士,背着铠甲兵器,骑马在前面引路,然后自己亲自指挥部队全部涉水过了这个湖泊。癸巳,部队驻扎在盐山,距离郢州城二十里。郢州在汉水的北面,是用石头筑构的城,宋人又在汉水中横拉铁绳,抵挡战舰过江,还在水中密密地插了很多桩木。伯颜打算率部队从藤湖乘船过汉江。诸将请求说:“郢州是我军南下进兵的咽喉要地,如果不攻取,担心会成为我们的后患。”伯颜说:“行军打仗时,什么是紧急的,什么是不紧急的,我是很清楚的。一味的攻取城池,是下策啊。大军一旦出动,难道目标仅仅是为了攻取一座城池吗?”于是就舍弃攻打郢州,顺流而下。伯颜亲自负责殿后,随从将士不超过百人。十月戊午,部队在大泽中行进,郢州将领赵文义、范兴率领二千骑兵来偷袭,伯颜还来不及穿上铠甲,急忙率领部队迎头攻击他们。亲手杀死了文义,捉拿到范兴后也杀了。
丙戌,驻扎在复州,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诸将要求清点查看仓库和军队名册,派遣官员镇守并安抚百姓,伯颜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并晓谕众将领不得进城,违反军令者按照军法论处。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过来询问渡江的时间,伯颜没有回答。第二天又来,伯颜又没有回答,于是阿术亲自前来,伯颜说:“渡江南下这是重大的军机,皇上把它交给我们两个人,可以让其他人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吗?”于是暗中约定时间才离开。乙未,军队驻扎在菜店。丁酉,他前往汉口观察敌人的防务情况。宋朝淮西制置使夏贵等,用万艘战舰。分别据守要害之处,伯颜的军队不能越过敌军的防务而前进。于是就指挥军队围攻汉阳的宋军,并扬言说要由汉阳渡江南下,夏责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调遣军队支援汉阳。伯颜于是乘汉口防守空虚而发兵进攻,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人奉命出使宋朝,向伯颜请求派兵自卫。伯颜说:“出使的人靠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随从武士,随从武士多,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希贤坚决请求,最后答应给他派兵护卫。世祖驾崩,伯颜掌管百官,听命于朝廷,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所以想杀掉他。伯颜说:“什么时候没有盗贼呢?现在根据谁的命令来杀掉他们?“大家都佩服他有见识。
伯颜有很深的谋略善于决断,率领二十万军队攻打宋朝,就好像是率领一个人一样。众将领对待他像对待神明一样。伐宋事情完成后回朝,他的行装仅仅是一些衣服被子而已,也从来不夸口言说自己的功劳。死于大德八年,追封为淮安王,谥号忠武。
(一三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①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②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③,吾仇也;燕王④,吾所立;契丹⑤,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⑥,函⑦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⑧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⑨传序》)
【注释】①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②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的父亲。③梁:梁王朱温,晋王仇敌。④燕王:刘仁恭,晋王曾拥立他。⑤契丹:指首领耶律,曾跟晋王违背盟约。⑥组:绳索。⑦函:用木匣装。⑧雠:同“仇”。⑨伶官:后唐庄宗宠信伶人,许多伶人做了官。伶人,古代指戏曲演员。
1.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知之矣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则》)
B.岂非人事哉       非士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
C.而皆背晋以归梁    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
D.负而前驱         负势竞上              (《与朱元思书》)
2.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仲永之通悟           (《伤仲永》)
