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健养生:雨水节气养生须知
今日雨水,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它往往在春节之后的正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时节,天气也渐渐回暖,气温将有所升高。雨水时节,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变化大,而且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此时,养生保健最关键的就是要注意保温、调养脾胃。具体来说,其养生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春捂”
"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要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春捂注意事项:
1、不忙减衣
初春到来,气温回升,但这个回升是一个渐变过程,气温会忽高忽低,天气会忽冷忽热,人们常常不能预测到这种变化,遇到气温回升就减去衣服,而突然气温下降了,衣服还没有加上,这样就会患上感冒、支气管炎等疾患,也会使原来的疾病加重,特别是老人、小儿,以及产妇和慢性病患者,不要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
2、上薄下厚
人的阳气根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因此,初春时节,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有的年轻女子初春时节为了美丽,早早地就换上了裙装,致使关节疼痛,行走不便,这在门诊上可经常见到。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3、积极保护
春季是常见病多发季节,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日子。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的人,一遇到气温突变,或花絮拂面,或粉尘飞扬,旧疾就会复发,甚至加重,此类病人要积极保护自己的身体。患呼吸道疾病的人,出门要戴口罩,少到公共场合去;患关节疼痛的人,要保护好自己的关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不可忽视“倒春寒”的影响,“避风如避箭”这句话,要时刻记在心上。
二, 调养脾胃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强调了雨水季节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在饮食调养方面,应以调养脾胃功能为主,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避免脾胃受凉。春天是调养脾胃的时节。以下这几种食物,不妨多吃一些,它们对脾胃的保养大有益处。
1、多吃高粱
中医认为,高粱能入脾经和胃经,因此,对脾胃有着很好的调养作用。高粱里面含有尼克酸,这是一种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健脾胃成分,对于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的人来说,食用高粱可以起到很明显的效果。
2、多吃红枣
红枣富含铁、糖、钙、维生素C等元素,它们都对脾胃有着很好的滋补作用。中医认为,春季的时候,肝容易生发过度,从而殃及脾胃,而红枣可以防止肝的过度反应,保肝的同时,也就保了脾胃。因此,多吃红枣,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力,还可以保肝健脾。
3、多吃薏米
中医认为,多吃薏米可以帮助我们除去湿气。雨水节气之后,雨量增加,正是容易被湿邪入侵的时候,所以,多吃薏米除湿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薏米的另外一个显著功效就是可以健脾。因此,无论是出于哪种需求,这个时节都是吃薏米的最佳时机。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薏米性偏凉,阳虚体质的人食用应适量。
三,适度运动
雨水是早春节气,昼夜温差大,因此,不宜于做过于激烈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以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按摩腹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来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来有助于腹部的保暖,有利睡眠质量。
四,心气平和
春天的天气多变,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常态。清心寡欲,制怒养肝,以养元气。静心则气血平稳,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伤心气。心气充沛,方能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节气养生:雨水节气如何注意养生?
雨水节气养生保健应注意哪四点
雨水养生
明日雨水丨一个充满神奇的节气!
宝宝节气养生|谷雨
芒种时节话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