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 (72)
(九一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是时,学者方溺于雕篆之文,相高以词华。先生独有志于传道,与其同里周希孟者为友,气古行高,以天下之重为己任。闻者始皆笑之,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学者亦稍稍化之,多从之游,虽有诞突恣傲不可率者,不敢失礼于其门。
以进士为浦城簿,县缺令,先生行令事,断狱明决,人莫能干以私。首兴学宫,为诸生讲学,从之者五百余人。部使者安积至其县,先生以十事陈之,安是之,皆为施行。迁为仙居令,仙居山县,莫知学,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浦城。有问难者,得乘先生听讼之暇,入问于庭。偶出行部,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从学者渐多。迁著作佐郎、知河阳县,仙居之民攀车遮道,徒以行,几不得出境。
时富弼帅河阳,一见,厚礼之。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仙居。或谤之富公日:“是赚子弟辈束修①耳!”富公以告,先生日:“自反而缩,何嫌人言!”或劝先生罢讲,答曰:“以谗人,使诸生遂不得闻道,吾耻之。”讲益力。富公久而益奇之,入相,荐为太常博士,召试秘阁校理,寻判祠部。
已而以祠部员外郎知常州,复兴学宫、课诸生如河阳。常州运渠横遏震泽③,积水不得北入于江,为吴下民田之害。先生以渠之丈尺,对民田之步亩,分授以浚,深广有制,不月而成,遂削望亭古堰,而震泽积水乃克北流,田患以除。迁司封员外郎,为开封府推官。将行,得公帑④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以偿积年官逋之未清者。王荆公执政,行新法,先生力言青苗不便。荆公欲出之。而上不许。荆公恶之不已。
——《宋元学案·卷五古灵四先生学案》
①束修:送给教师的报酬。
②震泽:即江苏太湖。
③公帑(tǎng):国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古行高                气古:气质古雅。
B.人莫能干以私            干:求取、追求。
C.而震泽积水乃克北流      克:克服、制伏。
D.荆公恶之不已            恶:痛恨、忌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其同里周希孟者为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徒以行,几不得出境/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C.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仙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荆公欲出之,而上不许/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陈襄积极兴学的一组是
①首兴学宫,为诸生讲学
②安是之,皆为施行
③先生力言青苗不便
④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
⑤富公久而益奇之,入相
⑥自反而缩,何嫌人言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襄因为考中进士而被授为浦城县令之职,他断案英明果决,不徇私情,并在当地首倡学宫,亲自为生员们讲学,当时追随他学习的生员达五百余人。
B.陈襄在仙居县令任内,大力推行教育,在处理公务的间隙,还热心为生员们解答疑难。离任时仙居百姓挤在路上拦着车舍不得他离开。
C.陈襄在河阳兴办学宫时,有人诽谤他是在赚取年轻人的学费,他毫不畏惧;有人劝他罢讲,他反而越发尽力讲学。
D.常州河运水渠淤塞,使太湖水不能流入到长江,常酿成水灾。陈襄安排百姓疏通淤渠,挖开望亭古堤,使太湖积水北流长江,农田水患得以解除。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者始皆笑之,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学者亦稍稍化之。
译文:
(2)以谗人,使诸生遂不得闻道,吾耻之。
译文:
(3)将行,得公帑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以偿积年官逋之未清者。
译文:
参考答案
1.C(克:能够、得以)
2.D(A.其,前一句代词,他、他的;后一句表祈使、商量语气,千万、一定。B.以,前一句连词,表修饰;后一句介词,用。C.之,前一句为主谓之问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句为定语后置的标志。D.而,连词,表转折意。)
3.B(②是说安积认同陈襄的看法③是说陈襄不同意王安石新法中的青苗法,与兴学无关⑤是说富弼看重陈襄。)
4.A(陈襄只是被授为浦城主簿一职,代行县令职事。)
5.(1)听到的人开始都嘲笑他,但先生不为所动,越发坚定地亲身践行,求学的人也渐渐被教化。
(2)译文:因为这些小人的谗言,使得生员们最终不能听闻大道,我深以为耻。
(3)译文:将要离任时,在国库中得到杂收的无名钱几百万,于是用来偿还多年来拖欠的官府租税。
参考译文
陈襄,字述古,是福建侯官人。求学的人都称他为古灵先生。当时,求学的人正痴迷于雕饰之文,竞相以词彩华丽为高妙。而先生独立有志于传扬大道,与他的同乡周希孟为友,气质古雅品行高尚,以天下的大计为己任。听到的人开始都嘲笑他,但先生不为所动,越发坚定地亲身践行,求学的人也渐渐被教化,很多人都向他学习,即使一些桀骜不驯放诞无礼不听教导的人,在先生门下也不敢失礼。
因为考中进士而被授为浦城主簿一职,蒲城县没有县令,先生代行县令职事,断案开明果决,人们不能以个人私情相求取。开始兴办学宫,为生员们讲学,追随他学习的生员达五百余人。部使者安积巡视到浦城县,先生以十事向他陈述,安积认为他说的都对,全都为他办理实施。升任仙居县令,仙居是个多山的县,百姓不知学习,先生如在浦城一样兴办学宫,为生员们讲学。学问中有疑难的,能在先生处理公务的间隙,到后院求教。偶尔巡视县内,遇到山谷中有小学,就停下来为童生们讲解经文。追随他学习的人渐渐增多。升任著作佐郎、河阳知县,仙居县之老百姓挤在路上拦着车(舍不得先生离开),(先生)只好下车徒步行走,差点儿不能出境。
当时富弼统率河阳,一见陈襄就厚待他。先生如在仙居一样兴办学宫,为生员们讲学。有人在富公面前诽谤他说:“这是赚取年轻人的学费罢了!”富公把这话告诉陈襄,先生说:“反躬自问,正义在我这边,何必怕人家讲坏话!”有人劝先生停止讲学,回答说:“因为这些小人的话,使得生员们最终不能听闻大道。我深以为耻。”越发尽力讲学。时问一长富公也越发认为他很优异,等到富公拜相后,就举荐陈襄为太常博士,召试秘阁校理,不久任祠部判官。
不久以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常州知州,又如在河阳一样兴办学宫,为生员们讲学。常州河运水渠淤塞拥堵太湖,太湖积水不能向北流人到长江,因而成为吴地民田的灾害。先生根据水渠的宽度,对应民田之亩数,分摊交给百姓疏通,渠的深度和宽度都有规定,不到一月就修成,于是挖开望亭的古堤,而太湖的积水就能北流长江,农田水患得以解除。调任司封员外郎,担任开封府推官。将要离任时,在国库中得到杂收的无名钱数百万,于是用来偿还多年来拖欠的官府租税。
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先生极力谏言青苗法不便利。王安石想把先生贬出京城,但皇上不许。荆公深恨不已。
(九一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中明法科。靖康末,金人入侵,杀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其徒祝进、王在去为盗,犯随、郢、复等州。规为安陆令,以勤王兵赴汴,至蔡州,道梗而还。会祝进攻德安府,守弃城遁,父老请规摄守事。规遣射士张立率兵讨进,却之。既而在复与进合,以炮石鹅车攻城东,规连战败之。建炎元年,知德安府。李孝义、张世以步骑数万薄城,阳称受诏招。规登城视其营垒,曰:“此诈也。”亟为备。夜半,孝义兵围城,遂大败之。与群盗杨进相持十八日,进技穷,抵濠上求和。规出城与交臂语,进感之,折箭为誓而去。寻除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时桑仲剽略襄、汉间,其副霍明屯兵郢上。规请于朝,就以明守郢。仲怒,从数百骑来谯明,明杀之。奔刘豫,以书招规,规械其使以闻。