B.以三矢赐庄宗        以衾拥覆         (《送东阳马生序》)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D.入于太庙            饮于河、渭           (《夸父逐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一般而言,赢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作者却说“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意在强调           (用文章的语句作回答)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三节以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其败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作对比,其目的并不在于描述景象,而是总结历史教训,有较强的说服力。
B.文章用“三矢”贯穿前后,叙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这一典型事例,论证文章的观点,这和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用鱼和熊掌为例论证文章的观点在写法上是一样的。
C.文中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对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骈句,如“满招损,谦受益”等句,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D. 看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会让人自然地想起孟子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来,贤明之人的见解都有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B
2.C
3.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4.“皆自于人欤”(“岂非人事哉”)
5.B(孟子是用鱼和熊掌类比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而不是用鱼和熊掌为例论证观点)
参考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拥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宗庄出兵,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请出三枝箭,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索绑住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叛军,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一三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何武者,寿之骁卒也,故为步卒将,戍霍岳。岳产名荈①,有负其贩者,多强暴民。民不便,必诉于将。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俟薄围②,将申太守,请杀之。强暴之党惧且死,乃诬诉武于寿守,且曰:“不顺守命,擅生杀于外。”寿之守严悍不可犯,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僚贵吏,皆得辱杀之。至是,闻武罪,如乳虎遇触、怒蝮遭伤,其将害也,可知矣。乃命劲将勇卒囚武至府。武固知理可申,然不夺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俟死矣。至则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又肢体魁然,乃投石拔距③之类也,守雅爱是类,翻然释之,黜其职一级。武曰:“吾今日不归地下,真守之赐也。请得以命报。”居未久,寿之指邑曰枞阳,野寇四起,其邑将危。武请于守曰:“此真某毕命之秋也。”守壮之,复其故职,奉命为贰将,领偏师,自间道入枞阳。不意伏盗发于丛翳间,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皮)日休曰:武之受谤,不当其刑,况其死乎?如非武心者,纵免死,其心不能无愤也,况感分用命哉?呜呼!古之士事上遇谤,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必以愤报。破家亡国者可胜道哉!春秋弑其君三十六,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武一卒也,独有是心。呜呼!今之士事上当职,苟遇谤遭辱无是心者,吾又不知武一卒也。
(唐·皮日休《何武传》)
注: ①荈(chuǎn):晚茶。②薄围:文状聚齐。③投石拔距:一种练武游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              械:用镣铐拘禁
B.况感分用命哉                       分:区别、区分
C.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                当:主持、执掌
