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宝印:大学时光 母校情怀
userphoto

2023.03.13 河北

关注

陈宝印 (机械 1964)学长详细描述了当年的学习情形,又把我们带回到当年的学习场景中。

作者读书时的照片

作者当时学习时的照片

2016,“十三五”开局之年,母校迎来建校120周年。为此,特撰此文对大学五年生活进行回忆,以示纪念。

一、我的梦想

1952年,我考取了当时的省重点中学唐山省中初中部,报考人数达5000多,但只录取350名,我名列第十二,可见考取该校实属不易。1955年我又升入本校高中部。就是从这年开始,唐山省中高中部与初中部分成了两个学校,高中部改名为唐山一中。

在唐山一中读书时,我曾经有过很多梦想。最早幻想去苏联留学,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紧张,1958年没有再派中学生去苏联。高考填报志愿时,我还曾想报考北大的地球物理系、天大的化工系、唐院的铁道系;当北航招生人员来校向几个同学介绍航空学院的情况时,也曾想报考北航。

没想到正在准备高考、高考前一个月,突然接到河北省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关于我被提前录取入唐山铁道学院机械系的通知书。唐山一中与唐院只一路之隔,唐院的盛名早有所闻,知道有很多知名教授,并听父亲说过该校历史悠久,他上学时名气就很大;记得,每当我路过唐院大门、看到进出的大学生们时,常常泛起羡慕之心。如今,我提前也成了这个学校的大学生,真是喜出望外。就这样,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用自行车推着行李从唐山一中来到了唐院。

啊!唐院,工程师的摇篮,实现了我从小就想上大学的梦想,开始了难忘的五年大学时光。

二、基础课的学习

一二年级时,我们机械系58级共八个班,每个班二十二三个人,李植松老师担任八个班的班主任,1993年我们毕业30周年返校聚会时李老师已是学校的党委书记。一年级我在58-3班,刚入学担任班主席,后来任团支部书记,由于我们班同学团结的好、各项活动搞的好,作为年级代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曾参加校团委组织的北戴河团干部培训班的学习。二年级调到58-7班,担任团支部书记,后来到系学生分会任学习(宣传)委员。学生的思想工作主要由系党总支和年级党支部、团支部抓。记得,特别是二年级时,由于班上个别同学间出现矛盾,需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晚上八九点钟还不能复习功课和写作业,经常是忙到夜间十一二点才能休息,每天只睡五个小时的觉。

分专业前,一二年级主要是学习基础课,即理论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我们的基础课主要有数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金工(铸造、压力加工、切削、焊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热工学、电工学、水力学及水力机械、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此外还有俄文、政治、政治经济学、辩证法及唯物主义等。记得,各门任课老师的第一讲课,都是概括介绍其课程内容及其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从此我暗暗下定决心,努力学好各门课程。

数学课是开学后的第一门课,开始由著名的数学教授郭可詹先生讲,郭教授讲课艺术很高,引人入胜,记忆深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至今,有些趣事还留在我的脑海中。可惜,郭教授给我们只讲了一个月的课,后来就大炼钢铁停了课。大炼钢铁结束后复课已是一年级下学期了。数学课上的时间最长,一直上到分专业。继郭教授之后,主要由沙治申老师、韩树山教授讲,董锡兰教授、黄克欧教授也曾给我们讲过课。记得黄教授的课,因为口音关系,一定要记好笔记,课后再对照笔记逐字逐句地复习,深入思考,否则所讲内容理解不透;黄教授的板书内容很精练,又深刻又概括的全面。不管是那位老师教,即便是考查课,我都认真学,学习成绩也不错。但遗憾的是有一次高等数学考试,不细心,在求抛物线旋转体体积积分时代错了上下限,错求成抛物线下方的体积,虽然答案是一样的,但还是搞错了,至今想起来还悔得慌呢!

