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 (69)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69
(八七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  ①铅椠:指写文章。②较然:明显。
1.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B.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C.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
D.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打仗都很擅长。
3.“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
4.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1)                                                                                                                                                       
(2)
5.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
1、才智所在,一焉而已。   解析  要知道与“文武之道一也”相呼应的语句,首先应该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即学文和习武的道理是一样的,理解了这一句话的意思,相呼应的语句就很容易找出。
2、B    解析  A项“只有一条”错误,文中的“文武之道一也”中的“一”是一样、一致的意思。C项明显错误。由“吾鄙人也……又非所长”,可知D项是错误的。
3、(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强调了“酌古”(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解析  从句子表面形式来判断,排比手法的修辞不难判定,而排比手法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气势,加强语气,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分析就会得出结论。
4、(1)(史书中)所记载的英雄缺乏才智的事例  (2)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明白的事例
解析  文中提到的“故能于前使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等语句可以得出合理的答案。
5、是为了探究、参酌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为后人提供借鉴。
解析  从文章最后一句,可知作者的写作目的。
(八七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次。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灸虽寒,或且味变,亦不觉也。至或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垢,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但为李白妇、太常妻不易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洁:干净
B.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记得
C.客或访余者,刺已入        刺:名帖
D.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        名:命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竹床一,坐以之                      挟泰山以超北海
B.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              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余惝然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C.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
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醉书斋与明代著名作家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非常相似,都是面积狭小,陈设简陋。
B.作者爱书惜书,从不许别人触碰自己的书籍,婢女送酒送茶时不小心碰了一下书或不小心将书打湿,必受怒责。
C.作者读书极其专注,沉湎书中自得其乐,常常是废寝忘食,甚至因为读书而怠慢了客人,真可谓书痴一个。
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而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
5、文言文翻译。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藡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参考答案
1.A(洁:使……洁,打扫干净)
2.D都是用在时间词之后,不译。(A介词,用;连词,相当于“而”。B代词,“此”;语气词,相当于“呢”。C且……且,一边……一边;将要。)
3.A会心,古今都指领悟到别人的意思。(烂漫:文中指散乱;今意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启事:文中是两个词,禀报事情;今为名词,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出的文字。赞成:文中是帮助实现的意思;今意为赞同,同意。
4.C(A文中看不出面积,且陈设并不简陋。B“误触”的不是书,是酒茗,且文中指的是
酒或茶水被自己碰翻而打湿书页。D嗜书而非嗜酒,嗜书如嗜酒,“醉书”是说自己醉心于书如刘伶醉酒。
5、(1)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引导别人,他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的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能。
(2)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无可无不可(即无一定之规),一切按照义去做。”
(3)内没有守法不阿的大臣和直言敢谏的士,外没有敌国干涉与侵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文言文参考译文: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还摆放了书架和书筒各四个,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什物,也都交错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将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提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后来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通过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出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坐着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举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面。客人等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格严厉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再追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着你沉湎在书中,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区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文字,痴迷诗文不也胜于沉溺女色吗?(注:典故: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韩愈《醉赠张秘书》)于是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也是很好的,只是做李白和周太常的妻子不容易啊!”于是不再立即戒除,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八七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醉白堂记
(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异域遐陬,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日,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其实不至,而皆有侈心焉。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后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选自《文法津梁》上册,有删改)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韩)琦早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怒不见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为学士临边,年甫三十,天下已称为“韩公”。宋嘉佑、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是时,朝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或谏曰:“韩琦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生死度外,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
(节选自《宋史·韩琦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行乎利害之涂                 涂:通“途”,道路
B.而天下共挽留之,莫释也          释:释手,放弃
C.方其寓形于一醉也                寓形:寄托形骸
D.韩琦所为诚善                   诚善:诚实善良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忠献公“无愧于伊周”的一组是
①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
②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④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
⑤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⑥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⑤⑥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琦生前曾经在自己的宅第旁园池之上建造一座娱乐休憩的厅堂,并且把这座厅堂命名为“醉白”,借以寄托自己的情趣怀抱。
B.韩琦操劳一生,辅佐三帝,功勋卓著,任大责重,求去不得;但晚年羡慕白乐天享受山水园池之乐。因此遭到世人的责怪。
C.古之君子对自己要求严,孔子认为自己不如学生颜渊。韩琦能够自比白乐天,可见他也像孔子一样“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
D.宋史《韩琦传》选段赞美韩琦识量英伟,年轻有为,肯定他在国家危疑之际不顾个人生死安危,知无不为,勇于担当。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
(2)后之君子,其实不至,而皆有侈心焉
(3)人臣尽力事君,生死度外,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诚善:诚,的确,确实;善,好,对。
2、B   解析  排除①④⑥,①泛指担任治理天下工作辛劳繁重④说的是白乐天⑥写韩琦不在乎个人得失。
3、B   解析  “遭到世人的责怪”错,世人只是觉得韩琦可比伊尹,对他羡慕乐天不能理解,没有责怪之意。
4、(1)在这个时候,他对白乐天有羡慕的感情,(或:他羡慕白乐天)是不值得奇怪的。
(2)后世君子,他们的实际才能不能达到,可是都有奢求名声的愿望。
(3)人臣竭尽力量为国君做事,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怎么能够预先忧虑事情不能成功,就停止下来不去尽
力做呢?