金人归河南地,改知顺昌府,葺城壁,招流亡,立保伍。会刘锜领兵赴京留守过郡境,规出迎,坐未定,传金人已入京城,即告锜城中有粟数万斛,勉同为死守计。相与登城区画,分命诸将守四门,且明斥候,募土人乡导间谍。已而兀术至,并兵十余万攻城。规与锜行城,勉激诸将,流矢及衣无惧色,军殊死斗。时方剧暑,规谓锜毋多出军,第更队易器,以逸制劳,蔑不胜矣。每清晨辄坚壁不出,伺金兵暴烈日中,至未申,气力疲,则城中兵争奋,斩获无算,兀术宵遁。规至顺昌,即广籴粟麦实仓廪。会计议司移粟赴河上,规请以金帛代输,至是得其用,成锜功者,食足故也。
移知庐州兼淮西安抚,既至,疾作。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语毕而卒,年七十。赠右正议大夫。有《攻守方略》传于世。乾道八年,诏刻《规德安守城录》颁天下为诸守将法。立庙德安,赐额“贤守”,追封忠利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除德安府                 除:任命,授职
B.规械其使以闻              械:用镣铐拘禁
C.伺金兵暴烈日中              暴:暴露,显露
D.郡城,通判董之              董:监管,督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规出城与交臂语        秦伯悦,与郑人盟
B.规请于朝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C.折箭为誓而去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则城中兵争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规是中明法科进士,虽为文臣,却很有军事才华,尤擅守城,德安之守得到皇帝的充分肯定,被颁布天下为诸守将法。
B.陈规用兵很讲究策略,能够因事因人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祝进、李孝义等,坚决击败;对杨进,讲和并以真情感动;对桑仲,则采用离间法。
C.陈规与刘锜的精诚合作,战前的周密布置,战时的精心谋划,尤其是战前广储粟麦,使得金兀术在顺昌之战中只能在炎炎烈日之下落荒而逃。
D.陈规工作勤勉,即便是抱病休假,当朝廷有令要整修郡城时,他也立即起身安排,安排完毕就去世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孝义、张世以步骑数万薄城,阳称受诏招。
译文:
(2)仲怒,从数百骑来谯明,明杀之。
译文:
(3)立庙德安,赐额“贤守”,追封忠利侯。
译文:
参考答案
1“暴”是个通假字,表示“晒”的意思。
2 A
3C
4
参考译文
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南宋名将。
陈规是中明法科进士。靖康末年(1127),金兵入侵,杀死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他的部下祝进、王在逃走成为盗贼,金兵进犯随州、郢州、复州等地。陈规当时是安陆县令,率领勤王兵去汴州,又到蔡州,路上道路受阻而回来。后来,祝进攻打德安府,德安府的太守弃城逃跑,当地的老百姓一致拥戴陈规、请他担任太守来执掌政事。陈规派遣神射手张立率兵讨伐祝进,打败了他。不久,王在又与祝进合兵来侵犯,用炮石和鹅车攻打城的东面,陈规亲自指挥作战,连战连胜,使敌人大败,王在与祝进两个人非常害怕,狼狈地带着残兵败将逃走。
建炎元年(1127),陈规官至龙图阁直事,德安府知府。李孝义、张世带领步兵骑兵数万人逼近城下,宣称接受招安,陈规做事很谨慎,他亲自登上城楼观察敌人的营垒,说:“这是诈降。”立刻准备迎战。到了半夜的时候,李孝义的军队突然把城围了个水泻不通,由于事先做好了准备,陈规的军队把敌人打得狼狈逃窜,大败而归。
陈规用兵很讲究策略,能够因事因人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有一次,贼寇杨进来犯,陈规军队与他们相持十八天没有开战,杨进兵因粮草困乏军心不稳,杨进本人也黔驴技穷了,于是,就带着一百多人自卫,到达濠上向陈规求和。这时,陈规亲自出城,拉着杨进的胳膊和他交谈,杨进大为感动,折断箭柄作为誓言带人离去永不来犯。还有一次,董平带领一支军队来窥视,并派手下李居正、黄进进城要求犒赏,陈规审时度势,果断地斩了黄进,然后劝降了李居正,并授予李居正兵为前锋,这样一举大败了董平。陈规立了一系列战功,皇帝并他为秘阁修撰,不久又升为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并赐给他三品服,后又升为徽猷阁待制。
当时,桑仲在襄阳、汉阳一带烧杀抢掠,他的副手霍明屯兵在郢州。陈规上朝向皇帝请示,就下令让霍明守郢州,收买了霍明。后来张浚都督在蜀州的时候,桑仲带兵窥视,企图杀掉张浚,结果却被王彦杀得片甲不留,桑仲大怒,带着残余的数百人马来责备霍明,霍明便杀了他,投奔了刘豫,并修书一封想要招降陈规,陈规用镣铐拘禁了来者,这在当时传为佳话。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陈规是一个善于用人并且忠心不贰的人。
有一次,李横来围城,并且修造天桥,填平濠沟,击鼓鸣噪地逼近城下(参见德安之战)。陈规发动群众,军民联手共同抵御,既使是自己的炮火损伤惨重,陈规也依然面不改色,显示出了作为将领的超出常人的镇定,被围困得久了,城中粮食殆尽,陈规就拿出自己家的财粮分给军队,士兵们非常感动,于是士气大振。李横是个无耻之徒,他派人来说,只要城中送出一个美女来就可以罢兵,陈规不答应。众位将领都说:“围城已经七十天了,如果能让一个妇人救活一座城池,这难道不值得吗?”陈规坚决地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这样做,不仅不仁义,而且也于事无补,李横并不会就此罢休。后来不久,正赶上李横的濠桥有所毁坏,陈规就抓住大好时机亲自带领六十人手持火枪从西门杀出,烧毁了李横的天桥,并以火牛阵作为辅助,这样李横精心营造的各种设施,顷刻间化为灰烬,而李横见大势不妙,拔营逃走。这件事,就明显可以看出,陈规是一个深谋远虑、意志坚定的人。
后来,陈规升为微猷阁直学土,皇上下诏让他赴行在就任,并改为显漠阁直学士,并且让他任池州知府、沿江安抚使。陈规上朝说:“镇抚使的官应当罢免,各位将领飞扬跋扈,请皇上区别对待他们用来化解这种形势”,他的建议,皇上一一接纳。迁为龙图阁直学士,改任庐州知府,不久又被召赴行在的任,陈规因为有病在身就辞谢了,皇上又命他提举江州太平观。后来又升任为德安府知府,却因为对官吏职务失察而被贬官两级。
金兵退归河南的时候,陈规改任顺昌府知府,修整城墙,招募流亡,建立保伍制度。当时,正好刘锜领着一路兵马赴京途中经过顺昌府境内,陈规亲自出去迎接,迎进城中还未坐稳,就有人来报说金兵已经打入京城。于是,陈规就告诉刘锜,自己城中有米粮数万斛,一同互勉死守顺昌,得到刘锜的认同。于是,两个人一同登城布置军事,分别命令各位将领守卫四门,并且明确地指示有关人员,招募当地人作为向导和间谍。大体上粗略布置完毕以后,金兵的游骑兵已经逼近城下了(参见顺昌之战)。等到大部队来到以后,金将领龙虎大王带着重兵连续不断地聚合。陈规披着金盔甲胄,亲自与刘锜一起巡城督战,亲自搭方射箭,射杀敌军无数,敌人稍稍引退,后来又命步兵用激将法,诱敌深入,结果敌人有好多都淹死在护城河中了。陈规说:“敌人的意志屡次受挫,一定会想出奇巧来围困我们,不如我们派潜兵去扰他们的营垒,使敌人昼夜不得休息,这样我们就可以养精蓄锐了。”刘锜也同意这种看法,于是实行了之后,果然把敌人拖得疲惫不堪,偷袭敌人的营垒,使大多数敌人闻风丧胆。金兵赶紧向完颜宗弼(兀术)告急。陈规则犒赏三军将士,宴会上酒至半酣时说:“兀术如果带领精兵来,我们将用什么策略来抵抗他呢?”各位将领有的人说现在我们已经屡战屡胜,应该乘这种大好形势全师回朝。陈规说:“朝廷养兵十五年,就是准备将来国事缓急时用,况且我军屡次挫败敌人的锋芒,军声稍振。我已经有一次大难不死了,现在进攻也是死,退守也是死,不如进攻来为国效忠。”刘锜呵叱众将说:“知府大人乃是文人,尚能发誓死守,更何况你们这些武将呢!现在,金兵营垒离我们只有三十里之遥,兀术如果派援兵来,我们的军队一动,金人必穷追不舍,百姓必然先大乱,狼狈不堪,这样就不仅仅是前功尽弃,而且会使两淮地区受到侵扰,使江、浙受到震动。平生的报国之志,反过来成为误国,所以不如我们背城一战,死中求生!”