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课,分别由刘锡彭老师、彭子平老师和林良老师、曹琦老师讲授。这两门课在我印象里很深,也很感兴趣。尤其是画法几何,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越学越感兴趣,它是制图的理论基础,有时为搞懂一些原理经常钻研到深夜。记得一次下午的大考,考得特别过瘾,一共七道大题,卷子发下来一道题也不会,但只要不着急不发慌,平时学得扎实,一道题一道题地深入思考,结果都能答出来,可谓老师题出得好,学生答得有意思。

机械制图可谓要求严格,图不只要求画得正确,而且要求画得好,线条的连接、直线和圆弧的连接要圆滑,各种线条的粗细长短都得符合制图的规定,图面要清洁,不得有橡皮擦的痕迹,充分体现了唐院治学严谨的学风。为此,好多同学的制图作业都要熬夜重新绘制,为了保证质量和清洁,得用锋利的刀片刮,橡皮擦过后再用馒头擦拭。

学好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力学基础课,对搞结构分析显得特别重要。给我们上课的分别是徐鹤龄教授,汤听法老师和孙训方教授,陈大鹏老师,这些老师都十分优秀。徐教授理论力学的教学法很好,全路有名,学生学得都挺好。汤老师讲授材料力学时尽职尽责,为了同学们易懂,教材准备得很充分,不厌其烦反复讲解,直到大家搞懂为止。孙教授在材料力学领域名望很高,他编写的材料力学教科书全国很多学校都在用。陈老师结构力学的功底很深,学术水平很高;大家都觉得这门课很难学,考试也比较难,但同学们都能认刻苦钻研,认真学习。

俄文课学习的时间很长,从入学一直学到三年级上学期,主要由赵仲华老师教。由于大部分同学初中、高中都学的是俄文,所以感觉大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是在复习。虽然是考查课,但我觉得将来是有用途的,所以一直努力学习。上阅读课时,特意买了两本俄文专业书,用作课外阅读,有意识地培养阅读能力,巩固基础知识。

总之,每门基础课的学习都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记忆。讲课老师除上述提及的外,还有教物理的王韶华教授,教化学的王珊茹老师,教金工的刘世楷、陆大纮、华瑞敖、王元良、柴润晨老师,教热工的王健元老师,教电工的叶家金老师,教水力学及水力机械的金学易、任云老师,教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的陈永老师,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钟跃良老师,教政治的李泳老师,教体育的徐家增教授等,他(她)们教书育人的精神,讲课的特点、风格、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在唐院,通过基础课的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大炼钢铁运动和三年困难时期的考验

在1958年“大跃进”的形势下,全民大练钢铁,口号是“超英赶美"。当然,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开学一个月后停了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食堂吃饭不要钱,而且24小时随时都有好饭吃,好像真是“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家里寄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订杂志,结余的钱拿回家。

当时的机58-3班,炼钢铁最早是在共产党员团支部书记马守禄带领下,在一分部两排宿舍之间的空地上,挖个坑,安上风箱,把破锅烂铁放在坑里烧,烧红拿出来,再用锤子打,就这么算是开始炼钢了。至今,马守禄扛着风箱领着同学们找地方的形象还印象深刻。

后来,我们又到机器厂,我在锻锤上,破锅烂铁在火炉里烧红后拿出来,再用锻锤打,不一会儿就能打出一大堆,觉得很过瘾,很有成就感。

再后来,我又被分配到本部小高炉群抬铁水包,四个人抬一个铁水包,铁水从高炉里流到铁水包里,我们抬着,快步跑到附近事先挖好的地坑处,一个坑一个坑地浇灌,凉了后就凝成了铁块。那时是不分昼夜地干,实在困了就坐在铁水坑旁边打个盹。记得开大会时,院长在台上作报告,大家都不知道讲些什么,乎乎地睡着了,48小时未合眼,实在是太困了。高炉流出铁水后封堵铁水口时,还有旁边的转炉炼钢时,铁水花、钢水花,四处飞溅,刚开始时特别害怕,怕烧着衣服,烫着身子,等有经验了,什么也不怕了,其实是一般烧不着、也烫不着,看着可怕,实际并不可怕。真是炼钢又练人呀!我们经受了火的考验,培养了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记得到了期末,大炼钢铁运动结束,时任院长钱应麟院长做了个非常精彩的形势报告,句句话都说到每个同学的心里去了,从此复课,同学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