【文言文译文】
已故魏国忠献公韩琦在自己府第池塘之上建造了一座厅堂,取名为“醉白”。选取白居易《池上》一诗,作醉白堂歌。意思好像是羡慕白居易并且认为自己有不及白居易的地方。天下士人,听说后心生疑虑,认为忠献公已经无愧于商代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却还羡慕白乐天,是何道理。
我听了这些士人的议论感到好笑,我说:忠献公哪里只是羡慕白乐天啊,人家忠献公正想做一个普通人却得不到。老天生出这个人,将要让他担当天下重任,那么受冻的人找他求衣穿,挨饿的人找他要饭吃。凡是不能满足的都想要得到满足。如果有谁能够帮助他们,那他将穷于应付。因此他将一辈子处在辛勤劳苦之中,遭遇各种利害冲突。这难道是人所愿意做的吗?忠献公治理国家已经辅佐三个皇帝。晚年萌生告老还乡的强烈愿望,可是大家一起挽留他继续任职,他不能够放弃。在这个时候,他对白乐天有羡慕的感情,是不值得奇怪的。但是把白乐天平生行事和忠献公比较,人生收获的大小多少,那么后世的评论,相信一定会公允无欺。治理天下,平定叛乱,安抚国家,却不居功自傲。渴求贤才,拿爵禄赏赐天下贤才,而世人并不知道对他感恩。勇敢征战,安定六军。遥远边陲地域的人也仰慕他的风采,而国家安危系于一身。这些都是忠献公做到的,而白乐天没有做到。在自己身体强健时乞求告老还乡,退隐田园十五年,每天和朋友们饮酒赋诗,尽享山水田园乐趣。家里有穿不完的布帛,吃不完的粮食,歌舞作乐享受不尽。这些就是白乐天所拥有的,而忠献公享受不到这些。忠诚言论,美好计谋,为国家效劳,而且灿烂文采在后代显露;处境困穷,不改变操守,道德人品比古人还高,这些方面忠献公和白乐天都是一样的拥有。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只是将寄托情趣在与白乐天相同的爱好中。当他在一醉之中寄托自己的情怀,看淡得失,忘记祸福,混淆贵贱,等同贤愚,等同世间万物。完全融入自然之中,不仅仅是和白乐天相比较。古代君子对自己要求繁多,对个人身名要求低廉。因此他们实际才能超过名声,因而世人对他们盛赞不厌。圣人如孔子,却把自己比为左丘明,自认为不如学生颜渊。后世君子,他们的实际才能不能达到,可是都有奢求名声的愿望。杨雄自比为孟轲,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人始终不赞同他们。由此看来,忠献公之贤能比他们要高出很多。
过去忠献公曾对他儿子忠彦说,想求我为醉白堂写一篇记没有实现。死后,忠彦告诉我,我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于是流着泪写了这篇记。
(八七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洲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           直:径直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   滋:滋扰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怨恨
D.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隅:角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草树众而泉石嘉         ②则其心洒然而醒
B.①而名之以见其实         ②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
C.①泉水之涯                ②旷野之无穷
D.①则必即丰乐以饮         ②则必即醒心而望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③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议论长于记叙。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阳修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译文:
(2)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译文:
(3)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译文:
参考答案:
1、B(滋:滋生、蔓延。)
2、D(连词,就。A项①表并列关系;②表修饰关系。B项①表目的连词,来;②介词,凭借。C项①结构助词,的;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B(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是“乐”的实质;②由“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可知这不是“公之乐”;③④由“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可知均是“公之乐”;⑤写同游者的“喜”与“幸”。)
4、C(由“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可知)
5、(1)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
(2)边远地区的人、鸟和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
(3)那么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和幸运吗?
参考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从丰乐亭径直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曾巩为它写一篇记。
只要欧阳公和滁州的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在那里可以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这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的人、鸟和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只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又没办法再见到的感叹(或说有比不上他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那么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和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不感到欢喜和幸运吗?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八七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释惟俨文集序
欧阳修
惟俨姓魏氏,杭州人。少游京师三十余年,虽学于佛而通儒术,喜为辞章,与吾亡友曼卿交最善。曼卿遇人无所择,必皆尽其欣欢。惟俨非贤士不交,有不可其意,无贵贱,一切闭拒,绝去不少顾。曼卿之兼爱,惟俨之介,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曼卿尝曰:“君子泛爱而亲仁。”惟俨曰:“不然。吾所以不交妄人,故能得天下士。若贤不肖混,则贤者安肯我顾哉?”以此一时贤士多从其游。
居相国浮图,不出其户十五年。士尝游其室者,礼之惟恐不至,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然尝窃怪平生所交皆当世贤杰,未见卓著功业如古人可记者。因谓世所称贤材,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则当佐天子号令赏罚于明堂。苟皆不用,则绝宠辱,遗世俗,自高而不屈,尚安能酣豢于富贵而无为哉?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以谓遗世自守,古人之所易,若奋身逢世,欲必就功业,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达异也。今子老于浮图,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虽然,惟俨傲乎退偃于一室。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与其言终日不厌,惜其将老也已!