不久,兀术果然带兵来增援,并且亲自巡视地形,责备手下将领用兵失误,手下都慌忙下跪回答说:“南宋军队今非昔比了。”兀术忧心忡仲,茶饭不香,下令士兵每天早晨都到府庭来用早饭,以此来整顿军心,并且折箭发誓一定要打个胜仗,不久,金兵数十万猛烈攻城,兀术亲自率领浮屠军三千人左右游击。陈规与刘锜在城墙上来回巡视军情,勉励激发各位将领的士气,有时候,飞箭射到衣服上也面无惧色,沉着稳定,这样士兵更加气势高扬,以死和敌兵相拼。这次两军交战的时间,正赶上酷暑炎炎的盛夏,陈规对刘锜说我们不要大量出兵迎战,应该不断地变换策略,更换武器,这样以逸待劳,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于是,每天清晨,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就坚守城门,闭门不出。等到看到金兵在烈日中暴晒已久,到了下午,一个个气力疲乏,无精打采的声誉的人,只有陈规一人而已。
陈规这个人性格端重,坚毅,很少言笑,然而待人却十分随和,平易近人。陈规还以忠义自许,尤其喜好赈济穷人,乐善如施,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为官法廉。陈规有一个女儿,他曾经为自己的女儿找一个侍女,找到一个妇人,这妇人举止非常闲雅端庄,陈规感到奇怪就询问她,才知道原来她是云梦的张贡士的女儿,由于战乱,丈夫死了没有依托,只能寄人篱下,讨一口饭为生,陈规立刻停止让她做侍女,并把自己女儿的嫁妆拿出一部分给她做了嫁妆,听说过这件事的人都非常感动。这说明陈规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人。陈规的功名与其他众将领一样,而他却不计较个人的酬劳,这是当时人都一口称赞的原因。
乾道八年(1172),皇上下诏刻印陈规所写的《德安守城录》颁行天下,作为其他将领的参考和借鉴。皇上并下令在德安府修建陈规庙,并赐名为“贤守”,并追封为忠利侯,后又加封智敏。
(九一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①貣②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茍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  ②貣(tè):向人求物。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惟平独吊               吊:忧虑
B.非被矢石之难           被:蒙受
C.君自谢民               谢:谢别
D.吾故系相国             故:故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民所上书皆以与何         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
B.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   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
C.后何为民请曰            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
D.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  乃下何廷尉,械系之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①吕后用何计诛信    ②让封辞赏     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上至,何谒       ⑤后何为民请   ⑥跣入谢
A.②③⑥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③④⑤
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5断句和翻译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
译文:
②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
译文:
参考答案
1.C 【谢:谢罪】
2.B【两个“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 A项,介词,把/连词,由于;C项,介词,替/动词,是; D项,副词,竟然/副词,于是,就】
3.A 【①是献计;⑤是讲为民请求,这些与“为人恭谨”无关】
4.D 【“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与原文不符。】
5(1) 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2)①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封邑五千户。【得分点:“使”,派;“益”,增加。】
②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我就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拿出自己家里所有的财物资助军用。【得分点:“为”,因为;“佐”,资助。】
参考译文
陈豨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平乱,来到邯郸。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诛灭了韩信。皇上听到已经诛灭韩信的信息,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封邑五千户,命令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作为相国的卫士。很多人都来向萧何祝贺,惟独陈平替萧何忧虑。陈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皇上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而你却待在朝内,没有蒙受箭和垒石的祸殃,增加你的封邑,为你增添卫兵的原因,是因为当前韩信在关中谋反,对你也产生了疑心。设置卫兵来护卫,不是用这来宠幸你啊。希望你能辞让封邑,不接受护卫之卒,拿出全部的私家财物资助军用。”萧何听从了陈平的计谋,皇上高兴。
那年秋天,黥布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击他,多次派使者去问萧何怎么办。萧何说:“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我就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拿出自家所有的财物资助军用,如同诛灭陈豨时一样。”有人劝说萧何说:“你要被灭族的时候快到了,皇上之所以多次问你怎么办,是害怕你不久发动关中谋反。现在你何不多买田地,以低价格向人赊买物资来自己陷害自己?如果这样,皇上一定会心安。”于是萧何听从了这个人的计谋,皇上于是非常高兴。
皇上结束了对黥布的攻杀回来,百姓在路上拦住皇上,不让前行,向皇上呈上状纸告相国强行贱买百姓田地房屋的有数千人。皇上回到京城,萧何拜见皇上,皇上笑着说:“现今的相国对老百姓是多么有利!”皇上就把百姓上告的状纸全部丢给萧何,说:“你自己去向百姓谢罪。”后来,萧何替百姓请求说:“长安土地狭小,上林多有空地,荒废在那里,希望发布命令让百姓进入上林耕种,不收取禾杆,把它们留下作为野兽的饲料。”皇上非常生气地说:“你一定接受了商人的很多财物,这才来替他们请求要我的上林苑!”于是,把萧何交给廷尉,戴上刑具,拘囚起来。过了几天,王卫尉待走到皇上面前说:“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如果遇到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就替他们请求,这的确是宰相应做的事情。陛下为什么却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钱财呢!”这天,皇上派使者拿着符节赦免放出了萧何。萧何年老,一向恭敬谨慎,赤着脚入朝谢罪。皇上说:“你为百姓请求耕种我的上林苑,我没有答应你,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一个国君,而你却是个好相国。我故意拘囚你,是要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九一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里弃 ,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犬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苜。轸遂至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A.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恶;厌恶
B.不出闾巷而售者        售:买入
C. 吾请令公厌事可乎      厌事:担任很多的事
D.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行道:推祟道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B. 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
C.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
D. 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
3.下列各项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犀首见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
C. 愿谒行于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吾为事来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4.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一项是(    )
①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②“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
③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④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⑤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⑥“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
A.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
B. 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
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2)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参考答案】
1.C    (A:“恶”应为“讲人坏话”或“中伤”; B:“售”应为“卖出”;D:“行道”应为“过路的人”。)
2.D    (A:“贵重”古义是“受到尊重和被重用”;B:“以为”是“以之为”;C:“不善”古义是“不与……交好”。
3.A    (B:“他”;“我”    C:“到”;“在”    D:“因为”;“替”)
4. B
5.C (犀首并非说客,他与陈轸之间也无纷争。)
6①(我)有忠心尚且被抛弃,我不到楚国又投奔(到)哪里呢?