D.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              致:导致、招致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何武在遭到冤枉时却能“其心无愤”的一组是(    )
①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
②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
③此真某毕命之秋也
④守壮之,复其故职
⑤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⑥武一卒也,独有是心。
A.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山盛产有名的晚茶。那些贩卖茶叶的人大多强暴、欺侮百姓,何武作为步卒将到任后,责令被欺辱的百姓擒住他们并严惩。
B.何武因受到他人的诬告,被囚禁到州府。太守怒气冲冲地指责何武的过错,何武不仅没申诉,相反还很好地顺着太守的意思应对。
C.面对太守的指责,何武没有冒犯太守的威严;再加上太守和何武都非常喜欢一种练武的游戏,因而何武被无罪释放。
D.何武遭遇诽谤却心无怨愤,反能为对方献出生命,其宽广的胸襟实在异于常人。正出于赞颂何武胸怀的这一目的,皮日休创作了本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僚贵吏,皆得辱杀之。
(2)武固知理可申,然不夺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俟死矣。
(3)不意伏盗发于丛翳间,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参考答案
1.B(分:情分、职分)
2.D(①何武惩罚强暴者,④太守对何武勇敢的赞叹,⑥作者对何武的评价)
3.B(A“责令被欺辱的百姓擒住他们”不对,C何武并非被无罪释放,D根据文章最后一句可知还有讽喻现实的目的。)
4.(1)如果听说有不利于百姓的,即使是高官贵人,都要侮辱并处死他。
(2)何武本来知道自己有理可以分辨,然而不能改变太守的严厉凶悍,必然会被冤枉地施以刑罚,于是只好痛快地等死了。
(3)没想到埋伏起来的贼寇从树丛里出击,他的士兵都害怕逃走,只有何武独自战斗而死。
参考译文:
何武,是寿州勇猛的战士。所以当上了步兵将领,守卫霍岳山名。霍岳山出产有名的晚茶,有些背茶叶贩卖的人,他们大多强暴、欺辱百姓。百姓受害不利,一定向驻兵将领报告。何武到了那里,责罚了那些侵扰百姓的人,全部捉住他们,给他们上了刑具。等待文状聚齐,将要向寿州太守申报,请求批准处死他们。这些人害怕被处死,于是向太守诬告何武。并说:“何武不遵守太守的命令,擅自在外行使生杀大权。”寿州太守严厉凶悍不可冒犯,如果听说有人对百姓不利,即使是高官贵人,都能羞辱、处死他们。到这时,听到何武的罪过,就像小老虎遇到触犯,发怒的蝮蛇遭人伤害一样,他将要伤害别人,是可想而知了。他于是命令强健的将领、勇敢的士兵,把何武抓到太守府里。何武本来知道自己有理可以分辨,但是不能改变太守的严厉凶悍,一定会受到冤屈的惩罚,于是就安心地等待死亡了。何武押到,太守大怒,用何武的过错指责何武。何武很好地顺着他的意思回答,又因为他身材魁梧,是擅长练武游戏“投石拔距”的这类人。太守很喜欢这类练武的游戏,一下子改变了态度放了他,把他的官职降了一级。何武说:“我今天没有死,真是太守的恩赐。请允许我用性命报道您。”没过多长时间,寿州所属的指邑(武将所管辖的地区叫做指邑)叫做枞阳的,贼寇猖獗,枞阳将要危险了。何武向太守请求说:“这正是我报效您的时候到了。”太守认为他很勇敢,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奏告朝廷任命他为副将,带领偏师(不是主力的部队)从小道进入枞阳。没想到埋伏的贼寇从茂密的树丛间出击,士兵都害怕逃走,只有何武独自战斗而死。
皮日休(晚唐诗人)说:何武被诽谤,不应该受刑,更何况处死?如果不像何武那样心胸的人,就算免了死罪,他的心中不能没有怨恨,何况还会感念情分献出生命呢?啊!古代的士人侍奉君主遭到诽谤,主管职责遭受侮辱,如果他的君主免除他的罪过,必然要以怨恨回报。因此而破家亡国的,说不完啊!春秋时期被谋杀的君主有三十六个,其中未必不是因为这类事情导致的。何武只是一个战士,却惟独有这种心胸。啊!如今的士人侍奉君主主管官职,如果遭遇谗言侮辱没有这样的心胸,(这样我们又不如何武这样一个士兵了)我又觉得何武不单单是一个士兵了。
(一三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何竞
何竞,字邦植,萧山人。父舜宾,为御史,谪戌广西庆远卫,遇赦还。好持吏短长。有邹鲁者,当涂人。亦以御史谪官,稍迁萧山知县,贪暴狡悍。舜宾求鲁阴事讦①之,两人互相猜。县中湘湖为富人私据,舜宾发其事于官,奏核之。富人因奏舜宾以戌潜逃,擅自冠带。章并下所司核治。鲁隐其文牒,诡言舜宾遇赦无验,宜行原卫查核。上官不可,驳之。会舜宾门人训导童显章为鲁所陷论死,下府复验,道经舜宾家,入与谋。鲁闻之,大诟曰:“舜宾乃敢窜重囚。”发卒围其门,辄捕舜宾,径解庆远。又令爪牙吏屏其衣服。至余干,宿昌国寺,夜以湿衣闭其口,压杀之。鲁复捕舜宾妻子。竞与母逃常熟,匿父友王鼎家。已而鲁迁山西佥事,将行。竞乃潜归与族人谋,召亲党数十人饮之酒,为舜宾称冤。中坐,竞出叩首哭以请,皆踊跃愿效命。乃各持器伏道旁,伺鲁过,竞袖铁锤奋击,驺②从骇散。仆其舆,裸之,杖齐下,  ③两目,须发尽拔,竞拔佩刀砍其左股,必欲杀之,为众所止。乃与鲁连锁赴按察司,而预令族父泽走阙下诉冤。佥事萧 ④故党鲁,严刑讯竞,竞大言曰:“必欲杀我,我非畏死者。顾人孰无父母,且我已讼于朝,非公辈所得擅杀。”噬臂肉掷案上,含血  面,一堂皆惊。会竞疏已上,……上乃命大理寺正曹廉会巡按御史陈铨复治。……改拟鲁斩,竞徒三年。