大炼钢铁结束、复课之前,学校还组织去了一趟北京。好多同学和我都是第一次进京,十分兴奋,看到了北京十大建筑建成前的老样子。1959年暑假,学生会又组织部分同学专门去参观刚刚建成的十大建筑,印象最深的是还进了人民大会堂,返校时由于火车晚点,大家在候车室大厅地板上睡了一夜,毫无怨言。

三年困难时期,唐山地区可以说生活是很苦的,学校亦然。特别是饭量比较大的同学,经常饿肚子,严重的腿部浮肿,住进了学校的疗养院。一般同学也都是吃完饭后,再喝上一碗酱油汤,才觉得吃饱了。最苦时,有一个多月顿顿吃地瓜就咸盐水,没有一点菜。早期,-个月的饭票按定量一下就发给大家,有些同学不到半个月就把饭票吃光了,不得已,同学们特别是女同学把省下的饭票捐给他们;后来吸取经验,饭票印成日期,每天分早、中、晚,早上二两、中午三辆、晚上三辆,剩下的印成机动的,以保证顿顿有饭吃。那时,总支书记亲自下食堂,专门抓伙食;学校号召学生不上晚自习,在床上静静躺着,以保存体力。但我们机械系特别是车辆班绝大多数同学一直是刻苦学习,天天坚持上晚自习,记得材料力学课有些听不太懂,晚自习时在东讲堂教室的黑板上互相讲解和讨论,直到深夜弄懂后才回宿舍休息。

在唐院,我们经受了大炼钢铁的锻炼和三年困难时期的考验,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专业课的学习

1960年9月,我们分了专业,我分到车辆58-2班,后来两个班合并成一个班,王刚、王猷丕老师先后担任班主任。我曾先后担任过系学生分会学习委员、团支部组织委员、学习班长。

分专业后,三、四年级和五年级上学期学习专业课。

车辆班的专业课有车辆构造、车辆强度、车辆动力学、制动装置、客车设备、车辆制造工艺、车辆修理、冷藏运输及保温车、车辆线业务等。

车辆构造和车辆强度课由沈培德老师教,先讲构造后讲强度。构造课是各门专业课的基础,沈老师讲得很细,为了让同学们建立感性认识,常带大家去现场观察车辆的各部结构。车辆强度理论比较深,比较难教、难学,但沈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多方面启发同学,并跟踪国外车辆强度计算方法的最新发展情况,把最新知识充实到补充教材中向同学们讲授。沈老师非常能钻研,不仅对车辆强度问题研究的透,而且对电气有着特别爱好,很早以前就曾组装过收音机、电视机。难怪总支书记说“外校拿五个老师换沈老师我们都不换“。但后来,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不得已还是调到上海去了。

车辆动力学由毛教授给我们讲授,徐道玄老师辅导。毛教授在车辆动力学理论方面研究的很深,上课时必须紧跟着他的思路,并要记好笔记,因为所讲内容比教科书要深。下课后得对照笔记认真复习、思考,才能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车辆沿着三个坐标轴六个自由度的运动,即车辆沿着X轴的纵向冲击、侧滚运动,车辆沿Y轴的横向摆动、点头运动,车辆沿着Z轴的上下浮沉、摇头运动,用微分方程式描述,很科学,也很精辟,只有课后好好对着笔记复习,才能真正理解。好多同学都知道,那时毛教授患有严重失眠症,教课任务重,还担任教研室主任,实属不易。