曼卿死,惟俨亦买地京城之东以谋其终。乃敛平生所为文数百篇,示予曰:“曼卿之死,既已表其墓。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见也。”嗟夫!惟俨既不用于世,其材莫见于时。若考其笔墨驰骋文章赡逸之能,可以见其志矣。庐陵欧阳永叔序。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          干:行动,实践
B.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          涂:通“途”
C.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      责:责备
D.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             复:报复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虽学于佛而通儒术           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
B.曼卿之兼爱,惟俨之介      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
C.乃以古事之已然            惟俨亦买地京城之东以谋其终
D.惜其将老也已               可以见其志矣
3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竖子不足与谋
A.则贤者安肯我顾哉              B.惟俨姓魏氏,杭州人
C.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      D.惟俨既不用于世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曼卿是作者和文章主人公的共同好友,文章以曼卿为陪衬,刻画了一个遁迹空门,而又心怀天下、非常高傲的人物,并对这个人物充满了赞赏和惋惜之情。
B.在惟俨看来,大丈夫就该建功立业,名垂史册,否则就应退出官场,抛弃尘世,不可留恋富贵。
C.作者对惟俨追求“不卓越,就退隐”,安贫乐道、不无功受禄的用世哲学,借别人之言予以了反驳和批评,但又因其未能为世所用,深表同情。
D.本文以纪传体为友人的文集作序,其写法明显受太史公《史记》的影响,自有奇气。
5翻译和断句。
(1)翻译文中划双横线的句子。
①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达异也。
②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见也。
(2)用“/”为下列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朱心烱《古文评注便览》评曰:欧阳公好士之诚出于天性故严之介演之奇即无曼卿亦必见取况二人皆交曼卿曼卿与公即非泛交又先下世则因此及彼人情天理也。故两篇皆从此入手,只直书其事,而友谊盎然,所谓文到妙来,不过自写其性情耳。
参考答案
1     B      A.干:求。 C.责:要求。 D.复:反驳。
2     A      A.转折连词,但是。B.结构助词,的,取消独立性;的,定语。C.介词,拿;连词,同“而”,来。D.代词,他,主语;代词,他的,定语。
3  C     例句为省略介词宾语。A.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B.判断。C.省略 D.被动。
4     C
5翻译与断句
(1)翻译
①那即使是圣贤也难办到,这就是周公和孔子穷困和显达不相同的原因(要点:“此、虽”1分,“所以”1分,“穷达异”1分)
②也请您为我的文章写一篇序言,但要让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篇序言。(要点:“序其文”“ 及我之见”各1分。)
另:①这一点即使是圣贤之人也难以做到,(也是)周公孔子一个通达一个困窘(有如此差别)的原因。②希望(您)给我的文集写一篇序,这样(可使人们以后能)对我(有所)了解。(或:能了解到我。)
(2)断句
欧阳公好士之诚出于天性/故严之介/演之奇/即无曼卿/亦必见取/况二人皆交曼卿/曼卿与公即非泛交/又先下世/则因此及彼/人情天理也。故两篇皆从此入手,只直书其事,而友谊盎然,所谓文到妙来,不过自写其性情耳。
(八七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释秘演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1对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几狎而得之             狎:亲近
B、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   适:享受,享用
C、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       亚:一向,素来
D、曼卿死,密演漠然无所向   想:去,前往
2下列各句中,不是表现密演是“智谋雄伟非常之,却不用于时“的一项是(    )
A、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B、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
C、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
D、闻东南多山水,甚可壮也,欲往游焉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天下太平太久,那些与才能的人往往蛰伏不出,必定有老死而不被世人发现的,想要访求他们,想要访求他们,与之结交而不能。
B、作者写石曼卿胸怀开阔而有大志,其才能无处施展,他也不肯委屈自己迁就别人,以至纵情饮酒嬉戏,其目的是为了写密演。
C、曼卿与密演都是奇男子,都喜欢作诗自我娱乐,但是的贤士,都愿意与他们交游,作者看到了他们从壮年而至衰老的过程。
D、密演胸中虽有浩然正气,但既入佛门,也就无可用之处,只有他的诗歌能够流传于世,可他懒散而不爱惜,以致弄丢了书箱,只剩下三四百首诗。
【参考答案】
1C(雅:典雅)
2A(这句说的是石曼卿而非讲密演的)
3D(“以致弄丢了书箱”错了)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因考进士寄居京城,因而有机会遍交当时的贤者豪杰。不过我还认为:国家臣服统一了四方,停止了战争,休养生息以至天下太平了四十年,那些无处发挥才能的智谋雄伟不寻常之人,就往往蛰伏不出,隐居山林,屠宰贩运,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想要跟从访求他们,与之结交而不可得。后来却认识了我那亡友石曼卿。
曼卿的为人,胸怀开阔而有大志,今人不能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肯委屈自己迁就别人。没有施展志向的地方,就往往跟布衣村民饮酒嬉戏,闹得痛快颠狂也不满足。因此我怀疑所谓蛰伏而不被发现的人,或许会在亲近的玩乐中得到。所以常常喜欢跟从曼卿游玩,想借此暗中访求天下奇士。
和尚秘演和曼卿交往最久,也能够将自己遗弃在世俗之外,以崇尚气节为高。两个人相处融合毫无嫌隙。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则在佛教中隐身,所以都是奇男子。然而又都喜欢做诗自我娱乐。当他们狂饮大醉之时,又唱又吟,又笑又叫,以共享天下的乐趣,这是多么豪迈啊!当时的贤士,都愿意跟从他们交游,我也常常上他们家。十年间,秘演北渡黄河,东到济州、郓州,没有遇上知己朋友,困顿而归。这时曼卿已经死了,秘演也是又老又病。唉!这两个人,我竟看到了他们从壮年而至衰老,那末我自己也将衰老了吧!