(抓住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两个句式特点,动词“之”的翻译,)
②楚国没有重用他,却派他出使(到)秦国。
(抓住宾语前置句,转折连词“而”的用法,两个“使”的不同意义)
【参考译文】
陈轸,是个游说的辩士。跟张仪一起侍奉秦惠王,都受到敬重,因而互争宠幸。张仪在秦王面前诋毁陈轸说:“陈轸用丰厚的礼物屡次来往于秦国和楚国之间,本该为国家的外交事务出力。现在楚国对秦国不友好而对陈轸很好的原因,就在于陈轸为自己打算多而替大王着想少。况且陈轸想要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大王为什么不随他的便呢?”秦惠王对陈轸说:“我听说您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回事吗?”陈轸说:“有。”秦惠王说:“张仪的话果然可信了!”陈轸说:“不仅张仪知道这回事,而且路过的人都知道这回事。从前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的君主便都争着要他做臣子;曾参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便都希望要他做儿子。所以被贩卖的奴仆、侍妾,不出里巷就卖掉了的,是好奴仆、好侍妾;被遗弃的妇女能嫁在本乡本土的,是好妇女。如果陈轸不忠于他的君主,楚国又凭什么认为陈轸是忠臣呢?忠于国君还要被摈弃,我陈轸不到楚国去到哪里去呢?”秦惠王认为陈轸的话是对的,就友好地对侍他。
陈轸在秦国逗留了一年,秦惠王终于让张仪做宰相,而陈轸就投到楚国。楚国没有重用他,却派遣陈轸出使秦国。陈轸经过魏国,想要会见犀首,犀首谢绝不见。陈轸说:“我有事而来,您不愿见我,我就要走了,不能等到另一日。”犀首只好见了他。陈轸说:“您为什么喜欢喝酒呢?”犀首说:“没有事情。”陈轸说:“我请您多做事可以吗?”犀首说:“怎么办?”陈轸说:“田需(魏相)约定诸侯合纵相亲,楚王疑心他,不相信。您对魏王说:‘我跟燕、赵两国的国王有交情,他们多次派人来说:“您没有事为什么咱们不彼此见见面?”希望拜见大王以后能让我成行。’魏王即使允许您前去,也请您不要多用车辆,只用三十辆车,可以摆在庭院里,公开说要到燕国和赵国。”燕国和赵国的宾客听到了消息,驱车回国告诉他们的国君,派人迎接犀首。楚王听到这件事以后非常愤怒,说:“田需跟我约定,而犀首前往燕国和赵国,这是骗我。”楚王发怒,不听信田需合纵的事。齐国听说犀首到北方去,便派人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他。犀首终于成行,齐、燕、赵三国宰相职任的事务都由犀首决断。陈轸这才到秦国去。
(九一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陈驭虚墓志铭
方 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而不乐于仕宦。少好方,无所不通,而独以治疫为名。疫者闻君来视,自庆不死。京师每岁大疫,自春之暮至秋不已。康熙辛未,余游京师,仆某遘疫,君命市冰以大罂贮之,使纵饮,须臾尽;及夕,和药下之,汗雨注,遂愈。余问之,君曰:“是非医者所知也。此地人畜骈阗,食腥膻,家无溷匽,污渫弥沟衢,而城河久堙,无广川大壑以流其恶。方春时,地气愤盈上达,淫雨泛溢,炎阳蒸之,中人膈臆,困惾忿蓄①,而为厉疫。冰气厉而下渗,非此不足以杀其恶,故古者藏冰,用于宾、食、丧、祭,而老疾亦受之,民无厉疾。吾师其遗意也。”
余尝造君,见诸势家敦迫之使麇至。使者稽首阶下,君伏几呻吟,固却之。退而嘻曰:“若生有害于人,死有益于人,吾何视为?”君与贵人交,必狎侮,出嫚语相訾謷②,诸公意不堪,然独良其方,无可如何。余得交于君,因大理高公。公亲疾,召君,不时至;独余召之,夕闻未尝至以朝也。
君家日饶益,每出,从骑十余,饮酒歌舞,旬月费千金。或劝君谋仕,君曰:“吾日活数十百人,若以官废医,是吾日杀数十百人也。”诸势家积怨日久,谋曰:“陈君纵逸,当以官为维娄,可时呼而至也。”因使太医院檄取为医士。君遂称疾笃,……数月竟死。
君之杜门不出也,余将南归,走别君。君曰:“吾逾岁当死,不复见公矣。公知吾谨事公意否?吾非医者,惟公能传之,幸为我德。”乙亥,余复至京师,君柩果肂,遗命必得余文以葬。余应之,而未暇以为。又逾年,客淮南,始为文以归其孤。
君生于顺治某年某月某日,卒于康熙某年某月某日,妻某氏,子某。铭曰:“义从古,迹戾世,隐于方,尚其志。一愤以死避权势,胡君之心与人异?
【注】①困惾(zōng宗),阻塞不通。忿蓄:积聚不散。②嫚(màn慢):倨傲,轻侮。訾謷:非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好方,无所不通           方:医术
B.余尝造君                  造:到……去
C.每出,从骑十余             从:使……跟随
D.惟公能传之                 传:宣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死有益于人,吾何视为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①因使太医院檄取为医士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①君之杜门不出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①胡君之心与人异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几句话,全都能表现陈驭虚傲视权势之家的品格的一组是(   )
①疫者闻君来视,自庆不死
②君伏几呻吟,固却之
③君与贵人交,必狎侮
④公亲疾,召君,不时至
⑤因使太医院檄取为医士
⑥遗命必得余文以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驭虚能依据前人的生活情况,针对病例采用独特的药方治好病人,并能合理解释病因,医术高超,令人信服。
B.权贵们派人来请他出诊,他坚决拒绝,因为他认为这些权贵“死有益于人”,这表现出他蔑视权贵的正直品格。
C.作者对陈驭虚“性豪宕”“迹戾世”等行为隐含不满,所以对其“为文”的请托以“未暇以为”为借口来应付。
D.本文用几个典型事例(治疫、抗诊与拒仕)来表现陈驭虚的医术和品德,事例不多而人物风貌却跃然纸上。
5.(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公意不堪,然独良其方,无可如何。
译文:
②吾日活数十百人,若以官废医,是吾日杀数十百人也。
译文:
(2)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在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参考答案
1、D(为……作传)
2、A(A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呢” B副词,于是,就;介词,依靠,凭借。C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这。D介词,同,和;动词,给)
3、B(①突出陈驭虚医术高超 ⑤这是写诸势家对付陈驭虚的手段 ⑥写陈驭虚的愿望)
4、C(“不满”与原文不符,句子表述的因果关系文中也没有根据)
5、(1)①众权贵心中不能忍受,可是只以为他的医术好,对他无可奈何。
②我每天救活几十上百人,如果因做官而废弃医术,这就等同于我每天杀死几十上百人啊。
(2)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在至者。
(翻译: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参考译文:
陈典,字驭虚,京城人。性格豪爽不羁,喜欢歌舞女色养狗骑马,显出一副有钱有势的派头,可是他却不乐于做官。年轻时喜欢医术,没有不精通的,而唯独凭善于治疗疫病的本领而闻名。病者听说陈驭虚来看病,自己庆幸不会死了。京城每年都发生大瘟疫,从晚春到秋天都不停止。康熙辛未年,我在京城游历,我的一位仆人染上瘟疫,陈驭虚叫人买来冰块并用大缸盛好,叫他尽情地喝,一会儿就喝光了;到了晚上,将药喝下去,他大汗如雨流,病就好了。我问他这样治的道理,陈驭虚说:“这就不是一般医生所知道的。这里人畜集中拥挤,吃的是腥膻味重的东西,家里没有厕所,污水满街,而护城河长久堵塞,没有宽阔的大河深沟来排放污染物。正当春天的时候,地气聚集上冒,淫雨泛滥,烈日蒸发,伤害人的内脏,阻塞郁积,成为病疫。冰气迅猛下渗,不用这种办法就不能除去病害,所以以前收藏冰块,用于举行宾礼、宴会、丧礼和祭祀等场合,而那些老疫病也受到冰气的渗透,百姓就不会染上疫病。我是借鉴他们流传下来的方法啊。”
我曾经到陈驭虚家中,看见那些权贵们派来催促陈驭虚的使者成群到来。使者们在台阶下叩头,而陈驭虚趴在案几上呻吟装病,坚决推却他们。背开他们就嘲笑说:“他们活着对人有害,死了对人有好处,我为什么要给他们看病呢?”陈驭虚同权贵们交往,一定要戏侮他们,说一些傲慢的话非议他们,众权贵不能忍受,可是只以为他的医术好,对他也无可奈何。我通过大理寺卿高裔和陈驭虚有交情,高裔公亲人染病,派人来请陈驭虚,他却不能及时到达;唯有我请他,没有晚上听说等到天明才去的。
(九二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注】;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曰“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