教我们制动课的老师是张开文老师,徐书清老师辅导。张老师是制动方面的专家,对制动技术很精通。我感觉最难学的是那些阀,那么多孔眼儿、通道,各有各的用途和作用,实在不好记,但老师背得滚瓜烂熟,真令人佩服。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积累,我们也慢慢入了门。记得当时考试是口试,抽到哪个题目答哪个题,也未觉得怎么难。

客车设备课是章音老师教的。教科书很厚,内容很多,也很广,机电设备、空调、门窗内部设备,样样学。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客车内部剖视图的讲解和作业,虽然课时很少,仅有一次作业,但很实用,毕业不久,文革初期,我们搞工农兵坐卧两用客车课题研究就用上了,我和一位搞美工的同志,连夜画出该车内部布置的投影挂图,到列车上征求广大旅客意见,直观实用,取到很好效果。

教我们车辆制造工艺课的是霍庶辉老师。对于没有现场实践的我们,觉得工艺课的学习难度不亚于构造、动力学、强度课。但霍老师深入浅出讲得特别明白。霍老师跟同学关系特别好,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同学们有什么问题都愿意找他商量。

车辆修理课由沈志云老师担任。沈老师当时是留苏副博士回国不久,车辆修理课教材上下册两本,是油印的,都是他根据在苏联期间车辆修理方面研究成果编的。车辆修理课对我们来讲不是主课,但沈老师像主科一样对待,认真备课,认真讲解,使同学们对车辆修理有了初步的全面认识。沈老师后来创建的轮轨非线性蠕滑力学模型(即国际上称之的沈氏理论),并应用于迫导向米轨货车转向架的研制,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据此首先被评为中科院院士,后又评为工程院院士,这是后话。

魏绍芬老师教我们线业务,并带我们在锦州进行线业务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与同学们接触不多,但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很好的印象。

冷藏运输及保温车记得是由赵亭林老师和王刚老师讲的。

在唐院,经过全面系统的专业课学习,为毕业设计和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毕业设计

五年级下学期主要是搞毕业设计。我毕业设计的题目是Y20转向架,此外,还有客车总体设计和转向架构架的制造工艺。我的指导老师主要是毛教授,章涵绪老师和霍庶辉老师分别负责客车总体和构架制造工艺方面的指导。由于同学多,车辆教研室的大部分老师都参加了毕业设计的指导。在搞毕业设计之前,我们首先到齐齐哈尔工厂实习,然后又到四方工厂和四方车辆研究所实习、搜集资料,部分同学根据设计题目不同还分别到其他厂实习。我和部分同学在四方厂和四方所听取了有关工程师的专题报告,收集了与毕业设计题目有关的国内外资料。

毕业实习之后,开始进行为期近半年的毕业设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系统、广泛地收集了相关的国内国外资料,绘制出Y20转向架的设计图样,并进行了相关的计算,编写出设计说明书和相关的计算书;绘制了客车总体设计图,编写了设计说明书;编写了转向架构架的制造工艺文件及其工艺流程图等。同样,同学们也都按指导老师要求绘制了相关设计图样,进行了相关计算,编写了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特别是有的同学由于计算工作量很大,再加上返工计算,搞得很紧张,经常熬夜,甚至通宵达旦;几乎所有同学,为了精益求精,设计得更好,都搞到深夜。当毕业设计答辩完后,以致十多个同学累倒发病。后来,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还入选参加了兄弟院校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巡回展览。

在唐院,经过毕业设计,给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六、母校情怀

唐山时的母校,校园十分美丽,绿树成荫,精美建筑古朴典雅,如学校大门、图书馆、东西讲堂、眷诚斋、明诚堂等,我们在那里读书,在它们旁边散步。虽然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已全部破坏,原貌难寻,但它们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听说,唐山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依据遗留照片,已绘制出原建筑群的图样,唐山市准备建唐山交大博物馆公园,恢复重建部分经典建筑。我们是多么盼望唐山交大博物馆公园早日建成呀,在有生之年重新回到“唐院母校”,回忆当年美好时光。