曼卿的诗清妙绝伦,可他更称道秘演的作品,以为典雅劲健,真有诗人的意趣。秘演相貌雄伟杰出,他的胸中又存有浩然正气。然而已经学了佛,也就没有可用之处了,只有他的诗歌能够流传于世。可是他自己又懒散而不爱惜,已经老了,打开他的箱子,还能得到三、四百首,都是值得玩味的好作品。
曼卿死后,秘演寂寞无处可去。听说东南地区多山水美景,那儿高峰悬崖峭拔险峻,长江波涛汹涌,很是壮观。便想到那儿去游玩。这就足以了解他人虽老了可是志气尚在。在他临行之时,我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言,借此称道他的壮年并为他的衰老而悲哀。
(八七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重修定王台①碑记
(清)夏献云
湖湘人尚气节,风俗敦厚。虽乡愚僻壤,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盖其崇根本,渐摩成化久矣。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于贾太傅,孝莫著于长沙定王,一宅②一台,岿然独存。
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光绪二年,修贾太傅祠成,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今年春,郡绅李君兴谟等以重修请。官绅俱有同志,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③事,焕然一新。
考《汉书》,景帝二年,封子发为长沙王。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与程姬有共太后之称,唐姬并无封号。而相传定王筑台,有云望程唐二母者,有云望唐母者。《长沙县志》称双女墓,地不可考。亦从《水经注》《方舆胜览》《楚宝》《通志》拾遗言,望唐姬为是。宋朱、张夫子登台有诗,元许有壬始言定王之孝。《楚宝》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以志思亲,说必不谬。《北海碑》④言:“炎汉太宗,长沙清庙。”光武中兴,肇祀舂陵⑤,李碑⑥足补祀典之阙,亦文人尊崇之意耳。蓼园⑦见任昉《述异记》,尤为孝思之证云。又考,宋时台为长沙学宫,今祀仍旧制。
窗牖洞开,风景殊胜。隙地复蓼园旧迹,台侧得泉曰古涧泉。泉旁为东涧草堂,迤南为望云山馆。有池有馆,杂植花竹,足以备流连,志景慕已。
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明伦尚孝,风俗之良。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云从政湖南,涓埃无补,见斯邦化行俗美,而知彝⑧伦秩叙之有由来。登斯台也,其必有闻风兴起于百世下者矣。是为记。
【注】  ①定王台:为古代长沙名胜,传为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所筑。相传刘发来长沙后,思念其母,派人运米去长安,再将长安的土运来长沙,筑一高台以登临望母。②宅:贾谊故宅。③蒇:完成。④北海碑:即麓山寺碑,唐李邕作。⑤肇祀舂陵:肇,开始。舂陵,湖南宁远县西北,刘发之子刘买封于此,称舂陵侯;光武帝刘秀即为刘买后裔。⑥李碑:即李邕的麓山寺碑。⑦蓼园:定王刘发宫殿中的一处苑囿。⑧彝:常道,法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莫著于长沙定王                           著:显著,昭著
B.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                   逮:达到,实现
C.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               博:增加,丰富
D.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                   饬:整治,整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B.①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C.①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而知彝伦秩叙之有由来
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下列陈述和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湖湘一带的人由于崇尚为人的根本,久而久之而成风习,故即便是偏僻地方的愚鲁之人谈及忠孝,也会神情激越。
B.作者奉命来到湖南后,先修整了贾太傅祠,但定王台的重修不太顺利,后在一些地方绅士和官员的资助下才了却心愿。
C.长沙王刘发的母亲因出身微贱,故而得不到景帝的宠爱,她与程姬表面上虽然都有太后的称呼,但实际上并没有分封。
D.关于定王刘发修筑高台的目的,历来有多种说法,作者以《水经注》《楚宝》等典籍为据,认为应该是为了遥望唐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事。
译文:
(2)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
译文:
(3)明伦尚孝,风俗之良。
译文:
5.本文第四段描述定王台重修后“风景殊胜”的情形,回应第二段“焕然一新”四字。首尾两段是怎样呼应的?
试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C
2、D
3、C
4、(1)一下子扩展(或“凑足”)白银有二千余两,没过多久事情就完成了。
(2)由于母亲出身微贱没有受到宠爱,所以他就被分封到低湿贫困的地方为王。
(3)明确(或“光大”)伦常崇尚孝道,这是风俗中优良的(民风)。
5、文章结尾,作者认为孝思其亲,就会忠爱其君,湘南“明伦尚孝”“化行俗美”,这与第一段说湖南尚风俗、崇根本、重忠孝相呼应;而“登斯台也”又与“一宅一台”回应,首尾圆合。
【参考译文】
湖湘地方的人崇尚气节,民风敦厚。即使是穷乡僻壤的愚鲁之人,谈到某某忠义、某某孝顺,往往神情激越。大概是这里的人尊崇为人根本,浸染磨砺后,形成一种风气很久了。那千古以来不可磨灭的人,忠义方面没有比贾太傅更显著的,孝道方面没有比长沙定王更有名的,一幛贾谊宅,一座定王台,岿然独立在湖湘大地上。
我在同治九年(庚子年)奉命来到湖南。光绪二年,修整贾太傅祠的工作完成了,就商议重修定王台,但心愿没有实现。今年春上,地方绅士李兴谟君等人拿重修之事请求(政府)。官府里和绅士中都有心愿相同的人,一下子就凑足白银二千余两,没过多久事情就完成了,定王台面貌焕然一新。
查考《汉书》的记载,汉景帝二年时,分封他的儿子刘发做长沙王。因为刘发母亲出身微贱,没有受到宠爱,所以他就被分封到低湿贫困的地方为王。他的母亲与程姬都有太后的称呼,但唐姬并没有封号。相传定王刘发修筑高台,有的说是为了遥望程唐二位母亲,有的说是为了眺望生母唐姬。《长沙县志》提到过“双女墓”,但地方已经不能查考了。从《水经注》《方舆胜览》《楚宝》《通志》等典籍里查考那留下来的记载看,遥望唐姬应是正确的。宋代朱熹、张栻两位夫子登临定王台时写有诗作,元朝许有壬最先提到定王的孝思。《楚宝》记载说定王派人运米到长安,再换运来长安的土修筑高台,以表示思亲之情,这种说法一定没错。《北海碑》记载说:“炎汉太宗,长沙清庙。”光武帝刘秀中兴后,开始到湖南舂陵祭祀先祖,李邕的北海碑足以弥补祭祀大典的缺失,也表达出文人骚客尊敬崇尚的心意。有关蓼园的记载见于任昉的《述异记》,修建蓼园更是刘发孝思的证明。又据考证,宋代时候定王台曾做了长沙学宫,现在我们仍照原来的构建情形祭祀。
如今明窗大开,风景特别优美。再在空地上恢复蓼园的原貌,高台侧旁有一道细泉叫作古涧泉。泉流旁边是东涧草堂,向南是望云山馆。这里有泉池,有山馆,又交杂种植着花草竹木,足够当作流连停憩之所,可以在此表示崇敬仰慕之意。
整顿好秩序法纪,是把守一方土地官员的职责;光大伦常崇尚孝道,这是风俗中优良的民风。不忍心对父母无情无义的人,那一定会忠于爱戴他的君王。我在湖南从政的这段时间,一点点贡献都没有,看到这地方教化流行、风俗纯美,就明白这里的伦常秩序法度纲纪大有来由。登上这个高台,那一定会在百世之后再听到这种遗风而人心振奋。这些聊当作记。
(八七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金人迫弁①仕刘豫,且怵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又以书诀后使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②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宋史·朱弁传》