注:①讦jié。  ②驺zōu:骑马的侍从 ③  huò:使人失明。④  C.hōng。
1. 加点词注音、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谪戌:被罚贬职  阙下:quē xià朝廷  仆其舆:pū将……推倒
B. 谪戌:被罚流放  阙下:quē xià朝廷  仆其舆:pū将……推倒
C. 谪戌:被罚贬职  阙下:quē xià宫殿  仆其舆:pú仆人
D. 谪戌:被罚流放  阙下:quē xià宫殿  仆其舆:pú仆人
2. 对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稍迁萧山知县      稍:逐渐。
B. 又令爪牙吏屏其服  屏:收拾。
C. 已而鲁迁山西佥事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D. 会竞疏已上        疏:给帝王的奏议。
3. 根据虚词用法对加点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亦以①御史谪官    富人因②奏舜宾以   ③戌卒潜逃   舜宾乃④敢窜重囚    竞出叩首哭以⑤请       顾⑥人孰无父母,具⑦我已讼于⑧朝
A. ①②③⑤⑧/④⑥/⑦               B. ①③⑤⑧/②⑥⑦/④
C. ①③⑧/②④⑥/⑤⑦               D. ①③⑧/②⑤/④⑥⑦
4. “持吏短长”“令爪牙吏”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
A. 掌握官吏的长处  让像爪牙似的官吏
B. 抓住官吏的长处  叫手下的心腹
C. 掌握官吏的短处  叫手下的官吏
D. 抓住官吏的短处  让得力的心腹
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5. 舜宾求鲁阴事讦之(  )
A. 舜宾搜集邹鲁的私事揭他的短处。
B. 舜宾寻求邹鲁暗中做的坏事来攻击他。
C. 舜宾寻求邹鲁的私事来攻击他。
D. 舜宾搜集邹鲁暗中做的坏事揭他的短处。
6. 仆共舆,裸之,杖齐下,huò  两目(  )
A. 仆人上了他的车,剥下他的衣服,棍棒齐下,弄瞎了他的双眼。
B. 将他的车推翻,将他的衣服剥下,棍棒齐下,将他的双眼弄瞎。
C. 仆人将他的车推翻,剥下他衣服,棍棒齐下,将他的双眼弄瞎。
D. 将他的车推翻,剥下他的衣服,棍棒齐下,弄瞎了他的眼睛。
7. 找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A. 县中湘湖为富人私据    B. 童显章为鲁所陷论死
C. 改拟鲁斩,竞徒三年    D. 必欲杀之,为众所止
8. 选出说法不够准确的一项(  )
A. 萧山县湘湖为富人私据是因为知县邹鲁与富人有勾结,所以舜宾向官府告发。
B. 邹鲁将舜宾遇赦的文牒藏起来,谎称舜宾遇赦无证可验,应到原卫查核,这是对舜宾的陷害。
C. 邹鲁心狠手毒必致舜宾于死地,他借童显章之事抓舜宾,令爪牙将其杀死。
D. 何竞为父报仇后,让族人把他与邹鲁一同锁起来押到官府,表现了他敢做敢当磊落的一面。
参考答案:
1. B.  谪戌:谪义为被罚贬职或流放,文中是戌守庆远卫,显然是被流放。阙下:如强调建筑物应解释为宫殿,而文中强调的是最高政权的机构,自然应解释为朝廷。仆:音pū作倒下讲,而音pú才作仆从、奴仆讲。
2. B.  B.项“屏”,用“除去”“排除”的引申义,当“掩蔽”“藏起”讲。
3. C.  同一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语法功能和意义不尽相同。①“以”介词带宾语“御史”,相当于“在御史任上”,③“以”介词带宾语,相当于“在……时候”,⑧“于”介词带宾语“朝”,相当于“向朝廷”。②“因”副词,相当于“于是”,④“乃”副词当“竟”讲,修饰动词谓语“敢窜”,⑥“顾”副词,当“只是”讲。⑤“以”连词,表示“哭”是“请”的状态,⑦“且”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句子。
4. D.  “短长”属偏义复词,此句中强调其短,指“短处”;“爪牙”古代属褒义词,意为“得力的助手”,而今为贬义,指走狗、打手之徒。
5. D.  “求”作“搜集”讲为好,“搜集”侧重于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比“寻求”更恰当。“阴事”应理解为“暗中做的坏事”为好,若作“私事”理解表达就不准了,因为“私事”不一定是坏事。“讦”一词意为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在这句话里“揭他的短处”更恰当。
6. D.  这句话里有对重点词的理解问题,如“仆”作“将……推翻”讲,“裸”作“将……衣服剥下,”“ ”作“使……失明。”这三个实词都可以看作使动,但如B.项译法不顺畅,而D.项的译法较得体。
7. C.  A.项用“为”表被动,B.D.两项用“为……所”表被动,而C.项看似被动实际上“鲁斩、竞徒三年”是作“改拟”的宾语。
8. A.  A.项不够准确是因为文中并未交代邹鲁与萧山与当地富人勾结占据湘湖的事,因此不能臆断。