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
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
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注释】染衣:僧衣。意思是出家为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应度及诸孙             度:担心
B.与季直素善               善:友好
C.还除散骑侍郎             除:(被)任命
D.政尚清静                 尚:崇尚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是( )
①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哒殡敛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季直自幼聪慧,颇得祖父赏识,在他五岁母亲去世时,家人将其从寺院中赎回,陶季直抱着母亲,痛哭不止,他悲哀的表情犹如成人,令在场者无不倍感辛酸。
B.陶季直“及长”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地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清净”,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誉他任职之处清净和平。
C.陶季直认为刘秉、袁粲二人都是儒生,他们推翻齐高帝的图谋必败,因此坚决不参与他们的谋反,而日后刘秉、袁粲二人服罪处死的结局也充分验证了陶季直预见的正确性。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两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听闻他事迹的人无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就连梁高祖都慨叹:“梁拥有了天下,竞见不到这个人。”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
(2)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
(3)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
【参考答案】
1.A  A项:“度”,考虑
2.C  ①表现陶季直“早慧”;③表现陶季直的“吏节”;④表现陶季直屈从世俗之见,三句均未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
3.D  D项:人们悲伤的是陶季直死后家无余财,而不是他的志向
4.(1)陶季直年少时聪明出众,陶憨祖很喜欢他并对他感到惊奇。
(2)接连让他出任司空司徒主簿,把府中事务托付他处理。
(3)陶季直平常清苦达到极点,又隐屠十几年。
【参考译文】
陶季直,丹阳秣陵(南京)人。他的祖父陶愍祖,是宋朝(南北朝时期的宋)的广州刺史。他的父亲陶景仁,官至中散大夫。陶季直年少时聪明出众,陶愍祖很喜欢他并对他感到惊奇。陶愍祖曾把四盒银子放在面前,让孙子们各自来选,陶季直当时才四岁,只有他没有去拿。别人问他原因,陶季直说:“如果(祖父)有赏赐,应当先赏给伯父、父亲,不应该考虑孙子,所以我不拿。”陶愍祖对他更加感到惊异。陶季直五岁时母亲去世,他像成人一样哀痛伤心。起初,他母亲没病时,他受家命出家为僧;母亲去世后,家人才把他赎回来,陶季直抱着母亲号啕大哭,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到悲伤感动。
等到长大,(陶季直)好学,对于名利淡薄。开始被任命为桂阳王国侍郎、北中耶镇西行参军,他都没有赴任,当时人称他为“聘君”。因为父亲去世服丧三年,孝服除后,尚书令刘秉担任丹阳尹,引荐陶季直为丹阳后军主簿,担当领军功曹的职务。出任望蔡县令,很快因病免官。当时刘秉、袁粲因为齐高帝权势一天比一天显赫,想要图谋废掉他。刘秉一向敬重陶季直,想跟他商定计策。陶季直认为袁粲、刘秉是儒士,一定会导致颠覆败落,坚决推辞不肯赴任。不久,刘秉等人果然被诛。“
齐朝建立之初,陶季直担任尚书比部郎,当时褚渊是尚书令,与陶季直关系一直很好,接连让他出任司空司徒主簿,把府中事务托付他处理。褚渊死后,尚书令王俭因为褚渊有极高的善行,想加谥号为“文孝公”,陶季直请示说:“‘文孝’是司马道子的谥号,他这个人恐怕不具有这样的美德,不如加谥号为‘文简,。”王俭听从了他的话。陶季直又请求王俭为褚渊立碑,他自己从始至终地保护着这碑,很有属下的操守,当时的人都赞美他。
他升迁为太尉参军。出京任冠军司马、东莞太守,他任职期间东莞郡被称为清静安定,回朝后,被任命为散骑停郎,领军左卫司--5。转任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死后,明帝作为相国,铲除并己,陶李直不肯逢迎他,明帝很是忌惮他,l就把他调出京城任命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关地区的长冒,一向士人很少担当:有人欢胸季直登门表达谢罪之意,明帝召见了他,便留他,任命他为骠骑谘议参军,兼任尚书左丞。后又升迁为建安太守:治理政事崇尚清静无为,百姓感到安警。回朝为中书侍郎,王台府升迁为游击将军,兼任廷尉。
梁建立后,迁任给事黄门侍郎。常称官当到两千石;他的愿望就全达到了,没有致力于凡俗间的事物,就以病辞官归还故乡。天监初年,在家里被授予太中大夫。高祖说:“梁拥有了天下,竞见不到这个人。”天监十年,死于家中,享年七十五岁。
陶季直平常清苦达到极点,又隐居十几年。到死时,家徒四壁,子孙没有用来殡殓他的费用,听说这种情强的人没有不为他的操守感叹悲伤的。
(九二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
(汉)司马迁
朱公①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②,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③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④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注释】①[朱公]陶朱公,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②[家督]长子,因长子有督理家事的缘故,故称家督。③[星宿]我国古代对星座的称谓,共分二十八宿。④[三钱]本指夏商周对钱币所分的三等:赤、白、黄。黄为上,白次之,赤为下。这里指钱库。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装黄金千溢
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合24市两
B.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赍:赠送;给予
C.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
阎:里巷的门
D.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
赦: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
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B①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
②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C①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D①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项,全都表现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的一项是(     )
①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②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
③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④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
⑤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⑥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译文:
(2)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
译文:
(3)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
译文:
5.儿子因犯罪被处死,“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朱公为什么还笑呢?