注:①弁:朱弁(1085~1144),字少章,今江西婺源人,朱熹族叔祖。建炎中,以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拘留。绍兴初,金人逼仕伪齐,誓死不屈,被留十六年始得归。   ② 瘗:深埋入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又忍北面臣之                B.金人亦感动
C.则使人夕以死                D.杀行人非细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迫弁仕刘豫            仕:学习
B.吾尝恨不食其肉            恨:遗憾
C,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致:表达
D.于我幸矣                  幸:宠幸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绝其饩遗以困之      ② 誓不易以辱吾君也
③ 久之,复欲易其官     ④吾曹遭之,命也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南归之渐——这样你才有希望南归
B.复欲易其官——又想交换其他的官员
C.有死而已——只有一死罢了
D.又以书诀后使洪皓——又写信给后使洪皓诀别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朱弁宁死不屈精神的一组是
① 固拒驿门,忍饥待尽
② 复欲易其官
③ 誓不易以辱吾君也
④ 要当舍生以全义矣  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朱弁不肯与刘豫合作,不甘做刘豫手下的官员,主要原因是认为他们两人志不同,道不合,不足与谋。
B,朱弁忠贞爱国,面对敌人或“困之”或“易其官”这些软硬兼施之举,丝毫没有屈服动摇。
C.朱弁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坦然交代身后事,进一步表明了他爱国的心志。
D.朱弁谢绝了众人的劝告,没有放弃死的念头,谈笑自若,反而不明白诸君悲痛什么。
参考答案
1.B(B,思想感情受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  A.古义:面北  C.古义:指出使之人,代“我”  今义:令人,让人  D.古义:使者)
2.C(A.做……官员  B.痛恨  D.满意)
3.A(以:来,连词,表目的关系;  之:音节助词/杀掉使者这件事,代词)
4.B ;
5.C;
6.D(众人没劝告他不要死,只是为他的精神感动及为他惋惜)
参考译文:
金方逼迫朱弁做叛臣刘豫的官员,并且骗他说:“这样你才有希望南归。”朱弁说:“刘豫是我们的国贼,我曾经恨不能吃他的肉,又怎能做他的臣下?我只有死。”金人很生气,断绝了他的饮食来折磨他。朱弁坚守着驿门,忍受着饥饿等死,誓不屈服。金人也受了感动,对待他礼貌如初。后采时间长了,又想让他当官,朱弁说:“自古交兵,使者在他们中间,使者的话可以听从的就听从,不可以听从的就囚禁使者、杀掉使者,何必让他做官呢?我的官职是本朝任命的,现在只有死了,绝不会失节做金官来使我们国君受辱。”并且写信给耶律绍文等人说:“您国封我官的命令早晨来到,那么我就晚上死,晚上来到就早晨死。”又写信给后使洪皓诀别说:“杀掉使者不是小事,我们如果赶上,是命中注定的,我们应当舍生来全义。”于是就准备了酒菜,召集被扣留的士大夫喝酒,酒饮半酣,朱弁告诉他们说:“我已经看好近郊的一个墓地,一旦我牺牲报国,诸位请把我埋在那个地方,在上面写上‘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我就很满意了。”众人都流下了眼泪,不能抬起头来。朱弁谈笑自如,说:“这是做臣子的常情,诸位悲痛什么呢?”金人知道他终不可屈,于是也就不再强迫他了。
(八八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以贯之                                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考虑
C.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返
D.因为诗吊之                              悼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在颜渊为叹圣      ②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B.①一日以千金与先生  ②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而排之    ②而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其齿颊      ②其余评论尚多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  )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参考答案
1C.【遣:在这里是使用,花费的意思】
2A.【都是动词,是。B介词,拿/介词,按照。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
3B.【这是“座下缁白四众”的感受,不是金圣叹的行为】
4C.【A原文并没有“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的意思;B王斫山是将钱借他经营;D原文是“无人知道先生的住处”】
5【(1)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2)①喜欢喝酒,善于品评文章,所发的议论都是前人所不曾说过的。
②由明入清以后,(先生)断绝了仕进的念头,改名为人瑞,字圣叹,除了与朋友亲人谈笑外,就是独自端坐在贯华堂中,致力读书著述。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喜欢饮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声音洪亮,环顾四周时神采卓异,所有经史子集、笺疏训诂,和那些佛家、道家两教的经典及阐释经典的杂书,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中心贯通始终,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千金给先生,说:“先生拿这些钱去放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先生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就对斫山说:“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添您守财奴的恶名罢了,我已经替您花掉了。”王斫山笑了笑没有计较。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起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思,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在颜渊来说是惊叹圣人孔子,在孔子来说是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他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至今流传世上的著作,只有评点《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的几种刊刻版本。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的人,像长洲毛宗岗、徐增,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是最出名的,到现在求学的人还称赞他们。