参考译文:
何竞,字邦植,萧山人。父亲舜宾,是御史,被贬到广西庆远卫守边,(后来)遇大赦而回。(舜宾)喜欢抓同傣的短处。有个叫邹鲁的,是当涂人。也在御史任上贬了官,后逐渐迁升做了萧山知县,(此人) 含暴狡悍。舜宾搜集邹鲁暗中做的坏事攻击他,两人互相猜忌。萧山县里的湘湖被富人私自占有,舜宾向官府揭发了这件事,请求官府查实此事。富人于是也奏报舜宾在当戌卒时潜逃,自作主张重新穿上了命官的服饰。奏章一同批转到地方核实处理。邹鲁将舜宾遇赦的文件藏了起来,谎称舜宾遇赦的事无任何依据,应该到原来的庆远卫去查核。上级不答应,驳回了邹鲁的请求。正遇上舜宾的弟子学官童显章
被邹鲁陷害判了死罪,(案子)下府再核实,路经舜宾家,童显章进去跟舜宾商量。邹鲁听到这件事大骂道:“舜宾竟敢窝藏逃跑的重囚。”派士卒包围了舜宾家,就逮捕了舜宾,径直解往广西庆远。又让得力的心腹藏起他的衣服。押解到余干,住在昌国寺,(邹鲁的)心腹趁夜晚用湿衣服堵住舜宾的嘴,压着杀死了他。之后邹鲁再捉拿舜宾的妻儿。舜宾的儿子竟跟母亲逃到常熟,躲在父亲的朋友王鼎家。不久邹鲁改任山西佥事,将起程。何竞就偷着回到萧山跟族人谋划,召集亲戚与同党数十人喝酒,为父亲何舜宾喊冤。坐了一会儿,何竞出来向众人叩头,哭着请求(替父报仇),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效命。于是各人拿着器械埋伏在道旁,等到邹鲁经过此地,何竞从袖子里拔出铁锤奋力击打,骑马的侍从吓散了。(大家)推翻了邹鲁的车子,扒下了他的衣服,(一时)棍棒齐下,弄瞎了他的双眼,拔掉了他的胡须和头发。何竞(还不解气)拔出佩刀砍他的左腿一定要杀了他,被众人阻止。于是(何竞)让人将自己跟邹鲁同时锁起来押赴按察司,而且事先让族叔何泽跑到朝廷去伸冤。佥事萧  早年是邹鲁的同党,因此严刑审讯何竞。何竞大声说道:“一定要杀我,我不是怕死的。只是人谁没有父母,况且我已经向朝廷伸冤,不是你们这些人能够随便杀的。”说着咬下手臂上的一块肉来扔在案桌上,含血喷在萧  脸上,一堂人都为何竞的行为震惊。何竞在状纸上已经奏上,……皇上就命大理寺正卿曹廉会同巡按御史陈铨再审此案。……(最后)改判邹鲁死刑,何竞徒刑三年。
(一三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茸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  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liǎn):担运。③糗(qiǔ):干粮。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参考答案
1、答案  C解析  C“视”应解释为“看待”。
2、答案   C解析  A前句不能表明“生性耿介”;B前句不能表明“生性耿介”,后句表明他体恤百姓;D后句不能表明他“为官清廉”。
3、 B解析   “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说法不妥,原文是说“当时泉陵侯萧朗出任桂州刺史,一路上抢掠骚扰,但进入始兴境内,一草一木都不敢侵犯”。
【参考译文】
何远字义方,是东海郯县人。梁武帝登基后,何远担任后军鄱阳人王恢手下的录事参军。何远和王恢平素交情很好,在王恢府上尽心尽力,知道的事情没有不全力去做的。王恢也非常信任他,依靠他,经常托付他做事。后调任武昌太守。何远本来风流倜傥,喜欢行侠仗义。一直到这时才杜绝交游,对各种馈赠,一点也不收受,武昌民间习惯饮用长江水,盛夏时节,何远怕江水热,经常用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如有人不收钱,就担着水还给他。行为虽然好像虚假,可是却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用意。他的车辆服饰十分简陋破旧,所用的器物没有铜制或上漆的。江南的水产品十分便宜,但何远每顿饭只不过吃数片干鱼罢了。可是他性情刚毅严厉,官吏百姓时常因为小事受到他的鞭罚,于是被人检举,抓到廷尉那里去审查,被弹劾了十几条罪名。后来担任武康县令,他更加坚守清廉的节操,他去除繁多的祭祀活动,尽忠职守,很受百姓的称赞。太守王彬巡察所属各县,其他县都设宴款待。到武康县后,何远只为王彬准备了干粮、饮水而已。武帝听说何远有才干,便提升他为宣城太守。从县令提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这种情况是近代从未有过的。宣城郡过去曾受盗匪的抢掠,何远尽心治理,又使名声远播。过了一年,何远调任树功将军、始兴内史。当时泉陵侯朗出任桂州刺史,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何远在任时,喜欢开辟街巷,修整房屋,小至百姓住宅、交易集市,大至城池、马厩、仓库等,他都像经营自己的家业那样来加以修治。他应得的俸禄,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困的百姓,用那些钱充当他们的租税,并且长期坚持这样做。何远性情果断,老百姓敬畏他、爱戴他,他做过官的地方百姓都为他立生祠,上奏章汇报政绩,皇帝常常下诏书表扬他。后调任东阳太守。何远在任时,对豪强富户嫉恨如仇,把平民百姓视为子弟,因此豪强对他特别害怕。在东阳担任太守一年多,又被所惩罚的人诬告,获罪免官归家。何远为人耿直,不徇私情,身居人世间,却谢绝别人的拜谒,自己也不拜访别人。写信给别人时,无论(对方)地位高低,所用的称谓礼节都一样。与人交往时,从不因对方的面色低声下气。因此经常受到庸俗之士的嫉恨。他的清廉公正,确实是天下第一。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他轻财好义,周济别人的窘急,说话从不虚妄,这些都是出于他的天性。常常和别人开玩笑说:“你们如果能听到我说一句虚妄的话,我就送给你们一匹绸缎。”大家一起留心他,始终没有听到。