【参考答案】
1.B(赍jī,携带,拿着)
2.B(B项中的“乃”均为副词,可译为“于是”。A①介词,可译为“用”;②动词,可译为“带领”。C①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可译为“……的地方”;②名词,可译为“地方”。D①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②代词,相当于“这”)
3.D(③陶朱公长子去庄生家索回金钱。④陶朱公长子索回金钱的举动极大地伤害了庄生,于是他进宫,借路人之语激起楚王的愤怒。⑤楚王先杀陶朱公的二儿子,然后再大赦天下。①朱公长子坚决要求去看望弟弟,朱公不答应。②朱公长子遵照其父的吩咐去庄生家,送上书信和黄金。⑥朱公最初打算派小儿子去的原因)
4.翻译句子:
(1)朱公长子离开庄生家,不再去拜访庄生,而私自留在了楚国,把他私下带来的黄金拿去送给楚国掌管事务的贵人。
(2)朱公长子认为楚王本来要行大赦,二弟理所当然会被放出来,把那些贵重的黄金白白送给庄生,一点用处也没有。于是他又去与庄生相见。
(3)假使是派小儿子去,他生来就看见我很富有,坐着坚固的车,骑着良马,经常外出逐猎,不知道财产是从哪里来的。
5.①事情结果早在朱公意料之中
②因大儿子看重钱财而造成后果,事出有因,不必悲伤。
③知子善用,宽容大度。
参考译文:
朱公住在陶的时候,生了个小儿子。小儿子长大以后,朱公的第二个儿子因为杀死了人,被囚在楚国。朱公就说:“杀人的凶手判死罪,这是常理,然而我听说过:家有千金的孩子,不应该在大庭广众前被处决。”就告诉他的小儿子,教他去探视一下,于是装上黄金二万四千两,将其置放于一褐色器物中,用一辆牛车载运,并派遣他的小儿子押运。朱公的大儿子坚决要求去,朱公不答应。大儿子说:“在家里,大儿子有督导家事的义务,所以叫做‘家督’,现在弟弟有了死罪,父亲不派遣我去,而派小弟去,这是我没本事。”想要自杀。他的母亲为他辩护道:“现在派小儿子去,不一定就能使二儿子生还,而你却先逼死大儿子,这怎么好呢?”朱公别无他法,只好派长子去。替他写了一封信给从前的好朋友庄生,并对老大说:“你一到那里就送上千金到庄生的住所,任凭他怎么处理,千万别与他发生争执。”大儿子就出发办事,还私自带着几百镒黄金。
到了楚国庄生那里,见到庄生的房子利用城墙做后墙,拨开藜杂草才能走到前门。走到他家门口,看见他家很贫困。然而,朱公长子还是打开信匣,送进二万四千两黄金,完全照父亲所说办理。庄生便说:“你可以赶快离去了。小心地走开,切勿逗留,即使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为什么。”朱公长子离开庄生家,不再去拜访庄生,而私自留在了楚国,把他私下带来的黄金拿去送给楚国掌管事务的贵人。
庄生虽然是居住在十分贫穷的小巷门户里,然而他廉洁正直的名声是闻名全国的。自楚王以下的人,都像尊敬老师一般地尊敬他。至于朱公送的金钱,他也不是有意要接受,是打算事成以后,将金钱归还朱公,以表示其诚信。所以当金钱送来的时候,他就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金钱。如果我病死了,来不及提前交代你,记着以后归还他,不要动它。”但是朱公的长子不明白庄生的用意,还认为送他黄金不会有什么作用。
庄生找到一个适当的时机去见楚王,说:“某星宿出现在某个位置,这对楚国是有害的。”楚王平素相信庄生,便问:“那现在该怎么办?”庄生说:“只有用恩德才可免除灾害。”楚王说:“你不要说了。我正打算去办这事。”楚王便派使者封闭了三钱的府库。楚贵人惊喜地将此事告诉朱公长子说:“楚王要大赦犯人了。”朱公长子问:“如何见得呢?”楚贵人说:“每逢楚王赦免犯人,经常是先封闭三钱的府库。昨天傍晚,楚王已派使者封闭了三钱的府库。”朱公长子认为楚王本来要行大赦,二弟理所当然会被放出来,把那些贵重的金钱白白送给庄生,一点用处也没有。于是他又去与庄生相见。庄生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还没回去?”朱公长子说:“我还没回去。当初是为弟弟的事来见你,现在弟弟的罪楚王已议定自然赦免,所以再来辞谢。”庄生知道他的用意是想拿回他的金钱,便说:“你自己到屋子里去拿金子吧!”朱公长子就到屋里拿了金子走了,还独自高兴得不得了。
庄生因被朱公长子捉弄,感到十分羞愤,便再进宫见楚王,对楚王说:“我前些天说某星宿的事,您打算用修德的方式来回报。今天我出门去,外面的人都说:‘陶地的富豪之人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他的家人拿了许多金钱贿赂了王的左右,所以王并不是为了体恤楚国人民而行赦,乃是因为朱公儿子的缘故。’”楚王大怒说:“我虽没有什么德行,怎么会因朱公儿子的缘故而特别施恩大赦呢?”就命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第二天才下赦免的命令。朱公的大儿子最后取得他弟弟的尸体回来。
到家以后,他母亲和陶邑的人都很哀伤,只有朱公一人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他一定会杀死他弟弟的。他并不是不爱他弟弟,而实在是不能忍心舍弃钱财。这是因为他年少的时候,和我一起为了谋生,亲历艰苦,所以对舍弃财物看得很重要。假使是派小儿子去,他生来就看见我很富有,坐着坚固的车,骑着良马,经常外出逐猎,不知道财产是从哪里来的,所以他会轻易地舍弃财物,不会吝惜的。前次我所以想派小儿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财物呀!而大儿子是做不到的,所以最后杀死了他的弟弟,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有什么可悲痛的呢?说实在的,我本来是日夜盼望他带丧归来的。”
(九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雪涛阁集》①序
〖明〗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②。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③,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旨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④,何也?”
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有删略)
〖注释〗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②鞓红鹤翎,指牡丹花中“鞓红”和“鹤翎”等品种,经过改良可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③驺子:掌管车马的仆役。④俳:滑稽,幽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               通:懂得
B.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                  胜:胜任
C.而不敢自伸其才                      伸:施展
D.有以平而传者                         传:流传
2.作者说:“诗至此,抑可羞哉。”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感到羞耻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
②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③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
④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
⑤一唱亿和,优人驺子,共谈雅道
⑥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来看,作者没有受到序言体裁的束缚,先是淋漓尽致地阐明自己的文学主张,最后才落笔于文题。
B.作者在文中先从正面立论,用类比的方式,以美丑的标准随着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观念而改变,来指出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
C.作者旗帜鲜明地批评了近代文人的各种复古做法,并对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予以了全面否定。
D.文章最后,作者用创新的文学观评论江进之的诗文创作,既使前文论证得到进一步印证,又起到照应标题的作用。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2)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
(3)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
【参考答案】
1.B   B项:“胜”,“胜过”或“超过”
2.A   ②是说明文章“不能不古而今”的原因;④是对进之文章内容的陈述,没有批评的意思;⑥是对进之诗歌成就的评价,与羞耻没有关系
3.C   C项:论断过于绝对,作者并没有对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予以全面否定。如袁宏道为之作序的《雪涛阁集》的作者江进之,就属于近代文人中的一员,而袁宏道能给他创作的诗文集作序,就表明袁宏道并没有全面否定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
4.⑴模仿古人说话的样子来冒充高古,这就像是在严寒的冬天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或“这是像在严寒的冬天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的做法”)。
⑵每次相聚一定用诗文互相勉励,意图纠正现在模拟抄袭的风气。
⑶古代和现代文人,被诗歌创作所困扰,所以超凡脱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现,是为了摆脱诗歌创作中的约束和解除其中的束缚。
【参考译文】
文章不能不发生由古代到当代的变化,是时代发展使它这样的。它的美好或丑恶的品质的形成,不是由于追随少数人的眼光,而是由于追随时势的变化。所以即使没有情感的花草树木也要有所变异,牡丹花中的鞓红和鹤翎等品种,就不能不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只有认清时势的人,才能像防止河堤溃毁那样防止文章衰败,从而懂得文章变化的规律。古代有古代的时势,当代有当代的时势,模仿古人说话的样子来冒充高古,这就像是在严寒的冬天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