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别开生面。唉!多么优秀的人啊!虽然遭遇惨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我路过吴门,去寻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悼念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八八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侍御史。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不报。任申先除待制致仕①,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未几,丁母忧②去,遂不出。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
迁礼部侍郎。迁侍讲、给事中。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孙权筑濡须坞,魏军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存中议遂格。
孝宗嗣位,龙大渊、曾觌以潜邸③旧恩,隆兴改元,大渊、觌并除知阁门事,时台谏相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谕之曰“朕知卿孤立无党。”张浚闻之,语人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
与秦桧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论事终不屈,人以此服之。拜兵部侍郎。逾年,权吏部尚书兼侍读。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有文集三十卷、《奏议表疏》、《周易解》。
(节选自《宋史》卷三八六)
注:①待制致仕:待制,官名;致仕,交还官职。②丁忧:遭父母之丧。 ③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洽经史                   洽:广博
B.梓遂罢,桧衔之              衔:抓住
C.存中议遂格                 格:被搁置
D.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窜:放逐
2以下句子中,具体表明金安节心志坚定、忠贞于国的一组是(   )
①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
②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
③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
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
⑤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⑥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安节认为韩世忠之子凭借韩世忠的官位而将被授官直秘阁一事不符合国家法度,而未将此予以向上报请。
B.金安节嫉恶如仇,因与奸臣秦桧政见不合,于是弹劾在台州任职的秦梓,秦梓最后被罢官。
C.金安节在金主完颜亮率军侵犯淮河流域之际,反对杨存中放弃长江、淮河流域各州县的建议,并呼吁派驻强将防守庐州、和州等地。
D.宋孝宗即位后,时任给事中的金安节与同僚劝谏孝宗广纳雅言,亲贤臣,却因此遭致孝宗的不满,而有的朝中官员赞誉他是心志坚定、忠贞不贰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
(2)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衔:心中怀恨
2、C   解析  ②在家服丧;③分析形势,只是间接的;⑤当皇帝发怒时金安杰的自救表现
3、B   解析  弹劾秦梓的原因是秦梓依附梁师成,而不是因为与秦桧不和
4、(1)地形险要(有利)的地方,攻与守差异百倍,难道有古人得到这些作战能成功,今天有这些却反而要放弃它吗?
(2)即使是两府的大将,要罢免的就罢免,要贬谪的就贬谪,唯独在二位大臣身上却是(竟然)调动官职、隐匿回避。
参考译文:
金安节,字彦亨,是歙州休宁县人。天资聪明有悟性,一日能记住千字文章,通晓经书史籍,尤其精通于《易经》。宣和六年,由太学提拔为进士及第,调任洪州新建县主簿。升殿中侍御史。韩世忠的儿子韩彦直将在直秘阁任职,安节说:“现在韩彦直又因父亲在任而授予官职,这是从韩彦直废弃法律啊。”不上报。任申先升任待制辞去原有官职,金安节弹劾他蛮横无理、动辄发怒,请求追究其责任削夺官职。秦桧的哥哥秦梓任台州知府,金安节弹劾他依附梁师成,秦梓于是被罢官,秦桧怨恨他。不久,金安节因母亲丧事辞去官职,于是不出任官职。秦桧死后,被起用为严州知府,任浙西提刑。
升为礼部侍郎。又升作侍讲、给事中。金国首领完颜亮进犯淮水流域,金安节陈述进攻夺取、招引接纳、备物防守三条策略,把备物防守作为进攻夺取、招引接纳的根本。杨存中议论放弃(除去、裁减)长江、淮水的一些州县,金安节说:“庐州的合肥,和州的濡须,都是古人控制把守的咽喉要道。魏明帝说:‘先帝在东面布置合肥,在南面把守襄阳,在西面巩固祁山,乱贼来进攻就在三城的下面击破他们’。孙权修筑濡须坞,魏军多次进攻久攻不下,守将象甘宁等人,常以少胜多。地形险要的地方,攻与守差异百倍,难道有古人得到这些作战能成功,今天有这些却反而要放弃它吗?况且濡须、巢湖的水,上边连接着店步,下边直通长江口,可以通行漕运船只,请求选择强将驻守防御(经营管理)。”杨存中的奏议于是被搁置。
宋孝宗继位,龙大渊、曾觌凭借皇帝即位前的住所原来的情谊,隆兴改元这一年,龙大渊、曾觌一道任命为知阁门事官职,当时台府谏官连续不断上书检举弹劾,奏章进入不发出来,皇上的意思没有表明,金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上奏说:“陛下即位,台谏有弹劾的的,即使是两府的大将,要罢免的就罢免,要贬谪的就贬谪,唯独在二位大臣身上却是调动官职、隐匿回避。我们如果遵奉公开的诏书,那么我们背负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的批评;大臣们如果不陈述,那么大臣背负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的批评;陛下如果不听从,那么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奏章纷纷不停止。”皇帝发怒,金安节于是自动请求放逐,皇帝怒意消除。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之人李珂提拔为编修官,金安节又上奏罢免他,皇上口谕他说:“我知道你独立不结党营私。”张浚听说这件事,告诉别人说:“金给事真是心志坚定、忠贞的人啊。”
与秦桧违逆(不合作),不出来做官的时间有十八年,等到再次被起用,议论事情始终不屈从别人(正直无私),人们因为这佩服(服从)他。任兵部侍郎。过一年,任吏部尚书兼侍读。宋孝宗乾道六年死,年龄七十七岁。著有三十卷文集、《奏议表疏》、《周易解》。
(八八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①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之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建炎夏五月,侯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余惊怛,念侯性素急,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盲。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注:侯,称丈夫赵明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归赵氏           归:出嫁
B.亦复脱衣市易       易:交换
C.每朔望谒告出       朔:农历初一
D.比至,果大服柴胡   比:接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她和丈夫穷心尽力搜集、整理金石书画的是(     )