唐院母校,汇聚了全国名师和优秀学子。当年,如前所述,仅就教我们课的老师就有许多教授,其他任课老师当时虽不是教授,但也都是功底深、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讲师。

我们在校读书时,车辆教研室可谓队伍庞大,实力雄厚。记得,那时的老师有毛家训教授、陈忠淦教授、严隽耄老师、沈培德老师、沈志云老师、马鸿飞老师、章涵绪老师、张开文老师、霍庶辉老师、章音老师、徐道玄老师、赵亭林老师、徐书清老师、王刚老师、魏绍芬老师、薛符老师、周恒济老师、王猷丕老师等,还有刚留校的苏宝英同学。动力学、强度、制动学科都各有三四个老师。特别是我们毕业后,几乎所有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晋升为教授,有些老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如沈志云老师,他在机车车辆动力学尤其是轮轨动力学、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理论和随机响应等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主持建造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年代初就被评为科学院院士,后又评为工程院院士,现已是资深两院院士。再如,严隽耄老师是我国机车车辆第一位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近百名,他主持编写了《车辆工程》、《重载列车系统动力学》等教材和著作,为机车车辆动力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他老师也各自在所任教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很好成就,成为资深专家。我们这届同学,也都是优秀学子,在校时学习成绩优良;毕业后努力工作,有些曾当上厂长、校长、总工程师,大多晋升为研究员、教授、教授级高工、高工、副教授等,有些还被评为省(部)市劳模、先进工作者。仅车辆班就我所知,卓国治同学曾任铁道部专业设计院院长;关明全同学曾任长春客车厂副厂长,后任总工程师多年,晋升为教授级高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中国机车车辆工业创新者名录》(1949~2000)一书;常柱同学曾任二七车辆厂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苏宝英同学曾评为市劳模、省优秀党员、部先进科技工作者,获火车头奖章;黄德山同学晋升为研究员;陆廷海、任启麟同学晋升为教授;我也从技术员开始,依次晋升为工程师、高工、教授级高工,曾评为部优秀科技工作者,获火车头奖章和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入选《中国机车车辆工业技术创新者名录》(1949〜2000)一书;多名同学曾任本单位中层干部,许多同学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回忆在大学读书的五年里,通过基础课的学习、大炼钢铁的锻炼、三年困难时期的考验、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不仅学到许多宝贵知识,思想不断进步,而且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无论是上学期间还是毕业后的几十年工作期间,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继上大学的梦想实现之后,又实现了入党、当工程师、当“教授”的梦想,这都是党团组织、恩师们、车辆老前辈们培养、教育的结果,是和同学们相互鼓励、同事们团结协作分不开的。

母校、大学时光,我们永远留恋、怀念。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党团组织的关怀,永远感谢恩师的培养与教诲。

时光荏苒,我们离校已经五十多年。今天,母校举行双甲子庆典,师生、校友欢聚一堂,我虽未能身临其境,但我的心飞到了母校西南交大,加入了欢庆行列。我们欢呼,我们歌唱,我们跳跃……

祝老师、同学、校友们健康长寿,盼西南交大早日建成世界一流。

本文选自《我与唐院——献给母校西南(唐山)交大120年华诞》,题目:大学时光 母校情怀,作者:陈宝印 ( 机辆59)

作者写作的照片

关注我们

ID:ssyh120

《竢实扬华》——交大人有、交大人办、交大人享的公众号,宣传全球各行各业中杰出的有影响力的西南交大人,把扬名母校作为我们交大人的毕生使命请扫描二维码共享本公众号,并把本文发到微信群、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忆母校——唐山十中(1)
毕业论文谢辞12篇
毕业论文致谢信致谢词范文精选6篇
知青岁月
中学生优秀作文欣赏:我最喜欢的学校
毕业设计个人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