近代的文人,开始提倡用复古的理论来超过前人。复古是对的,但是他们已经到了把抄袭当做复古的地步,模拟前人字句,追求与古人勉强相合,放弃眼前景物不写,而去拾取前人陈腐失真的文辞。有才能的人被旧的体式所屈服,不敢施展自己的才能;没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拾取一二句不切实际的话语,拼凑成诗。聪明人受这种习气的牵制,愚笨的人喜欢这种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亿万人响应,连优伶和侍从这样的俗人,也一起谈论风雅的志趣。唉,诗歌创作到了这种地步,就使人感到羞耻啊!那么从诗歌创作到散文创作所产生的弊病,大概可以看出来了。
我和进之自从在吴县交往以来,每次相聚一定用诗文互相勉励,意图纠正现在模拟抄袭的风气。进之才能突出见识高远,信笔所写信口所说,都形成一定的规则,他所说的都是现在人不能说的和不敢说的。有人说:进之的散文高超脱俗清爽明朗,语言切实音节悠长,在这方面他无疑属于当代有才能的人。他的诗极力创新和变化,所写事物都能完全地表达出它们的情状,但是其中有时有一两句话接近于平易、俚俗和滑稽,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是进之纠正不良习气的作品,他认为不这样不足以纠正浮浅的弊病,并且开阔当时人的眼界。不过在古代也有这样的诗句,有因为平易而流传的,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俚俗而流传的,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滑稽而流传的,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就是这样的。古代和现代文人,被诗歌创作所困扰,所以超凡脱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现,是为了摆脱诗歌创作中的约束和解除其中的束缚。要不是这样,古代有才能的人有什么不能写的,为什么要选择一二句浅显的话语,不能自行割舍,以至于招来世人的讥笑呢?拿这种观点来看进之的诗,他无疑是诗的大家了。此集中诗歌若干卷,散文若干卷。此集编成,进之自己起名为《雪涛阁集》。石公袁子为此集作序。
(九二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雷于粤
雷于粤为最远郡。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②出守。舟入江遇盗。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③,而群诡为仆人④,莫能察也。抵郡逾月,甚廉干,有治状,雷人相庆得贤太守,其寮属及监司使⑤,咸诵重之。
未几,太守出示:禁游客,所隶毋得纳金陵人只履;否者虽至戚必坐。于是雷人益信服新太守乃能严介若此也。
亡何,守之子至,入境,无敢舍者。问之,知其禁也,心惑之。诘朝,守出,子道视,非父也;讯其籍里名姓,则皆父。子悟曰:“噫!是盗矣。”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监司曰:“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于是戒吏:以卒环太守舍,而伏甲酒所。旦日,太守入谒。监司饮之酒,出其子质,不辨也。守窘,拟起为变,而伏甲发,就坐捽⑥之。其卒之环守者,亦破署入。贼数十人卒起格斗,胥⑦逸去,仅获其七。狱具如律⑧,械送金陵杀之。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盗也。
东陵生⑨闻而叹曰:“异哉!盗乃能守若此乎?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非盗也,则无宁以盗守矣。其贼守,盗也;其守而贤,即犹愈他守也。”
(徐芳《雷州盗记》)
[注释] ①节选自《虞初新志》。作者徐芳,清初小说家。著有志怪小说《诺皋广志》。②部曹:指京师各部司官。 ③持牒(dié)往:拿着公文前往雷州。牒,公文。④诡为仆人:诈称是仆人。诡,假装。⑤其寮属及监司使:他的部下和上级。寮属,部下。监司使,监察州郡官吏的官,在所派监察区内巡回监察,行使检举官吏的罪状的权力,必要时在监察区内设署。 ⑥ 捽(zuó):揪。  ⑦胥(xū):都,全。⑧狱具如律:按法律定案。狱具,定案。 ⑨东陵生:作者自称。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        黠:
②亡何,守之子至               亡何:
③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     白:
④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   向: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 雷于粤为最远郡/新竹高于旧竹枝
②乃能严介若此也/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
A.①意思相同,②不同    B.①②意思均相同
C.①意思不同,②相同    D.①②意思均不同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 以部曹出守/则无宁以盗守矣
②否者虽至戚必坐/就坐捽之
A.①用法意思相同,②不同    B.①②用法意思均相同
C.①用法意思不同,②相同    D.①②用法意思均不同
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 入境,无敢舍者/以卒环太守舍
②其卒之环守者/贼数十人卒起格斗
A.①用法意思相同,②不同        B.用法①②意思均相同
C.①用法意思不同,②相同        D.用法①②意思均不同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
译文:
6.作者借这个故事要抨击和讽刺的是(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
1.①“聪明”而狡猾,此指狡猾;  ②没有多久,不久。(亡,通“无”); ③告诉,禀告;   ④以前的,先前的。
2. D(①在/比  ②表示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却、反而,竟然/才)
3. A(①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②犯法,这里是治罪或加罪、判有罪、判刑、让…坐牢的意思/同“座”,座位。)
4. D(①留住,留宿,提供住宿,让…住宿/住宅,住处,住所 ; ②士兵/同“猝”,仓促 。)
5.别声张,我明天请太守吃饭,然后让(使)你出来见他(和他对质)。(重点词:饭,用作动词;出子,使你出来。省略成分。)
6.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非盗也。
参考译文:
雷州在广东是最远的一个郡。祟祯初年,有一个金陵人,以部曹的身份(去雷州)出任太守。船进入长江时遇到强盗。强盗知道他是太守,就把他杀了,同时把他的随从也消灭了,只留下他的妻子和女儿。群盗让同伙中一个最聪明而狡猾的人做假太守,拿着公文前往(雷州上任),而其余的强盗装做仆人,人们都不能察觉。到达雷州过了一个月,伪守非常廉洁能干,地方出现了大治的景象。雷州人都互相庆幸得到了好太守,他的部下以及监司使都称道并很器重他。
不久,“太守”贴出告示:禁止游客,所管辖的地方不能接待一个金陵人,不然的话,即使是太守最亲密的人,也-定要治罪。于是雷州人更加信服新太守竟能如此的严格耿直。
没有多久,太守的儿子来到雷州,入境以后,没有人敢留宿(他)。他问起这件事,才知道是太守有禁令,心中很感疑惑。次日早晨,“太守”出来了,太守的儿子在路边一看,不是他的父亲;讯问“太守”的籍贯、姓名,可都跟父亲-样。太守的儿子明白了,说:“唉,这是强盗啊。”可是不敢公开说,只好秘密地把这件事报告了监司使。监司使说:“别声张,我明天请太守吃饭,并且让你出来见他。”于是使官吏戒备,派兵包围“太守”的住宅,并在吃饭的地方埋伏下武装士兵。第二天,“太守”进来拜谒监司使。监司使请他喝酒,让太守的儿子出来对证,“太守”不能辨认。“太守”很难堪,想要起来作乱,于是埋伏的士兵立刻出动,在座位上揪住了他。那些包围“太守”住宅的士兵,也攻破官署冲了进去,几十个强盗仓促起来搏斗一番,都逃跑了,只抓住了其中七个人。按法律定了案,带上枷锁,押送金陵杀了他们。于是雷州的人们才知道以前的太守不是真太守,是强盗。
东陵生听到这件事叹息着说:“奇怪呀!强盗竟能做这样的太守?现在的太守不是强盗,可是他们的行为很少不像强盗,就不如用强盗做太守了。那个贼太守,是强盗;他做太守做得很好,还胜过了其他的真太守。”
(九二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雹神
蒲松龄
王公筠仓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曰:“闻驺从将临,先遣负弩。”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1我们在高中课文中读过的《聊斋志异》中的篇名是《         》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字
(1)天师治具相款                    (2)志其月日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C.又起,高于楼阁。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D.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人非生而知之者
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少间”相似的一项是
A.适言奉旨雨雹               B. 质明,避哨竹林中
C.无何,宰以卓异闻           D. 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5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1)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2)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6作者借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促织》