A.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
B.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
C.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
D.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译文:
(2)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
译文:
(3)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译文:
5.“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最后一段表达了李清照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参考答案:
1.D比:及,等到。(与《项脊轩志》的“比去,以手阖门”的“比”同。)
2.A(第一个“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第二个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都是连词,表转折C.助词,表感叹语气,D.均表判断。)
3、C“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意思是“实在万不得已,先丢掉包裹箱笼,再丢掉衣服被褥,再丢掉书册卷轴,再丢掉古董”,是说危急时刻如何保护金石书画等,不是谈搜集整理。
4.(1)极力追寻遥远偏僻的地方(的古玩),搜尽天下各种用古文、奇字记载的文献。
(2)假如听说城里局势紧急,怎么办呀?
(3)只是那些宗庙器具,必须背着抱着,与自身共存亡,别忘了!
5.追思故物,悼念亡夫,悲从中来,有极其落寞凄苦无奈之感;同时也有经历太多大喜大悲之后对人生的一种彻悟,一份旷达与坦然。
参考译文: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我嫁给赵氏。当时先父在做礼部员外郎,丞相公公在做礼部侍郎,我夫明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做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族,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实。回到家中,我们面对面地坐着,一边展玩碑文,一边咀嚼果实,自己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后二年,明诚出仕做官,便即使节衣缩食,极力追寻遥远偏僻的地方(的古玩),搜尽天下各种用古文、奇字记载的文献。日积月累,资料越积越多。丞相在政府工作,亲戚故旧中也有人在秘书省的,常常有《诗经》以外的佚诗、正史以外的逸史,以及从鲁国孔子旧壁中、汲郡魏安釐王墓中发掘出来的古文经传和竹简文字,于是就尽力抄写,渐渐感到趣味无穷,以至欲罢不能。后来偶而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夏、商、周三代的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谈何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高宗建炎夏五月,皇帝有旨任命他任湖州太守,需上殿朝见。挑起行李,舍舟登岸。他穿着一身夏布衣服,翻起覆在前额的头巾,坐在岸上,精神如虎,明亮的目光直向人射来,向船上告别。此刻我的情绪很不好,大喊道:“假如听说城里局势紧急,怎么办呀?”他伸出两个手指,远远地答应道:“跟随众人吧。实在万不得已,先丢掉包裹箱笼,再丢掉衣服被褥,再丢掉书册卷轴,再丢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庙器具,必须抱着背着,与自身共存亡,别忘了!”说罢策马而去。一路上不停地奔驰,冒着炎暑,感染成疾。我又惊又怕,想到明诚向来性子很急,有时发烧后,他一定会服凉药,病就令人担忧了。于是我乘船东下,一昼夜赶了三百里。到达以后,方知他果然服了大量的柴胡、黄芩等凉药,疟疾加上痢疾,病入膏肓,危在旦夕。我不禁悲伤地流泪,匆忙中哪里忍心问及后事。八月十八日,他便不再起来,取笔做诗,绝笔而终,此外更没有“分香卖屦”之类的遗嘱。
今天无意之中翻阅这本《金石录》,好像见到了死去的亲人。悲伤啊!从前梁元帝萧绎当都城江陵陷落的时候,他不去痛惜国家的灭亡,而去焚毁十四万册图书;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遭到覆灭,不以身死为可悲,反而在死后把唐人载去的图书重新夺回来。难道人性之所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或者天意认为我资质菲薄,不足以享有这些珍奇的物件吗?抑或明诚死而有知,对这些东西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吗?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唉!在这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
(八八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
B.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固:本来
C.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组是(   )
A.①因致礼焉,遂行         ②盍处一焉
B.①若非钓台耶              ②若尝登钓台乎
C.①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②呼舟子劳以酒
D.①而舟子固持不可         ②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省略介词“于”的—项是(   )
A.①钓台在浙东              ②舟行万山中
B.①倒影水中                ②如振衣最高处
C.①应在是地                ②返坐舟中
D.①舟发自常山              ②舟泊前渚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他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心想应该可以如愿以偿了吧。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
D.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如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译文:
②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译文: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视:比较。
2、D   解析 而:①②都是连词,表转折。A项焉:兼词,向它/语气助词,无实义。B项若:指示代词,这/人称代词,你。C项以:①介词,“在……的时候”;②介词,“拿”。
3、B
4、C   解析 作者不能登山,于是只有向钓台行礼,表达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而不是向船夫道歉。
5、①(两台)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
②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参考译文】