(一三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② 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③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簏④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⑤及两弟⑥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⑦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夫!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锦石滩》)
一日,孝廉御史偕予兄及诸甥游石洲,以公老,难于往来,弗约。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舟已近,公于舟中大呼曰:“何为遂弃老子耶!”登洲,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
(袁中道《龚春所公传》)
【注】①六合:今江苏六合。县有灵岩山,山下玛瑙涧产五色文石,价格不菲。②净练:洁白之绢,比喻江水。③小李将军:李昭道,画家。④簏:小篓子,用于放置笔墨纸砚等。⑤诸舅:指龚仲敏、龚仲庆等。⑥两弟:指袁宏道、袁中道。⑦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字容卿,号春所,官至河南布政使(本文称方伯,是沿用旧名)。退休后与诸子孙唱和,指为南平(诗社名)社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家江上          上:方位词,表处所
B.一类雀卵          类:类型
C.一老翁向予戟手    戟手:用手指人
D.俱以游倦晏起      晏:晚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龚春所公童心未泯的一组是
①余尝拾取数枚归           ②忽小艇飞来
③指麾江山,旁若无人       ④即于洲上舞拳数道
⑤何为遂弃老子耶           ⑥遣使持诗遍示诸人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①②③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石滩”,顾名思义,就是说河滩上有许多五色石子。
B.袁宗道的文章除了记叙到石洲游玩,描绘洲中美景外,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外祖父的怀念之情。
C.锦石滩的五色石子钱钱一枚,十分珍贵,可是袁宗道却视为普通石子,可见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D.在袁氏兄弟笔下,龚春所公童心未泯,能与儿孙辈同嬉游,共唱和,一家人其乐融融,十分和谐。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译文
(2)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
译文
参考答案
1.B  2.D  3.C
4、(1)(我就把它们)放在篓子里好几天,不知道哪个人拿走了,(这)大概是东西容易得到就不重视吧。(关键词:“数”、“易”、“重”)
(2)(他)登上石洲后大笑着说:“你们瞒着我跑到这里来快活!”(关键词:“若等”、“谩”)
【参考译文】
我家住在江边。江中心被水流冲出一个石洲,长度大约有五六里,遍洲都是五彩的石子.有的像玉一样洁白,有的像玛瑙一样红里透黄,晶莹剔透,如同现在珍贵的六合石子千文钱一枚的那种彩色石子,数都数不清。
我多次和朋友乘船登上那个石洲(去游玩),洲的周边是清澈如练的江水,洲上面开满了鲜花,我们依次坐在洲上,仿佛置身于仙岛之中。我曾经捡拾几枚像颗鸟蛋,中间有黑、黄两种颜色;一枚像块圭玉,纯青色,有几道红色斑纹,宛若秋天的晚霞;还有一枚,黑色质地上布满金色的花纹,大概像小李将军李昭道笔下的山水人物画。苏东坡在他的《怪石供》一文中有过记载,(我)觉得这些石子很一般。(我就把它们)放在篓子里好几天,不知道哪个人拿走了,(这)大概是东西容易得到就不重视吧。
有一天,我偕同几位舅舅和两个弟弟到洲上去游玩,忽然有一条小船飞速驶来,一老人家用手指点着,到了洲边才看清是外祖父方伯公。(他)登上石洲后大笑着说:“你们瞒着我跑到这里来快活!”第二天,他送过来《游锦石洲》诗歌一首,用蝇头小楷在诗的后面写道:“我已老朽,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如果能给我修改一下,即使一个字不保留都可以。”
唉!这次回家去,想再次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已经做不到了!