2、(1)款待、招待   (2)记
3、B
4、C
5、(1)(王公)到湖边,刚登上小船,就有一个人驾着小艇驶来,让船上的人替他通报。(甫、为通、省略句)
(2)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我)怎么能私自通融屈从你呢(判断句、敕、徇)
6、作者借小说表达了为官要为百姓谋福利。在不违背最高统治者旨意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为百姓办事的思想情感。
《雹神》译文:
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王老先生立刻接见了这个人,只见这人外貌端庄,衣着整齐,他从怀中取出张天师的拜帖,说:“得知长官驾临,特先派我来迎接王老先生。”他一听十分惊讶,知道张天师可以未卜先知,更把他看成是神,诚心诚意地拜会他。
张天师设酒宴款待,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忙碌侍候。过了一会儿,他向张天师小声打听这个人。张天师对王老先生说:“此人是先生的同乡难道你不认识吗?”王老先生问这个人是谁,回答说此人就是世间传说的雹神李左车呀。王老先生一听惊讶得变了脸色,张天师接着说:“刚好他向我说要奉上帝旨意去布雨下雹,所以特来告辞。”王老先生问:“向何处下雹?”回答说:“章丘。”王老先生想到章丘和他所管辖的地方相邻,十分关心,便离开席位请求天师免去这场雹雨。张天师说:“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王老先生仍然哀求不止。张天师低下头来想了很久,才当面嘱咐雹神说:“把冰雹降在山谷,不要伤害庄稼这就可以了。”接着又嘱咐说:“贵客坐在这里,要慢慢离开,不要毛手毛脚。”雹神听后退出殿堂。走到庭院里忽然见他脚下生烟烟雾环绕,这样过了一个多时辰后便飞升起来。开始时,升的和庭院中的大树一般高;继续飞升便和楼阁一般高;然后呼隆一声向北方飞腾而去,殿堂立刻受到剧烈震动,席上碗盏都被震歪碰倒。王老先生吓得说:“去时真如雷霆,张天师说因为刚才告诫了他,所以才慢慢飞升而去。不然的话呼地一声轰鸣,他就会立即消失。”王老先生告辞回到住所,记下拜访那天年月,派人去章丘打听。果然那天下了大雨冰雹,雹粒布满沟壑,田地里却只有几粒而已。
(九二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霍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喻前画①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二等,众庶莫不多光。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乱。光与群臣连名奏王,“……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当废。”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②,曰:“愚戆不任汉事也。”光送至昌邑邸,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光涕泣而去。
《汉书·霍光传》
【注】① 前画:汉武帝曾赐画于霍光,画周公背成王受诸侯的朝拜。②  王西面拜:长安在西,西面拜即遥拜长安宗庙。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嗣:继承
B、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        常:固定
C、明日,诏增此郎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多:称赞
D、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        亡:死去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
B、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
C、光为人沉静详审
D、初辅幼主,政自己出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霍光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
① 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
② 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
③ 初辅幼主,政自己出
④ 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⑤ 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
⑥ 明日,诏增此郎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帝特别信任霍光,临终之前,赠画托孤,让霍光辅佐幼帝。霍光也是不负先王重托,尽心辅政。
B、霍光仪表堂堂,举止谨慎。他每次出入殿门,站立、前进都有固定的位置。一个官员暗暗记下他站立、前进的位置,仔细观察,发现丝毫不差。
C、一夜,大殿发生怪异的事情,群臣混乱。霍光向尚符玺郎索要国玺,尚符玺郎宁死不给,霍光非但不生气,反而赞赏他的忠于职守,第二天就提升他为二等官。
D、汉昭帝去世之后,其子广陵王刘胥继承帝位,但他行事淫乱。霍光无奈,联合群臣弹劾皇帝,将皇帝流放外地。皇帝临走时,表露出悔过之心。
荀 巨 伯 远看 友 人 疾 值 胡 贼 攻 郡 友 人 语 巨 伯 曰 吾 今 死 矣 子 可 去 巨 伯 曰 远 来 相 视 子 令 吾 去 败 义 以 求 生 岂 荀巨 伯 所 行 邪 贼 既 至 谓 巨 伯 曰 大 军 至 一 郡 皆 空 汝 何 男 子 而 敢 独 止 巨 伯 曰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我 身 代 友 人 命 贼 相 谓 曰 我 辈 无 义 之 人 而 入 有 义 之 国 遂 班 军 而 还 一 郡 并 获 全
——《世说新语·德行门》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参考答案】
1、D(D项中“亡”应读作“wù”,通“无”。)
2、C(A项中“上游”是指“皇上游玩”;B项中“明日”是指“第二天”;D项中“自己”是指“从自己”。)
3、C(②项只能体现霍光为人资性端正;④项只能体现霍光为人谨慎;⑥项只能体现霍光为人公私分明,重贤举贤。)
4、B(A项错在,汉武帝赠画给霍光并不是在临终之前;C项错在,霍光第二天并没有提升尚符玺郎为二等官,而是提升他官职两级;D项错在,广陵王刘胥不是汉昭帝的儿子,是汉武帝的儿子。此外,刘胥并没有继承帝位,是昌邑哀王之子刘贺继承了帝位。)
5、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皆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6、荀巨伯远道去看望生病的友人,正赶上胡人攻打郡城。朋友劝巨伯道:“我今天是活不成了,你应该赶快离开。”巨伯回答说:“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放弃道义以求得活命,岂是我荀巨伯所做的事?”胡人到了以后,对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独自留在这里?”巨伯说:“朋友生病,我不忍心丢下他离去,宁愿用我的身体换取他的性命。”胡人听了互相说道:“我们这些无道义的人,进入了有道义的国家啊。”于是撤军而回,整个郡城都获得保全。
【参考译文】
后元二年春天,汉武帝出游五柞宫,得了重病,霍光流泪问道:“如果有了意外,谁来继承王位?”武帝说:“你不明白先前给你那幅图画的意思吗?立小儿子,你像周公那样辅佐他。”第二天,武帝逝世,太子继承天子的尊号,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八岁,国家大事全由霍光决断。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身高达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眼舒展,须髯很美。每次从宫殿门进出,站立、前进都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暗记下一看,尺寸丝毫不差。他的资质本性端正得就像这样。开始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想望他的风采。宫殿中曾出现过怪异的现象,一夜间大臣们互相惊扰,霍光召来符玺郎要玺,郎官不肯交给霍光。霍光想夺玺,郎官手按着剑把说:“我的头可以得到,国玺你不能得到!”霍光认为他做得很对。第二天,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老百姓没有不称颂霍光的。元平元年,昭帝去世,没有后代。武帝六个儿子只剩广陵王刘胥还在,众大臣议论立谁为帝,都主张广陵王。广陵王本来因为行为有失道义,不为武帝所重用。霍光内心感到不妥当。刘贺是武帝的孙子,昌邑哀王的儿子。到了以后,继承王位,行淫乱之事。霍光与众大臣联名参奏昌邑王,“……您荒淫迷惑,全失帝王的礼仪,扰乱了汉朝的法度,……应当废黜。”(霍光)当即抓住他的手,解去他的御玺和绶带,捧给皇太后,扶着王走下大殿,送出金马门,众大臣跟着送行。昌邑王向西拜了一拜,说:“(我)又笨又傻,不能承担治理汉朝的大事啊。”霍光送(王)到昌邑的住所。霍光自责道:“您的行为愧对于天,我们这些臣子无能而且胆怯,不能舍弃生命来报答您的恩德。我宁可对不起您,也不敢对不起国家。希望您能自我爱惜,我今后长时期内不能再在您的身边了。”霍光流泪哭泣而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含详解和译文)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之二
备考2023一轮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之单音节文言实词
文言文专题阅读24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译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