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实际是两座山峰。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山峰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好像百多条游动的龙,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美,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于是我的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的香气,从四面山峰传来,那么我的鼻子也游览了。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有的清秀沉静像文人,有的雄伟挺拔像武夫,非常像东汉云台众位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天色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啊呀,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又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如果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八八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称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己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椽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具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里,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人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殓。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汉章帝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君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时,诏赐降胡子缣,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郎。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后汉书·钟离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部送徒诣河内           诣:到愆
B.盗窃县里,意屏人问状     屏:退下
C.以资物簿入大司农         簿:登记
D.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坐:被定罪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意独身自隐亲
B.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
C.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
D.坐臧千金,征还伏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意遂于道解徒桎梏
得复见将军于此
B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光武得奏,以视霸
以资物簿入大司农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钟离意以仁爱感化人的一组是(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②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③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殓
⑤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⑥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值寒冬季节,钟离意接受命令押送一批犯人时,不只让临近县里为囚犯缝制衣服,还擅自解除犯人的镣铐,私自放了他们。
B.堂邑县人防广因报父仇,入狱;母亲又因病去世,作为县令的钟离意力排众议,放防广回家,殡葬母亲,事后防广按期回到狱中。
C.交阯太守张恢,贪污受贿,资产被没入官府,而皇帝却用这些东西赐予群臣,钟离意分得珠宝,却愤然拒绝接受这些肮脏的钱财。
D.皇帝赐予别人细绢的数量,尚书郎误把十写成百,皇帝发现后非常气愤,钟离意认为职员有错,作为上司的自己应该负主要责任,所以愿受惩罚。
【参考答案】
1.B(屏:使动词,译为“使……退下”)
2.A(“独身”在文中“独”译为”独自”,“身”译为“亲自”;现代汉语中“独身”意义为“单身,不结婚”)
3.C(A.“于”两句均为介词,译为“在”;B.“乃”两句均为副词,译为“于是、就”;C项中第一句“因”为连词,译为“于是”,第二句“因”为介词,译为“经由”;D.“以”两句均为介词,作“把”讲)
4.C(其中第⑤句表现钟离意的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第⑥句表现钟离意的清廉刚正)
5.A(其中“属县”应译为“所隶属的县”,“还擅自除去犯人的镣铐,私自放了他们”叙述不完整,属于断章取义,意义完全与原文背离)
【参考译文】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年轻时在郡中做督邮。太守认为他很贤能,于是让他在县里做事。
汉光武建武十四年,会稽郡发生大瘟疫,死者数以万计,钟离意独自一人,亲自抚恤灾民,筹集分发医药,所属百姓多借此才得以保全并度过灾难。
钟离意被推荐为孝廉,第二次提升,被征召入大司徒侯霸府中,朝廷诏令他负责押送囚犯到河内府,时逢冬天寒冷,犯人染病不能前进。路过弘农时,钟离意转移到属县让其为犯人制作衣服,属县不得已把衣服交给他,却上书汇报了事情的经过,钟离意也详细汇报了事情的经过。光武帝得到汇报后,把它拿给侯霸看,并说,“你任用的属下用心怎么这么仁慈!确实是良吏呀!”钟离意竟然在道路上除去了犯人的枷锁,放纵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与他们约定日期,他们按时到达,没有一个人违期。回来后因病免官。
钟离意后又被任命为瑕丘县今,有一个叫檀建的小吏,在县中盗窃,钟离意屏退众人,向他询问实际情况,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施加刑罚,就让他长期休假。檀建的父亲听说此事后,为儿子备下酒,对他说:“我听说无道之君用刀杀人,有道之君以义杀人,你有罪,这是命呀!”于是令檀建服药而死。二十五年,钟离意改任堂邑县令,县里人防广为父亲报仇,被送入监狱,他的母亲又病死,防广哭泣不吃饭,钟离意同情他,于是允许防广回家,使他能够殡殓母亲,县丞及其他属吏都争论以为不可,钟离意说:“如果获罪,归于我一人,决不连累大家。”于是将防广放走,防广殡殓母亲后,果然回来人狱,钟离意暗中向上级汇报,防广最终得以减免死罪。
汉章帝即位后,钟离意被征拜为尚书,当时交阯太守张恢,因贪赃千金,被召回处死,把家庭资财登记没收入大司农府,皇帝下今将赃款赐予群臣,钟高意分得珠宝,全部放在地上且不拜谢。皇帝感到奇怪并询问原因,钟离意回答说:“我听说孔子忍住饥渴而不喝盗泉之水,是厌恶它的坏名声,这些不干净的赃款,确实不敢接受。”皇帝叹息说:“尚书的话太清廉了!”于是改变用府库里的三十万钱赐予钟离意,调宫做尚书仆射。
当时,皇帝下诏赐予投降的胡人后代细绢,负责文案的尚书把细绢数量的十误写为百,皇帝看到司农呈上的文章,大怒,召来尚书郎,准备杖打他,钟离意于是进来叩头说:“失误,常人都能够容忍,如果把懒散大意当作过失,那么我的职位高,罪责应较重;尚书郎职位低,罪责应轻一些,错误全在我一人,我应当首先被定罪,”于是脱去衣服接受杖打。皇帝怒意消除,让钟离意戴好帽子并赦免了尚书郎。
钟离意做官五年,用仁爱感化人,百姓多富足,后因长久得病死于任职期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50篇)专辑2
文言文专题阅读24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二)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解题锦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