(袁宗道《白苏斋类·锦石滩》)
有一天,孝廉御史偕同我大哥及几位外甥去石洲游玩,因为春所公年纪大,不便来来往往奔波,就没有邀请他去。我们到了石洲,正准备一起饮酒,捡拾彩色石子,不久就看见雪白的浪花中有小船快速划过来,船上有个老人家坐在矮登上,指点江山,旁若无人。我们纷纷猜测那是谁。靠近一看,原来是春所公。船已靠岸,春所公在船上大声喊着:“为什么就扔下我一个老头子啊!”登上石洲,他就在洲上打了几套拳,来表示(他)勇武(不
减当年)。大家(看了)都大笑起来,很是高兴。到了深夜(我们)才回家。约好分头去写文章记述这次石洲之行。春所公回家后,诗已经写好了,就在灯下用蝇头小楷抄录下来。第二天清晨,他派人拿着他的诗作一一送给我们看。(大家)都因为游玩疲倦很晚才起床,没有写出一个字,都(不好意思地)大笑起来。
(袁中道《龚春所公传》)
(一三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余玠
王介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王介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王进 、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王介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王介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王介将谢之,乃为设宴,王介 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王进 兄弟饮食而已。王介 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王介 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②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王介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王介不 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王介 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王介大喜曰:“王介 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王介 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昭以王进 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又移金③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④。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注]①王介  ,即余王介 ,南宋淳礻右  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②漫,抹掉。③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④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供张一如帅所居。   供张:指陈设之物
B.所在以礼遣之。              遣:送
C.请不次官之。           不次:不差的
D.又移金戎于大获。   戎:军队、军事力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通常使用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朝廷不吝以报功。            B.王进 兄弟饮食而已。
C.王介  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D.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3.对下列语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
B.刺入即出见之。(余王介  见到名贴请冉氏兄弟进底邸并马上出来会见他们。)
C.此王介  志也,但未得其所耳。(这正是我的意志,只是没有得到合适的人选。)
D.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都依山势修筑堡寨,如棋子、星星一样错落分布。)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朝廷的支持下,余王介  镇守蜀中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兴良,收到显著成效。
B.在余王介  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这是余王介  的内心独白,他的耐心是出于对人才的尊重。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王介  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参考答案
1.C(不次,不必拘泥于等级)
2.A(报功,酬报有功的人)
3.C(“但未得其所耳”,意思是“只是没有想到合适的地方。)
4.D(“冉氏史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是对“巴蜀不足守也”的误解,“不足守”是不难防守的意思。)
参考译文
余玠大力改革弊政,遴选郡守县宰,在自己的帅府旁修筑招贤馆,陈设完全同主帅的住所一样,下令:“集众思广忠益,是诸葛孔明用来治理蜀地的办法。有策谋想告诉我的人,在近处就径直来公府,在远处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谈),官府要以礼相送。朝廷(也会)不吝惜以高爵重赏酬报的。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要求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士人来到后,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所献策谋可采纳的,(余玠)按献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赠厚礼对其表示感谢。
播州冉琎、冉璞兄弟俩,有文才武略,隐居在少数民族区域,前后经几任外任的将帅征召,坚决不肯就职。他们听说余玠贤明,相互商量:“这样,可以与他谈谈。”于是前往帅府。余玠素闻冉氏兄弟(之名),看到名片请冉氏兄弟进府邸并立即会见他们,施以平等的礼节,(给予)在宾馆(休憩)的待遇。冉氏兄弟以平常的心态接受;过了数月,也没有谈什么(建议)。余玠准备向他们问候请教,于是为他们设宴。余玠亲自主持宴会。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在座的来客纷纷争着讲自己策谋的高明,而冉氏兄弟只是饮酒用餐而已。余玠以含蓄的话语引导他们,最终(他们)还是默默无言。余玠(心里)说:“他们不过是在看我将怎样礼待有识之士罢了。”第二天,让(二人)换住另一处宾馆,并派人天天在暗中观察他们的作为。(派去的人发现)冉氏兄弟终日不讲话,只是面对面蹲着,用白垩土在地上画些山川城池的图形,起身后就涂抹掉。这样,又过了十日,(二人)请求会见余玠。(见面后)让其他人退出,才说:“我们兄弟愧对明公的礼遇,所思谋的建议(对您)只有微小的帮助,所以不敢同众人所言相比”。作为今日(固守)西蜀之计,恐怕是在于迁移合州城(防务)吧?余玠(听罢)不觉一跃而起,拉住二人的手说:“这正合我的心意,只是我没有想到合适的地方。”(冉氏兄弟)说:“蜀中关隘,地势优越的莫过于钓鱼山,将合州城迁移至此,如用人得当,积贮粮食守住钓鱼山,(那就)远胜过十万军队,巴蜀便不难防守了。”余玠大喜说:“我始终相信先生非浅薄之士,先生的策谋,我不敢掠为己有。”于是不再与众人商议,秘密将这个计划向朝廷报告,并请求不要拘泥等级授予他们兄弟官职。(朝廷)昭封冉琎为承事郎,冉璞为承务郎。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
最终建成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共十余座城池,都依山势构筑营垒,星罗棋布,作为各州郡治所,屯兵聚粮制定坚守的方案。又转移金州的军队到大获,以守护蜀中关隘;转移沔州的军队到青居城;兴州的能军队暂驻合州旧城,后移守钓鱼城,共同防备内水一带(的敌扰)。转移利州军队到云顶城,以防备外水一带(的敌扰)。在这种布防下,(调度兵力)如以臂控制使唤手指(一样自如),(各成兵力的)气势联通。余玠又指令嘉定(知府)在成都辟地屯垦,蜀中因此殷实富足。
(一三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①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光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②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③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为,后正会④积雪初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阃外:统兵在外。②蒱:即樗蒱,古代一种赌博游戏。③乱头养望:用头发蓬乱来博取名望。④正会:大年初一聚会致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终日敛膝危坐(    )         (2) 引接疏远(     )
(3) 至于众人    (    )         (4) 有奉馈者(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大禹圣者,乃惜光阴      ②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
B.①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②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
C.①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    ②及桓温伐蜀
D.①吏将则加鞭扑           ②则切厉诃辱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4.陶侃身处晋代,但是他反对当时流行的清谈之风。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反对              ;反对                    。
5.联系全文,概括陶侃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1.(1)危:端正 (2)疏:关系不亲密 (3)众人:一般人,普通人 (4)奉:进献(每小题1分)
2.D(A①竟、却②就;B①因②用;C①和②等到;D都是表承接的连词)
3.(1)活着的时候对社会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荒废自己啊。(3分,介宾结构后置1分,“弃”字1分,全句大意1分)
(2)你既不种田,又破坏别人的稻子戏耍!(3分。“田”、“贼”各1分,全句大意1分)
4.反对思想浮华的老庄哲学;反对那种以不修边幅为高雅的习气。
5.勤于政务,廉洁自奉;(1分)珍时惜物,鼓励劳作。(1分)
【参考译文】
陶侃性情聪慧敏捷,为官勤恳,恭敬有礼,喜好品评人物。整天严肃端坐处理政事。他统兵在外,事情头绪很多,但没有一件遗忘疏漏;远近所来书信公文,没有不亲笔回信的,下笔如流,笔无停滞。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等待的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生年是对社会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荒废自己啊。”很多手下人有时因为谈论趣事而贻误政事,他就命令收缴他们的酒器和赌博用具,全部投入江中,并对将官处以鞭打,还说:“赌博是放猪的奴仆的游戏,《老子》、《庄子》内容浮华,讲的不是先王合乎礼法的言论,不能那么做。君子应当衣冠严整,要有威仪,怎么能用头发蓬乱来博取名望并自认为前途远大呢?”有人送礼时,他一定要问其所来何处。如果是劳动所得,即使礼轻他也很高兴,并加倍赏赐;如果是非法所得,则严厉责备并退回原物。有一次外出,看见一个人拿一束未熟的稻谷,陶侃问:“你拿他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就随意拿来。”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破坏别人的稻子戏耍!”命人将他抓来鞭打。这样,百姓勤于农时,家中充足。造船时,陶侃命令把木屑和竹头都收集起来,人们都不明白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积雪消融,厅堂前被雪水弄湿,于是用木屑铺洒地面。等到桓温伐蜀的时候,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做钉装船。陶侃治理细密,都像这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言文专题阅读24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注解27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题
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集萃
201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